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胎兔骨髓基质前成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证实体外培养的胎兔骨髓基质骨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系特征。采用胎兔长管骨骨髓细胞,加入DMEM培养,传代四代后,用活体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基质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系特征。提示胎兔骨髓基质骨祖细胞,可以作为修复骨缺损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传统组织块法、传统酶消化法和优化组织块法进行新生SD大鼠原代成骨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并对培养出的细胞予以鉴定和比较。优化组织块法可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纯度高的成骨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和成骨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染色、Ⅰ型胶原免疫荧光均呈阳性,ALP检测活性可达92%。该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操作简单的体外原代成骨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乳鼠成骨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及改良成骨细胞原代培养常用方法,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取材于出生2~3d小鼠颅骨,以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并进行细胞接种与传代。细胞采用Gomori钙钴法染色并进行细胞形态观察,鉴定成骨细胞起源,根据细胞的生长曲线以及贴壁率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原代培养48h后,大量细胞贴壁生长,呈长梭形或有2~3个突起,胞质透亮、饱满,7d后细胞铺满整个平皿底面。所得细胞经Gomori钙钴法鉴定,证实为成骨细胞。细胞接种后第1个24h为细胞潜伏适应期,第2~7个24h生长曲线基本为线性曲线,是细胞的对数生长期。细胞贴壁主要发生在接种10h之内。结论: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骨细胞是一种可靠、简便、快速的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鼠成骨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针对目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方法的不足,建立一种理想的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提供成骨细胞。方法:本实验用新生1~2d大鼠颅盖骨,采用多次酶消化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对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进行鉴定。结果:所培养细胞具有体内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结论:本实验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切实可行,为体外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而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目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方法各异,建立一种简易的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本实验用新生1—3d小鼠颅盖骨,采用骨块状接种进行细胞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所培养细胞具有体内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结论:本实验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切实可行,可用于体外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骨膜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骨材料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山西省医用组织库生产的冻干人同种骨植入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取兔胫骨前骨膜的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后作为种子细胞与冻干人松质骨小粒在体外联合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解成骨细胞在人松质骨小粒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结果冻干人松质骨材料具有天然不规则网孔结构,体外复合培养3天,细胞贴敷伸展,个别部位有少量细胞增殖;培养1周,形成了由一层或几层细胞构成的细胞膜片,覆盖整个骨小梁网架表面;培养3周,所形成的细胞膜片已较厚,细胞表面有基质分泌。结论人同种骨为天然骨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细胞吸附性,是细胞良好的载体材料,可作为骨组织工程中较好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常新生大鼠颅骨中分离培养大批成骨细胞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 将新生SD大鼠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颅骨,剔净后剪成1mm×1mm×1mm碎块,0.1%胶原酶Ⅱ消化15min,碎骨块接种于培养瓶中培养,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学及钙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染色进行鉴定。结果 用改良组织块法分离的大鼠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维持其在体内的功能:合成碱性磷酸酶,最终能形成矿化结节。结论 用改良组织块法进行大鼠成骨细胞培养,方便易行,可分离、培养大量高纯度成骨细胞,在体外传代后仍保留其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骨细胞起源于间充质的骨祖细胞或称前成骨细胞 (osteoprogenitorcell)。骨祖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 :定向骨祖细胞 (determinedosteoprogenitorcell,DOPC)和可诱导骨祖细胞 (inducibleosteoprogenitorcell,IOPC)。在生理状态下DOPC为成骨细胞的主要来源 ,在骨折、脱钙骨基质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培养模型。方法用新生24 h SD大鼠,分离获取髁突,去尽软骨层,获得纯尽软骨下骨。采用改良贴壁组织块反复消化法培养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并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化结节染色方法进行细胞鉴定,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增值能力。结果细胞呈多种形态,有三角形、梭形、不规则形。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化结节染色均呈阳性,细胞接种后1~3 d内细胞增殖缓慢,第8天达到高峰,以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结论该方法获得新生SD大鼠髁突软骨下骨成骨细胞能在体外稳定培养,并且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大鼠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一种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不同培养时期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成年雌性大鼠松质骨为培养细胞来源,组织块培养法和胰酶消化法相结合进行成骨细胞培养,并测定成骨细胞不同培养阶段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骨钙素(OC)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小鼠前体成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提高分离效率。方法用胶原酶A和分散酶消化出生72h以内的小鼠颅盖骨,分离获得的细胞通过光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Von Kossa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方法鉴定。结果获得的细胞活力高且具有典型的成骨特性。结论优化酶消化法是一种方便、高效分离小鼠前体成骨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鼠长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生长期大鼠长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模型并观察其生长及骨化过程。方法 以10周龄Wistar大鼠股骨,胫骨为材料,采用酶分次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经DME:F-12加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原代和传统培养或含50μg/ml L-抗坏血酸和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的培养基连续培养,追踪观察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增殖及形态变化,并通过Giremsa,ALPey Kossa染色技术,观察细胞体外基质分泌和骨化过程。结果 (1)大鼠工骨成骨细胞具有体内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增殖代谢旺盛,其群体倍增时间为78h。(2)成骨细胞分泌形成球形和无定形基质。(3)当给予钙化条件培养时,细胞形成钙化骨基质。(4)大多数细胞ALP染色呈阳性并与基质的钙化密切相关。结论 培养的生长期大鼠长骨成骨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某些生物学行为,为儿童骨生长及调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及表面标志物的鉴别。方法: 收集ICR小鼠骨髓EPCs,Ficoll分离单核细胞,使用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培养基培养。分别在细胞培养5,10,15及20 d后检测细胞表面的内皮细胞标志物。结果: 培养5 d后细胞开始出现上皮细胞的形态,有伪足出现;培养10 d,细胞开始增殖,成圆形,出现梭形细胞;培养15 d,细胞出现较为典型的内皮细胞形态,铺路石状;培养20 d,细胞出现长梭形拉网状,即类似成熟内皮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定量检测结果显示,CD34在EPCs中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有渐变减弱的趋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2)在EPCs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有渐变增强的趋势。结论: 骨髓EPCs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出典型的成熟内皮细胞,取材方便,扩增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通过贴壁筛选法建立hBMSC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检测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主要呈“成纤维样”,但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细胞质突起多,细胞核大而疏松,核仁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阳性率为2.09%、CD29阳性率为94.46%;CD54及CD105表达阳性。细胞周期及透射电镜检测提示细胞处于相对原始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D14、CD45、胶原蛋白Ⅱ呈阴性;CD106、CD166、纤维连接蛋白、波形蛋白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呈阳性。细胞化学染色:糖原染色呈强阳性;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阴性。通过诱导分化培养可诱导出成骨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hBMSC体外培养体系,按照此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可获得hBMSC。hBMSC可传代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出现老化现象,且不能冻存。  相似文献   

15.
人骨髓成骨细胞培养法的改良及其体外成骨能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卢丙仑  刘宝林  冯志华  洪咏龙 《医学争鸣》1999,20(11):S081-S083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的人达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骨髓基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方法:抽取人骨髓组织,梯度离心后置于含100mL/L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换液,稳定伟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和β-甘油磷酸钠的条件增大2液,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传代细胞4天~5天即可传代,在条件培养液中2WK形成多层结构,并聚集成黑色结节。培养细胞A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胎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特点。方法:采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基对大鼠胚胎大脑组织细胞悬液进行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方法对神经干细胞鉴定,MTT法测定不同细胞密度的OD值,绘制生长曲线。结果:从胎鼠脑组织分离培养的细胞巢蛋白阳性。MTT结果显示细胞接种密度以2(×104~105)/ml生长良好(r=0.95,P<0.05)。结论: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的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巢蛋白细胞免疫鉴定为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曲:探讨牛胸主动脉内皮细胞(CTAECs)的原代培养方法,提高体外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成功率,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无菌手术刀片在牛胸主动脉内膜刮取内皮细胞,“力度梯度标记法”探索刮取力度,细胞收集于含20%南美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对培养细胞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机械刮取法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大量CTAECs,在倒置显微镜下呈多角形或短梭形,细胞核清晰,呈卵圆形,单层细胞融合后呈铺路石子样排列。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抗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呈阳性。结论:机械刮取法是获得CTAECs的一种可取方法,成功率高,可靠性大,可成功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大鼠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体外诱导和扩增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大鼠骨髓细胞经贴壁去除悬浮细胞,加入细胞因子(IL-4和GM—CSF)培养2周。经过先镜,透射电镜观察培养DCs的形态学特征;通过同种T细胞混合培养,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不同浓度的DCs发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培养的DC胞浆突起大而长,呈树突状,具有DCs的典型形态,并且具有强烈的激发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采用大鼠骨髓细胞经贴壁去除悬浮细胞,加入细胞因子(IL-4和GM—CSF)序贯培养,能获得大量、较高纯度的DCs。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传统组织块法、传统酶消化法和优化组织块法进行新生SD大鼠原代成骨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并对培养出的细胞予以鉴定和比较.优化组织块法可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纯度高的成骨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和成骨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染色、Ⅰ型胶原免疫荧光均呈阳性,ALP检测活性可达92%.该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操作简单的体外原代成骨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