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脏切除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48例不同血液病患者脾切除后的疗效。1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缓解13例(72.22%),显效3例(16.67%),总有效率88.89%。病程<2年的疗效优于>2年者,疗效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11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手术疗效显著,1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近期疗效较好。2例AIHA及1例Evans综合征术后贫血得到明显改善.3例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手术前后Hb无明显变化。作者还对脾切除治疗上述血液病的机制及并发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是红细胞膜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H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家族性溶血性贫血中最为常见.本文报告1例. 相似文献
3.
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有关。脾脏既是抗体产生的场所,又是血小板破坏的地方。脾切除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需经外科手术,能接受治疗者有限。现将经腹切除治疗ITP1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1例,... 相似文献
5.
妊娠对于已缓解多年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妇女增加了疾病复发的危险,对活动性ITP妇女可以使病情加重。孕期ITP的治疗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其次输注丙种球蛋白,输注血小板只有在病情危及需要控制急性出血、以及分娩时或剖宫产时才使用,经过上述治疗失败时可考虑行脾切除术。本文2例行脾切除效果满意,预后良好,本方法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比较常见,发病率达4/10万-8/10万。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低,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严重者可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故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手段逐渐增多,但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因有些病人不适合激素治疗或激素治疗无效、依赖,我们采用了脾切除术治疗。现将我院自1996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5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前脾脏切除已成为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手段之一,我院自1974年来对12例患者作了脾脏切除手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10~50岁,其中10~30岁8例。病程在6个月以内2例,其余均超过6个月,最长8年,平均3年10个月。所有病人均有皮肤瘀点、瘀斑,鼻衄11例,牙龈出血11例,消化道出血2例,泌尿道出血1例。查眼底9例,仅发现1例眼底轻度出血。触诊脾脏肿大5例,平均肋下1.0cm。实验室检查: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4例,10~30×10~9/L6例,大于30×10~9/L2例,最低者仅3×10~9/L。血红蛋白:6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低者仅29g/L,且伴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由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切除术可以去除血小板破坏和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远期疗效好[1、2 ] 。 1980年以来 ,我们对 39例ITP病人施行了脾切除术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9例病人 ,男 12例 ,女 2 7例 ,年龄 13~5 0岁 ,平均 2 5岁 ,其中 14岁以下儿童 2 2例 ,成人 17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皮下瘀点、瘀斑 ,鼻衄 ,粘膜出血 ,月经过多或子宫出血 ,血尿 ,胃肠道出血。术前血小板 >30× 10 9/L 2 2例 ,血小板 <30× 10 9/L 17例。骨髓象…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大多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80 %~ 90 %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 Ig G抗体。临床主要表现为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 ,甚至瘀血肿 ;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 ;颅内出血常危及生命。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脾切除是治疗慢性 ITP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是减少血小板抗体生成 ,消除血小板破… 相似文献
11.
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行脾切除术的42例,随访1年以上,总有效率为76.2%,完全缓解达64.3%,无手术死亡。疗效与病例选择有关,术前主要估测指标为骨同居核细胞计数和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血小板计数过低不是脾切除的禁忌症,但对急性型病例,不宜轻易选用脾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2008年1月-2009年7月共行LS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例,均为女性,年龄22~56岁;病程3~8年,临床表现均有皮肤瘀点、瘀斑或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均经B超、CT、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表现确诊,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后转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4.
报道24例重度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切除疗效。术后1个月内全部患者临床出血症状迅速好。22例血小板达100X10^9/L以上,近期疗效临床缓解17例,缓解率70.8%,显效4例,总有效率87.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脾切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疗效。方法:对13例CITP患者在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有皮质激素治疗禁忌、不能耐受等情况下采用脾切除治疗。结果:13例患者接受脾切除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92%,1年后总有效率85%,3年总有效率77%。结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不能或不愿意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采用脾切除治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儿童Evan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19例儿童Evans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男11例,女8例;84.2%(16/19)为血红蛋白<90 g/L,58.8%(10/19)血小板<10×109· L-1;31.6%(6/19)患儿合并感染,42.1(8/19)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1例患儿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有患儿均接受激素加或不加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16例患儿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结论儿童Evans综合征发病性别及起病形式与成人不同,感染可能为主要诱因,对年长儿应注意有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激素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对远期疗效及复发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内科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数病人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有效,但重症ITP在治疗上仍是一个难题,我们对1963~1994年收治的31例重症患者施行脾切除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并随访1~10年,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围手术期应用,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经积板围手术期准备行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60-120分钟,平均90分钟。术中出血100—300ml,平均200ml。平均住院时间12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10例完全有效,3例部分有效,总有效率92.8%。结论: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性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红细胞膜有先天缺陷的溶血性贫血,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脾脏对球形红细胞的破坏,因此手术切除脾脏是治疗的根本方法。腹腔镜下脾切除术(1aparoscopic splenectomy)是难度较大的腹腔脾切除术,要求手术医生、助手、护士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1990年有学者成功地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术动物实验,1992年Thibault等学者将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近10年来,随着摄像显像系统和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创新和改进,小儿腹腔镜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