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智勇  粟永萍  杨天德  陶军  唐棠  李军  王峰超 《重庆医学》2007,36(16):1592-1593,1595
目的 繁殖和鉴定SRC-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将所引进的雄性野生型小鼠和雌性SRC-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交配繁殖,繁殖成功后其子代均为杂合子,杂合子和杂合子再交配就可以得到野生型、杂合型及纯合子3种基因型,提取每只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用PCR法进行鉴定,一旦获得雌性和雄性纯合子,其子代就均为纯合子.结果 SRC-1小鼠的饲养和繁殖均获得成功,亦成功获得了较多的SRC-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 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筛选方法,可以获得较多的SRC-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严重烧伤早期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方法 以SRC-3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烧伤后1、6、12 h肝脏GR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同时提取致伤前、致伤后1 h以及6 h血清标本,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变化.结果 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GR 1 h即显著下降,6 h仍明显低于正常,12 h有所恢复.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GR无明显变化,野生型小鼠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GR核转位均增加,但SRC-3基因敲除小鼠GR核转位增加更为显著;两组致伤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均升高,但野生型小鼠升高更为显著,而实验组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升幅大于对照组.结论 严重烧伤对野生型小鼠和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GR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SRC-3的缺失可能减轻了严重创伤早期对GR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繁殖和鉴定水通道蛋白3(AQP-3)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将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繁殖成功后其子代中将会出现野生型、杂合子以及纯合子3种基因型,提取每种基因型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用PCR法进行鉴定,将其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交配,依照孟德尔遗传定律就有可能获得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果: AQP-3杂合子小鼠的繁殖和饲养均获得成功,亦获得了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 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鉴定方法是从杂合子中获得AQP-3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烧伤对SRC-3基因敲除小鼠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方法以SRC-3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烧伤后1、6、12 h肝脏总蛋白NF-κB、IκB-α表达及核蛋白NF-κB转位情况.结果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NF-κB各时相点除伤后6 h有所下降外(P<0.05),其余相差不显著,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NF-κB有增加的趋势;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NF-κB核转位明显增加(P<0.01),6 h达到峰值,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NF-κB核转位亦有所增加,但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IκB-α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IκB-α表达伤后1 h明显下降(P<0.01),之后均高于正常(P<0.01).结论严重创伤后SRC-3基因敲除小鼠NF-κB的表达及核转位与野生型小鼠有明显的差异,SRC-3的缺失可能部分抑制了NF-κB对创伤应激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繁育和鉴定碱性鞘磷脂酶(Alkaline sphingomyelinase,alk-SMase)基因敲除小鼠,将引进的基因敲除小鼠进行饲养繁殖,杂合子、纯合子用于继续保种。方法:对其幼鼠剪尾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取alkSMase表达组织做HE染色进行形态学比较。结果 :对引进小鼠已成功饲养和繁殖,并得到纯合alk-SMase基因缺失型小鼠。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及基因鉴定方法对于基因敲除小鼠的获得和保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繁殖和鉴定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基因敲除小鼠。方法引进FMR1基因敲除小鼠,提取每只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用PCR法进行鉴定,获得的雄性纯合子子代小鼠与杂合子雌鼠进行交配。结果 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饲养和繁殖获得成功,获得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鉴定方法是获得FMR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繁殖和基因型鉴定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将所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繁殖成功后其子代中将会出现野生型、杂合子以及纯合子3种基因型,提取每只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用PCR法进行鉴定,一旦获得雄性纯合子,将其与雌性杂合子交配,依照孟德尔遗传定律就有可能获得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果AQP-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的饲养和繁殖及鉴定均获得成功,并得到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鉴定方法是从亲代杂合子小鼠中获得AQP-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繁殖和鉴定Nrf2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将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繁殖成功的子代有3种基因型小鼠,即野生型、杂合子以及纯合子小鼠,从繁殖成功的小鼠尾巴中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法鉴定小鼠的基因型.结果 Nrf2杂合子小鼠的繁殖和饲养均获得成功,亦获得了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 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鉴定方法是从杂合子中获得Nrf2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饲养并繁殖酸敏感离子通道1(ASIC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提取小鼠尾部组织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 ASIC1 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和鉴定均获得成功,子代小鼠基因型分别为杂合子( ASIC1+/-)、纯合子( ASIC1-/ -)和野生型( ASIC1+/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引种、繁殖4.1R基因敲除小鼠,用于蛋白4.1R功能的研究.方法:按照国家进出境动物检验检疫的具体要求,对引种自美国的3对4.1R基因敲除小鼠进行隔离、检疫.引进的种鼠按照SPF动物饲养标准操作规程在IVC屏障系统中进行1雄1雌长期同居方式繁殖,C57BL/6J对照组小鼠采用同样方式饲养繁殖.定期观察记录种鼠的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mad3基因在脊椎动物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对Smad3基因剔除小鼠进行保种和繁育研究.方法采用基因剔除杂合子小鼠进行保种,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对杂合子小鼠交配所产生的后代进行基因型鉴定,纯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用于表型分析,杂合子小鼠用于留种和繁殖生产.结果采用PCR方法对278只子代小鼠进行了基因型鉴定,83只为野生型,133只为杂合子,62只为纯合子.结论Smad3基因剔除突变能稳定遗传.采用杂合子小鼠保种,子代小鼠三种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繁殖及鉴定NLRP3基因敲除(NLRP3-/-)小鼠。方法 将引进的NLRP3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单独进行饲养及配种繁殖,繁殖后其子代出现3种基因型:野生型、杂合子型及纯合子型,提取每只小鼠的基因组DNA,用PCR和T7E1酶切方法进行鉴定,将获得的纯合子小鼠与异性杂合子交配,以获得更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果 NLRP3杂合子小鼠的饲养及繁殖均获得成功,获得了NLRP3基因敲除纯合子和杂合子小鼠。结论 正确的饲养、繁殖及鉴定方法是从NLRP3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中获得纯合子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繁殖和鉴定出足够数量的ERβ基因敲除雌性小鼠,建立ERβ基因敲除雌性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引进的3对ERβ基因敲除小鼠饲养于屏障环境中,按遗传学规则进行繁殖3月后,引进2月龄遗传背景为野生型C57BL/6J种系雌鼠14只与纯合子雄性小鼠按2:1配对合笼扩增雌性杂合子小鼠再行分组繁殖,1月后获得较多数量的小鼠后,提取小鼠尾部组织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种系基因型,选取10只4月龄ERβ基因敲除纯合子雌性小鼠(βERKO)和10只野生型雌性小鼠(Sham)用MicroCT检测并比较胫骨近端骨小梁结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至分组开始繁殖第2个月,计有340只小鼠育出,经鉴定,ERβ+/+小鼠占23.5%、ERβ+/-小鼠占48.2%,ERβ-/-小鼠占28.3%、其中雌性54只,符合研究需要的动物数量较前5月增加近4倍,经过microCT检测4月龄的子代ERβ基因敲除雌性小鼠(βERKO)比较野生型雌性小鼠(Sham)骨小梁矿物质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引进遗传背景为野生型C57BL/6J种系雌鼠与纯合子雄性小鼠配对,是在短期内成功地大量繁育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繁殖和鉴定白介素2(IL-2)基因敲除小鼠。方法将所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提取子代小鼠尾部DNA,用PCR方法检测子代小鼠基因型。结果子代小鼠基因型分别为杂合子(IL-2+/-)、纯合子(IL-2-/-)和野生型(IL-2+/+)。结论 IL-2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和鉴定均获得成功,为进一步研究IL-2缺失如何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PKD1基因打靶载体的胚胎干细胞转染,药物筛选以及分子鉴定,获得发生同源重组的胚胎干细胞克隆,为产生PKD1基因缺陷小鼠品系准备条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用电穿孔的方法进行PKD1基因打靶载体的转移,并用G418进行筛选培养,得到阳性克隆后,进一步扩大培养,抽提胚胎干细胞的基因组DNA,采用DNA印迹法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经G418筛培养得到192个阳性在隆,分子鉴定获得2个发生同源重组的胚胎干细胞克隆。结论:鉴定得到的2个同源重组胚胎干细胞克隆,为进一步建立PKD1基因缺陷小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痛敏肽/孤啡肽FQ (OFQ)基因敲除的小鼠,进一步明确OFQ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足三里和三阴交两个穴位,电针参数如下:恒流输出方波,电针强度为0.5、0.7、0.9 mA递增,每一强度持续10 min,电针频率分别为2 Hz或100 Hz。采用热辐射甩尾方法测定痛阈,在电针前、电针中和电针后评价痛阈的变化。结果:OFQ基因敲除小鼠的基础热痛阈比野生型小鼠明显延长。无论是2 Hz还是100 Hz电针,对OFQ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都有镇痛作用,对OFQ基因敲除小鼠的镇痛作用更强。结论:在体情况下,OFQ致痛敏,但拮抗电针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kt3基因敲除对坐骨神经结扎小鼠神经病理性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Akt3基因敲除组(Akt3-/-,n=12)和野生组(WT,n=12).随机编号后,在小鼠右侧制作坐骨神经慢性挤压(CCI)模型.观察术前1d,术后1,3,5,7,10,14,17,21 d小鼠机械缩足阈值(Paw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结果 两组小鼠基础PWMT[右侧:(1.09 ±0.20)g,(1.17±0.22)g;左侧:(1.17±0.15)g,(1.22±0.23)g,P>0.05]和PWTL[右侧:(6.18±1.11)s,(6.20±1.25)s;左侧:(5.82±0.91)s,(5.92±1.71)s,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与基础值相比,Akt3-/-组和WT组小鼠右侧足PWMT和PWTL明显降低(P<0.05),并持续到术后第21天.Akt3-/-组小鼠右侧足PWMT[第3天:(0.42±0.22)g,(0.72±0.36)g;第17天:(0.29±0.15)g,(0.49±0.19)g;第21天:(0.27±0.18)g,(0.56±0.15)g,P<0.05]和PWTL[第5天:(2.43±0.68)s,(3.13±0.52)s;第17天:(2.43±1.26)s,(3.84±1.29)s;第21天:(2.14±1.23)s,(4.07±1.26)s,P<0.05]明显低于WT组.Akt3-/-组左侧足PWMT和PWTL与WT组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左侧足相比,Akt3-/-组和WT组小鼠右侧足PWMT和PWTL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kt3基因敲除后,小鼠坐骨神经结扎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