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提醇沉法广泛用于中药口服制剂中药液的澄清,但该法存在诸多缺陷,为了寻找更好的澄清工艺,在除去药液中的杂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并使药液澄清,成品稳定,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广大药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近十年来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水提醇沉法   水提醇沉法为传统澄清技术,50年代末期已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生产。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水煎液中的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蛋白质、鞣质、色素、水溶性无机盐杂质,醇含量在80%时几乎可以除去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各种生药均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中药制剂之所以发挥作用,与其所含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1],所以不能机械地把无机成分当杂质除去。另外,醇沉法造成了有效成分的大量流失,据报道各类成分损失率为:麻黄碱54.85%、黄芩苷16.11%、甘草酸11.99%、桔梗皂苷42.52%[2]。尽管醇沉法具有澄清药液,减少服用量等优点,但成品稳定性较差,生产周期长,耗用大量的乙醇,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
吸附澄清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三平 《中国药房》2008,19(6):461-464
水提醇沉法用于中药提取液的精制已有多年,具有去除杂质、澄清药液、减少药量等优点。但其缺点亦显而易见:损失药物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对制剂的疗效、稳定性及后期工艺存在影响;成本高、工艺流程长、对设备要求高。这些缺点限制了水提醇沉法在医院小批量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如果在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吸附澄清剂,利用吸附澄清剂的电中和、吸附、网捕和卷扫作用,可将体系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粒子去除,此方法避免了水提醇沉法的上述缺点,尤其适用于中药制剂的生产。现将吸附澄清剂的原理、优点、分类、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液的澄清一般使用水提醇沉法。在药剂生产中广泛应用该法既要提取大部分有效成分.又能除去不溶于乙醇的大部分蛋白质及部分多糖等杂质。从而保证了制剂的澄明度。因该工艺需耗用大量酒精,操作麻烦,成本较高.也造成乙醇不溶性成分的丢失。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医药界在不断寻找新材料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复方煎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天然澄清剂用于中药口服液的澄清试验,证明能除去大量杂质,达到澄清的效果,与传统水提醇沉工艺比较,经TLC对照,保留的有效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谢崇义  李国忠  夏明堂  吴金兰 《安徽医药》2008,12(12):1225-1227
为了使中药制剂减少体积,提高其有效成分含量和药物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满足临床用药的目的,需要对中药的粗提取液进行纯化精制。对中药粗提取液进行纯化精制的过程,也就是除去杂质,把有效成分分离获取的过程。以往的纯化精制方法多为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随着对中药制剂研究的深入,这些纯化精制方法显示出不足,为此有关学者将相关学科如新材料学、分子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与对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技术的研究相结合,研究出了一些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新技术,如大孔树脂吸附法、膜过滤法、澄清剂法和离心法等,为中药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采用絮凝剂吸附澄清中药水浸取液来代替水提醇沉或水提水沉老工艺,可有效的提高中药液体制剂成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复方煎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澄清剂于中药口服液的澄清试验,证明能除去大量杂质,达到澄清的效果,与传统水提醇沉工艺比较,经薄层层析(TLC)证明,可保留的有效成分基本一致。特别是单用壳聚糖作澄清剂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絮凝剂应用于中药提取液澄清工艺的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絮凝剂吸附澄清中药水浸取液来代替水提醇沉或水提水沉老工艺,可有效的提高中药液体制剂成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口服液属于中成药液体制剂,澄明度好的口服液一般内在质量也比较优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药口服液的质量,需要在制剂工艺中去除杂质以提高澄明度。目前提高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方法主要有醇沉法、高速离心法、膜分离法、大孔吸附树脂法、澄清剂吸附法、明胶法、调节pH值法等。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改善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壳聚糖絮凝技术用于金银花、栀子药材的中药水提液精制的可行性.方法 考察两种澄清法的沉淀效果对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影响,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 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前者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比醇沉法多,壳聚糖絮凝法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 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金银花、栀子药材的中药水提液的澄清.  相似文献   

11.
陆萍  倪东杰  郭良君 《中国药师》2012,(11):1580-1582
目的:研究壳聚糖澄清剂用于健骨口服液的澄清作用,以替代原工艺的水提醇沉除杂工艺。方法:通过比较原工艺和新工艺所制备的健骨口服液的外观性状及其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比较壳聚糖澄清剂与醇沉法两种工艺的差异。结果:壳聚糖澄清剂样品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明显提高。结论:新工艺既能更好地保留本制剂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并缩短生产周期,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2.
张贻昌  任颂今  郝松 《中国药业》2010,19(24):48-49
目的介绍中药口服液工艺制作流程。方法通过对中药口服液澄清度的认识,以水提醇沉法为例,阐明了控制中药口服液的澄清度,既要尽可能多地去除杂质,又要兼顾保护有效成分的观点。结果与结论希望随着中药提取纯化技术的进步,会有更多、更好的品种问世。  相似文献   

13.
我院制剂室常采用水提醇沉法为制备中药制剂除杂质的方法。但由于蒸汽不能保证供应,又缺乏合适的溶媒回收设备,较大量地中草药提取往往遇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的提取方法,提高多糖含量及提取率,扩大生产可操作性及降低生产成本。方法采用水提、澄清除杂、高速离心和醇沉等方法提取香菇多糖。结果与传统的水提、Sevag法、醇沉等工艺比较,澄清剂法提取香菇多糖的效果较好。结论澄清剂法提取工艺,生产可操作性强,提高了多糖含量及产品提取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与乙醇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通过对总固型物、正丁醇浸出物、芍药苷含量的测定,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的密度进行了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总体有效成份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但皂苷成份的保留量后者略大于前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成份的微小差异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吸附沉淀澄清法,是在消咳喘药液中,加入吸附沉淀清剂,以吸附加速沉淀的方式,除去杂质即药液中粗粒子,经过滤,达到精制和提高制剂质量的一项最新技术。1 消咳喘的吸附沉淀澄清法取消咳喘药液  相似文献   

17.
黄芪口服液制备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黄芪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提取时间、次数、加水量及壳聚糖在药液中的浓度等4个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成分。结果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醇沉法用于黄芪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最佳制备工艺:选用壳聚糖在药液中浓度为0.07,澄清,加药材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3h。结论本制剂稳定。测定方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壳聚糖溶液用作中药水提液澄清剂时的特点及相对于水提醇沉法所具有的优点。方法:以中药清热解毒处方为例,测定壳聚糖溶液粘度与澄清剂最少用量之间的关系;对经水提醇沉法和壳聚糖澄清法处理后的药液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对比。结果:随着壳聚糖溶液粘度的降低,澄清剂最少用量渐趋于一个恒定值;壳聚糖澄清法所得药液的总黄酮含量大于用水提醇沉法处理后的药液。结论:壳聚糖溶液是一个良好的中药水提液澄清剂,在使用过程中,粘度和用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用于澄清中药提取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壳聚糖溶液用作中药水提液澄清剂时的特点及相对于水提醇沉法所具有的优点。方法:以中药清热解毒处方为例,测定壳聚糖溶液粘度与澄清剂最少用量之间的关系;对经水提醇沉法和壳聚糖澄清法处理后的药液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对比。结果:随着壳聚糖溶液粘度的降低,澄清剂最少用量渐趋于一个恒定值;壳聚糖澄清法所得药液的总黄酮含量大于用水提醇沉法处理后的药液。结论:壳聚糖溶液是一个良好的中药水提液澄清剂,在使用过程中,粘度和用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101澄清剂用于灵芝黄芪精口服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01澄清剂代替醇沉法制备灵芝黄芪精口服液,经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101澄清剂浓度和沉淀温度;与醇沉法相比,101澄清能有效除去杂质,保留多糖,氨基酸等有效成份,并能降低成本,简化工艺,制备质量更优的口服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