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在高原山区,由于通信、陆路交通中断,给医疗救援工作的展开带来很大困难。四川省成都市解放军第452医院2d之内先后组建了3支医疗救援队,共计70人,分别奔赴重灾区北川县、映秀镇、理县等地实施山地空中医疗救援。医疗队充分利用军队作战资源,启动战时作战预案,使用军用手机、海事卫星电话等通讯设备,直接将第3支医疗救援队员15人及医疗救援器材药品空降到映秀镇,利用直升机空中转运伤员283人。通过早期实施快速检伤分类、快速空中转运、救援人员合理配备、中后期加强卫生防疫、开展心理卫生教育,顺利完成此次救援任务。通过此次汶川大地震空中医疗救援实践,提出要加强军民联合灾害救援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加强灾时通讯保障;结合灾区环境不利因素,实施空中运输,保证后勤保障;军队应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专业救援人员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当今军队执行的非战争军事任务,主要包括反恐、灾害救援等.根据国际救援队在国内外救援行动的实战经验,军队医院的营房保障模式被总结如下:在地震(或其它自然灾害)发生后开始3天,帐篷用来指挥、医疗救治、日常生活,同时移动式野战帐篷医院被建立,在灾后3~14天帐篷医院有序组织管理,14天后营房保障的重点应转变为灾后传染病的防控,帮助工程技术人员驻扎以展开长期工作,保障救援人员和灾害伤员的日常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营房保障任务,今后必须周密制定预案、组建专业化队伍、加强装备建设、加大联合演练力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启动一级救灾响应预案,利用自身组织的国际性、社会性、专业性、灵活性的优势,向国内外发出紧急救助呼吁,派出紧急救援队开展医疗救援和心理救援,接待并安排境外医疗救援队和红十字会国际联合会援助的ERU应急队参与救援。引进国际联合会救灾装备,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总会和各级红十字会先后共派出107批紧急救援队,37批心理救援队,为灾区近23万群众提供了紧急医疗救援服务。总结此次地震救援经验教训:救援队伍的派遣及灾害现场的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调配机制;灾区医疗需求的评估问题等方面拯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共执行国际、国内大型灾害救援任务十余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中“医疗救援”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并逐渐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特色之一。在这十余次救援中,医疗救援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任务,制定出完善的应急储备方案,配备人员及物资,为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灾害应急医疗救援队救援能力水平,根据前瞻性、实用性、易行性、标准化、一体化的原则,针对反映救援队建设的救援队基础指标、医院支撑性指标、救援队建设与训练指标、桌面推演或现场模拟这四项指标,设计了“灾害应急医疗救援队救援能力考评系统”,以实现对单个救援队的自身分析、历史分析,多救援队的横向比较分析,区域分析和救援队筛选功能,达到提高救援队建设效率,规范建设标准,促进灾害应急救援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是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灾害救援的国家级专业化救援队伍,曾多次出国执行国际救援任务。护理工作是灾难救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拓宽了医疗救治的范围,从而巩固和提高了灾区医疗工作在整个救援工作中的地位,笔者作为手术室护士参加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巴拉考特(Balakot)及2006年6月印尼日惹地震救援行动,开展移动医院n,模式的医疗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此次菲律宾台风灾害的特点,分析中国海上救援队在塔克洛班市医疗救援的救助过程及救治模式,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通过舰船执行海外灾害医疗救援水平提供参考.以2013年11月19日~12月15日为期27 d的赴菲律宾执行医学救援准备、奔赴、展开、撤收等过程中的全程医学相关信息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开展的医疗救援工作进行分析和归纳.此次任务共诊疗伤病员2 208人.其中,陆上前置野战医院和各前出医疗点诊疗2095人,医院船主平台收治住院113人(含手术44人);开展CT、DR、B超、心电图和实验室检验等辅助检查l 482人次.快速、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高质量完成救援任务的基础;独特的救援体系及医疗模式是完成海外医疗救援任务的保证;充分的信息交流是完成好医疗救援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汶川大地震后,阿坝州人民医院立即启动地震紧急医疗救援预案。随即派出以外科医生为主的19人医疗救援队,奔赴汶川县城灾区迅速展开救援,是第一支到达震中的医疗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的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医疗救援指挥部,以协调各队的医疗工作;对医疗救援人员的第一个要求是身体好,其次要业务过硬。地震初期的患者以外伤患者为主,半个月后,工作重点移到内科医务人员身上。后勤保障在医疗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院外和院内急救工作必须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9.
以野战医院为依托的国际医疗救援合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印度尼西亚海啸、地震及巴基斯坦地震的医疗救援经验,探讨通过以野战医院为依托,在野战医院功能辐射区域内共建医疗急救站、实时的救援信息交流,合作进行卫生防疫,恢复卫生所、基层医院以及大型医院救治功能,培训医务人员等方式,巩固加强各个救援队之间的合作,提高灾后国际医疗救援水平。通过加强国际医疗队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野战医院的功能,发挥各救援队的医疗优势,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加快灾区医疗体系重建。  相似文献   

10.
2003午5月~2006年6月,我幽叫际医疗救援队先后5次参加了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业海啸及地震等灾区的国际氏疗救援任务。国际医疗队的人员、涉及的专业逐渐增多,人员装备以野外生存装备为主。医疗队早期在灾区的医疗活动完全依靠自身携带的药品及医疗设备。在联合国领导下建立救援信息网络,开展国际医疗合作。卫生防疫丁作得到重视。灾后帮助当地重建医疗体系。成功的国际医疗救援行动必备条件包括:①快速的应急反应机制,②训练有素的医疗急救人员,③充分的思想物质准备,④高效灵活的现场救灾方案,⑤有效的国际医疗救援合作,⑥畅通的救援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讨国际应急医疗队帐篷医院水系统供应保障解决方案。方法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外军医疗队装备配备与建设经验,同时总结我医疗队实际建设经验。结果通过对《外国医疗队分类和最低标准》的分析研究,在分析现状、探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满足应急救援医疗队水系统建设应考虑的要点问题。结论应急救援医疗队水系统装备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有助于提高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保障国际应急救援医疗队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2009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抢救了六例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并总结了如下相关经验:有序及有效的医疗救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一旦紧急事件发生,已经准备好的救援计划应该立即实施,护士长应该准备好场地、床铺、器械、装备,以及可能用到的药物,急救人员必须迅速赶往现场,并建立紧急指挥及救援队伍。检伤分类及登记系统应该严密的展开,物流部门领导应该赶往现场给予合作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随即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迅速组建多支医疗队,第一时间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院本部和分院组建成立2个救援病区。作为医疗队队长,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灾区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医院应把医疗救援培训作为医院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年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战伤救护培训;储备完善的应急药品和医疗物资;突发公共卫生灾害事件发生后,统一全院思想很重要;医疗队的食宿应全部实现自我保障;应实行军地合作,及时开展卫生防疫、重视加强心理干预,保障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5月14日,浙江省首批医疗卫生紧急救援队奔赴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江油市和平武县开展工作。笔者根据工作中的经验,认为应建立省级综合性应急医疗救援队,队员包括各专业的人员,如医疗专家、心理专家和疾病防控、卫生监督人员。医疗救援应与其他救援队,如消防救援队、军人等合作。在灾害发生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内,首先派出由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在临近灾区的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建立治疗区。在后续阶段,应主动搜寻以发现幸存者。现场医疗救援队的成员应每三人组成一组,由专业背景不同,体格和心理素质均高的人员组成。首先进入核心地区的医疗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评估现场情况,并向后勤保障部门报告。后勤保障部门应努力将必需的物资送到需要的地方去。送往灾区的物资和装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改善。应建立现场指挥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模块化原理将野战医疗队的模块编组规模设定在15人左右或30人左右,其中医护人员在11人左右和22人左右。模块分为4类:分类模块、手术模块、重伤救治模块和医疗处置模块。通过地震伤员仿真模拟系统模拟不同规模的野战医疗队对地震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以探索其急救能力。时间片被设定为1min,救治时间设定为1天20小时。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医疗处置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显著提高伤员通过量,增加重伤重伤救治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次之,而增加分类米快和手术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对伤员通过量无明显影响。若医务人员总数不变,分类模块内的小模块量降至1个,而其他3个医疗救治模块之一增加一个小模块,则手术模块增加一个小模块后对伤员通过量并无影响,而其他两个模块增加一个小模块后伤员通过量均能增加。  相似文献   

16.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灾害医学救援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灾害频发,但灾害医学救援力量仍较落后。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若干建议。应建立涉及不同层次的权威性卫生行政体系,建立人才储备库,包括医生,护士,流行病学家,疾病控制专家,消毒、杀菌专家,卫生监督人员,警察,司机等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定期举办短期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储备物品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涉及药品、医疗设备,以及救援队必需的日用品,应指定经销商。必须保证医学救援队员一个星期的生活用品。要建立覆盖全国的医疗救援信息网络,救援队应具备通讯工具。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组建多支医疗队,在灾区展开大量医疗救治工作,历时69d,医疗队的组建、拉动、转进、开展救治工作以及后期医疗工作中的成就和失误并存,需全面、客观总结。灾害早期的救援工作需高效、灵活的组织协调;救灾团体应具备独立保障、展开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必须贯彻“分类救治,分期救治,适时后送”的原则;后期以防疫工作为主,应及时调整医疗队人员构成,心理援助应由专业人员实施;各医疗单位应客观总结,常备不懈,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8.
作为从事应急工作的专业人员,笔者参加了汶川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根据在灾区工作的经验提出一些意见。一止匕地区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指挥机构和/或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核心专家组,缺乏具有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医疗卫生应急专家。许多公民的依法应急意识不强。震后早期只能rN育关领导人提供平面地图,3天后才拿得出遥感立体图象,这时抢救的黄金时段己过。多数来自外省的医疗救援队也是在黄金时段后到达四川。许多地方的卫生应急办事机构未能进入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前线指挥部。一些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报告内容过粗。缺少院外医疗急救现代通讯、信息系统和急救车辆。现场医疗急救力量明显不足。缺少国家空中医疗救援组织、人员和标准化装备。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院外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模式,包括应急管理机制,以协调各机构的活动。建立外援医疗队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建立现代紧急医学救援服务链,包括移动医院、急救车、中转站、帐篷医院等,应促进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应在绵阳建立医疗服务站和一所传染病医院。考虑到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笔者认为可从震区的工作中获取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总结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在煤矿群体伤害中所实施的救治,为今后工业事故医疗救护提供依据。方法①快速反应,形成救援团队,三支医疗救援队在接到通知后30min内陆续赶到灾难现场;②分工合作与救治有序,检伤分类,现场抢救与送院治疗有序配合;③启动应急机制,领导高度关注与协调,从中央、省到地方的领导亲临现场,有效地调集人力、物力资源。结果146例伤员送院,抢救及时,无1例上井伤员死亡。结论应急机制的及时启动,院外、院内有序分工,积极有效的救治可大大降低灾难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