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出血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脑出血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多发病,死亡率和病残率极高,它已成为医学界重大研究课题。笔者对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脑出血后继发性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作一回顾。1局部脑血流量(rCBF)降低正常人双半球脑局部区域血流量与性别、半球侧别无关。成人脑组织接受心脏血液输出量的15%,占静息状态下整个身体氧耗量的20%,脑组织高度耗氧,对缺氧又高度敏感。脑出血后脑循环发生一系列变化。许多实验和临床都证实:脑出血后rCBF明显减少[1,2],所累及的范围远远大于出血,即使血肿完全吸收或手术清除后,rCBF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幼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和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用7日龄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组、HIBD针刺Ⅰ组和HIBD针刺Ⅱ组,每组10只。HIBD针刺Ⅰ组和正常对照组从造模24 h内开始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HIBD针刺Ⅱ组从造模第8天开始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假手术组和HIBD组不做针刺处理。各组幼鼠均于21天后处死,记录每组幼鼠的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和计算脑含水量。结果:HIBD针刺Ⅱ组与HIBD组相比较,幼鼠断头后喘气时间和幼鼠脑含水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BD针刺Ⅰ组与HIBD组相比较,幼鼠断头后喘气时间和幼鼠脑含水量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模后第8天开始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改善了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血氧含量,减轻脑水肿,对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影响,及其对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 取7 d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迷迭香酸(300 mg/kg)组、AMPK/mTOR激动剂MT6378(10 mg/kg)组、AMPK抑制剂GSK-690693(30 mg/kg)组和迷迭香酸(300 mg/kg)+MT6378(10 mg/kg)组,每组20只。建立HIE模型,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情况;透射电镜(TEM)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及自噬状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B,LC3B)阳性表达;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AMPK(p-AMPK)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mTOR及其磷酸化蛋白(p-mTOR)、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ncoordinated-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Ulk1)及其磷酸化蛋白(p-Ulk1)、LC3B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严重,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及自噬空泡形成较多,细胞自噬及凋亡水平升高,AMPK/mTOR通路活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迷迭香酸组及GSK-690693组大鼠脑梗死、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凋亡及自噬减弱,AMPK/mTOR通路被抑制(P<0.05);MT6378组海马组织AMPK/mTOR通路进一步激活,大鼠脑梗死、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凋亡及自噬进一步加重(P<0.05);MT6378可逆转迷迭香酸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 迷迭香酸可能通过抑制AMPK/mTOR通路激活,降低海马神经元自噬及凋亡进程,发挥抗HIE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汤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血管保护和神经功能改善作用及对核转录因子2(Nrf2)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及造模组(60只),采用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脑损伤组、通窍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及神经节苷脂组,每组12只,通窍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4、8、16 g/kg的剂量灌胃给予通窍活血汤,神经节苷脂组按照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每日1次,连续14 d,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90 s内靶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内皮素(ET)-1含量、血管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脑组织TNF-α、白介素(IL)-1β及IL-6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测定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海马组织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 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海马组织Nrf2、HO-1、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损伤组大鼠靶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血管组织SOD表达水平,海马组织Nrf2、HO-1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sEPCR、sTM、ET-1含量、血管组织MDA及TNF-α表达水平、脑组织TNF-α、IL-1β及IL-6水平、海马组织JAK2、STAT3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脑损伤组比较,通窍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及神经节苷脂组大鼠脑损伤组大鼠靶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血管组织SOD表达水平、海马组织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s EPCR、sTM、ET-1含量、血管组织MDA及TNF-α表达水平、脑组织TNF-α、IL-1β及IL-6表达水平、海马组织JAK2、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通窍活血汤不同剂量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能够显著抑制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神经损伤及脑组织炎症反应,抑制血管氧化应激损伤,发挥脑组织及血管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rf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毛蕊花糖苷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E)新生大鼠的作用。方法:将72只新生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毛蕊花糖苷高剂量组、毛蕊花糖苷低剂量组、毛蕊花糖苷+通路抑制组,每组12只,按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神经学评分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A检测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Wnt1、Wnt3a、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Wnt1、Wnt3a、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高剂量组、毛蕊花糖苷低剂量组大鼠神经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Wnt1、Wnt3a、...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艾灸对脑瘫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以及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7日龄清洁级新生SD幼鼠7窝共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头针组(C组)、艾灸组(D组)和头针结合艾灸组(E组),造模成功后,采用头针、艾灸治疗2周后,对幼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行为学观察各组幼鼠Y迷宫实验结果;术后18 d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BDNF阳性表达结果。结果假手术组Y迷宫实验耗时和BDNF阳性表达结果均低于模型组;各治疗组之间比较,Y迷宫实验结果头针结合艾灸组(67.71±7.60)优于头针组(74.73±8.06)(P=0.390.05)和艾灸组(81.18±10.1)(P=0.000.01);BDNF阳性表达结果头针结合艾灸组(20.46±2.03)与头针组(18.95±1.62)相比,P=0.430.05。结论治疗组均能改善幼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提高BDNF阳性表达结果,以头针结合艾灸组效果最好;头针结合艾灸治疗可以提高BDNF水平的表达并发挥其生物活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垂体后叶素(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给药组注射Pit后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血府逐瘀汤对Pit所致缺血性ST段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明显增加血清SOD的活性,降低MDA、CK和LDH的含量。结论:血府逐瘀汤具有明显对抗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8)
目的:观察新血府逐瘀汤与血府逐瘀汤对AS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调节细胞因子HMGB-1、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立普妥组、血府逐瘀汤组及新血府逐瘀汤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均采用高脂饲料联合维生素D3方法复制AS模型。各治疗组第3周灌胃给药,新血府逐瘀汤组18 g/(kg·d),血府逐瘀汤组15 g/(kg·d)灌胃,西药组予立普妥2 mg/(kg·d)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则分别灌服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8周;HE染色镜下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胸主动脉HMGB-1、TGF-β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新血府逐瘀汤组与血府逐瘀汤组相比,内膜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评分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新血府逐瘀汤组HMGB-1明显降低、TGF-β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血府逐瘀汤组相比,新血府逐瘀汤组降低HMGB-1、升高TGF-β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血府逐瘀汤在降低内膜厚度、调节免疫细胞因子表达方面优于传统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多糖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auricularpolysaecharide*,AAP)后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AAP治疗组。缺氧缺血脑损伤后即刻腹腔注射AAP或生理盐水,观察AAP对缺氧缺血24小时后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0)含量、72小时后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模型组新生大鼠SOD活性下降,MDA、NO含量升高,不同剂量AAP后处理均能使SOD活性升高,MDA、NO含量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中、高剂量AAP治疗组新生大鼠较模型组脑含水量及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缺氧缺血后AAP干预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降低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659-2661
目的:基于IL-6和IL-10探索王清任活血化瘀方剂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A)、模型非用药组(B)、血府逐瘀汤组(C)、通窍活血汤组(D)、补阳还五汤组(E),每组24只。采用改良的Feeney's自由落体方法制备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6 h后,C、D、E组分别给予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水提取物灌胃,A、B组给予生理盐水。用药后在第24 h、72 h、168 h等三个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采集外周血标本检测血清中IL-6、IL-10的含量。结果:(1)大鼠血清IL-6含量在伤后第24 h明显升高(P0.05),之后明显下降(P0.05),至第168 h降至最低值,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血府逐瘀汤组、通窍活血汤组、补阳还五汤组在24 h、72 h两个时间点血清IL-6含量明显低于模型非用药组(P0.05);在第24 h血府逐瘀汤组与通窍活血汤组的血清IL-6含量明显低于补阳还五汤组(P0.05)。(2)大鼠血清IL-10含量在伤后三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三个时间点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府逐瘀汤组IL-10含量在24 h含量最低,之后逐渐升高,在第168 h含量达到最高值,明显高于模型非用药组(P0.05);通窍活血汤组和补阳还五汤组IL-10含量与模型非用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和补阳还五汤可以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继发的炎症反应,这一作用可能与活血化瘀药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血府逐瘀汤可以明显提高血清NO、SOD的含量,显著降低ET、MDA含量(P<0.05,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O、ET含量、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为王清任所创的活血化瘀代表方剂之一,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等。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血府逐瘀汤,灵活加减,如呃逆、失眠、高血压等辨证属气滞血瘀,阻滞不通之证,皆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旋珠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6):1444-1447
根据《医林改错》的有关论述和多年运用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经验,结合病案总结概括了该方的临床运用要点。认为目前对血府逐瘀汤证的辩证,近乎教条,难切实用,而“以常法治疗不效的疾病、发作性疾病,以及久病、怪病属瘀”,既简便易行,又符合王清任先生的学术思想,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麝香保心丸组,并设假手术组。造模后24h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7d,于第7日灌胃后1h断头处死动物,取出心脏。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心肌内皮细胞数和微血管密度,检测缺血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血府逐瘀汤组内皮细胞数、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促进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局部VE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126只健康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谷红注射液组低、中、高剂量组、ERK抑制剂LY3214996组(ERK组)、ERK+谷红组。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和吸入8%低氧混合气体建立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模型。给药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脑含水量、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P-Px)含量及p-ERK、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新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SOD和GSP-Px活力、p-ERK、Nrf2和HO-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谷红中剂量组、谷红高剂量组和ERK+谷红组新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均显著降低,SOD和GSP-Px活力、p-ERK、Nrf2和HO-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 <0.05)。与ERK组比较,ERK+谷红组新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均显著降低,SOD和GSP-Px活力、p-ERK、Nrf2和HO-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 <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可能通过激活ERK/Nrf2/HO-1信号通路保护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例举临床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人流后遗症等妇科常见病证的 8个验案 ,说明只要抓住其“瘀”的发病机理与辨证要点 ,根据“有是症用是药”的原则 ,往往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