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系统指标评估腰椎管狭窄手术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多系统指标评估了解腰椎管减压对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68例,用Roland-Morris评分评估术后生活质量,Prolo评分系统评估术后劳动力状况,White评分系统评分评估术后腰椎稳定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下腰痛明显降低,劳动力得到恢复,优良率85%;术后腰椎不稳5%。结论腰椎管狭窄行手术减压是安全有效的,保留上下关节突和峡部以保证腰椎后部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术前X线检查无腰椎不稳者,不需要融合固定。  相似文献   

2.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李岩1佟杰1王克亚1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可引起严重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常采用腰椎管减压术治疗,若功能性X线摄片观察有腰椎不稳时应同时行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我院自1987年7月至1995年7月收治50例。5...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痛的原因,探讨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腰痛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和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年龄、术前腰椎失稳、生理前凸消失和退变性侧弯的发生率;分析后路腰椎间融合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下腰痛的随访结果.[结果]腰痛明显组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平均年龄、腰椎节段性失稳率、腰椎前凸消失和退变性侧弯的比率高于间歇性跛行组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术后腰痛症状明显减轻,JOA评分改善,退变性侧弯程度减轻,腰椎前凸恢复,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PLIF可消除腰椎管狭窄症的多种腰痛病因,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下腰痛的较好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入路椎体间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自2007-01-2012-12采用TLIF入路椎管减压、GSS或SINO内固定装置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混合植骨、单枚cage应用治疗31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分析术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31例获得0.5-5年,平均1.5年的随访。按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5例。按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改善率达90%-98%。结论 应用TLIF入路椎体间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具有减压彻底、微创植骨易融合、神经副损伤少等优点,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动力性腰椎不稳症的外科干预时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腰痛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经统计分析 ,在西方国家约有 5 0 %~ 80 %的成人患有腰痛 ,其中有 1/4需要就诊。随着对腰痛的研究 ,1987年李家顺[1] 提出退变性不稳的概念 ,对此疾病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提出腰椎动力性不稳症的诊断、和外科干预适应证及时机。1 动力性腰椎不稳的定义及诊断1.1 定义腰椎动力性不稳是指腰椎节段活动时超过正常范围 ,活动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相应一系列临床表现和潜在脊柱进行性神经损害的危险 ,是多种疾病所存在的一个病理现象。Pope和panjabi[2 ] 指出 :稳定与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1年3月期间.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平均年龄为56.3岁(36~74岁),均表现为下腰痛或下肢痛,其中27例有间歇性跛行。14例患者合并腰椎不稳,8例合并椎间盘突出。所有患者均行自体髂骨的后外侧融合和椎管减压治疗,其中23例行经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了4.3年,根据改良Brodsky标准示,临床优良率为83.3%,28例经影像学评估示融合成功(93.3%)。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下腰痛。结论自体髂骨后外侧融合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适于明显的下腰痛、腰椎不稳、术中关节突切除过多和相对年轻、喜爱运动的患者,后外侧融合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二个椎体节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采用减压术后,用Dynesys弹性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及上下小关节完整性,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26例行椎板切除减压并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后随访平均1年6个月。结果患者下肢痛显著减低,平均步行距离显著提高超过了1000 m。没有发现椎体不稳症进一步进展的迹象。结论对于脊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老年患者,椎管减压并用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能得到与目前标准的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相近的临床效果,保证足够的稳定性,防止滑脱和脊椎不稳进一步发展,无需植骨。  相似文献   

8.
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入路侧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103例。结果经临床、MRI、X线片检查诊断单节段腰椎管狭窄15例,双节段狭窄53例,三节段29例,四节段6例。术后随访86例,随访时间平均3年3个月,优良率89.5%。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解除患者症状,是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椎间盘功能异常、腰椎管狭窄,甚至节段性不稳,进而出现下腰痛等临床症状。以往认为脊柱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下腰痛的金标准。虽然传统的脊柱融合术可达〉90%的融合率,但临床疗效却没能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
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由于切除了腰椎后部结构,常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疤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等〔1、2〕。近年来一些作者〔3、4〕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我们自1995年以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式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  相似文献   

11.
腰椎滑脱与腰椎不稳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远征  李大伟 《中国骨伤》2014,27(9):709-711
<正>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虽然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但目前对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理清、界定和探讨,当然存在的争议问题也不是本文浅谈片语能够解决的。立足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观点阐述[1-7],笔者仅对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典型的几个问题梳理如下。1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诊断脊椎滑脱的英文名称为spondylolysis,其字根来源于希腊语,spondylo(椎体)和listhesis(滑移)。两个  相似文献   

12.
邱勇 《中国骨伤》2008,21(10):723-724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突发性强、破坏性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大。5月13日上午10时,我院迅速组织了一支20名医护人员的医疗救护队和一批抢救器械及药品,奔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医疗救治工作。5月23日我院还接收了一批从四川地震灾区转运来的重伤员,全部伤员均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功林  葛宝丰 《中国骨伤》2009,22(10):725-726
腰椎退行性改变是引起腰椎管狭窄症较常见的原因,其特点是:站立和行走时引起腰痛和下肢痛,腰部过伸时这种症状加重。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是中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经保守治疗未能取得满意效果时,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方法。本文阐述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功林  高国良  章鸣  蔡国荣 《中国骨伤》2008,21(11):872-872
患者,男,62岁。2002年3月初开始,无明显外伤史,逐渐出现腰痛伴一侧腿痛4年余,时轻时重,经对症治疗有好转而没有引起重视。近半年腰腿痛症状加重,伴典型间歇性跛行,站立和行走时症状加重,而下蹲或坐下休息和卧床时减轻,疼痛从左侧臀部放射至同侧小腿外侧与足背。门诊以腰椎管狭窄收入院。检查:腰部无畸形,L4棘突与棘突左侧压痛,腰部过伸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已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但是,目前选择保守还是手术治疗仍有分歧。自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将89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保守综合疗法、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并比较疗效,为科学地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改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年人群数量的增加,腰椎管狭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002年至2007年对腰椎管狭窄患者25例行改良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程才  李书奎  赵晔 《中国骨伤》2009,22(4):296-297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椎弓峡部不完整导致的腰椎不稳所引起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疾患,通常继发腰椎管狭窄,因而充分减压、即刻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的骨性融合为其治疗的关键。如何获得长期有效的骨性融合直接影响到其远期的治疗效果。传统的横突间植骨由于存在手术出血多、植骨融合率不高、易形成假关节等缺点,使得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植骨融合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自2002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关节突后侧棘突骨块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19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腰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甄平  刘兴炎  李旭升  高明暄  薛云 《中国骨伤》2008,21(11):853-854
黄韧带骨化可见于脊柱各节段,临床相关报道均集中于颈椎及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较少提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起因不同,腰椎黄韧带骨化多为腰椎管狭窄症中黄韧带增生、肥厚及钙盐沉着为特征的一种退行性变,严重者易导致不可逆性重度椎管狭窄。自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该类患者5例,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脊柱融合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岩 《中国骨伤》2011,24(1):1-4
融合技术早在1911年开始应用于脊柱外科[1-2]。近百年的发展已使脊柱融合技术成为脊柱外科疾病诊治中和神经减压、内植物固定并列的三大必不可少的脊柱外科技术。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脊柱退变性疾病、畸形、肿瘤疾患的治疗成为可能。从哈氏棒、Luque椎板下钢丝到全脊柱椎弓根钉固定,内固定技术在30年间得以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是脊柱退行性疾患中的常见病,该病导致的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等严重困扰着中老年患者,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发病呈明显增加趋势。作者自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调脊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侧隐窝管狭窄症6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