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 ,2 0 0 3年 3月 1 5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1 ,2 ,3〕。1 病原学自SARS在全球开始流行以来 ,科学界对SARS病原体颇有争议。近 3个月以来 ,由HWO牵头 ,组织全球 1 3个实验室的科研和医务人员合作 ,先后排除了包括流感病毒 (甲型、乙型 )、副流感病毒 (1、2、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粘液病毒、军团菌属、立克次体等在内的近 2 0种病原微生物。 2 0 0 3年4月 1 6日 ,W…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 4月 1 6日宣布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今年 3月1 2日向全球发出 "非典型肺炎 "警报后 ,经过中国、德国、加拿大、法国、美国、中国香港、日本、荷兰、英国和新加坡 1 0个国家和地区的 1 3个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 ,基本确认非典型肺炎为一个变种的冠状病毒 (命名为 " SARS病毒 " )所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现就非典型肺炎 (SARS)的病原学特征及实验检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冠状病毒特征冠状病毒 (coron…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四川省首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原学及血清学进行研究。方法:病原分离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细胞及鸡胚培养未分离到相应病原;病例甲、病例乙的SARS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阳性,病例丙的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结论:两例患者为SARS冠状病毒感染,另一例可能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死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北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不同人群、地区等病死率的变化,探讨相关问题。方法 对北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卡数据库中有关变量,结合卫生部公布的有关数据采用相对数计算等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北京市共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2521例,死亡193例,病死率为7.656%;病死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疾病流行过程进展,北京地区SARS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北京地区病死率处在较低水平。结论 随年龄的增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死亡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北京地区SARS病死率下降趋势明显,病死率较低,表明北京在降低SARS病死率方面的工作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春夏之交正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例如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而最近一段时期部份地区出现“非典型肺炎”,因具有明显的传染性,患者出现较集中,而且又因人员的流动而向其他地区扩散而引起大家的关注。少数病情严重者出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可能威胁生命安全,更令人感到不安和焦虑,应该提高警惕认真做好防范工作,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另一方面,如果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绝大部分病员迅速康复,因而不必过虑。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又称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未加干预的情况下。一个SARS病人平均会导致3个密切接触者发病。人类发现SARS时间较短。对该病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特别是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方法,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血常规和胸片改变等进行判断。现对2003年3月至6月北京市直接临床诊断的SARS病例临床表现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由来从 2 0 0 2年 11月 16日起 ,我国广东佛山发现了首例原因不明的肺炎 ,12月初在河源出现了相似病例 ,且相继有 8名接触者受到感染。 2 0 0 3年元月 ,广东中山又发生了 30多例类似病例 ,广东省卫生厅在调查报告中对这些病例首次以“非典型肺炎”称之。“非典型肺炎”是相对于经典的大叶性肺炎而言 ,最早系指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后来又称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和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均称为“非典型肺炎”。在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时 ,其临床和检验指标显示不够典型而用此名称 ;也曾泛指通常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局部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SARS,临床确诊病例进行调查。分析SARS病例在广东省的流行过程、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结果 截止2003年6月6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有15个市报告SARS病例1511例,发病率为1.98/10万,病死率为3.77%。发病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到2月下旬(2月上旬达到高峰),占病例总数的54.00%,。首例发病时间为2002年11月16日,末例发病时间为2003年2003年5月9日。病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江门、中山、佛山5个市,占96.03%,其中广州占86.04%。20~49岁发病占病例总数的65.45%;医务人员发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22.90%;聚集性病例占31.97%(483/1511)。潜伏期1~12d,中位数4d。结论 广东省SARS疫情波及面广,发病相对集中,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传播途径主要为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9.
自世界卫生组织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定义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以来,中国、德国、加拿大、法国、美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一流实验室首先在病原学研究方面开展合作并很快取得进展,为人类有效预防SARS和成功救治患者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从SARS病毒的基因测序、全基因组序列比较、蛋白质组序列分析、以及病毒分离与鉴定、抵抗力和稳定性实验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 ,与以往的非典型肺炎不同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 ,且在短短几个月内蔓延至全球 2 9个国家和地区。从目前的情况看 ,绝大多数的病例是通过近距离接触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排出飞沫而受感染的。要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人类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效果。方法 分析广东省SARS疫情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2002年11月16日至200B年5月30日,全省共发生SARS病例1511例,死亡57例,累计发病率1.98/10万。全省21个市中有15个市报告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广州市占86.04%。发病以医务人员为主,占22.90%;病例主要集中在20~39岁,占50.95%;出现明显的医院或家庭聚集性。采取预防控制的策略及效果:加强党政的正确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等组织策略;加强技术指导,重视疫情监测报告,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早发现和就地隔离治疗病人、小范围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强调室内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加强调查研究和科研攻关,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技术策略。预防控制策略实施后,全省日均发病数从2月份的25.6例下降到5月份的0.3例;医务人员所占比例由1月及以前的30.8%下降到5月份未有医务人员感染;未出现住宅小区或学校聚集性暴发的情况。结论 广东省首次出现SARS暴发流行,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织和技术策略后,广东省SARS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是做好SARS防治工作强有力的保证。加强SARS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重视疫情监测报告,切实落实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尤其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是防制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种人类过去从未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目前被确认是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的病原[1] 。世界卫生组织 (WHO)已正式将此病毒命名为SARS病毒。冠状病毒属核糖核酸 (RNA)病毒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 80~ 16 0nm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约 30 0 0 0核苷酸 ,衣壳为 2 0面立体对称 ,有包膜 ,其表面有约 2 0nm长的棒状或花瓣状纤突 ,同日冕状。该病毒家族有多个成员 ,包括目前已知可侵袭人类的两种冠状病毒 2 2 9E型和OC4 3型 ,通常主要引起普通感冒 ,但在老年人、婴儿等…  相似文献   

15.
自 2 0 0 2年 1 1月起 ,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一种新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 ,这种至今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呼吸道传染病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广东省惠州市从 2 0 0 3年 2月 1 4日至 4月 2 3日累计发生SARS 1 0例。为了了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1月 2日 ,广东省河源市报告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WHO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经回顾性调查发现 ,2 0 0 2年 1 1月 1 6日我省佛山市也发生同类病例。至 2 0 0 3年 6月 5日 ,全省共有 1 5个市报告SARS病例 1 5 1 1例 ,死亡 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广东省部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的SARS冠状病毒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初步建立SARS冠状病毒PCR检测方法。方法 采集临床诊断为SARS病例的咽漱液标本,进行多种细胞分离培养,对出现病变的细胞分离物采用冠状病毒特异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进行扩增,并对部分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分析比较oN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ELISA法检测上述患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Igc抗体。结果 对21例SARS患的细胞分离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阳性,其中12份患咽漱液标本PCR扩增结果也阳性,序列测定及基因分析表明,广东省SARS病例的病毒分离株为冠状病毒,其基因序列与WHO公布的SARS基因序列一致,氨基酸序列与目前已知的冠状病毒同源性为58%~76%。时对21例患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IFA检测有9例阳性,ELISA检测有12例阳性。结论 从广东省部分SARS病例标本中分离的病毒株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PCR检测具有早期、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SARS传播规律及发病特点,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市统一的非典型肺炎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的调查表逐一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进行调查。对出院病例进行随访。利用SPSS ll.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首例患A感染SARS后,引起与其有过接触的家人和医务人员8人发病(第二代),这些患又引起第三代5人发病。同与患A的接触情况看,第二代发病的患均与患A有近距离密切接触。接触时间越长越容易感染。本传播链病例发病的病程:潜伏期平均5d;发病到首诊时间平均3d;首诊到确诊时间平均10d。结论 SARS传播为近距离飞沫传播,密切接触发病与接触时间有关,发病到首诊的时间对控制传染源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自2002年11月出现以来,截止2003年5月17日全球范围内已引起了7761人发病,其中我国大陆有病例5209人。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家庭内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描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家庭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家庭因素在本病传播中的作用,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