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病源是柯萨奇A16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损害,引发脑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疗效,但大多数临床报道为手足口病轻  相似文献   

2.
埃可(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混合感染致病毒性脑膜炎49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则贤  斯琴  蔺权德 《疾病监测》2004,19(4):132-134
埃可(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同属肠道病毒,其受体在组织中分布广泛,1989年齐峰首先报告1例柯萨奇脑膜炎及肝损害,埃可(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混合感染致病毒性脑膜炎在较大范围人群中暴发流行还少有报道。2003年7月2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旗报告在部分学校及托幼  相似文献   

3.
郎妍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546-1547
手足口病(HFMD)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Cox),1969年分离出EV71,目前主要为柯萨奇病毒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通过污染的食物经口进入后在肠道增殖。HFMD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发热和手、足、口腔疱疹,可引起心肌炎、  相似文献   

4.
对36例病例检测甲~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排除甲~戊型嗜肝病毒感染,于入院时及出院后3、6个月各查1次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结果36例非嗜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中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2例,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9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8例,2例线粒体抗体和抗核抗体阳性,不明原因者5例。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埃可病毒或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较常见,患儿多为婴幼儿,且起病急,传播途径广,部分病例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多样,尤其是EV71感染容易出现重症。2008年卫生部正式把手足口病纳入我国丙类传染病管理。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后所引起的皮肤粘膜损害,在口腔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疼痛和散在不等的疱疹性溃疡,在皮肤表现为手掌、足底及臀部散在的实性红色斑丘疹和小水疱。一般病程较短,多于1周左右愈合,很少复发。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夏秋季。为探讨其防治方法,现将我院1998-2006年诊治的59例手足口病作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梁剑琦 《浙江临床医学》2014,(10):1660-1660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常见于婴幼儿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病疱疹,重症病例出现呼吸、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情进展迅速而致死亡。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是肠道病毒EV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研究表明,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导致。对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作者用ELISA法和荧光RT-PCR法检测了221例临床标本,比较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感染柯萨奇病毒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常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病毒 ,我们通过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 ,对感染柯萨奇病毒的产妇进行特殊的消毒隔离。我院1993年 11~ 1999年 11月共阴式分娩院外感染柯萨奇病毒产妇 5 6例 ,无一例产妇及新生儿发生医源性交叉感染 ,有效地控制了柯萨奇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Hai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原,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常易合并心肌损害.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1月至6月间共检测6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及血常规检查,以探讨血清cTnI在HFMD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柯萨奇病毒感染暴发流行由于其临床经过凶险,病死率高而备受关注。本院产科婴儿室1993年3~4月间曾发生一起新生儿柯萨奇B组病毒急性感染暴发流行。现根据14例发病新生儿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脏器损害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6例;均为足月儿。剖宫产4例,余为正常分娩。发病患儿占同期出生新生儿的28%。发病时间距出生时间主要集中在2~7天内,死亡9例。   12 病原学资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共检测5例,4例柯萨奇病毒B3IgM抗体阳性。4例粪便中分离出柯萨奇B3病毒,其中包括1例血…  相似文献   

11.
手足口病患儿病毒型别及与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常见。多数患儿临床表现较轻,少数重症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症状。各地区手足口病病毒型别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差异也很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例柯萨奇(coxsackie)B1型病毒感染致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描述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柯萨奇B1型病毒感染致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资料,并以"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感染"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neonate/coxsackievirus infections""neonatalcox sackieviru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2月PubMed、Google Scholar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新生儿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外周血感染病原体宏基因组检测示柯萨奇B1型,经治疗后患儿痊愈。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该例患儿,共61例新生儿。出生后7 d内发病率为83.0%;男女比例为1.4∶1;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喂养困难、外周灌注不良、发热、肝肿大、心律失常;主要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毒性肝炎、心肌损害、肺炎、败血症、DIC、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脏器损伤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脑、肝、肺,未收集到肾损害相关报道;最常见的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是B组柯萨奇(CXB),CXB1~CXB5亚型均可致病,偶见CXA感染,其中CXB3和CXB5是CXB主要流行毒力血清型,各占33.3%;治愈患儿45例,死亡16例,死亡率26.2%,其中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1例,由CXB3所致10例,是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感染病程长,临床表现不典型,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均可受累;垂直传播可能是其感染的最重要来源,疾病预后取决于血清型和器官功能障碍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刘社兰 《疾病监测》2013,28(1):83-84
2 病毒学 2.1 概述 人类肠道病毒A组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它们属于微小病毒科(picornaviriade)肠道病毒属.其他肠道病毒A组的血清型,如柯萨奇病毒A6型和A10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这些肠道病毒均可引起儿童轻症感染,但是在过去十多年,亚太地区多起大规模的手足口病暴发中,EV71还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柯萨奇病毒感染与成人肝脏损伤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萨奇病毒是一种肠道RNA病毒,分为A、B两组.其中B3、B5,A4、A9病毒感染可引起肝脏损伤[1].2001年6月至2002年10月,我院收治各型成人病毒性肝炎1 980例,其中柯萨奇B组病毒性肝炎43例,占同期成人病毒性肝炎的2.2%,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以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病毒71型(EV71)最常见。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传播快,流行强度大,在短期内可造成大流行。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可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肺水肿、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原,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夏季多见。该病多数预后良好,轻者可自愈,严重者可造成脏器损害,其中心肌损害占比例较大。与该病相关的心肌酶谱改变作为其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渐在临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原学检测及护理,为预防早期治疗及护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可行性方法.方法取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 病毒.结果 59例中检测到柯萨奇B组病毒IgM阳性28例(47.5%).乙肝病毒DNA9例(15.3%)、丙肝病毒RNA6例(10.2%),HIV病毒4例(6.8%),乙肝病毒DNA柯萨奇B组病毒IgM4例(6.8%),未知8例(13.6%).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最常见病原体,其后依次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肝炎病毒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柯萨奇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1946年首先从美国柯萨奇城分离出,故名。柯萨奇病毒(简称C病毒)体积较小,电镜下直径为18~25urn,寄居于人类肠道。患者及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口,也可经呼吸道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传至胎儿。婴幼儿感染常与母亲患病或带毒有关。C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能抵抗70%酒精与5%来苏地,而对紫外线、氧化剂及高温较为敏感。C病毒在世界传播很广,可引起流行及散发感染,夏秋季多见。它的分型多而复杂,现已知A族有25型、B族有6型,总数可多达60型。在人类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出疹性发热病、急性心肌炎和…  相似文献   

19.
浅谈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HFMD)命名。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炜 《浙江临床医学》2006,8(2):150-150
我国自1965年广泛实行麻疹疫苗预防接种以来,麻疹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该疾病仍有局部流行与发生。该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但对其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报道较少。现将本院收治的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56例患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