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重点肌群强化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安全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接受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锻炼组与对照各63例。其中2组均接受现代功能康复技术的步行训练与平衡训练,锻炼组在上述基础上强化加入髋外展肌群的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使用Berg平衡评分量表以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分别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持续随访直至半年后,记录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BBS,Holden的功能步行分类级别较治疗之前有着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锻炼组的评分级别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随访半年后,治疗结束的半年内锻炼组患者发生跌倒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增加重点肌群的锻炼可以明显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加快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廓清能力的改善。方法60例脑卒中后步行廓清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生物反馈疗法,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以核心肌群训练和生物反馈相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 O.05),但两组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O.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配合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改善患足步行廓清能力有更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对脑卒中病人下肢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核心肌群训练组及VR组,每组36例。VR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配合VR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组在VR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PHY型平衡能力检查训练仪、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2组病人的BBS评分、ADL评分、压力中心(COP)椭圆面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病人BBS评分、COP椭圆面积、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8周后,2组病人BBS评分、ADL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治疗4周后有显著改善(P<0.05~P<0.01);核心肌群组睁眼及闭眼时测定COP椭圆面积较同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同时期BBS评分、COP椭圆面积及ADL评分比较,核心肌群组均显著优于VR组(P<0.05~P<0.01)。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VR技术可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9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躯干控制能力(PA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平衡能力(BBS评分)、步行能力(Holden评分)、生活质量(SF-36健康问卷)及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PASS评分、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评分、Holden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等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I、PI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Vm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训练前后的步行能力(FAC量表)和平衡功能(Berg量表)。结果:训练后,观察组FAC分级和Berg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康复治疗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加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推拿微调手法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以脊柱推拿微调手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平衡量表(FMB)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MB、MBI评分治疗组达3级以上24例,占80.0%,对照组17例,占56.6%,2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FAC评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脊柱推拿微调手法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病人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早期肌张力不低下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科学的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具备一定的条件(站立平衡等级超过3级、患肢能够支持3/4以上体质量、患肢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踝关节背屈功能)后进行步行训练。2组在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thel指数(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病人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此外,通过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法获得病人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步态参数来评价步行质量。结果: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BS、FMA、MBI以及FAC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训练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步行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步行训练时机的选择,对于肌张力恢复正常的偏瘫病人来说有重要意义,尽早开始科学的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及步行能力,进而提高病人的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方法(BWSI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步行训练(CGT).30 d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进评估.结果 治疗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减重步态治疗训练有利于较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褚延利  孟淑杰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84-1186
目的 观察早期坐站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6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坐站平衡训练联合偏瘫肢体训练组(A组) 30例、偏瘫肢体训练组(B组)31例.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估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用Berg平衡量表判定平衡障碍程度并结合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治疗后效果优于B组(P<0.05).结论 早期坐站平衡训练联合偏瘫肢体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本院康复科神经内科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平衡针灸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ADL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改良巴氏指数(MBI)为 79.41±5.8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为29.12±3.12;Berg平衡量表(BBS)为40.42±4.87,患者10米步行所需时间为(41.89±7.17)s,患者6 min内步行的距离为(41.08±2.96)米;②Holden步行能力评定治患者的Holden步行能力评定达3~5分者共32例(80.0%),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灸疗法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许林海  蒋松鹤  韩丽雅 《浙江医学》2017,39(13):1097-1101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步行训练(BWST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分别行BWSTT治疗(对照组)、BWSTT+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的CIS偏瘫患者各32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6分钟步行试验(6MWT)分别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采用Prokin254P型本体感觉评估训练系统中的平均轨迹误差(ATE)、评估完成时间(Time)评估患者的下肢本体感觉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BS、FAC、6MWT、ATE、Tim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BBS、FAC、6MW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ATE、Time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FMA、FAC、6MWT均明显增加(均P<0.05),而BBS、ATE、Time均未见改善(均P>0.05);观察组FMA、BBS、FAC、6MWT、ATE、Time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BWST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有效改善CIS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本体感觉,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显会 《吉林医学》2021,(6):1471-1473
目的:探讨双重任务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双重任务训练.两组训练均持续4周.训练后,采用单任务起立-行走(TUG)及双任务TUG测试评价患者步行功能,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骨盆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盆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加强骨盆控制能力训练组(观察组)30例与一般康复训练组(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加做骨盆控制训练;训练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BBS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评定,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盆骨控制能力训练对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有显著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行走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7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物理训练,观察组49例加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持续训练3个月,对比两组患儿走动平衡能力。结果:观察组步长、步速、平衡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步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行走、平衡能力,其效果优于常规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骨盆训练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骨盆训练组患者的功能改善(优良率93.3%)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骨盆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的强度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不同强度的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其中A组每天训练1次,B组每天训练2次,C组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5天,共训练3个月。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躯干控制能力,采用步行功能评级(FAC)评定平衡步行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3组患者上述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步行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且在1~3个月期间躯干控制和平衡能力评分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但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在1个月期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1个月后C组较B组,B组较A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强化躯干核心肌力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