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发生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采用留置胃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组和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对照组)组,观测患者营养状况、意识状态变化、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及肺部感染等.结果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1周时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术后12d时治疗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第6天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留置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支持第7天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过程中肺部感染、腹泻、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88,P<0.01),观察组营养支持治疗第30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前期肠外营养支持加后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总结针对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地改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和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早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探讨两种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例,入院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41人,肠外营养支持组39人,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伤后两周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营养组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较少,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营养支持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延迟性肠内营养(术后48 h后),研究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术后24 h内)。观察不同时机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腹胀、创口感染、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呕吐、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对41例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氮平衡(NB)、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N)、IgA、IgG、IgM以及肝、肾功能、血糖(GLU)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营养支持后NB、PA、TFN、IgA、IgG、IgM水平明显改善,而ALB、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NB、PA、IgA、IgM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全身代谢状况,减少负氮平衡,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肠外组单纯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肠内外组则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ICU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肺部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结果:肠内外组总有效率高于肠外组,P<0.05;肠内外组肺部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肠内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 h内),对照组行延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72 h),均鼻饲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及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的IFABP、D-乳酸、DAO、IL-6、PCT、GLU水平及NEU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Hb、ALB及PA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其营养状态,有效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胃肠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0.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将9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入院4~6 h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为延迟肠内营养组,入院72 h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入院7 d和14 d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各时段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两种鼻饲法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89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43例,按传统的方法给予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实验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实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返流、血糖升高、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颅脑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医院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实验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和免疫状态,记录2组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7 d后CD_3~+、CD_4~+、CD_4~+/CD_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能够改善ICU颅脑损伤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梭菌)、粪便分泌型IgA(SIgA)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于伤后24h~48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前14d联合合生元制剂(金双歧)。在肠内营养支持0d、4d、8d和15d分别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定量分析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SIgA。观察研究期间两组病人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肠内营养支持8d和15d,研究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1);类杆菌和梭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支持8d和15d研究组大便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比5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菌群失衡,上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肠道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和脑内营养支持序贯治疗,直至能经口进食.两组均于脑内营养治疗第1d、7d、15 d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内毒素、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变化,采用血常规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统计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30 d死亡率.结果(1)营养治疗第15 d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内毒素、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较营养治疗第1d显著下降(P<0.01),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水平均较营养治疗第1d显著升高(P<0.01),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营养治疗第7d、15 d两组血清白细胞计数均较营养治疗第1d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淋巴细胞计数均较营养治疗第1d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80.0%)(P<0.01),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炎症反应和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经胃管灌注能全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的影响。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采取经胃管持续均匀灌注能全素;B组31例,采取经胃管间断注入能全素,观察两组排便情况、记录腹泻评分及腹泻发生率。结果A组腹泻发生率17.9%,B组腹泻发生率41.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胃管持续灌注能全素,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能全素肠内营养的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富含胶原蛋白肽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被动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研究组实施富含胶原蛋白肽的肠内营养联合被动训练,对比两组呕吐、腹泻、胃潴留、便秘发生率及首次排便时间和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结果研究组呕吐、腹泻、胃潴留、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和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应用富含胶原蛋白肽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被动训练,可有效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和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降低呕吐、胃潴留、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蓉  高德伟  龚卫琴  徐立宁  刘朝阳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478-1479,1482
【目的】观察富含ω-3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应用富含ω-3脂肪酸的肠内营养液,对照组给予整蛋白肠内乳剂,观察两组患者支持前后营养指标、肺功能指标、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以及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过7d的营养支持治疗,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肺功能指标:分钟通气量(MV)、呼气末正压(PEEP)、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肺内分流(Qs/Qt)治疗后明显减少。研究组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O.01)。【结论】富含ω-3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老年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并缩短机械通气和入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06例和对照组97例,两组均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对症治疗方案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在入院第3天经胃管给予营养支持,试验组在入院第3天给予经鼻空肠管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胃液PH值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入院第20天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院第10天和第20天两组患者胃液PH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并发症中除泌尿系统感染外,其余3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人院第3天给予经鼻空肠管营养支持,能对患者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