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HBV感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分别在检测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HBsAg和HBVDNA的基础上,选择HBsAg和HBVDNA均为阳性的标本进行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结果:癌组织中HBsAg及HBVDNA阳性率低,信号少,且HBVDNA多在核内;而慢性肝炎、肝硬化和癌旁肝组织中HBsAg及HBVDNA阳性率高,信号多而强,HBVDNA可在胞浆或胞核。HBVDNA与HBsAg可共存于同一细胞或分布于不同肝小叶或同一肝小叶的不同部位。结论:大多数肝细胞癌的发生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双标记法有利于分析2种不同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乙肝病毒抗原在肝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怡  赵桂鸣  张万增 《天津医药》2003,31(7):420-421
目的 :了解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组织中乙肝病毒(HBV)抗原表达与病理分型及HBV复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肝组织HBsAg和HBcAg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结果 :(1)HBV感染者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检出率分别为79.75%和73.01 %。(2)乙肝病毒携带者 (AsC)HBsAg表达以浆型为主 ,膜型检出率较低。 (3)HBcAg浆型表达在重度肝病变高于轻度肝病变 ,而核型表达则相反。除中、重度外 ,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4)肝组织HBsAg、HBcAg 表达在血清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和HBeAg 和HBeAb均阴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浆型HBsAg和核型HBcAg 多见于病变相对静止的病例 ,而膜型HBsAg 和浆型HBcAg 与病变活动程度明显相关。在血清HBeAg与HBeAb均阴性时 ,HBV仍有可能进行复制。HBcAg 作为主要的靶抗原 ,在肝脏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原发性肝癌是指患者由非由其他器官组织转移产生、原本就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潜在诱发因素之一,当感染者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肝组织炎症坏死时都可诱发肝硬化,甚至进展至肝癌,但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相关性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致癌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显[1]。为此,我院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34在人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HCC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进行了CD34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对CD34标记的阳性血管进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CD34呈棕黄色染色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在HCC组织内显示弥漫的阳性表达;而癌旁肝组织多为阴性。HCC组织MVD值(46.23±16.12),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18.15±5.92)(P<0.01)。HCC中CD34表达与EdmonsongradeⅢ+Ⅳ、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肝硬化有关(P<0.05)。结论 HCC中CD34异常高表达,且与部分侵袭转移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 PAP 免疫组化方法对56例≤5 cm 的小肝癌及其癌周肝组织进行了 AFP标志,结果发现癌内阳性率为75.0%(42/56),癌周肝组织 AFP 阳性率为66.1%(37/56)。AFP不仅肝细胞癌内产生,癌周肝组织内也会产生,组织内 AFP 阳性率与血清中 AFP 浓度呈正相关;癌周 AFP 阳性率与肝病背景有一定关系。血清高浓度中18例肝硬化,肝组织中 AFP 全部阳性。血清 AFP≤50 ng/ml 的肝组织内也标志出低含量的 AFP。因此在肝癌高发区血清中 AFP“正常值”是否可定为≤20 ng/mL 应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肝癌与HBV癌染有密切关系,而乙肝病毒HBV DNA是判断HBV感染、复制状态、传染性及考核抗病毒疗效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HBV DNA,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本文应用该法检测HBsAg阴性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HBV感染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HBV标志的表达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HBV标志的表达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本文应用 PAP 法和 ELISA 法检测了70例 CH-B 患者肝组织 HBsAg、HBcAg 和五项血清 HBV 标志。结果发现 HBsAg 在肝内有4种表达型式,HBcAg 有3种表达型式。HBsAg 和 HBcAg 在不分表达型式的情况下,CPH 的检出率高于 CAH,但按不同表达型式进行比较,则膜型 HBsAg 和浆膜型 HBcAg 的检出率反以CAH 为高,提示这二型抗原的表达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具有一致性。表示病毒复制的血清 HBsAg HBeAg 抗-HBc 与 HBsAg 抗-HBc 联合检出率在 CAH 组高于 CPH 组,HBeAg 的检出率随着 SGPT 值的增高而增高。表明作为病毒复制指标的血清 HBV 标志也能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本文对靶抗原和肝组织与血清 HBV 标志表达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癌超声造影共同规律,提高肝脏病变超声造影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并经CEUS观察31例56个肝癌病灶,其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21例34灶、胆管细胞癌2例3灶、转移性肝癌8例19灶,所有病例均得到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及随访观察,总结其共同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超声造影对肝癌诊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结果肝细胞性肝癌动脉期肿瘤内部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快速廓清呈低增强。胆管细胞癌动脉期呈边界模糊的环状高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呈低增强,转移性肝癌3例8灶动脉期为弥漫性增强,5例11灶动脉期为边界不清环状增强,全部病例于实质期呈低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明显提高肝肿瘤的诊断检出率,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小多角肝细胞(SPLC)的性质和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肝细胞癌(HCC)癌旁肝组织和47例肝硬化组织中HBxAg和胰岛紊样生长因子I(IGF-I)的表达进行实验观察。结果显示.在癌旁肝和肝硬化SPLC中HBxAg和IGF-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和66.7%,其中HBxAg阳性的SPLC中IGF.1阳性率为82.1%,而HBxAg阴性的SPLC中IGF-l阳性率为3z.0%。IGF-1在HBxAg阳性的SP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BxAg阴性SPLC组(P<0.05),结果表明,SPLC为癌旁肝和肝硬化等病变肝组织中一种幼稚的肝细胞成分,具有肝细胞和阻管细胞分化潜能.其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可能与肝细胞再生、阻管增生及肝内纤维增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组化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94例活检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研究结果显示慢迁肝、慢活肝和肝硬化患者单项HBsAg、HBcAg和两项均阳性的检出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HBsAg呈包涵体样型和弥漫型及HBcAg呈量单纯核型、胞浆型和两型同时阳性在3组患者中所占百分比之间也均无显著差别(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照研究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巨块型肝癌及癌栓和动静脉分流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39例确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情况,患者均在1周内行多层螺旋CT与DSA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DSA对动静脉分流、静脉癌栓、血管形态及血流丰富程度显示的敏感性和一致性。结果 CT与DSA均检出病灶39个,检出率为100%,CT检查富血供、中等血供、少血供的构成比例分别为17.95%、79.49%、2.56%,DSA为20.51%、76.92%、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癌栓22例,其中门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分别占43.59%、7.69%、5.13%,DSA检出癌栓20例,分别占41.03%、5.13%、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肝动脉-门静脉分流8例,中央型、混合型分别占12.82%、7.69%,DSA检出肝动脉-门静脉分流10例,周围型、中央型、混合型分别占2.56%、15.38%、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3例患者DSA检查显示肿块累及整个左肝,1例患者肿块累及整个右肝。而CT增加扫描显示肿块只累及部分肝叶。结论多层螺旋CT与DSA均可准确诊断巨块型肝癌及伴发病变,在血流丰富程度的诊断上一致性极高。但CT癌栓检出率略高于DSA,对肿瘤累及范围的显示优于DSA。在动静脉分流的显示略低于DS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肝细胞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血清甲胎蛋825间的关系。方法选自本院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肝细胞癌患者128例。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并分析。结果128例肝癌患者合并HBV感染98例,占76.56%,酒精性19例占14.84%;其他原因11例占8.5%。98例原发性肝癌HBsAg(+)AFP升高81例占82.6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诱因以HBV感染为主。肝细胞癌患者AFP升高与HBV感染关系密切。临床上为降低肝细胞癌发生,应加强对HBV感染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免疫调节剂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泉海  王霞 《中国药师》2005,8(11):955-957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HBV感染率达57%,无症状HBV携带者(AsC)1.2亿人,平均年发病约14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为2800万人,肝硬化患者500万人,肝癌患者50万人[1].我国CHB病人的高风险是肝硬化,肝硬化病人由于发生肝细胞癌或出现非肿瘤性并发症如门静脉高压、肝衰竭而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地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岑钧华  黄月华  李君 《中国医药》2007,2(6):340-34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肝内病毒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HBV相关性肝癌患者26例,分别于术前一周检测血清中HBV-DNA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同时对手术中留取的肝组织标本作HBV-DNA测定,分析比较原发性肝癌血清与组织中HBV-DNA的表达情况及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HBV-DNA表达明显高于其在血清中的水平(P〈0.05),HBV-DNA表达与血清中ALT水平有密切关系。结论 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肝内病毒水平检测不仅能较准确地反映HBV感染状态,对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功能及肿瘤状况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500例尸检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进行病理分析,结果:(1)本组HCC尸检率为1.76%。(2)HCC平均年龄42.1岁。(3)HCC肉眼类型以块状型最多见,结节型次之,弥漫型最少;另有6例属早期肝癌(小肝癌)。(4)HCC组织学类型以粗梁居多,依次为细梁、巢状、腺状、不规则等。HCC组织学类型与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5)癌外肝病变主要特点是84.9%伴结节性肝硬化(LC)其中以大结节居多;80.2%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浆内HBsAg阳性)及35%的病例出现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表明以上病变与HCC发生有密切关系。(6)HCC肝外转移率61.2%,其中以血道转移最常见,血道转移中以肺为最多见。(7)HCC最常见死亡原因为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全身衰竭和肿瘤破裂出血。死因与肉眼类型及有无合并LC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1(TIMP-1)在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肝癌生物学行为及病毒抗原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研究4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MP-9、TIMP-1和HBsAg、HCV抗原的表达。结果:MMP-9在肝癌和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25%和75%,癌组织明显减低(P<0.01)。TIMP-1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5%和62.5%,肝癌中的表达较癌旁肝组织表达减低,但差异无显著性。转移组癌及癌旁组织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而TIMP-1则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肝癌、癌旁组织MMP-9、TIMP-1表达随着无病毒感染、单一病毒感染、双重感染分组而增高,且MMP-9表达与病毒抗原表达明显相关(P<0.05)。HBsAg、HCV虽可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但有一定差异:HBsAg主要在癌旁组织表达(70%),高于癌组织表达(27.5%);而HCV在癌组织表达(27.5%)与癌旁组织表达(30%)水平相当。结论:MMP-9、TIMP-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对于判断肝癌的侵润、转移有重要价值;HBV、HCV感染可能与MMP-9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人肝癌组织及外周血VEGF表达水平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肝癌(HCC)组织及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自身配对法收集人肝癌的癌灶、癌旁及远癌组织各36份;并收集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标本181份.以免疫组化法分析肝癌组织中VEGF表达、胞内分布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肝癌组织和血VEGF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VEGF阳性表达呈棕黄色或棕褐色,分布于肝癌细胞胞浆中;肝癌组织、HCC无包膜者和HCC伴远处转移者VEGF阳性率分别为63.9%、78.3%和90.9%,不同直径HCC间及不同分化程度HCC间VEGF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VEGF比浓度(ng/g肝)明显高于癌旁和远癌组织(P<0.01).血VEGF如以>280 ng/L为界,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8.4%、14.3%、10.0%和0;血VEGF与AFP联检对肝癌的诊断阳性率为94.2%.结论:VEGF是反映肝癌侵袭生长及转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2亿人,其中至少有40%来源于母婴传播[1],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HBsAg携带者,而且还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肝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自身配对法分别收集经手术切除的36份肝癌及癌周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肝癌及癌周组织HIF-1α和GPC-3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肝癌及癌周组织HIF-1α和GPC-3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前者主要定位于胞浆中,中央静脉周围明显;后者定位于胞浆和细胞膜.癌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为80.6%,明显低于癌旁的100.0%(P<0.01),与肿瘤大小相关,其强度与分化程度负相关,与HBV感染、肿瘤数目及AFP浓度均无关;癌组织GPC-3阳性率为80.6%,明显高于癌旁的41.7%(P<0.01),与分化程度、肿瘤数目、AFP和HBsAg阳性与否之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肝癌组织HIF-1α和GPC-3的异常表达反映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诊断肝癌和浸润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由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大多数由于肝硬化发展而来,并具有由动脉系及门脉系两种血管支配的特性,因此存在与其它癌瘤不同的治疗方式。 一、各种疗法的特征 1、肝动脉栓塞疗法(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TAE是指根据肝癌组织与非癌部肝组织营养血管不同,即古典肝癌门脉血流降低而转向由动脉系血管支配,将导管插入肝癌的营养动脉后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