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55例子宫内膜癌、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中PTEN和iNO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100%)比较,PTEN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述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1.67%和60%(P〈0.05);iNOS阳性表达率依次为5.00%、8.33%和76.36%,明显增高(P〈0.05)。PTEN的表达下降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NOS的过表达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iNOS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TEN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iNOS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比,探讨NOS与子宫内膜癌间的关系。方法:NOS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均用美国BACKAMAN公司的核酸及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含量显增高(P<0.01),而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NOS含量无显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分化程度的降低,NOS含量增多(P<0.001),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增多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及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OS增高可能是NO合成增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红英  于月成  卜宁 《医学争鸣》2007,28(12):1112-1114
目的:探讨Fas和Fas配体(FasL)在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加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异位内膜与18例子宫内膜癌内膜中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FasLmRNA水平.设正常子宫内膜25例为对照组.结果:Fas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为68%,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和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蛋白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子宫内膜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和94%,明显高于对照组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mRNA的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子宫内膜癌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与FasL蛋白表达失调,可能是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病机制之一,对子宫内膜癌组织逃避免疫系统监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iNOS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喉乳头状瘤、7例正常喉黏膜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喉癌组织iNOS mRNA阳性表达率为85.00%,较对照组癌旁组织(20.00%)、良性肿瘤组(40.00%)、正常人组(0/7)明显增高(P<0.0001,P<0.005,P<0.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19/19)显著高于无 淋巴结转移组(71.42%)(P<0.05),iNOS 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及T分级无关,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喉癌组织中存在iNOS,它可能通过合成一氧化氮(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SAB法对33例子宫内膜癌、39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3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31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进行ER、PR的检测。结果:ER、PR在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46.15%、66.67%)、非典型增生(48.38%、64.52%)及子宫内膜癌(60.61%、60.61%)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19.35%、25.82%).P〈0.05。且ER、PR阳性表达强度在单纯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R、PR阳性表达率在其年龄、临床分期及绝经情况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可出现ER、PR异常表达,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MSH2及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子宫内膜癌、1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hMSH2及TGF—β1蛋白的表达,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正常子宫内膜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2%、18.75%及55.56%,虽然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9%、68.75%及1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MSH2及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及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子宫内膜癌hMSH2蛋白与TGF-β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33)。[结论]hMSH2蛋白和TGF-β1蛋白表达异常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Zhou XH  Xu ST  Song WY  Teng X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7):1900-1903
目的探讨RCAS1与雌激素受体亚型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和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它们在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2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及50例内膜癌组织中RCAS1和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内膜中RCAS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RCAS1在正常、简单型和复杂型增生内膜中均为P表达模式,不典型增生内膜中30%(6/20)为D表达模式,内膜癌中均为D模式。正常内膜、简单型和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内膜癌RCAS1蛋白高水平表达率分别为0%(0/20),9.1%(2/22),45.0%(9/20),68.0%(34/5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AS1蛋白高表达与患者肌层侵犯深度、脉管侵犯、ERα阳性相关(P〈0.05)。免疫印迹法、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RCAS1mRNA的表达水平与ERamRN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ERβmRNA表达未显现相关性。结论RCAS1高表达与表达模式的改变可能参与子宫内膜从良性到恶性转变的过程,RCAS1协同ER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COX-2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COX-2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手术临床分期的进展、肌层浸润程度的加深,Survivin蛋白和COX-2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蛋白、COX-2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联合检测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弓  赵杨  马丽  温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0):2485-2487,2491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又称明胶酶B)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关系。方法 分为病例组(30例)和对照组(10例),病例组标本来源为功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其中单纯性增生20例、复杂性增生10例。对照组标本为月经周期正常的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所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用RT—PCR技术检测各标本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MMP-9的mRNA表达量。结果 功血复杂性、单纯性增生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NOS和MMP-9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NOS和MMP-9对功血的发生有联合作用,INOS及MMP-9的增高可证实功血与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云  曹文华 《海南医学》2005,16(11):133-133,19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PSP法检测37例子宫内膜癌,24例增生过长,11例不典型增生过长,15例正常官内膜的石蜡标本P16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子官内膜癌之临床病理特征,如绝经状态、组织学分布、临床分期、肿瘤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等。结果正常子宫内膜P16表达阳性率100%;增生过长内膜95.58%;非典型增生过长组为90.00%;子宫内膜癌组为54.10%。其中,低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12.5%),明显低于中度及高分化腺癌(二者阳性率分别为66.70%、70.10%)。统计还表明: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较正常内膜及非典型增生内膜为低,且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P16抑癌基因与子宫内膜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抑癌基因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66例子宫内膜癌、2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31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在三种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54/66)、51.7%(15/29)和12.9%(4/31),表明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比较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临床应用P53蛋白检测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APE)、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APE与HIF-1α、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PE、HIF-1α和VEGF在44例子宫内膜癌、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PE、HIF-1α和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371~18.589,P〈0.05)。APE在各种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内的定位有所不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APE表达于细胞核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6例(42.86%)细胞质中有APE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24例(70.59%)细胞质有APE表达,APE在3种组织细胞内定位差异有显著性(χ^2=12.701,P〈0.05)。而且细胞质中有APE表达的子宫内膜癌较无表达者VEGF阳性率显著增加(χ^2=3.973,P〈0.05)。APE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细胞质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有关(χ^2=11.059、9.969,P〈0.01、0.05)。子宫内膜癌组织APE及HIF-1α的表达均与VEGF的表达有相关性(r=0.626、0.469,P〈0.01),且APE与HIF-1α的表达也有相关性(r=0.612,P〈O.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PE、HIF-I~和VEGF蛋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APE蛋白与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中HIF-1α的表达及与ER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IF-1α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子宫内膜癌中HIF-1α与ER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IF-1α及ERa蛋白的表达。对全组病人进行随访,获得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0%,27.8%和60.7%,ER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77.7%和60.7%,三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IF-1α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但HIF-1α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HIF-1α与ERa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65,P〈0.05)。结论HIF—1α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着过表达,并且与不良的预后有关。而HIF-1α在正常子宫内膜中也阳性表达,提示HIF-1α在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检测KiSS-1mRNA及KiSS-1蛋白met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EIN)及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SS-1mRNA及KiSS-1蛋白metast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教的关系。结果KiSS-1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37.5%)明显低于EIN组(80.0%)及正常内膜组(83.3%),并且其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KiSS-1蛋白met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43.8%)明显低于EIN组(90.0%)及正常内膜组(91.7%),并且其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KiSS-1mRNA和KiSS-1蛋白met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抑制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散发性子宫内膜癌、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及hMLH1的表达。结果hMLH1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别为83%(19/23)、64%(14/22)、11%(4/36),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hMLH1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肌层侵润、手术分期、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1):PTEN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别100%(23/23)、73%(16/22)、56%(20/36),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手术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是否侵润无统计学相关(P〉O.05);PTEN与hMLH1两种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28;P〈O.05)。结论hMLH1及PTEN均是子宫内膜的保护性基因,在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中表达逐渐减少,可能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癌变的启动有关,且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法测定PTEN的表达有可能成为筛选子宫内膜癌变的早期指标;测定hMLH1的表达有可能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催化生成的一氧化氮(NO)在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癌组织中iNOS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分别以ELISA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相应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NO的浓度,设立对照组比较。结果:肺癌组iNOS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2.50%,较对照组(11.76%)明显增加(P<0.01),其中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iNOS表达率分别为60.11%,82.35%,80.00%,不同病理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早期肺癌(Ⅰ-Ⅱ期)iNOS阳性率(87.50%)则高于晚期肺癌(Ⅲ-Ⅳ期)的阳性率(50.00%),(P<0.05),肺癌组血清NO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肺癌组织在TNFα-刺激下可表达iNOS,iNOS通过催化合成NO,在分子水平对肺癌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患者病程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鼻咽癌患者活检石蜡包埋标本的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用Ⅷ因子相关抗原(F^8)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F^8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26/77)、32%(25/77),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微血管密度、T/N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鼻咽癌血管形成及肿瘤浸润与转移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上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NO/NOS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异eNOS和iNOS71例异位子宫内膜和32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eNOS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增生期表达较低,分泌期较高。iNOS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异位子宫 内膜中的eNOS和iNOS的表达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NOS在子宫腺肌病组的表达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位组,而iNOS的表达无差异;痛经组iNOS的表达明显高于无痛经组,而eNOS的表达无差异性。结论:eNOS和iNOS在异位子宫内膜中呈持续性过强表达,提示NO/NOS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α和ERβ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ERα及ERβ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测定57例子宫内膜癌及32例正常子宫内膜ERα和ERβ的表达,分析比较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ERα和ERβ表达情况的差异、ERα和ERβ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ERα表达阳性率为68.8%,高于子宫内膜癌(45.6%),P〈0.05。ERβ表达的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分别为56.3%、49.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正常子宫内膜ERα表达阳性率增生期(93.3%)高于分泌期(50%),而ERβ表达阳性率分泌期(90%)高于增生期(40%)。子宫内膜癌中,分期越早、分化程度越高,ERα表达阳性率越高,在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ERβ表达的阳性率在临床分期晚以及分化差者升高。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结论ERα和ERβ在正常月经周期对子宫内膜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ERα可能比ERβ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两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能相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比,探讨NOS与子宫内膜癌间的关系.[方法]NOS活性及蛋白含量均用美国BACKMAN公司的核酸及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相比NOS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分化程度的降低,NOS含量增多(P<0.001),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增多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及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OS增高可能是NO合成增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