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笔者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2 6例 ,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2 6例 ,其中男 9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者13岁 ,最大者 70岁 ;病程短者 6个月 ,长者达 2 0余年。2 治疗方法  采用升阳益胃汤为基本方 :黄芪、党参、羌活、独活、柴胡各 12 g ,炙甘草、白芍各 10 g ,防风、茯苓、白术各 9g ,半夏、陈皮、泽泻、黄连各 6 g ;鼻塞较重者加石菖蒲 15 g ,苍耳子 6g ;鼻塞、流涕较重者加桂枝、麻黄各 6 g ;喷嚏较重者加熏黄芪、白术各 2 0 g ,水煎服 ,日 1剂 ,配合西药息斯敏10mg ,每天起床后服 ,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笔者用自拟四逆左金汤治疗胃脘痛 ,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0例 ,男性 4 7例 ,女性 13例 ;年龄最小者12岁 ,最大者 5 7岁 ;病程最短者 15天 ,最长者 10年。临床表现 :胃脘部刺痛或隐痛 ,痛有定处而拒按 ,甚者痛彻胸背 ,伴恶心、呕吐。舌质紫暗或厚腻 ,脉弦略涩。2 治疗方法治以疏肝理脾 ,透解郁热 ,降逆止呕。自拟四逆左金汤 :柴胡、芍药、枳实各 9g ,黄连12g ,吴茱萸 2g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 30g ,延胡索15g ,生姜 3片 ,甘草 6g。辨证加减 :气滞偏重者 ,加木香、枳壳、香附 ;血瘀偏重者加川芎、桃仁…  相似文献   

3.
吴辉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2):38-38
1 临床资料本组 10 4例中 ,男性 36例 ,女性 6 8例 ;年龄最小者 2 0岁 ,最大者 6 5岁 ;病程最短者 2年 ,最长者 8年。临床表现 :右胁下或脘腹部疼痛 ,时轻时重 ,并痛引肩背 ,伴恶心呕吐 ,厌油 ,腹胀 ,便秘 ,口苦口干 ,或发热恶寒 ,或目黄、身黄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滑或弦数。所有病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四金汤基本方 :金钱草、海金沙各 30g ,鸡内金、郁金各15g ,山楂、白芍、枳实、延胡索各 12g ,川牛膝、柴胡各 10g,丹参 2 0g。日 1剂 ,水煎 2次早晚服。恶心呕吐者 ,加半夏 ;发热恶寒者 ,加金银花、连翘 ;热重便结者 ,…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均为 1995年 7月~ 1999年 12月间的门诊患者 ,其中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18岁~ 6 7岁 ,平均 38.7岁 ;平均病程 3.5 6年 ;胃溃疡者 5例 (伴出血 2例 ) ,十二脂肠溃疡者 2 5例 (伴出血 6例 )。2 治疗方法基础方 :当归、生地、牛膝各 15g ,桃仁、丹参各 2 0g ,红花、枳壳、赤芍、甘草各 10g,柴胡、桔梗、川芎各 5g。加减 :脘腹坠胀者加木香、槟榔 ;纳食腹胀者加鸡内金 ;嗳气频作者加沉香、旋覆花 ;脘痛明显者加延胡索、乌药 ;便秘者加大黄 ;有黑便者加三七、仙鹤草。每日 1剂 ,水煎分 3次服。 4周为 1个疗程。服…  相似文献   

5.
1 辨证分型治疗1 1 外邪束表 肺气壅塞主证 :一般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期 ,除蛋白尿表现外 ,同时伴有面目浮肿 ,发热 ,恶寒 ,鼻塞流涕 ,喷嚏 ,咽干咽痛 ,咳嗽 ,小便短赤等 ,舌尖红 ,苔薄黄或薄白 ,脉浮。治法 :疏风散邪、宣通肺气。方药 :叶氏疏散解表方化裁。银花 30g ,鱼腥草 30g ,板蓝根 30g ,射干 15g ,马勃 15g ,荆芥 12g ,防风 15g ,桔梗 15g ,杏仁 15g ,冬瓜仁 15g ,紫菀 15g ,黄芩 10g ,法半夏 15g ,生甘草 6g。加减 :若属风寒者 ,酌加麻黄 6g ;若风热较著者 ,酌加大青叶 30g ;若反复感冒 ,且每因…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配合氦氖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 ,配合氦氖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 ,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本组 8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4 7例 ,女 33例 ;年龄最大者 6 8岁 ,最小者 3岁 ;最长者 2 0余年 ,病程最短者半年。患者双侧鼻甲肿胀、粘膜充血或色淡红湿润。均有阵发性鼻塞 ,喷嚏多 ,伴大量的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 治疗方法2 .1 中药内服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防风各 12g ,白术、升麻、柴胡各 10g ,黄芪 15g ,陈皮 9g ,甘草 6g。每日 1剂 ,水煎分 2次服。2 .2 氦氖激光治疗氦氖激光作双侧鼻腔内治疗 ,每日 1次 ,每次12分钟…  相似文献   

7.
予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 6 5例子宫附件囊肿。药用 :桂枝 10 g ,茯苓、桃仁、红花、丹皮各 15g ,金银花 30 g ,败酱草2 5g ,三棱、莪术各 15 g ,水蛭 (研末服 ) 7g ,甘草 10 g。若伴有白带黄浊 ,有感染者加蒲公英 2 5 g ,苦参 15g ;伴腹胀者加川楝子、苏梗各 15g ;伴腹痛加延胡索、白芍、川芎各 15 g ;小腹发凉遇寒腹痛加重者加小茴香、艾叶各 15 g ;伴输卵管增粗或粘连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各 15g ;若月经量多可去桃仁、红花、三棱。每日 1剂 ,经期不停服 ,12剂为 1疗程。结果 ,治愈 :囊肿及临床症状消失 5 9例 ;有效 :囊肿缩小…  相似文献   

8.
慢性咽炎是一种缠绵难愈的咽喉部疾患 ,中医称之为“慢喉痹”。笔者从 1995年 8月~ 2 0 0 0年 8月 ,运用自拟甘桔汤治疗该病 8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 49例 ,女 3 7例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71岁 ;病程最长 12年 ,最短 6月 ;病程在 1年以内者 2 4例 ,1~ 3年者 5 2例 ,3~ 12年者 10例。2 治疗方法采用自拟甘桔汤内服。药物组成 :生甘草、桔梗、生地黄、玄参、蒲公英各 15 g ,千层纸、青黛各 6g。随证加减 :咽部红肿、疼痛较剧者加金银花 15g ,连翘 10 g ;伴咳嗽痰粘者加浙贝母 2 0 …  相似文献   

9.
江苏连云港市中医院(222004 连云港市朝阳中路158号)李加兵报道:64例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81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6年,其中<1年8例,1~5年19例,<5年37例。以守中汤为主治疗,药物:党参、白术、麦冬、山茱萸、枸杞子、菊花各10g,生地黄、茯苓各15g加减:兼湿阻者上方去山茱萸,加半夏15g,泽泻12g;兼有瘀血者加丹参15g,赤芍12g;兼肝郁者加柴胡10g,郁金15g;气虚甚者加黄芪15g,山药15g;阳亢甚者加天麻10g,珍珠母30g;肾虚甚者加龟板10g,菟丝子10g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于早饭前、晚饭后分次服用。服药期间…  相似文献   

10.
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3岁以内者43例,4~12岁者7例,18岁以上者10例;病程短者2~3天,最长者6~7天;多数患者伴有发烧.60例患者均通过X线胸透或拍片确诊为肺炎.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花粉、沙参、鱼腥草、板蓝根、僵蚕、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川贝母.随证加减:若伴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若伴腹泻便溏者加山药、鸡内金;若伴纳呆者加焦三仙;若伴鼻塞流清涕者加苍耳子;若伴胸闷憋气者加瓜蒌;若伴高烧,白细胞12×109/L以上或嗜中性0.60以上者可适当配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董月灵 《河南中医》2003,23(9):27-28
外感咳嗽是门诊常见的疾病。笔者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 ,运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 10 6例 ,疗效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0 6例患者 ,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4 2例 ,女 6 4例 ;年龄18~ 5 9岁 82例 ,6 0岁以上 2 4例 ;病程 1周 2 8例 ,2周 5 5例 ,3周以上者 2 3例。咳嗽伴头痛者 18例 ,鼻塞流涕者 12例 ,咽痛者 12例 ,喉痒者 94例 ,胸闷不适者 76例 ,痰白色 6 8例 ,痰黄色 30例 ;舌质淡红 6 4例、稍红 4 2例 ,苔白或白腻 85例、黄或黄腻 2 1例 ;脉浮缓 78例 ,略数 2 8例 ;已用过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的 98例 ,没有用过药物…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中男性 38例 ,女性 13例 ;年龄 2 4~ 6 5岁 ,其中 2 4~ 30岁者 2例 ,31~ 5 0岁者4 3例 ,5 1~ 6 5岁者 6例 ;病程在半年者 10例 ,1~ 5年者 2 9例 ,6~ 13年者 12例。1 2 诊断依据 多饮而渴不止 ,或多食善饥 ,或多尿而味甘 ,口苦咽干 ,两胁胀痛 ,嗳气脘满 ,舌质暗红 ,苔薄黄 ,脉弦数或沉涩。2 治疗方法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 :柴胡 15g ,当归 15g ,白芍15g ,薄荷 10g ,玉竹 15g ,茯苓 2 0g ,甘草 10g ,黄芪 2 0g ,牡丹皮 2 0g ,鸡内金 15g。气阴两虚者加五味子 15g ,玄参 2 0g ,葛根 …  相似文献   

13.
10多年前邵扶老中医传授我们一方,治疗流行性感冒高热效果甚佳。近2年我们治疗87例,结果报告于下。l一般资料87例均系幼儿或在校中小学生,其中男43例,女44例,年龄5~18岁。体温在39.0~39.5℃56例,39.6~41.0C31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偏高者15例,淋巴偏高者26例,其余均在正常范围。2治疗方法验方组成:生石膏(先煎)10~40g,薄荷、生甘草、荆芥各5g,一枝黄花、金银花、连翘各10g,板蓝根、大青叶各12g。加减:咽痛咳嗽加桔梗、杏仁、牛蒡子,鼻塞流涕加辛夷、苍耳子。每日1剂,水煎2次,各取汁100ml,分2次或多次…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本组69例全部为本院住院或留观病人。其中男37例,女32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12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者2小时,最长者36小时。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医儿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和《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版)的有关诊断标准。①中医诊断为感冒,属风热型。症见:发热少汗,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痛口干,咳嗽少痰.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浮数。②西医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37.SC.伴头痛或咽痛,流涕.咳嗽。体格检查: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肺部呼吸音清或增…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 ,笔者用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 10 0例 ,收到了显著疗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0 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 ,全部经彩超证实。男2 0例 ,女 80例 ;年龄在 2 6~ 55岁。2 治疗方法  基本处方 :金钱草 30~ 6 0 g ,郁金、柴胡各 10~15g ,鸡内金 10~ 2 0 g ,蒲公英、地丁各 2 0~ 30 g。  临证加减 :久病体弱气虚者 ,加生黄芪 ;脾胃虚弱者 ,加白术、茯苓 ;胁痛重者 ,加延胡索 ;恶心呕吐者 ,加半夏、竹茹 ;胸闷者 ,加瓜蒌皮 ;便秘者 ,加酒大黄 ;自汗者 ,加浮小麦、麻黄根 ;以右胁刺痛为主者 ,加桃仁、红花 ;湿热重者 ,加龙胆…  相似文献   

16.
1 一般资料36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者 9岁 ,最大者 6 7岁 ,2 5岁~ 5 0岁之间 30例 ;病程最长者达 1个多月。 18例为空调感寒者 ,9例为吹电扇而感寒者 ,4例为汗出后以冷水淋浴感寒者 ,3例为暑夜户外露宿感寒者 ,2例为暑月不慎自然感寒者。症状表现为发热 ,恶风寒 ,无汗 ,心烦不适 ,倦怠 ,头身重胀 ,甚或疼痛 ,舌苔白腻 ,脉浮或濡数。其中 2 4例是经西医抗炎、解热镇痛等治疗无效后而改服中药者。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 :香薷、藿香、金银花、白扁豆各 15g ,薄荷 7g。发热者加柴胡 10g,黄芩、青蒿各 15g ;咳嗽…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5 6例患者中男 35例 ,女 2 1例 ;年龄 19~ 6 1岁 ,病程 0 5~ 2 3年。 5 6例患者均在本院及其他县级以上医院经钡餐透视胃肠检查或胃镜检查确诊为肥厚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2 治疗方法基本方为小柴胡汤加瓜蒌 :柴胡 9g ,太子参12g ,姜半夏 9g ,黄芩 6g ,瓜蒌 15g ,甘草 3g ,生姜3片 ,大枣 5枚。痛甚者加延胡索 15g ,香附 9g ;腹胀甚者去大枣、甘草 ,加枳壳 12g ,大腹皮 15g ,佛手 6g ;便结者加大黄 6g ,槟榔 15g ;食积者加枳实9g ,莱菔子 15g ,鸡内金 15g ;湿重者去太子参、大枣、甘草 ,加茯苓 15g ,陈皮…  相似文献   

18.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在近7年间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 6 1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 1例全部为门诊病人 ,年龄 2 1~ 53岁 ;病程 6个月~ 3年。2 治疗方法   6 1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中药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药物组成 :桂枝 10g ,茯苓 15g ,丹皮 12g ,赤芍 15g ,桃仁 10g。伴湿热蕴结者加用红藤 15g、败酱草 30g、蒲公英 30g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散结 ;伴气虚痰凝者加用黄芪 30g、夏枯草 15g、海藻 10g、昆布 10g以扶正固本、软坚散结 ;血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高原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且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向。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均为住院患者 ,治疗前均经胃镜及病检确诊为腺体萎缩或伴不同的增生及肠化。其中女19例 ,男 15例 ;发病年龄 2 8岁~ 5 6岁 ;病程 3年~ 5年者 8例 ,6年~ 10年者 13例 ;11年~ 17年者 13例。2 治疗方法2 .1 中药治疗中药基本方 :黄芪、丹参各 2 4g ,莪术、延胡索、制香附、毕橙茄各 15g ,刺猬皮、川楝子、柴胡各 10g ,三七 3g ,枳壳 12g。加减 :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者 ,加沙参 12g ,…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的以口腔、手、足等处出现小疱疹为特点的病毒性传染病 ,临床有逐年增多趋势。笔者近 3年来采用疏风清热利湿法治疗本病 5 2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2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其中男 31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1岁 16例 ,1~ 3岁 30例 ,4~ 8岁 6例 ;所有病例均可见口腔、指、趾等处有散在性水疱疹或溃疡 ;伴发热 43例 ,体温 37.5℃~ 38.5℃ 36例 ,>38.5℃ 7例 ;伴咳嗽、鼻塞、流涕 2 0例。2 治疗方法采用疏风清热利湿法治疗。药物组成 :银花 10g 连翘6 g 板蓝根 10g 贯众 6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