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胃癌患者性D2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近期并发症、死亡率和远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在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行胃癌根治术(D2)的患者188例,其中高龄组(≥75岁)61例,对照组(60~65岁)1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及其术后生存情况。结果高龄组术前合并症发生率(705%)高于对照组(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龄组最常见的术前合并症为贫血(295%)、高血压(230%)、肺疾病(230%)、心血管疾病(114%)、肝脏疾病(86%),其中包含2种合并症的占213%,3种及以上合并症的占164%。高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1%)与对照组(2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高龄组术后肺部感染(220%)和心衰(33%)的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0%)。高龄组术后5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9% vs. 646%,P=0390)。结论高龄组胃癌患者与对照组行D2根治术后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手术安全可行。高龄早期胃癌患者应注意合并症和继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对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03例胃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高龄患者(年龄≥70岁)术前合并症发生率高达43.6%,对照组为2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对照组为12.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有合并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5%和21.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前合并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其术后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能够使高龄胃癌患者耐受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食管癌的手术与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人食管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和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1年8月经外科治疗的60岁以上食管癌98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的合并症53.1%,以心血管,呼吸系统为主,手术切除订91.8%,术后并发症40.8%,大多数与术前合并症有关(P<0.05),手术死亡率1.0%,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52.0%,16.2%,未切除肿瘤1年生存率为0。结论:老年人食管癌症状较轻,肿瘤发展相对缓慢,应争取外科治疗,但处理好围手术期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的术前病情特点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40例6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存在术前合并症;行食管癌根治术或姑息性切除术38例,行剖胸探查术2例;经左胸切口手术35例,经右胸腹两切口手术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2例(30%),死亡2例(5%)。术前存在合并症的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更高。结论提高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及注重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改善高龄食管癌患者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高龄消化道癌136例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消化道癌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987年-2003年手术治疗的136例70岁以上高龄消化道癌病例(食道癌、胃癌、大肠癌)。结果手术切除126例(92.65%),其中根治性切除93例(68.38%),姑息性切除32例(23.53%),单纯造瘘术或捷径手术10例(7.35%)。术后并发症125例次。围手术期死亡8例(5.88%)。结论高龄并不是决定消化道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或放弃手术治疗的决定因素,重视术前合并症的诊断与治疗,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遵循简单、仔细、快速的老年人手术原则,加强术中与术后监测,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高龄消化道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切除率、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92年以来完成老年人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23例,其中术前合并心血管、脑血管和肺部慢性疾病者8例,占34.8%,本组患者65岁以上者占65.2%,70岁以上占34.85,行贲门癌根治术12例,信用这癌根治弓上吻合8例,颈部吻合3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心房纤颤者4例,其中死亡1例,死亡率为4.3%,提示认真作好老年人食管癌、贲门癌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泌尿系肿瘤患者根治术前后骨髓中散在的微转移肿瘤细胞。方法:术前及术后采集肾癌、前列腺癌和尿道膀胱癌共102例患者的骨髓标本,应用细胞角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自动显微图像对比检测分析。结果:根治术前后骨髓中微转移肿瘤细胞检出率密切相关(P<0.005),术前肿瘤细胞总检出率为31.4%,术后为34.3%,无显著性差别(P=0.65);三种泌尿肿瘤患者根治术前后检出率比较亦均无明显差别(P=0.70P=0.10P=0.59) 但术后检出的肿瘤细胞数多于术前者总数分别为64和44,3个以上阳性细胞仅在术后出现,两次阳性的细胞数均值分别为1.31±0.48和1.95±1.02(P=0.009 9)12例患者手术8天后检出细胞数(22)明显多于术前者(7),P=0.01。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作为检测骨髓中隐蔽的微转移肿瘤细胞的敏感标准方法,根治术前后检出率虽无明显改变 但术后及手术8天以后检出细胞数明显多于术前者,提示手术可能会促使肿瘤细胞在骨髓中的播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D2式淋巴结清除术对胃癌患者的预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17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108例胃癌患者进行D0/D1式淋巴结清除术)和实验组(109例胃癌患者进行D2式淋巴结清除术),术后病理确诊分期,对比两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不同分期的5年生存率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Ⅰ期90%(27/30):87.8%(29/33),P=0.878;Ⅱ期89.7%(35/39):47.2%(17/36),P=0.003;Ⅲ期52%(13/25):18.2%(4/22),P=0.008,Ⅳ期6.6%(1/15):5.8%(1/17),P=0.474。D2:DO/D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5%:21.3%,P=0.302,其中D0/D1、D2的手术死亡率均为0。结论:胃癌的D2式广泛性淋巴结清除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地改善Ⅱ~Ⅲ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AGC)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的120例AGC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的AGC患者术后共有7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62.50%(75/120),其中36例吻合口瘘48.00%(36/75),20例吻合口出血26.67%(20/75),13例腹腔出血17.33%(13/75),6例腹腔感染8.00%(6/7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直径、切除方式、手术时间、病理分期、病理分型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无关(P>0.05);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辅助化疗、术中失血量、体质量指数(BMI)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有合并症、术前行辅助化疗、术中失血量≥300 ml、BMI≥25 kg/m2为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的AGC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AGC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年龄≥65岁、术前有合并症、术前行辅助化...  相似文献   

10.
影响胃癌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英杰 《中国肿瘤》2004,13(5):322-324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外科治疗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年10月~2003年10月行胃癌根治术的197例病人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分析住院死亡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5岁,术前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80g/L,有合并症,联合脾/胰切除及手术方式是胃癌手术的危险因素.年龄>65岁发生住院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为4.34,联合脾/胰切除发生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度(RR)为2.97.[结论]胃癌手术时应仔细考虑以上因素,有目的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胃癌术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