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心电图缺血样改变的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66例22~46岁女性,常规体检12导联心电图检查ST-T改变符合心肌缺血而无症状者,进行普萘洛尔试验、心电图分析。结果下壁缺血38例,阳性37例,占56.0%;前壁缺血18例,阳性17例,占25.8%;下壁+前壁10例,阳性7例,占10.6%。结论绝经前女性心电图ST-T改变,无症状时诊断心肌缺血建议作普萘洛尔试验。为临床诊断女性绝经前心肌缺血,特别是冠心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琦菲  谭小强 《当代医学》2021,27(18):157-158
目的 研究典型冠心病症状和绝经对女性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价值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因胸闷、胸痛就诊且伴有心电图ST-T改变的6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典型冠心病症状分为典型组(n=36)和非典型组(n=24),根据是否绝经将患者分为绝经前组(n=25)和绝经后组(n=35),分析各组静息状态下ST-T改变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HD 29例,阳性率为48.33%,经心电图ST-T确诊为CHD 20例,阳性率为33.33%,诊断符合率为68.97%;典型组和绝经后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脉造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8.26%、87.50%,均显著高于非典型组和绝经前组的33.33%、46.15%(P<0.05).结论 女性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T改变对于冠心病初步诊断偏差较大,结合CHB典型症状及是否绝经因素,能提高女性冠心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诊断学的角度分析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 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4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等,ST-T缺血性改变的判断采用国际常规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的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国际Judkins法冠状 动脉造影诊断标准,分析心电图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女性多于男性(P<0.01);不同性 别的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T缺血性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 54.4%;诊断男性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68.0%;诊断女性的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28.2%。结论:心电图ST-T 缺血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特异度男性高于女性,灵敏度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李文 《河北医学》2004,10(11):1024-1025
目的:探讨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比,冠心病患者心电图(ECG)ST-T改变的相关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均以Judkins技术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阳性的冠心病患者。对比分析其心电图ST-T改变所对应的血管病变。结果:120例患者ECG定位为前壁、下壁、侧壁、广泛心肌缺血者分别为58、16、20、26例。前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前降支(LAD)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6.2%;下壁心肌缺血预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2.5%;侧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回旋支(LCX)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55.0%;广泛心肌缺血判定左主干(LM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1.5%。结论:心肌缺血ECG定位可以用以初步判断冠心病缺血相关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更年期女性心电图改变的主要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2例更年期女性进行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112例心电图中正常范围者67例,占59.8%,其次以ST-T改变为多见,共25例,约占22.3%。结论:更年期女性心电图改变主要为神经-体液性因素所致,临床上要结合年龄、症状、心电图改变,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于伊  樊世明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6,27(3):221-222,225
目的了解女性患者心电图ST-T异常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析女性患者心电图ST-T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心电图ST-T异常的女性患者根据是否绝经分为A(绝经期前)、B(绝经后)两组,行CAG,将44例女性患者与54例男性患者CAG结果进行对比。绝经后女性(B组)的CAG结果与男性进行对比。结果CAG阳性率A组为12.5%,B组为53.6%,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4例女性CAG阳性率为38.6%。54例男性患者阳性率为6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女性CAG阳性率(53.6%)与男性CAG阳性率(64.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期前心电图ST-T异常的女性患者,依此诊断冠心病应慎重。绝经后出现心电图ST-T异常,同时存在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女性患者其CAG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了解年轻女性心电图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2010年2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门诊及住院的72例年轻女性患者,多次心电图描记显示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伴有不典型胸闷、胸痛、心悸病史,通过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器质性病变的人数变化.结果:最后确认缺血性ST-T改变的有13例,其他59例均属功能性改变.结论:对年轻女性心电图ST-T异常改变的病例,不能盲目下心肌缺血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探讨女性冠心病(CHD)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诊断率。方法:选择42-67岁女性胸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对患者与绝经时间、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心血管高危因素、CAG结果及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误诊率较高,可达35.8%(43/120)。绝经后冠状动脉狭窄女性占77.2%(71/92),绝经前占21.4%(6/28)。心电图有典型缺血性ST-T改变者冠状动脉狭窄占67.6%(69/102),心电图无明显改变者,冠状动脉狭窄占44.4%(8/18)。合并有血糖、血脂、高血压异常的女性,冠状动咏狭窄占78.3%(72/95),无以上高危因素的女性冠状动脉狭窄占25.0%(5/25)。结论:女性冠状动脉病变多发生在绝经期后,心电图改变符合率较低,合并心血管高危因素者发病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青年女性ST-T改变临床多见,ST段下移及T波倒置是心肌缺血最主要的心电图表现,引起青年女性ST-T改变的原因很多,为进一步了解和探讨ST-T改变的临床意义,作者对235例青年女性ST-T改变和190例老年女性ST-T改变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静息心电图(ECG)上ST—T改变于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能否作为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依据。方法选择冠脉造影结果均为阳性的冠心病患者156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结果,同时对病变的冠状动脉进行分组,观察心电图与不同病变动脉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156例CAG阳性患者ECG出现ST-T改变的有104例,阳性率为66.6%;单支病变64例,ECG阳性为36例,阳性率56.2%;双支病变53例,ECG阳性为33例,阳性率62.2%;三支及左主干病变39例,ECG阳性为33例,阳性率84.6%。在57例左前降支单支病变中出现前壁心电图ST—T改变的有18例,定位符合率为31.5%。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病例中心电图ST-T改变的阳性率更高。结论静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要和其他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心电图相关导联ST-T的改变对心肌缺血的定位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1.
王强  杨玮  王锦萍 《甘肃医药》2012,(12):915-9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心肌运动变化与心电图ST-T改变结合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优势。方法:对120例临床可疑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统计结果、查找异同、对照分析。结果:依据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缺血患者提示异常的相关性好(P>0.05),但诊断结果有差异(P<0.05),结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ST-T改变,认定室壁波幅增高是早期心肌缺血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之一。结论:超声工作者应将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紧密结合、科学分析,利用具有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中,室壁波幅增高亦是超声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依据之一,减免了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漏诊,提高了利用超声显像诊断心肌缺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脉狭窄直径≥50%)40例,占51.28%;阴性38例,占48.72%。冠心病组40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30例,占75%;非冠心病组38例患者中,ST-T改变20例,占52.63%。结论:临床依据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脉狭窄直径≥50%)40例,占51.28%;阴性38例,占48.72%。冠心病组40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30例,占75%;非冠心病组38例患者中,ST-T改变20例,占52.63%。结论:临床依据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计帧法定量评价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临床意义。方法20例静息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有缺血改变(连续2个及以上相关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mV或T波深倒置)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缺血组。50例有心绞痛样症状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缺血相关性冠状动脉血流计帧值(TIMI-FC)。并用双密达膜(潘生丁)75~150mg/d,口服,治疗冠状动脉血流缓慢者。结果缺血组心电图示前壁心肌缺血者的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下壁缺血者的右冠状动脉及高侧壁缺血者的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血流的TIMI-FC值显著>对照组,分别为(34.2±15.6),(18.7±12.5),P<0.05;(38.1±11.03),(21.3±13.8),P<0.05;及(35.2±15.8),(18.2±12.6),P<0.01;TIMI-FC测定结果以<27为血流正常(normal coronary flow,NCF);≥27为血流缓慢。血流缓慢者(slow coronarny flow,SCF)21例,SCF21例中,潘生丁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及ST-T改善者14例(70%);SCF中心电图有缺血者15例(71.4%),显著多于NCF中心电图有缺血者5例(11.1%);NCF中心电图正常者44例(88.9%),显著多于SCF中心电图正常者6例(28.6%),P<0.0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心电图有缺血改变者的相关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提示血流缓慢可作为心肌缺血的指标之一,潘生丁可改善这类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对诊断有心血管紊乱症状更年期女性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价值,比较其优劣。方法选择400例45-55岁临床有胸闷、胸痛、心悸症状临床拟诊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动态心电图阳性且心肌缺血总负荷≥60mm.min及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患者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其阳性率。结果 400例拟诊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共51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13例,阴性者38例,阳性率25.4%。动态心电图阳性且心肌缺血总负荷≥60mm.min112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28例,阴性84例,阳性率25.0%,与平板运动试验比较,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与动态心电图阳性且心肌缺血总负荷≥60mm.min43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29例,阴性者14例,阳性率67.4%,与单项阳性率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阳性与动态心电图阳性联合心肌缺血总负荷≥60mm.min筛选更年期女性合并冠心病者,其阳性率较单项检查高,可作为无创检查诊断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273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简称肺心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的分析,探讨了肺心病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ST-T缺血型改变与其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1例受检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ST-T改变,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31例受检者中有缺血性ST段改变者45例,占34.3%;缺血性T波改变者16例,占12.2%;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占2.2%;心绞痛发作5例,占3.8%。29岁~49岁年龄段与60岁年龄段相比较心肌缺血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可以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其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s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5例临床已确诊为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中,有缺血性ST-T.改变85例,占总数的89%.85例中共检出465阵次缺血发作,其中384阵次(83%)为SMI发作,81阵(17%)为有症状发作,ST段压低0.1~0.4mV.结论动态心电图明显提高了冠心病的检出率,是临床监测无痛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评估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60岁伴有症状、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更年期女性80例,进行同步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记录,由专业心电图医师分析诊断。结果:心电图正常者17例,ST-T改变39例,室性期前收缩16例,房性期前收缩6例,其他2例。结论:更年期女性心电图改变主要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降低所致。临床应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及症状等全面分析,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特点及诊断。结果:60例心电图结果显示:下壁、无Q波性心肌梗死位居第一,其次为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40例患者心电图表现典型,占66.7%;20例病人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占33.3%。20例不典型患者心电图只有ST-T动态改变,其中无Q波心梗为13例,余下7例表现为右心室心肌梗死。60例中同时发生心律失常者37例,占61.7%。结论:加强对老年心梗病人的认知可有效避免心梗患者心电图的漏诊或误诊情况,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救治,从而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