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及血管翳的形成为主要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瘀血"作为重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贯穿在"痹证"始终。而脾虚又是血瘀证产生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脾虚与血瘀之间的关系,探讨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从临床证候着眼,论证了风寒湿三气杂至。安内按兼证的不同分为脾之阴、阳、气、血虚四型处方用药,攘外则以自拟“类风方”,通过多年临床验证近远期疗效均好。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是因身体虚弱,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袭,内客经络骨节,久留不去,痹阻气血而成. 1 病因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痹,即痹阻不通[1].痹证是指人体体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若身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近10年有关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期望为RA以后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借签。方法:全面检索中医药治疗RA的文献,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辅以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等,以题名为类风湿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关检索2001—2010年的文献,并追踪综述类文献后的参考文献,逐篇阅读检索到的文献,从中摘录临床从脾论治,或未明确提到从脾论治,但用药中包含归脾经药物的文献,分别从它们的年代分布、期刊来源、文献类型、研究方法、中成药或院内制剂发表2篇文献以上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近10年中医药治疗RA文献3074篇,对所检文献进行逐一整理,去掉重复的、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获得从脾论治RA有效文献820篇。结论:从脾论治RA渐渐成为中医药治疗RA的热点,但随机对照的研究质量或报告方法缺少规范,需要进行借鉴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从脾论治RA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归纳了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疗法,包括中药贴敷、中药熏洗、普通针刺、电针、蜂针、火针、温针、灸法、针刀、推拿等,患者易于接受且疗效确切,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肠-关节轴”中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及肠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失调有关,通过调节“肠-关节轴”可正面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医认为脾胃失调,百病由生,脾胃是生命健康的基础和轴心,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通过治脾胃能够有效调节肠道屏障破坏及肠道微生物失调的问题。“肠-关节轴”或可成为中医从脾胃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切入点,但目前从“肠-关节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较少,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故该文从肠-关节轴、脾胃这两个方面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以期为中医药通过调理脾胃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为中医药更好推进人类健康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兴 《新医学》2002,33(1):4-5
1 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RA)是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其患病率甚高,在国人中达0.3%,在欧美为1%.此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晚期可因不可逆的骨与关节软骨被破坏而致残.正因其致残率高,故曾被命名为"畸形性关节炎".现普遍公认RA为一全身性疾病,类风湿结节、浆膜炎和血管炎三者成为其关节外表现的主要内容.因此,RA不仅可以致残,而且还可致命,值得重视.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已认识到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在内的一些疾病并非真正的类风湿病,虽然它们和RA也可偶存于一个患者身上.  相似文献   

10.
袁志敏 《新医学》2003,34(4):264-264
12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均大于18岁。随机分为服用甲氨蝶呤(每周平均剂量13mg,最大剂量25mg)的治疗组588例,和未用此药物的对照组652例。人均用药并随访6年,分析两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随访期内共有191例患者不幸死亡,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119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死亡危险度0.8(95%可信限0.6~1.0),校正后的治疗组死亡危险度仅0.4(95%可信限0.2~0.8),且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度明显降至0.3(95%可信限0.2~0.7),非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度亦仅0.6(95%可信限0.2~1.2),而其它缓解病情的诸常规抗风湿药均不能明显降低其病…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60例经非甾体类抗炎药和2种以上病情改善药治疗6个月以上,病情仍处于活动状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采取以下方法治疗:(1)MTX、来氟米特或/和白芍总甙(帕夫林)联用;(2)MTX、SASP与氯喹或羟氯喹联用;(3)MTX、SASP加用强的松;(4)MTX、强的松与雷公藤多甙片联用;(5)MTX、SASP与硫唑嘌呤联用;(6)益赛普治疗3~4个月。结果显效17例,有效42例,无效1例。多数难治性RA患者经过系统有效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述了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RRA)的定义 ,分析了难治的可能原因 ,详述了RRA的用药策略。如加大病情改善药(DMARD)用量 ,联合用DMARD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与羟氯喹联用 ,加用皮质激素 ,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 ,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阻滞剂等。  相似文献   

13.
概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使用中医综合的效果。方法: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06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而观察组则联合使用二藤通痹合剂,将两组患者的肿胀关节数、关节压痛数目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胀关节数为(5.7±2.8)个,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5.6)个,T=2.791,P=0.006;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目为(6.4±5.8)个,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6.6)个,T=3.397,P=0.001。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肿胀和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慢性、进行性炎症损害为特征,进行性及侵蚀性的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类风湿因子的发现以及泼尼松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其研究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现已进人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戴冽  尹培达 《新医学》2002,33(9):521-523
1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是一种致残性疾病.尽管至今RA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在过去10年RA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且带动了RA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RA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以及慢作用药物,然而这些药物常常不能满意控制那些难治性RA患者的病情,最终导致关节进行性破坏。近年,由于多种生物制剂的出现,为治疗难治性RA带来了希望,这些生物制剂在控制风湿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物制剂(biologics)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风湿性疾病中使用具有明确靶点的新型药物,其主要应用在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的治疗领域。目前研究的药物靶点主要有细胞因子、T细胞、B细胞等。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汤美安  戴冽 《新医学》2001,32(7):432-433
1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外RA患病率为1%至2%,个别地区高达5%,我国约为0.3%至0.45%虽低于国外,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估计RA患者约有400万之多。RA不仅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而且还可使患者的寿命较正常人缩短十多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然而,至今RA的病因、发病机制未明,既无根治方法也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改善RA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选择用药。2诊断迄今,RA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