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刺结合暗示疗法改善癔症性肢体瘫痪患者的肌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癔症作为一种精神性疾病,常表现为急性的、短暂的精神障碍及躯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目前疗法很多,但效果各异。采用针刺方法治疗癔症性瘫痪,能显改善其肢体瘫痪症状。  相似文献   

2.
针刺与易化技术结合治疗儿童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与易化技术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针刺和易化技术治疗246例脑瘫患儿,并进行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显效95例,有效127例,总有效率90.2%,其中34例达正常儿童发育水平;治疗效果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持续时间、类型、病情程度及有无合并症有关。结论:针刺与易化技术结合可促进脑瘫患儿尽快康复,早期、长期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的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①选择2002-02/2005-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颈胃综合征患者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26~62岁;<40岁18例,40~50岁20例,>50岁15例。病程<1年20例,1~3年22例,>3年11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均以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取颈夹脊穴、阿是穴、风池、天柱、大椎、脾俞、胃俞。进针1寸左右。用G6805电针仪分别连接颈夹脊穴、风池、天柱、胃俞,连续波刺激30min。待出针后,涂凡士林于背部,将火罐吸附于大杼穴,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往返推动,上至大杼穴,下到大肠俞,往复3次后将火罐停留于一侧胃俞穴上。用小罐吸附在大椎穴上,向后发际推动,往复3次,将罐吸附于大椎穴上。留罐15min。针刺和走罐治疗同时进行,隔日治疗1次,9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d,进行5个疗程。③疗效判定标准:恢复正常:颈椎病及诸伴随的胃肠道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正常或有改善,1年未复发或复发经治仍有效者;有效:颈椎病及诸伴随胃肠道症状与体征有改善,辅助检查改善不明显者;无效:经治疗后病情改变不明显或中断治疗者。④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颈胃综合征患者5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53例颈胃综合征患者经5个疗程治疗后,恢复正常3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47/53)。②年龄<40岁的颈胃综合征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50岁者[15例(83%),6例(4%),P<0.05]。③病程<1年颈胃综合征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病程>3年者[16例(80%),4例(36%),P<0.05]。结论: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效果好,总有效率可达到89%;疗效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江红  周秀云 《上海护理》2006,6(4):58-59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疾病,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相应的器质性疾病基础。青春期癔症多发生于女性,与心理因素明显有关[1]。多以运动、感觉障碍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又称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训练性癔症的暗示疗法与护理对策。方法对5例癔症患者的暗示疗法进行分析,在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结果5例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通过暗示疗法,给予心理支持,可改善癔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疾病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3/2004-03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新都县中医院、成都市郫县中医院首次脑卒中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随机分为功能训练组和联合组,各45例。功能训练组进行基本药物治疗和三级平衡训练,联合组增加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结果进入结果分析89例,功能训练组有1例因复发脑梗死终止治疗。功能训练组治疗4周后Fugl-Meyer平衡积分较治疗前提高犤6.771±2.143,1.715±1.582,(t=7.82,P<0.01)犦,联合组治疗4周后Fugl-Meyer平衡积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犤9.884±2.038,2.023±1.711,(t=9.24,P<0.01)犦,而联合组明显优于功能训练组(F=11.65,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积极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癔症系指受暗示或自我暗示的影响所引起的精神障碍,于某些场合相继许多人出现类似的表现.本院于1997年6月18,19日两天收治本症共21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寻找有效改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独立步行能力的方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脑瘫治疗的热点题目。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对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单位:中山市博爱医院康复科。对象: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92例脑瘫患儿。方法:92例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2例,予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脑复康,1粒/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儿显效率的比较。②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对92例脑瘫患儿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有效率79%,对照组有效率5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74,P&;lt;0.05);3岁以下患儿,针刺组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5.12,P&;lt;0.05);大于3岁年龄,针刺组有效率57%,对照组有效率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05,P&;gt;0.05)。针刺后患儿79%可翻身,62%可独坐,47%可膝爬,33%可独站,7%可独走。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5,11.1,16.2,10.2,5.17,P&;lt;0.05或P&;lt;0.01)。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独走项无差异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74,4.81,4.78,4.33,1.46,P&;lt;0.05)。结论: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岁前是脑瘫患儿针刺的最佳治疗时机;CT异常的脑瘫患儿其运动障碍明显高于CT无异常者,运动障碍多见于中央型萎缩,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见于皮质型萎缩;针刺可尽早建立脑瘫患儿的主要运动功能,为脑瘫患儿独立行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1998年8月-2001年6月,笔者应用针刺的方法结合电针仪治疗癔症性构语障碍16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下肢静脉血栓可导致下肢胀痛,严重时则采用手术取栓。取栓后早期康复处理可有效地消除肿胀,解除疼痛,恢复功能。现将130名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患者根据是否行康复处理分为按摩组和非按摩组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的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方法:①选择2002—02/2005—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颈胃综合征患者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26~62岁;〈40岁18例,40-50岁20例,〉50岁15例。病程〈1年20例,1-3年22例。〉3年11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均以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取颈夹脊穴、阿是穴、风池、天柱、大椎、脾俞、胃俞。进针1寸左右。用G6805电针仪分别连接颈夹脊穴、风池、天柱、胃俞,连续波刺激30min。待出针后,涂凡士林于背部,将火罐吸附于大杼穴,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往返推动,上至大杼穴,下到大肠俞,律复3次后将火罐停留于一侧胃俞穴上。用小罐吸附在大椎穴上,向后发际推动,往复3次。将罐吸附于大椎穴上。留罐15rain。针刺和走罐治疗同时进行,隔日治疗1次,9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问休息2d,进行5个疗程。③疗效判定标准:恢复正常:颈椎病及诸伴随的胃肠道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正常或有改善,1年未复发或复发经冶仍有效者;有效:颈椎病及诸伴随胃肠道症状与体征有改善,辅助检查改善不明显者;无效:经治疗后病情改变不明显或中断治疗者。④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颈胃综合征患者5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53例颈胃综合征患者经5个疗程治疗后,恢复正常3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47/53)。(参年龄〈40岁的颈胃综合征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50岁者[15例(83%),6例(4%),P〈0.05。]②病程〈1年颈胃综合征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病程〉3年者[16例(80%),4例(36%),P〈0.051。 结论: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效果好,总有效率可达到89%;疗效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按摩暗示治疗对癔症性瘫痪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癔症性瘫痪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按摩暗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暗示疗法,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暗示治疗癔症性瘫痪优于常规暗示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寻找有效改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独立步行能力的方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脑瘫治疗的热点题目.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对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单位中山市博爱医院康复科.对象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92例脑瘫患儿.方法92例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2例,予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脑复康,1粒/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儿显效率的比较.②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对92例脑瘫患儿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有效率79%,对照组有效率5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74,P<0.05);3岁以下患儿,针刺组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12,P<0.05);大于3岁年龄,针刺组有效率57%,对照组有效率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05,P>0.05).针刺后患儿79%可翻身,62%可独坐,47%可膝爬,33%可独站,7%可独走.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5,11.1,16.2,10.2,5.17,P<0.05或P<0.01).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独走项无差异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74,4.81,4.78,4.33,1.46,P<0.05).结论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岁前是脑瘫患儿针刺的最佳治疗时机;CT异常的脑瘫患儿其运动障碍明显高于CT无异常者,运动障碍多见于中央型萎缩,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见于皮质型萎缩;针刺可尽早建立脑瘫患儿的主要运动功能,为脑瘫患儿独立行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按摩暗示治疗对癔症性瘫痪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癔症性瘫痪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按摩暗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暗示疗法,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暗示治疗癔症性瘫痪优于常规暗示治疗。  相似文献   

17.
2003-01~2006-12我科痔疮术后出现癔症的患者共7例,经过护理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和精心护理,患者痔疮痊愈出院,至今未复发癔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7例患者年龄16~28岁,独生子4例,初中文化3例,高中或中专文化4例。发病前性格内向及偏内向5例,外向及偏外向2例。行肛周脓肿根治术者3例,肛瘘切除术2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例,内痔环切术1例。1.2发病诱因身体原因或过分关注自己诱发1例,术后精神紧张诱发4例,家庭琐事1例,原因不明1例。1.3临床表现发作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情绪低落。伴头痛、头晕2例,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反阿是穴治疗急性和亚急性运动损伤疼痛患者的疗效,并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05-03/2006-02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医院理疗室就诊的部队院校运动损伤疼痛(腰痛、肩痛、颈痛和腕、踝疼痛)患者110例,均为急性和亚急性损伤,以上患者均知情同意。取反阿是穴,局部消毒后用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30min,个别加以反阿是穴推拿。其间行捻转提插补泻法3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前后患者均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填写疼痛评分量表(是一条直线,一般长10cm,取其两端代表疼痛知觉的极限,一端定为“不痛”,另一端定为“严重疼痛”),可以减少患者在描述中的主观因素和对正确诊断的干扰。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①有效:治疗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示2cm以下,无功能障碍及自觉症状。②好转:治疗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示在4cm以下或评分标示与治疗前相比<2cm者,即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与原疼痛量相比无变化,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有效 好转)/总人数×100%。结果:纳入运动损伤疼痛患者11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治疗1个疗程后不同疼痛部位运动损伤疼痛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结论:针刺反阿是穴能有效改善运动损伤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方法:将4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疗效对比,且应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面肌瘫痪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压对贝尔面瘫患者的面肌运动改善明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暗示疗法治疗癔病性失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癔病性失音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暗示疗法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治愈27例,好转5例,治愈率为84.4%;治疗次数:治疗1次18例,≥2次12例,20次2例.结论 针刺联合暗示疗法治疗癔病性失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