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了解孤独症患儿的就诊经历及目前患儿的养护现状,为更好地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对孤独症患儿家庭的社会支持提供建议。【方法】收集哈医大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咨询和训练的、明确诊断的孤独症患儿365例,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项目包括:1)患儿及家庭的一般情况;2)患儿针对孤独症的就诊经历;3)家长由于孤独症患儿养护所造成的影响;4)目前患儿养护及疗育情况。【结果】在所调查样本中,孤独症患儿从发现行为异常到第一次就诊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0.05个月,首次就诊到确诊时间间隔平均为6.76个月;就诊机构主要集中在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童发育行为门诊和精神专科,确诊地点在省会城市的占39.7%,在外省其他城市的占22.9%。由于养护患儿,54.6%的母亲工作发生变动,其中27.7%的母亲辞职;26.0%的父亲工作发生变动,12.7%的父亲辞职。45.5%的患儿在家中抚养或寄养在祖父母家;仅19.3%的患儿全天在康复训练机构或特殊教育机构接受训练。【结论】孤独症儿童存在多次、多机构、多地区就诊情况,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明显受到延误。为了养护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员间关系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应关注孤独症儿童家庭面临的困境,更好地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对孤独症患儿家庭的社会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孤独症儿童开始训练年龄和训练时间对孤独症儿童转归的影响。 【方法】 对系统训练的194例孤独症患儿的开始训练年龄、训练时间及转归情况进行访谈。 【结果】 2岁前开始训练和训练时间超过6个月的孤独症患儿就读普通学校和幼儿园的比例明显高于4岁后开始训练和训练时间小于6个月的孤独症患儿(χ2值为11.33和6.14,P值均<0.01)。 【结论】 早期、长时间系统训练可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孤独症儿童的气质特征,为孤独症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1∶2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孤独症患儿及80例正常儿童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自制的家庭与环境因素调查表、《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进行评估。 【结果】 40例孤独症组儿童的气质维度中适应性、反应强度、坚持性、反应阈分值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独症组ATEC量表中语言交流、社会能力、感知认知意识三个分量表分值与气质维度存在相关性(P<0.05)。 【结论】 孤独症组儿童气质维度与正常儿童组存在差异;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语言和认知等障碍影响气质维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儿童孤独症1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该临床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4 年11 月— 2010 年8 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收治的192例孤独症患儿的主诉、临床表现、 个人史及家庭状况(妊产期不利因素、家族史、父母文化、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情况)、和辅助检查(脑CT/ MRI、EEG、BAEP)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192例孤独症患儿中,≤24个月龄的患儿21例(10.9%),病例主诉以语言障碍为主,尤以不会说话突出(62%)。母亲存在妊产期不利因素者共85例(44.3%),异常家族史者52例(27%),辅助检查中, EEG异常检出率较高。 【结论】 语言障碍最易为家长注意,建议常规健康体检中纳入和重视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以利于早期发现孤独症患儿。妊娠不利因素、家族史和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与孤独症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12岁儿童弱视屈光状态、视功能发育的特点、临床治疗情况等因素对弱视发病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4月间就诊的南京地区3~12岁弱视儿童285例全部进行远视力,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验光,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并将所有患儿综合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分析。【结果】285例弱视儿童483只视力低下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439眼(90.89%);以双眼的复性远视顺规散光为主。3~7岁组患儿200例384眼,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眼数的63.98%,斜视性弱视占11.09%;8~12岁组患儿85例99眼,单眼弱视多见,原因依次为单眼的高度远视伴散光占总眼数的23.69%,单眼斜视占4.85%,眼部先天性疾病及外伤占3.96%。综合疗法治疗效果3~7岁组优于8~12岁组(P0.05)。【结论】3~7岁组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8~12岁组以单眼弱视多见。弱视发现越早,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儿童和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现况调查,了解大庆市2~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及干预现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7 034人,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进行筛查,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大庆市孤独症谱系障碍现患率为2.42‰,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城乡分布、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男女比例为3.25∶1,47.1%的确诊儿童父母尚未发现儿童存在异常或尚未带儿童就诊,64.7%的确诊儿童未得到治疗康复,所有确诊儿童都有康复需求。【结论】大庆市2~6岁儿童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现患率与国内对比较高,对比国外属现患率报告范围低值域,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就诊率低,干预治疗及康复率低,所有儿童都有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儿童30例早期智能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早期智能特征。 【方法】  3 0例孤独症儿童与 13例非孤独症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2 1例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对照 ,年龄均在 18~ 3 6月龄 ,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进行智能测评 ,对孤独症儿童发育商进行分析 ,并分别与两组儿童进行比较。 【结果】 孤独症患儿的平均发育商动作能为85 .5 7± 9.82 ,应物能为 71.90± 12 .44 ,言语能为 47.2 3± 10 .5 9,应人能为 5 8.73± 7.16。其发育商与非孤独症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比较 ,动作能显著高于该组 (P <0 .0 1) ,应物能也高于该组 (P <0 .0 5 ) ,言语能和应人能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与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儿童比较 ,各能区均显著低于该组。 【结论】 孤独症儿童早期智能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语言和社交能力上的损害 ,早期鉴别和干预对促进孤独症患儿语言和交往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儿童孤独症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全面发育障碍 ,病因不明 ,为慢性病程 ,预后大多较差 ,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改善其预后。本文对近 3年来诊断明确的 5 5例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以期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5例全部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 (ICD 10 )及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 2 )中有关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5 5例患儿中男 48例 ,女 7例 ,男∶女 =6 .9∶1。就诊年龄 1岁8月~ 8岁 8月 ,平均 4岁 9月 ,<3岁者2 0例 ,占 36 .4%。1.2 主要临床表现 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2例孤独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82例病例中,平均就诊年龄明显大于发病年龄,症状以语言障碍和社会交往障碍最为突出。结论:急需提高父母和基层医生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孤独症患儿异常行为发现与诊疗时间,为早期干预和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就诊于武汉市和长沙市两所孤独症康复中心的3岁以下孤独症患儿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71例孤独症患儿中,男57例,女14例,异常行为发现的平均年龄为(17.92±5.68)个月,有80.28%的患儿在2岁前发现异常;首次就诊平均年龄(22.78±6.44)个月,康复治疗平均年龄(25.18±6.74)个月。发现异常行为与首次就诊间隔时间为0~17个月,有57.75%间隔超过3个月,29.58%超过半年;发现异常与康复治疗间隔时间为0~19个月,有77.47%间隔超过3个月,43.67%超过半年;首次就诊与康复治疗间隔时间为0~12个月,有22.54%的超过3个月。结论:孤独症异常情况可在儿童早期发现,但多数患儿就诊和康复治疗不及时,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促进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儿童ABA训练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ABA训练(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ABA)后孤独症患儿的远期康复效果,以及他们到了学龄期的去向,分析孤独症儿童总体康复情况,回归主流的比例,以及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心理科进行ABA训练的孤独症儿童64例,经过2~4年后,均已达学龄期,采用电话方式随访,了解患儿目前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64例孤独症儿童,目前在正常小学就读的有31人,成绩及格22人,占34%;其中5岁以内开始训练,现有21人在正常小学,成绩及格16人,占38%。【结论】接受ABA训练的孤独症儿童,回归主流的比例远远大于未经干预治疗的比例。开始训练的年龄越小,远期康复的效果就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孤独症患儿的就诊及康复现况,为建立和完善孤独症患儿有效的康复服务体系,更好地促进孤独症患儿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咨询并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236例,采用自拟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患儿针对孤独症的就诊经历、康复资源利用现况以及家长对孤独症知识、康复信息了解情况等。结果患儿首次就诊的平均年龄为(3.04±1.16)岁,有29.5%的家长在发现孩子行为异常1 a以后才开始有就诊行为;就诊时去过2家以上机构的患者占62.6%;确诊机构中比例最高的是在家庭所在地的省会城市(40.7%);59.5%的患儿家长对孤独症的相关知识及康复方法均缺乏了解;知识来源以熟人介绍最多,占42.8%;有27.5%的患儿在确诊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康复治疗;回答有长期合作的医疗机构或者特殊训练机构帮助家长进行康复治疗及指导者仅占20.8%。结论孤独症儿童家长对孤独症的知识及相关信息了解严重不足,就诊机构的医疗诊断水平有待提高,针对孤独症患儿的康复机构和人才资源也不能满足大部分患儿需求。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稳定且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和骨密度检测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小儿佝偻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对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来本院就诊的4 199例临床初筛发现儿童夜惊、多汗、烦燥不安等症状者,进行儿童BALP检测;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同时随机检测其中236例儿童骨密度。【结果】4 199例受检儿童BALP正常者仅2 027例,占48.3%;BALP临界值者1 782例,占42.4%;BALP异常者390例,占总受检人数的9.3%;后两者占总受检人数51.7%。各年龄组BALP异常率以0~1岁组为最高,1~2岁组其次。同时检测BALP和骨密度的236例儿童中,114例BALP可疑或偏高者中检出骨密度偏低者59例,占51.8%;75例BALP正常者(BALP≤200 U/L)骨密度偏低(Z<-1.0)者8例,占10.7%;47例BALP处于低值者(BALP≤175 U/L)骨密度均正常或良好(骨密度偏低百分率为0)。【结论】儿童BALP检测可作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小儿佝偻病灵敏指标。低值BALP(BALP≤175 U/L)对骨密度正常或良好(Z≥-1.0)具有很好的预测值(本文中为1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女童阴道炎中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取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少儿女性专科就诊的853例有阴道炎症状的女性儿童,年龄3 d~14岁,取阴道分泌物常规涂片找炎症细胞、念珠菌、滴虫、革兰氏染色找淋球菌、线索细胞等,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853例女性儿童中检出病原体482例,阳性率占56.5%。其中加德纳菌98例,占11.5%;真菌28例,占3.3%;淋球菌13例,占1.1%;毛滴虫1例,占0.1%;支原体19例,占2.2%;其它普通病原体323例,占37.8%。【结论】女童外阴道炎阴道分泌物的检测结果以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特异性感染以细菌阴道炎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儿童孤独症行为状况的调查,寻找患儿的干预方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感知和运动训练对22例孤独症患儿的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及干预。【结果】22例患儿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儿童孤独症干预训练越早,恢复越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18~24月龄婴幼儿进行早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筛查并随访3年,了解深圳市ASD的患病率及早期诊断的可行性。 【方法】 用婴幼儿孤独症检测表(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CHAT)量表对深圳市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的3 624名婴幼儿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行转诊、电话访谈、诊断评估及3年随访。 【结果】 筛查阳性婴幼儿244人,总筛查阳性率为5.77%;共诊断ASD儿童10名,其中3例PDD-NOS,7例孤独症,总患病率为2.76‰,均为男性。第一次诊断评估为可疑ASD患儿在3年随访后仍旧符合ASD的诊断标准。 【结论】 深圳市ASD患病率低于国外报道结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利用儿童保健系统进行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孤独症患儿言语及语言训练的效果,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孤独症患儿的言语及语言障碍进行评估后,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以一对一的形式训练。每周5次,每次30 min,共训练6个月。用儿童语音测试及小儿0~4岁精神发育检查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训练,20例孤独症患儿能有意识发出的声母数量由训练前的平均0.45个增至8.90个(P<0.001);语言发育商数由训练前的平均25.71分提高至44.22分(P<0.001);训练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言语及语言康复训练能有效地解决语言障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儿童哮喘发病与治疗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通过对儿童哮喘发病及其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性分析 ,了解影响小儿哮喘发病的因素和防治状况。 【方法】 对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儿童哮喘门诊就诊的 2 0 6例哮喘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及随访观察。 【结果】  2 0 6例哮喘患儿首次出现喘息的年龄 <3岁者占 87.4% ( 180例 ) ,以冬季最多见占 41.5 % ( 61例 )。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 ,占 5 2 .4% ( 10 8)。家族中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史者分别为 17.5 %和 19.9% ,患儿有湿疹和(或 )过敏性鼻炎等个人过敏史者占 2 5 .5 %。患儿首次发病距确诊时间平均为 ( 15± 6)月 ,其中 1年以上确诊的占83 .5 % ( 172例 )。在诊断哮喘的患儿中有 63 .8% ( 13 1例 )能接受哮喘知识教育和规范化管理 ,坚持吸入激素治疗 ,有3 6.2 % ( 75 )例未规范化治疗管理。 【结论】 哮喘发病与年龄、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 ,早期诊断与规范化管理治疗是儿童哮喘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非倒退型与倒退型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及发展特点。【方法】对1999~2006年在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接受教育的275名孤独症学生进行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克氏行为量表(Clancy Behavior Scale,CABS)测量。【结果】非倒退型孤独症患儿中,高龄组比低龄组语言能力明显改善,但感觉、行为问题增加;倒退型孤独症患儿中,高龄组仅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异常程度增加。倒退型孤独症患儿症状比非倒退型严重,低龄组表现为社会交往方面问题较大,高龄组除了交往问题,还有模仿能力更加异常和反抗学习。【结论】倒退型与非倒退型孤独症儿童临床特征、发展模式有所不同;应提高倒退型孤独症患儿的模仿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压力和情绪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SI)、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孤独症患儿父母进行评定;采用PSI、SDS和SAS量表对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评定。 【结果】 1)孤独症患儿父母PSI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0.000);2)患儿父、母亲SDS和SAS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 0.000)。患儿母亲SDS和SAS分均高于患儿父亲得分(P=0.000),患儿母亲抑郁发生率高于父亲(P=0.000);3)患儿父母的压力与患儿症状严重度正相关(P<0.01);4)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孤独症患儿ABC量表分、孤独症患儿母亲的焦虑以及患儿年龄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压力,解释了总变异的54.9%。 【结论】 孤独症患儿父母承受着较高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孤独症患儿母亲比患儿父亲及正常儿童父母更易发生抑郁,患儿行为问题是父母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