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解释的"一元化"理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的"在位内膜决定论"的"一元化"理论认为,EMs患者在位内膜的生物学特质,使其具备更强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这一内在差异是导致EMs发生的决定因素,而激素作用、免疫反应及局部微环境等是附加因素。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子宫内膜干细胞、古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肌层,由副中肾管起源)的研究,成为EMs发病机制的在位内膜决定论"一元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确诊方法是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超声技术对卵巢EMs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妇科检查仅能对子宫直肠陷凹和阴道直肠膈的EMs有帮助、CA125对EMs的诊断作用相当有限,研究发现对临床Ⅰ、Ⅱ期的EMs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自然流产增加1倍,为避免手术并为早期患者寻找适合的血清学标记物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存在于多种细胞,包括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细胞膜结合型细胞间黏附分子-1(mICAM-1),二者均能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AMP对在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体外细胞模型,可用于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的蜕膜化能力,进而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将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细胞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未干预组;EP组用E2(10 nM)和P4(1μM)作用24 h、48 h、96 h;EPC组用E2(10 nM)、P4(1μM)和8-溴-cAMP(0.5 mM)作用24 h、48 h、96 h,收集细胞后测定3组PRL(催乳素)和IGFB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mRNA水平。结果:EPC组作用96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PRL和IGFBP1明显高于EP组。结论:8-溴-cAMP联合P4、E2能明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进程,是目前作为EMs体外蜕膜化细胞模型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在正常组织器官的发育及机体自身稳定中起着生理性细胞清除作用,是生物体维持自身稳定的重要负调节机制.子宫内膜功能层细胞的清除依赖于月经周期的分泌晚期及月经期的细胞凋亡作用,以用来保持子宫内膜的周期性更新.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与非EMs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在由Bcl-2家族和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有助于子宫内膜细胞在腹腔的异位种植以及EMs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娄华  王宝金  郝大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486-348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特性的改变。方法:①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2例EMs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及24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的Survivin蛋白及Ki-67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②应用TUNEL技术监测两组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特性。结果:EMs在位内膜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在位内膜细胞分泌期凋亡指数低于同期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在位内膜组织Ki-67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因凋亡能力下降并非高度增殖导致细胞活性升高,在位内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在EMs的病理生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女性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明。人体中很难进行对照研究,限制了EMs的研究进展。目前建立EMs裸鼠模型主要方法为将在位或异位人子宫内膜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生长,可保持移植物原有形态和生化活性,在此模型上对EMs病因、发展及治疗等进行研究。对不同方法建立裸鼠EMs动物模型观察病灶形态学、组织黏附、增殖、激素反应及用此模型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对EMs病灶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女性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明.人体中很难进行对照研究,限制了EMs的研究进展.目前建立EMs裸鼠模型主要方法为将在位或异位人子宫内膜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生长,可保持移植物原有形态和生化活性,在此模型上对EMs病因、发展及治疗等进行研究.对不同方法建立裸鼠EMs动物模型观察病灶形态学、组织黏附、增殖、激素反应及用此模型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d(TNF-α)抑制剂对EMs病灶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除传统的内分泌机制外,EMs发生、发展与异位子宫内膜类固醇激素自分泌、细胞因子密切相关,表现在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芳香化酶的过表达,而正常子宫内膜芳香化酶低表达或无表达.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芳香化酶的表达受前列腺素E2(PGE2)、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多种因子的调节.同时,免疫因子和环境因素亦可引起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芳香化酶表达升高,导致局部雌二醇(E2)合成增多.此外,异位组织中灭活E2的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和雌激素硫酸转移酶表达下降,使E2分解代谢减少.由此,异位灶局部形成一个高水平的E2微环境是EMs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细胞黏附分子与不孕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细胞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蜕膜中的表达、功能及影响因素,探索细胞黏附分子与不孕症的关系。结果显示,细胞黏附分子不仅是一种黏附分子,且在子宫内膜细胞分布、细胞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及与内膜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其与内膜细胞间信息传递、细胞移行,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与受精、植入、胎盘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总结细胞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蜕膜中的表达、功能及影响因素,探索细胞黏附分子与不孕症的关系.结果显示,细胞黏附分子不仅是一种黏附分子,且在子宫内膜细胞分布、细胞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及与内膜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其与内膜细胞间信息传递、细胞移行,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与受精、植入、胎盘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总结细胞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蜕膜中的表达、功能及影响因素,探索细胞黏附分子与不孕症的关系。结果显示,细胞黏附分子不仅是一种黏附分子,且在子宫内膜细胞分布、细胞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及与内膜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其与内膜细胞间信息传递、细胞移行,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与受精、植入、胎盘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并鉴定,找寻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来分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从而建立EMs体外细胞培养模型,借此可以探索EM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例EMs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通过胶原酶消化、二次细胞筛网过滤及贴壁纯化等技术,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传代。进一步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结果 8例标本获得成功,间质细胞可以有限传代,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位内膜间质细胞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表达阴性。结论通过胶原酶消化、二次过滤及贴壁纯化等技术,可以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传代,可以作为EMs体外细胞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在正常组织器官的发育及机体自身稳定中起着生理性细胞清除作用,是生物体维持自身稳定的重要负调节机制。子宫内膜功能层细胞的清除依赖于月经周期的分泌晚期及月经期的细胞凋广作用,以用来保持子宫内膜的周期性更新。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与非EMs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在由Bcl-2家族和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有助于子宫内膜细胞在腹腔的异位种植以及EMs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雨  李妍 《中国妇幼保健》2018,(5):1147-1150
目的通过检测Cheme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意义及Chemerin在EMs发病中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EMs患者的在位内膜组织(EMs组)和30例CIN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进行Chemerin检测。结果 EMs患者的在位内膜组织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上均有Chemerin表达,在EMs患者在位内膜组织中Chemeri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hemerin的表达无明显周期性差异(P>0.05)。结论 Chemerin在EMs中表达的升高可能是导致EM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YB-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以期将YB-1作为EMs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判定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EMs组与对照组血清中YB-1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YB-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9.64±2.37 ug/L)相比,EMs组患者血清YB-1的平均浓度(14.65±3.91 ug/L)较高,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YB-1在EMs组患者子宫内膜中主要呈中等强度阳性表达。正常子宫内膜中也可见YB-1的少量弱阳性表达,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YB-1的阳性表达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YB-1在EMs患者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其不仅可作为EMs细胞内的标志物,也有望成为一个理想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survivin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与细胞分裂、增殖有关,在胚胎组织和恶性肿瘤中表达,但在正常成年人的分化组织一般不表达或弱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虽为良性疾病,却具有侵袭、种植和复发等恶性生物行为。研究表明,survivin蛋白的抗凋亡功能在EMs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现概述其生物学特点及在EMs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即子宫内膜基质和腺体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是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生殖系统的具有侵袭性及雌激素依赖性的良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可引起痛经、慢性盆腔痛、生育能力低下及月经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传统药物治疗手段效果欠佳、不良反应明显,而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随着近年EMs相关基础及病因学的研究深入,学者们提出EMs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因此提出了抗细胞增殖、抗血管生成、抗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以及干细胞治疗等新的治疗理念,作用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为目前EMs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6% ~ 10%,20% ~ 50%不孕患者患有EMs[1].EM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凋亡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EMs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减少伴随着凋亡抑制因子增加和凋亡促进因子减少.提示内膜细胞对凋亡的易感性降低.提高其在异常部位的生长能力,最终导致EMs的发生[2].现综述凋亡与EMs发病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细胞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P450arom)联合血清CA125检测在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ctriosis,EM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的45例盆腔EMs患者为研究组,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Ⅰ期)排除EMs且卵巢正常的患者45例为对照组,术前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研究组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患者正常子宫内膜中P450arom的表达结果。结果研究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均有P450arom的强表达,对照组子宫内膜弱表达或无表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子宫内膜P450arom诊断EM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8%、93.3%、92.1%;检测血清CA125诊断EM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2%、91.1%、87.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EM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1%、88.8%、89.1%。结论在位子宫内膜P450arom检测有助于盆腔EMs的诊断,联合血清CA125检测可提高盆腔EMs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微小RNA451(mi R-45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关系,并观察mi R-451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就诊的EMs患者(EMs组)54例,正常对照组59例,采血并提取血浆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 PCR)检测血浆mi R-451的表达强度。通过CCK-8实验检测mi R-451对异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采用损伤愈合实验探讨过表达mi R-451后异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迁移变化。结果:EMs患者血浆mi R-45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53±0.14)vs.(1.00±0.20),t=14.50,P<0.01];过表达mi R-451后EMs基质细胞的相对迁移活性下降[(1.00±0.12)vs.(0.74±0.02),t=4.73,P=0.001]。结论:EMs患者血浆mi R-451水平减低;mi R-451可能通过抑制异位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和迁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