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书.也是最为全面收集和整理我国古代早期针灸资料的重要典藉,成书于晋太康三年(公元300年左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为西晋皇甫谧所撰,本书刊行后很快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评价,对国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这样一部学医者必读之书,仔细研究解析"甲乙"两字书名的含义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魏晋时期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一书中针灸理论包括腧穴及其主治、针刺手法、针刺的处方配穴特点、脉诊、体质与针刺之间的关系、针刺禁忌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大体上总结出《针灸甲乙经》一书的针灸理论框架体系。并通过其框架体系,梳理出《针灸甲乙经》一书对整个针灸理论框架体系的影响和奠基作用。为今后将《针灸甲乙经》与《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等前后针灸类书籍中针灸理论框架的比对打下基础。同时在梳理《针灸甲乙经》针灸理论框架体系中,可以简明扼要的对这本书中的针灸理论体系进行了解和剖析。 相似文献
3.
痿证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也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对痿证进行了论述,《针灸甲乙经》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痿证的认识,提出了痿证的针灸治疗方法。本文从痿证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针灸治法阐述了痿证。 相似文献
4.
5.
运用现代检索方法,通过计算机对《针灸甲乙经》论述腰痛的原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针灸甲乙经》治疗腰痛通常选用膀胱经腧穴和辨证选穴相结合的方法,且所选腧穴以特定穴为主。治疗采用针刺和多部位刺络放血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西晋安定朝那人皇甫谧,针灸学家。谧字土安,自号元晏先生。郡召上计椽举孝廉。景元初,晋已为相国,辟皆不就。泰始受禅,著释劝论以通志,武帝敦辟不已,谧上疏辞疾,称草莽臣,患风瘫躯半不仁,常卧床不起。19载服寒食散违节,隆冬裸袒食冰者7载。又表借帝书,时人目为书淫,因病学医。甘露中,撰集黄帝、岐伯、针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使事类相从,删浮去复,成12卷,自为序。 相似文献
7.
《针灸甲乙经》之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收集整理了近20余年研究《针灸甲乙经》的文献,并从版本源流、校勤考证、归纳整理、理论探讨、临床验证、价值评价等6个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8.
皇甫谧是魏晋士人中一个相当独特的人物,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生于汉末,长于曹魏,逝于西晋。因受儒家正统思想熏陶,面对曹魏代汉,司马氏专权,立志不仕。 相似文献
9.
《针灸甲乙经》中处方用穴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灸甲乙经》(下面简称《甲乙经》)中多为单穴处方,文中从腧穴的发现形式、配穴理论的发展及实用性分析了单穴处方存在的主、客观原因;病变部位的局部取穴及循经取穴是《甲乙经》中临证选穴的主要规律,并重视特定穴的应用,其理论根源是《内经》中已有记载的腧穴理论和经络理论;临床辨证分类细致,强调辨证选穴。 相似文献
10.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收集和整理古代针灸资料的重要文献.本书的内容主要取材于<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这三部书是晋代以前在医学基础理论和针灸治疗等方面带有总结性的主要医学著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1].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运用现代检索方法,通过计算机对《甲乙经》论述咳嗽的原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甲乙经》治疗咳嗽通常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局部取穴主要选用肺部周围以膀胱经、肺经、任脉、肾经为主的腧穴;远道取穴则主要选用相关经络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特别是特定穴.治疗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常针灸并用. 相似文献
12.
13.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典籍 ,对中医针灸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素为历代医家所珍视。惜其年代久远 ,传刻过程中讹误甚多 ,虽经学者校核 ,但难免仍有遗漏。现列举一二 ,以求教于大方。1 讹误之例1 .1 《针灸甲乙经》卷八第一 :“呕 ,厥寒 ,时有微热 ,胁下支满 ,喉痛嗌干 ;膝外廉痛 ,淫泺胫酸 ;腋下肿 ,马刀瘘 ;肩肿 ,吻伤痛 ,太冲主之。”文中“肩肿 ,吻伤痛”,《外台秘要》卷三十九作“辰月 肿 ,吻伤痛”。其云 :“太冲 ,主……呕 ,厥寒 ,时有微热 ,胁下支满 ,喉痹痛 ,嗌干 ;膝外廉痛 ,淫泺胫酸 ;腋下肿 ,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针灸甲乙经》阅读法的探讨,包括自身条文前后比较、与《明堂经》《内经》比较以及综合比较法的比较阅读法,领悟编者的编纂思路、由点连线地贯通阅读等创造性阅读法方法进行深入解析,开拓阅读经典古籍原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安定朝那人(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是西晋著名的医学家。据记载:皇甫谧幼时曾过继给其叔父。他青年时不爱学习,整日游荡无度。婶母任氏对曰:“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并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婶母的一席教诲,使皇甫谧大为感动。从此,他“就乡人席坦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针灸甲乙经》中“平人”、“调”、“和”等语词的考查,总结出《针灸甲乙经》所有的治病思路都在于“调“与“和”。“平人”失调为不“和”,进行“调”治则导致平和而复归于“平人”,“调”和“和”.正反映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7.
系统梳理《针灸甲乙经·足太阴厥脉病发溏泄下痢第五》条文,探讨皇甫谧对溏泄下痢病因、治疗及预后的研究,发现溏泄下痢的病因是"春伤于风"或"足太阴厥脉病发",治疗以补脾为主,取穴集中于肝脾两经,多就近在腹部取穴,亦可在下肢循经取穴,多选用特定穴,多用针刺补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MX-1型橡胶缓冲器存在的惯性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就橡胶片以及各个零部件的研制和相应的性能试验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
运用现代检索方法,通过计算机对《针灸甲乙经》论述癫病的原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针灸甲乙经》治疗癫病通常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局部取穴以头面部膀胱经、胆经、督脉的腧穴为主;远道取穴则特别选用相关经络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特别是特定穴,且常常针灸并用,对个别症状还重用灸法,同时,刺络放血疗法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