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典型川崎病发病情况,总结不典型川崎病诊断和治疗及早期使用IVIG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总结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8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彩超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不典型川崎病不足典型川崎病6项临床表现中的5项,只有其中3~4项,除发热外,以口唇干红、双眼球结合膜充血较为常见,而颈淋巴结肿大及手足硬肿、指(趾)端脱皮出现率低。(2)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预后好。结论:川崎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极大地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视川崎病的不典型症状,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方法:对46例已经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关注早期与其他疾病容易混淆的不典型的症状。结果:46例患儿中有川崎病诊断依据6条临床表现中5条的病人占72%,以6条之外的症状作为主要表现的占28%。结论:注意以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川崎病,早期诊断,减少误诊,防止因延误诊断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川崎病患儿40例,分析其急性期临床表现、实验室、UCG检查及诊断时间.结果:40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典型病例25例(62.5%),不典型病例8例(20%),疑似病例7例(17.5%).急性期临床表现发生率:结膜充血80.0%,皮疹70.0%,淋巴结肿大67.5%,口腔黏膜改变95.0%,手足硬肿、膜状脱皮65.0%,卡介苗接种处再现红斑5.0%,肛周皮肤潮红脱皮12.5%.结论:川崎病急性期部分呈不典型病例及疑似病例,易延误诊断,KD面容,ESR、WBC显著升高、UCG、肛周皮肤潮红脱皮、卡介苗接种处再现红斑,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分析2001年9月-2009年10月入住我院确诊为川崎病3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以口唇皲裂、眼球结合膜充血、皮疹发生率较高,指(趾)端脱皮出现时间晚,无早期诊断价值。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预后好。结论川崎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极大地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凝 《海南医学》2013,24(6):863-864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26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结果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除发热时间>5d外,早期以口唇殷红及皲裂、杨梅舌、一过性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而肛周、(趾)端脱皮出现时间晚,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于误诊。结论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极大地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8年3月住院的不完全川崎病36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除发热外均有2~3项主要指标。其发生率依次为:唇红、皲裂、杨梅舌(占69.4%),球结膜充血(占63.9%),肛周脱皮、指趾端脱皮(占55.6%),皮疹(占44.4%),颈部淋巴结肿大(占38.9%)。结论:不完全川崎病发病时大多缺少主要症状易被忽视造成误诊,当出现唇红干裂、结膜充血,尤其伴有肛周脱皮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应做出诊断尽早治疗,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7.
何英 《西部医学》2007,19(4):639-639
目的提高对儿童川崎病诊断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22例川崎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中误诊12例(54.5%)。结论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0年5月~2004年5月本院收治的59例不完全川崎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在婴儿期发生率较高,且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表现中最常见的是发热,皮疹,恢复期脱皮,口咽黏膜弥漫性充血、皲裂,结膜充血,其次是草莓舌、手足硬性水肿,颈淋巴结肿大最少见.结论 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减少小儿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吉征喜 《现代医学》2013,(3):198-199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25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误诊12例,其中误诊为败血症5例、猩红热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例,误诊率为48%。结论:不完全性川崎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多样,容易误诊。综合分析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并动态观察病情可减少误诊率,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进而减少冠状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误诊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收治的36例川崎病患者误诊情况。结果: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8例(22%),肺部感染8例(22%),心肌炎7例(19%),副伤寒的3例(8.3%),过敏性紫癜6例(17%),药疹4例(11%)。结论:积极进行全面检查,为了减少川崎病的误诊对患儿的损害,应放宽诊断标准,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小儿川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小儿川崎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5例川崎病患者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病以发热、粘膜炎、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为其临床特征。本组早期误诊率高达70%。结论:本病需与化脓性淋巴结炎、传染属于单核细胞增多症、猩红热、风湿热等鉴别。主要用口服阿斯匹林及静脉注射丙种蛋白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小儿长期发热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菊香  刘晓 《河北医学》2009,15(1):71-73
目的:探讨小儿儿长期发热的误诊原因。方法:选取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长期发热误诊患儿共34例,对其临床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17例(50.00%);其次是败血症、肺炎各5例(各占14.71%);误诊原因包括临床症状不典型、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不及时以及抗生素、激素滥用等。结论:小儿长期发热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上应全面考虑,综合判断,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何山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8):1021-1022
目的探讨小儿伤寒误诊的原因,减少误诊率。方法收集1995年1月~2010年月6月收治住院确诊的93例小儿伤寒病例中,初诊误为其他病种的患儿60例进行分析。结果 93例小儿伤寒中误诊为非伤寒者60例,误诊率为64.5%,以误诊上呼吸道感染最多(29例),肺炎(9例),支气管炎、菌痢、败血症(4~5例),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贫血原因待查、肺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川崎病(1~2例)。结论详细收集病史,仔细体检,动态观察体征的变化,常规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和肥达反应,及时做血培养及粪培养等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青绍华  顾成武  何会 《当代医学》2009,15(25):53-54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1998~2007年60岁以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43.8%,常误诊为高血压、颈椎病、脑炎、上呼吸道感染、腔隙性脑梗塞、癫痫、上消化道出血、椎动脉型TIA。结论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阴道壁平滑肌瘤的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误诊为其他病的阴道壁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尿道旁腺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壁囊肿、宫颈癌、子宫颈肌瘤、圆韧带肌瘤,经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明确阴道壁平滑肌瘤的诊断,均予手术切除治疗,术后1周痊愈出院。结论阴道壁平滑肌瘤发病率低,临床易误诊,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尽早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95-98+封三
目的 通过对与强直性脊柱炎(AS)误诊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了解AS误诊情况,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研究1989—2020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与AS误诊相关的文献,分析AS误诊的特征以及容易误诊的疾病类型。结果 ①初步筛选出与AS误诊相关的文献216篇,误诊病例数为7503例。有164篇文献是AS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病例共7328例;有53篇文献是其他疾病误诊为AS,误诊病例共175例。部分患者在就诊时被多次误诊。②1989年首篇关于AS误诊的病例被报道,2006年达到误诊病例高峰期;在AS的误诊病例中,“AS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相对较多;“其他疾病误诊为AS”的病例相对较少。③在诊断过程中,容易与AS相混淆的是“风湿性关节炎”,其次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结论 容易与AS相混淆的疾病种类繁多。病因不清,发病隐匿,诊断标准欠完善,缺乏比较敏感、能反映早期病变的诊断技术,临床医生对AS认识不足等是该病容易误诊的重要原因。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临床医生需要提高诊疗水平,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运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式综合分析、深入诊断,与其他多种疾病相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7.
刘树基 《广州医药》2003,34(4):34-35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原因,找出预防对策。方法:对41例误诊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误诊为消化道疾病;7例误诊为呼吸道感染;3例误诊为肺心病;3例误诊为心绞痛;2例误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误诊为感染性休克,12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重视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李伟铭 《四川医学》2009,30(2):283-284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A常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无喘息;肺功能测定气道反应性增高。本组67例患者支气管舒张实验均阳性。67例患者误诊为支气管炎22例,肺炎9例,咽炎16例,上呼吸道感染18例,胃食管返流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结论医师应对CVA有足够的重视,仔细询问病史,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9.
维和人员恶性疟1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分析驻刚果(金)维和人员恶性疟的误诊情况,为非洲恶性疟的正确诊断提供建议。方法:调查2003年4~12月,中国驻非洲刚果(金)维和二级医疗分队住院治疗疟疾病人中院外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96例住院治疗疟疾病人中,院外误诊为非疟疾病人19例,均为恶性疟,院外误诊率占住院疟疾病人的19.79%;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的疟疾病人最多,占12例。结论:对刚果(金)恶性疟的高发形势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疟疾实验室诊断的局限性认识不足,以及维和人员对疟疾的易感性和长期服用预防药物等因素,均是影响疟疾院外误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典型性皮疹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早期表现为非典型性皮疹的32例SLE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皮疹特点及其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为过敏性紫癜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脂溢性皮炎、荨麻疹各5例、湿疹3例。结论SLE早期皮疹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