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动静脉内瘘栓塞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动静脉内瘘栓塞治疗的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6例,分别采用单纯尿激酶与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再栓塞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再通率、再栓塞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动静脉内瘘栓塞的溶栓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尿激酶。  相似文献   

2.
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娟 《护理学报》2004,11(4):20-21
本文通过对2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引起内瘘栓塞的主要原因: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内瘘局部血肿压迫;透析中低血压;内瘘使用过早及内瘘穿刺不当与包扎过紧。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内瘘使用情况;注意血透中的超滤过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并予以活血、溶栓等处理,尽可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本院血液净化中心从1991年8月至2003年6月,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182例,使用最长时间已有11年以上.现将其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内瘘早期栓塞的预防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998年2月—2002年9月发生早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15例病人,尝试给予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注入内瘘动脉端中,并与1992年2月—1998年2月发生早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15例病人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1998年2月—2002年9月15例病人中,11例疗效良好,用药后第2—3天内瘘杂音恢复,血管壁柔软,有弹性,血流量充足,内瘘恢复正常;4例治疗无效,血栓进一步形成,内瘘完全栓塞,栓塞后的内瘘再通率达73.3%;1992年2月—1998年2月发生早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15例病人中,3例内瘘恢复正常,12例血栓进一步形成,内瘘完全栓塞,栓塞后的内瘘再通率达20.0%。结论 两组病人栓塞后的再通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关异,低分子量肝素能有效治疗早期动静脉内瘘早期栓塞,是一种简单安全而且患者容易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尿激酶20万U+生理盐水20 mL,用头皮针在血栓形成处上方1~2 cm向血栓(离心)方向穿刺,将药液缓慢注入内瘘血管进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2例内瘘闭塞患者经过尿激酶溶栓治疗后,9例效果良好,血流量恢复正常,3例无效。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内瘘闭塞,效果显著,创伤小,不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不可缺少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但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瘘管内血栓形成,造成动静脉内瘘管堵塞时有发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科自2001年起应用尿激酶疏通堵塞的内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爱军白玲  张赤兵 《现代护理》2006,12(16):1516-1517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不可缺少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瘘管内血栓形成,造成动静脉内瘘管堵塞时有发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科自2001年起应用尿激酶疏通堵塞的内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生因各种原因引起内瘘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去功能影响透析。我科2007年3月-2008年5月收治5例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病人,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1-2]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疗效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注射行溶栓治疗并行全程护理,观察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21例患者共行21次溶栓治疗,成功17例次.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21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出血及栓塞并发症,成功率为81%.[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创伤小,辅以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注射尿激酶(5~50)×103U(平均21.6±13.1)×103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并监测血压,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共行50次溶栓治疗,成功43例次(86%),瘘管在注射尿激酶(47.3±62.8)min后通畅。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PT、Fib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1例患者发生出血及栓塞并发症,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女性患者、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刘星 《当代临床医刊》2021,34(2):70-70,24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栓塞预防护理干预在预防动静脉内瘘栓塞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名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S组另行动静脉内瘘栓塞预防护理,对两组动静脉内瘘栓塞率进行对比.结果 S组动静脉内瘘栓塞率低于D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预防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后采用普通静脉推注尿激酶溶栓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3月共42例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透析患者(本院患者25例,外院患者1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20例,采用静脉穿刺推注尿激酶溶栓;对照组共22例,采用动脉穿刺推注尿激酶溶栓。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的成功率,内瘘复通时间,尿激酶的剂量,内瘘早期复通率,远期通畅率,局部并发症及安全性。结果在处理及时性和药物剂量相同等因素下,两组均可复通,早期和远期复通率高,均无内脏出血;但静脉穿刺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穿刺成功率更高,局部肿胀和压迫内瘘口等并发症少。结论在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后,当动脉穿刺溶栓有难度或者动脉穿刺失败,又或者动脉穿刺成功但在推注过程中针头移位而肿胀的情况下,可采用静脉推注尿激酶溶栓,易于操作,内瘘早期复通率和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一旦内瘘血栓形成而闭塞,将影响病人的治疗,须重新做动静脉内瘘,加重病人的痛苦。因此,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我院2002年11月-2004年5月对19例次内瘘血栓形成病人,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谷禾  金领微 《护理研究》2005,19(7):623-623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一旦内瘘血栓形成而闭塞 ,将影响病人的治疗 ,须重新做动静脉内瘘 ,加重病人的痛苦。因此 ,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我院 2 0 0 2年 11月— 2 0 0 4年 5月对 19例次内瘘血栓形成病人 ,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 ,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病人 ,男 13例 ,女 6例 ,年龄 3 8岁~ 70岁 ,平均年龄 5 5 .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 15例 ,糖尿病肾病 3例 ,间质性肾炎 1例。血液透析龄除 1例为内瘘术后 15d还未使用者 ,其余为 1个月至 16年不等。 19例病…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注射尿激酶 5~ 5 0万u平均 (2 1.6± 13.1)万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并监测血压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共行 5 0次溶栓治疗 ,成功 43例次 (86 %) ,瘘管在注射尿激酶 (47.3± 6 2 .8)min后通畅。在治疗成功例次中男性和绝经期女性比例显著高于未成功例次 ,在血栓形成时间上治疗成功例次显著短于治疗未成功者 ,治疗未成功例次中血栓形成时间在 48小时以上者及病因为血栓性静脉炎者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成功例次。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PT、Fib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 1例患者发生出血及栓塞并发症 ,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结论 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 ,创伤小 ,成功率较高 ,不良反应少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女性患者、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结果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1.42±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月~8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h~6d。溶栓成功14例,溶栓失败6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40.01)万U。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使进一步球囊扩张成为可能,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延长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方法:做好动静脉内瘘的手术前准备。手术后护理。掌握内瘘的正确使用与穿刺技术。做好内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指导患者做好内瘘的日常护理。结论:重视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工作。使患者的血液透析能有效进行,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郁佩青 《上海护理》2001,1(3):29-30
大多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的患者依赖于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对这些患者来说,血管通道就是其生命线。血管通道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生活质量及死亡率[1、2]。但是,在血液透析中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血管通道确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通过近年的有关文献,对动静脉内瘘与其它血管通道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血栓形成及静脉狭窄的早期发现、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关键,而尿激酶局部溶栓是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本院对15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血管内溶栓,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关键,而尿激酶局部溶栓是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本院对15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血管内溶栓,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