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形成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探讨MT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MT低、中、高剂量组(MT1、MT2和MT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MT1、MT2及MT3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MT各剂量组分别给予MT 2.5、5.0和10.0 mg·kg-1·d-1腹腔注射.12周末处死大鼠,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及肝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FFA水平.结果:大鼠高脂饮食12周成功复制NAFLD模型.与模型组比,MT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模型组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G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肝匀浆TC、TG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1组大鼠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T1组和MT2组血清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1组肝匀浆TC及MT1组、MT2组与MT3组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3组肝匀浆T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MT各剂量组血清FFA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2、MT3组肝匀浆FFA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MT对NAFLD的形成有明显防治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可能与MT降低FFA合成而改善氧化应激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祛湿化瘀方防治脂肪肝的作用及其对脂联素(adiponeetin,ADP)-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代谢路径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以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皮下注射复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在造模开始2周后,将40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祛湿化瘀方组,灌胃用药2周。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FF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油红()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ADP和肝组织脂联素受体2(adiponectin receptor2,AdipoR2)、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enzyme A,matonyl—CoA)、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cqse,ACCase)、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肝组织TG、FFA、FAS、ACCase和malo—nyl—CoA含量显著升高,血清ADP及肝组织AdipoR2、AMPK和CPT-1含量明显降低。高、中、低剂量祛湿化瘀方均可使脂肪肝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肝组织TG、FFA含量降低;高剂量祛湿化瘀方可使模型大鼠肝组织FAS、ACCase和malonyl—CoA含量显著降低;高、中剂量祛湿化瘀方均能明显升高血清ADP和肝组织AdipoR2、AMPK、CPT-1含量。结论:祛湿化瘀方可通过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低脂联素血症,影响ADP—FFA代谢路径治疗大鼠脂肪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黄素 (emodin) 对高脂喂养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大鼠脂质水平和肝脏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高脂饮食6周形成 NAFLD 模型,大黄素低、高剂量 (30、60 mg/kg) 干预4周,肝脏 HE 染色观察 NAFLD 模型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和肝脏的甘油三酯 (TG)、游离脂肪酸 (FFA) 和转氨酶 (ALT、AST) 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 PCR 技术检测肝脏 X 受体 (LX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 (FAS)、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 (DGAT2)、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SCD-1)、脂酰辅酶A氧化酶 (ACO)、肉毒碱棕榈酸转移酶-1 (CPT-1) 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 等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鼠血清 FFA、TG、ALT 显著下降,肝脏 HE 染色显示脂质沉积减轻,SCD-1 表达下降;高剂量组大鼠 ALT、AST,血清和肝脏 TG、FFA 显著下降,肝脏脂质沉积显著下降,肝脏 FAS、DGAT-2、SCD-1 表达降低,CPT-1 和 PPAR-α 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大黄素剂量依赖性地改善 NAFLD,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脏脂质合成基因和上调脂肪酸氧化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吴梦龄  范艳  杨榆青  何丹  姚政  宋波 《西部医学》2020,32(4):505-509;514
目的 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模型,观察金钗石斛多糖对肝细胞色素P4502E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金钗石斛多糖低、中和高剂量组6组,每组10只。高脂高糖饮食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给予相应治疗6周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提取肝脏检测肝脏病理学、肝组织CYP2E1蛋白和mRNA表达,收集血液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结果 模型组出现一定的脂肪样变性,部分肝细胞有炎性因子浸润;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有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指数、AST、ALT、TG、TC、CYP2E1蛋白及mRNA明显升高,CAT和SOD明显降低(各P<0.05);与模型组相比,金钗石斛多糖三个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AST、ALT、TG、TC、CYP2E1蛋白及mRNA均明显降低(P<0.05),CAT和SOD明显升高(P<0.05),且金钗石斛多糖高剂量组TG和TC明显低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0.05),金钗石斛多糖三个剂量组CYP2E1蛋白及mRNA明显低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0.05)。结论 金钗石斛多糖可明显降低NAFLD大鼠肝脏中CYP2E1蛋白及mRNA表达,进而改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提高CAT和SOD活力,最终有效缓解NAFLD大鼠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形成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探讨MT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MT低、中、高剂量组(MT1、MT2和MT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MT1、MT2及MT3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MT各剂量组分别给予MT 2.5、5.0和10.0 mg·kg-1·d-1腹腔注射。12周末处死大鼠,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及肝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FFA水平。结果:大鼠高脂饮食12周成功复制NAFLD模型。与模型组比,MT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模型组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G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肝匀浆TC、TG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1组大鼠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T1组和MT2组血清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1组肝匀浆TC及MT1组、MT2组与MT3组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3组肝匀浆T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MT各剂量组血清FFA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2、MT3组肝匀浆FFA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MT对NAFLD的形成有明显防治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可能与MT降低FFA合成而改善氧化应激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加味楂曲饮(JiaWeiZhaQuYin,JWZQY)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药效学。方法 SDF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自造模第1天起,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灌服等体积复方蛋氨酸胆碱混悬液(0.038g/mL),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等体积JWZQY混悬液(JWZQY浓度相应为1g/mL、2g/mL、4g/mL),8周后,常规油红O法(改良Lillie)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氨酸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甘油三醋(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结果 高、中剂量JWZQY治疗后肝脏脂肪变程度明显减轻(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及高、中剂量组ALT、AST、TC、T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ALT、AST、TC、T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血清中FFA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JWZQY可有效防治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减少FFA生成,具有良好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咖啡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只6周龄SPF级SD大鼠,体重(18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咖啡组及低剂量咖啡组4组,每组各20只。空白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他3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高、低剂量咖啡组每天分别予以60、20mg/kg 咖啡因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持续 8 周。8周后,检测大鼠体重及肝指数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 谷氨酸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变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使用HE 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形态变化。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肝指数、ALT、AST、GGT、TG 、TC 和LDL C含量显著升高,HDL-C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咖啡组处理的大鼠肝指数、ALT、AST、GGT、TG、TC和LDL C含量显著降低;且高剂量咖啡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低剂量咖啡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咖啡组的HDL C明显升高,且高剂量咖啡组明显高于低剂量咖啡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肝脏包膜紧张度高,边缘圆顿;使用咖啡处理后的大鼠肝脏边缘锐利。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弥漫小泡性肝细胞脂肪变,肝窦明显因水肿而狭窄,而使用咖啡处理后大鼠肝组织脂肪浸润现象显著减轻,肝细胞胞质均匀无水肿。 结论 咖啡可有效缓解大鼠脂肪肝的发展,通过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肝脏内炎症反应,且咖啡调节脂质代谢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咖啡可使肝脏质感柔嫩、有弹性且边缘锐利、整齐。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探讨针刺对NAFLD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空白组和NAFLD组,NAFLD组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非穴组,电针穴位组取“丰隆”、“足三里”、“太冲”、“三阴交”穴,电针非穴组取大鼠尾部中三分之一随机四处,避开尾静脉,“治疗”4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取材,检测大鼠的血清脂联素(ADP)、瘦素(LEP)、游离脂肪酸(FF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 电针“治疗”4周后,电针穴位组与对照组相比较ADP、HDL升高,LEP、LDL、FFA、TC、TG下降(P<0.05),肝组织脂肪性变减轻,电针非穴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肝组织脂肪性变无明显改变.结论 电针“丰隆”、“足三里”、“太冲”、“三阴交”等穴位,能升高血清ADP、HDL,降低LEP、LDL、FFA、TC、TG,从而调节脂质代谢,减少脂肪生成,增加脂肪氧化,减轻肝脏脂肪沉积,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9.
黄邀  吴惠兰  肖铭澍 《浙江医学》2019,41(8):739-742
目的观察葫芦素片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普通饮食组(Ⅰ组)、高脂饮食组(Ⅱ组)和葫芦素片干预组(Ⅲ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普通饮食、高脂饮食以及高脂饮食+葫芦素片,10周后处死,称取各自体重、肝重,测定血ALT、AST、TG、胆固醇(CHO)、LDL、HDL、脂蛋白a(LPa)、游离脂肪酸(FFA)、溶血磷脂酰胆碱(LPC)、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钙非依赖性磷脂酶A2(iPLA2)、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Ⅱ组的体重、肝重、肝指数、ALT、TG、CHO、LDL、LPa、FFA、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PLA2、LPC、TG、CHO均较Ⅰ组高(均P<0.05),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加重。Ⅲ组的ALT较Ⅱ组低(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较Ⅱ组减轻。Ⅲ组肝重、肝指数、TG、CHO、LPa、LDL、空腹胰岛素、HOMA-IR、FFA、sPLA2、LPC均较Ⅰ组高(均P<0.05),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加重,FFA、sPLA2低于Ⅱ组(P<0.05)。结论葫芦素片可降低NAFLD大鼠的ALT水平,但不能明显改善其体重、脂肪代谢、肝细胞脂肪变性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
叶泉忠  王霞明  徐正才  黄佩佩  胡云 《浙江医学》2020,42(12):1268-1272
目的探究复方甘草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效果及对患者Ⅲ型前胶原肽(PCⅢP)、Ⅳ型胶原(Ⅳ-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NAFLD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TC、TG、LDL-C、HDL-C,透明质酸(HA)、PCⅢP、Ⅳ-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HOMA-I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γ-GT、TG、TC、LDL-C、HA、PCⅢP、Ⅳ-C、FFA、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HDL-C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合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NAFLD能够显著减轻患者肝功能损害,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肝纤维化和胰岛素抵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