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4):16-19
目的分析广西边远山区河池市疟疾65年防制效果,为今后疟疾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市11个市、县、区1950~2015年历年疟疾防制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该市20世纪存在4种疟原虫流行和4种传疟媒介,50年代疟疾发病率为1575.21/10万,死亡率为1.39/10万。经过三十年疟疾控制到1979年发病率下降至157.02/10万,1974年以后当地居民无疟疾死亡病例出现。在二十年基本消灭疟疾时期该市有9市、县、区通过考核验收,到1999年当地居民发病率为0.88/10万。2015年全市各市、县、区均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结论该市目前属于广西无当地疟疾流行的地区,但仍然受到输入性疟疾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3-27
目的分析桂林市65年疟疾防制效果,为今后疟疾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市下辖的12个县1950~2015年历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 20世纪70年代以前该地区疟疾在当地居民中呈自然流行状况,感染的疟原虫种类有3种,有3种主要传疟按蚊种群存在。疟疾发病率最高的1955年和1961年分别为3513.46/10万和3354.91/10万,50年代和60年代疟疾死亡病例数分别为810例和252例。70年代恶性疟流行被有效控制。21世纪以来当地居民未发现疟疾病例。80年代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均在国内疟疾流行区感染,90年代有4.87%的疟疾病例在东南亚国家感染,近五年有97.47%疟疾病例在国外感染,在非洲感染的占72.73%,恶性疟占62.34%,每年均有重症疟疾病例出现。结论目前该市各县区均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仍然受到输入性疟疾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越边境靖西县1950~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1950~2009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20世纪50年代人群疟疾发病率为96.94/万,并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流行。20世纪70年代下降为11.06/万,1971年后未发现三日疟病例。20世纪80年代下降为1.53/万,20世纪90年代为0.40/万,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当地居民中仍然发现有恶性疟患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为主,同时有恶性疟感染者。本世纪以来在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患者,当地人群疟疾发病率控制在0.06/万。结论:该县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疟防后期不同媒介地区疟疾监测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不同媒介地区现阶段疟疾传播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将全省疟区按主要传疟媒介划分为只结按蚊流行区,嗜人按蚊流行区和微小按蚊流行区,根据近五年的疟疾监测资料,分别对不同地区的疟疾流行态流行态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嗜人按蚊区发病率,为4.271/万,以本地感染病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3.81%,血检阳性率为0.49%,病灶点以内源灶点为主,中华按蚊区发病率为0.46/万,以输入性病例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雷州市1951-1999年疟疾流行资料综合整理分析,表明雷州市在不同年代具有轻重不同的流失类型。50年代以恶性并疟为主的大流行,年平均发病率达1796.86/10万,60年代处于中度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123.88/10万,但由于文化革命和撤销防疫站的影响,疫情报告很不稳定,难以准确判断其流行性质,70年代为间日疟地区性暴发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328.95/10万;80、90年代以病例散发伴有个别自然村或打石工地局部暴发的低度流行,年平均发病率在30/10万以下,与50年代比较下降82-99%。雷州市50年来的疟疾流行过程,由高疟区向低疟区转化,疟区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贵州省疟疾防治“九五”规划》要求 ,我省各级卫生防疫站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 ,通过认真落实疟疾防治措施 ,使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 0 0 0年全省疟疾发病率为 1 37/10万 ,比 1999年的 1 77/10万下降了 2 2 6 0 %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给疟疾防治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现汇总 2 0 0 0年我省疟疾防治、监测资料 ,分析对比不同媒介地区、不同监测对象疟疾发病率的变化情况及防治效果。1 内容及方法1 1 疟疾病例侦查 采用主动侦查与被动侦查相结合 ,被动侦查为主的…  相似文献   

7.
1951~1999年雷州市疟疾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雷州市1951~1999年疟疾流行资料综合整理分析,表明雷州市在不同年代具有轻重不同的流行类型.50年代以恶性疟为主的大流行,年平均发病率达1796.86/10万,60年代处于中度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123.88/10万,但由于文化革命和撤销防疫站的影响,疫情报告很不稳定,难以准确判断其流行性质;70年代为间日疟地区性暴发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328.95/10万;80、90年代以病例散发伴有个别自然村或打石工地局部暴发的低度流行,年平均发病率在30/10万以下,与50年代比较下降82~99%.雷州市50年来的疟疾流行过程,由高疟区向低疟区转化,疟区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8.
由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刘祥焜、郑璇、黄天谊、张思淼、何国柄及凯见县卫生防疫站滕腾、刘丰廉、罗文勇、易瑞林、李慧生等同志为主完成的凯见县疟疾防治现场应用研究主要探讨和研究了以下问题: (1)山区型以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微小按蚊为次要媒介。对间日疟为主要虫种流行区防治对策的研究,我们采用侧重消灭传染源,在病灶区(点)辅以重点灭蚊的防治对策,在灭疟的各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效果,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类型疟区的防治对策问题。(2)灭疟实践表明:一个高疟区县的灭疟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降低发病阶段,约需4年时间将发病率控制在5/万的水平;继之进入灭疟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9.
江浦县历史上属恶性疟疾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60年代发病率曾达到10%,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1981~1985年连续有恶性疟疾病例发生,当年采用DDT室内滞留喷洒结合传染源防治为主的综合性防疟措施,从1986年起未发现恶性疟,间日疟发病率也大幅度下降,自1992年起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1992~2002年全县开展疟疾流行病学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桂林市1950~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市各医院1950~2009年疟疾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市20世纪50年代人群发病率为36.20/10000,仅1950年人群疟疾发病率为223.66/10000,以间日疟流行为主。80年代控制在0.09/10000,随着流动人口疟疾病人的增加,90年代上升到0.23/10000,流动人口疟疾感染地包括国内的9个省和国外的4个国家。本世纪以来人群疟疾患病率为0.02/10000。结论:该市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当地居民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动人口疟疾患者未发现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11.
<正>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劳务输出、旅游等人群来往频繁,疟疾从高疟区向低疟区输入造成局部暴发流行时有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发现、诊断、治疗和管理问题已成为新出现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感染科共收治输入性疟疾22例,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  相似文献   

12.
赵声能 《云南医药》1993,14(5):296-300
云南疟疾流行严重而久远,其疟区曾划为北纬29°—25°—北回归线及以南低、中、高三个疟区;但在三个地带中,各种疟区插花分布。笔者在对46县防疟前疟疾五年平均发病率等资料探讨后认为;云南疟疾垂直分布,分层流行,即以低海拔地区的超高(高)疟区为疫源中心,随海拔上升,分为高(中)疾区,低疟区,似带样桶裙依次更替流行;与云南省气象站划分的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相巧合。据此提出以海拔为主要指标,划分云南疟区,哀牢山以西海拔800m以下为超高疟区,800—1200m为高疟区,1200—1600m为中疟区,1600—2643m为低疟区。哀牢山以东各疟区下降400m。  相似文献   

13.
周光荣 《贵州医药》2012,36(2):176-177
我省曾是疟疾严重流行的地区,经过几十年的科学防治,疟疾病例大幅度下降,流行程度明显减轻,属流行基本控制的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我省某些地区输入性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恶性疟死亡时有发生,这对我省灭疟成果的巩固和保护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2009年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为制定全州2010年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楚雄州共计报告疟疾患者23例,年平均发病率0.88/10万.以双柏县的发病率最高,患者以农民为主,全州91%的当地患者发生在双柏县。结论:2009年楚雄州的疟疾发病总体呈缓慢、平稳下降的趋势,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发病水平,年发病率为0.88/10万。结合本州的疟疾疫情现状宜采取疟疾传染源监测和经常性健康教育为主的防治策略,重点加强双柏县疟疾老疫区间日疟休止期根治和现症患者的规范性抗疟治疗以及5-9月疟疾高发季节在双柏县老疫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蚊虫孳生环境,进行滞留喷洒灭蚊,降低蚊媒密度,实施综合防治,同时还要加强全州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外出高疟区打工人员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本州疟疾发病。  相似文献   

15.
人类疟疾是热带及亚热带边疆地区最常见的一种经安蚊叮咬传播的原虫病,包括间日疟疾、恶性疟疾、三日疟疾和卵形疟疾4种.引起脑型疟疾的主要是恶性疟疾,但间日疟疾和三日疟疾偶可引发脑型疟疾.因疟疾致死者,90%以上为脑型疟[1].疟疾流行区的儿童和来自非疟区的成人,由于缺乏免疫力,感染恶性疟疾后易发展为脑型疟.  相似文献   

16.
一、疟疾的分布与危害疟疾分市于北纬64度的苏联和南纬32度的阿根廷之间,八十年代以前流行于约20亿人群,每年疟疾患者约2亿例。东南亚10个国家中的8国,有93%的人群生活于疟区;中南美在1974年以后疟疾发病率不断增高。欧洲、澳洲和美国虽无疟疾流行,但病例不断输入。80%的疟区均有恶性疟流行,而间日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深圳自建市以来历年疟疾的流行趋势,为该市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ox-Stuart检验的升降趋势检验法对1980~2009年深圳疟疾的流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疟疾下降幅度明显,其发病率由20世纪80年代最高的1111.33/10万下降至目前的1/10万以下,下降幅度最大达99.98%,30年中疟疾发病率下降趋势经Cox-Stuar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深圳市30年的疟防工作卓有成效,Cox-Stuart检验分析在传染病的趋势检验分析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梁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3):35-35,37
目的:分析永城市2004~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为今后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永城市2004~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时间、地区、人群分布分析.结果:永城市2004~200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3 768例(均为问日疟),平均发病率为89.15/10万,发病呈逐年回升趋势.总发病数居前5位的乡镇分别为马桥镇(958/3 768)、李寨乡(684/3 768)、新桥乡(376/3 768)、双桥乡(271/3 768)、裴桥镇(207/3 768).夏秋季节为主要流行季节,8~10月发病数占疟疾总病例数的79.56%(2 998/3 768),9月发病达高峰,占31.02%(1 169/3 768).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29:1(2 122/1 646).农民和学生为主要发病群体,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3.12%(2 755/3 768)和21.63%(815/3 768).结论: 永城市疟疾疫情处于明显回升态势,应当加强疟疾防治的各项措施,尽快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9.
张培轩  王小力 《贵州医药》1994,18(6):515-517
1993年的疟疾发病比1992年下降23.86%,当地疟疾病例减少,输入疟疾增加;应继续加强疟疾高发县的疟防工作和流动人口、特别是当地居民外出疟区回归人员的疟疾管理与监测工作,防止输入疟疾的扩散与流行,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价原为疟疾高度流行区的广西南部浦北县1952—2012年疟疾防治效果,为该县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收集全县历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历年疟疾疫情报告、防治方案、各乡镇卫生院疟疾患者诊断和治疗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20世纪50-70年代当地居民疟疾发病率分别为2 882.72/10万、97.12/10万和11.64/10万,基本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20世纪50、60年代的死亡病例分别为74、21例,而后未发现疟疾死亡病例。20世纪80年代当地的疟疾病例主要以流动人口为主,占83.10%(944/1 136),人群发病率为18.94/10万,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人群发病率分别为1.40/10万和0.15/10万。结论该县自1992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流行在当地得到有效控制,但对流动人口中的疟疾患者应该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