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冲气”一词源于道家哲学,后为中医学所吸纳,其内涵逐渐延伸为对冲脉之气的阐释。《素问·骨空论篇》中载到:“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意即冲脉之气上逆是“冲气为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作为奇经八脉之一,经络相系、功能相关、升降相因,使得冲脉与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资生,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虽为脏腑疾患,然无不与冲气上逆密切相关。其病变主要涉及少阴、厥阴与阳明,疾病表现以奔豚气、中风、呃逆及胸痹心痛等为主。平冲降逆或镇冲降逆是治疗“冲气为病”的基本方法。历代医家对此着墨颇多,辨治甚详,其中以张仲景、叶天士、张锡纯为代表。笔者上承《内经》,下启诸家,对“冲气为病”的理论源流、病机演变、辨证用药及治则治法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对冲脉理论有突破性认识。他认为冲脉虽为血海,但亦主气,调节气机的升降。冲脉的病理变化主要由于胃失和降、肾不纳气、肝失疏泄、大气下陷,导致冲气上逆,究其根本为气机上逆,与胃、肾、肝等脏腑密切相关。冲气上逆之病甚多,并非仅与妇科病症有关,更可导致各种内科杂病。在治疗上,根据具体病因病机、病证特点辨证施治,总体治疗原则是既要重视平冲降逆药物的运用,以治其标,同时注重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以治其本,在治疗时还要全面考虑到升提大气之法治提高对冲气镇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冲脉病候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脉的病侯错综复杂,它既有内科杂病,又有妇科的经带胎产诸疾;既涉及到任督带脉,又与心肝脾肾胞宫胃等经络脏腑密切相关,今结合临床,将冲脉病侯治验简介如下。逆气里急《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冲脉并少阴之经,夹脐而上行,若肾气不足,伤及冲脉故逆气而里急。临床所见冲脉病变,其气上逆而感到腹内拘急疼痛。这种症状可见于病邪引动冲脉之气而致气机逆乱的各种疾病之中。如《金匮要略方论·奔豚气病》指出:“奔豚病,从小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上冲腹痛为奔豚气病;经言冲脉为病,逆里急。奔豚气病即冲脉气病,冲气与奔豚气  相似文献   

4.
气血失调为妇产科疾病中最常见发病机理之一,其中以气分病变伤及血分者,应用调气法治疗常获良效。何谓调气?张景岳说:“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赢困倦,补即调也。”兹分述笔者临床应用的体会1 平肝降逆法治经行吐衄 降逆,即降敛上逆之气的方法。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为常见。常用方法有肃肺降逆、和胃降逆及调肝降逆。《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别。若中怀抑塞、木郁不达、郁极化火、肝之气火上逆,可发为吐血、呕血、衄血。《血证论》曰:“盖肝气上干,从浊道则吐,从清道则衄。”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经行时冲气旺盛,此时若冲气挟肝气上逆,气逆火炎、  相似文献   

5.
周德生  胡华  杨洋  陈瑶 《辽宁中医杂志》2013,(11):2184-2186
文章认为冲脉不是奇经八脉之衝脉,乃形神承制之太冲脉。冲脉血海元气以冲和为用,内化为脑髓神机,外显为各种生理现象。基于形而下和形而上的辩证统一观,认为脑出血属于出血性中风,其冲气上逆病机以肝气上逆风火内动兼挟内生邪气为特征,以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脑髓神机受损为临床表现,直接镇冲、降冲、平冲以肝脏象之亢阳、内风、逆气为治疗目标;间接镇冲、降冲、平冲均以脏腑的内生之邪为治疗目标。所以,冲脉理论指导下的冲气上逆病机是脑出血辨证论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 近代名医张锡纯用药颇具特色,治肝尤有独到之处,简述如次。一、平肝逆妙用桂枝《神农本草经》谓桂枝降肺气能治咳逆上气,《伤寒论》载桂枝平冲降逆善治奔豚气。张氏承前贤之论,提出桂枝能治“肝气上冲之类”。如升陷汤后载案,一人年四十八,素患喘疾,因用力太过遂致反复发作,多方无效,疑为大气下陷作喘,方用升陷汤,其中柴胡、升麻、桔梗有碍于不纳气之证,“逆气上升者,多由于肝”,故以桂枝尖代之,以“引脏腑之真气上行,而又善降逆气”,数剂而愈。他认为硅枝“凡气之当升者遇之则升,气之当降者遇之则降”,“以其味辛,得金气而善平肝木,凡逆气之缘肝而上者,桂枝皆能镇之”,所谓“木得桂则枯也”。桂枝尚能舒肝,用治肝气郁结之胁痛,与柴胡之异,  相似文献   

7.
朱光  赵建红  汪铖 《国医论坛》2001,16(3):47-48
“逆”的含义与“顺”相对 ,即违背、不顺 ,在中医学中则用以表述病机、诊断、病证、治则等内容。现就此作一简要论述。1 病机人体气机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为升降出入 ,这种活动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 :“升降出入 ,无器不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 ,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气机燮和 ,升降自如为顺 ;气机违乱 ,不升反降 ,或不降反升为逆。通常把不升反降者谓之气陷 ,而把不降反升者谓之气逆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诸逆冲上”即为此意。肺主肃降 ,胃主和降 ,肺胃不降则为肺气上逆、胃气上逆 ;…  相似文献   

8.
1 调和阴阳法 怀孕之初,胎元始结,经血下聚以养胎,体内阴血相对不足,阴阳偏颇,冲气上逆,证见“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本证之渴,当为呕,即恶心呕吐,不能食,乃为冲气上逆,胃气不降,脾失运化,无寒热显系非外感所致。治疗以桂枝汤,化气而调阴阳,和脾胃,且桂枝可平冲降逆,俾阴平阳秘,脾升胃降,冲气以平,则呕吐不能食而自愈矣。是知,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2 消瘀化症法 素有症病,复以受孕,症病碍胎,证见:“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具症,桂枝茯苓丸主之。”本证“为症痼害”,乃为症积不去,漏下不止,血去过多,胎失所养,此时欲想  相似文献   

9.
对"奔豚气病"证与治的临床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气病”出自张仲景之《金匮要略》 ,精辟地论述了“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 ,主要是从惊恐得之 ,或由于发汗伤阳 ,又加烧针 ,复感寒邪 ,或有水饮 ,重因误汗伤阳得之。其主证为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或至咽喉。其治法与方药则因病因不同而不同。如为肝郁气滞偏热者 ,奔豚汤以养血平肝 ,和胃降逆 ;如为外邪引起冲气上逆 ,偏于寒者 ,桂枝加桂汤 ,助阳驱阴以降逆 ;如因误汗损伤心阳 ,水饮所致者当用茯苓桂枝甘草汤 ,通阳利水 ,以防冲逆。昔在临床遇一患者 ,言及小腹有气“似小动物上窜至胸” ,并呃逆连连 ,时发时止 ,甚是难受。遂想起《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10.
陈革 《国医论坛》1999,14(1):19-19
1吐衄咳血降逆安冲《内经》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临床上吐阶咳血,多由肝胃火盛,阳给受损,气逆血溢所致。然这些病证也与冲脉密切相关,盖“冲为血海”,具有调节气血之功能,冲气上逆,血不归经,必见吐翩咳血等症,亟宜降气安冲,气降则血不上溢,安冲则血自归经。如治孙某,男,48岁。咳嗽咯血反复发作近3年,支气管造影论为“支扩”。近因愤怒,导致咯血发作,量多色鲜红,面部供热,头昏目眩,口子心烦,苔薄质红,脉弦数。证系肝郁化火,冲气上逆,损伤阳给,血从上溢。治宜降逆乎i?。药用生储石sog…  相似文献   

11.
仲景用桂枝平冲降逆,人所共知。但桂枝平冲之义,以及桂枝平冲之理,论者未多,今试述如下。一、桂枝“平冲”之义有云:顾名思义,桂枝平冲,即平上冲之气是也。桂枝平冲,果是平上冲之气吗?何以奔豚汤不用桂枝“平冲”?或曰:奔豚汤证乃肝郁化热,桂枝性温,故不用之。此种解释,疑窦有二:奔豚汤中原有姜夏归芎,仲景为何不虑其温,此其一;奔豚汤原为寒热配伍之剂,若果桂枝能平上冲之气,配合芩葛李根白皮,足以补偏救弊,  相似文献   

12.
介绍谢萍教授治疗妊娠恶阻的经验。谢萍教授认为妊娠恶阻的病机总属冲气上逆,有因脾胃虚弱者,亦有因肝胃不和者;若呕吐日久,极易发展为气阴两虚之重症。脾胃虚弱、冲气上逆者,治以健脾和胃、平冲降逆止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小半夏茯苓汤加减;肝胃不和、冲气上逆者,治以平肝和胃、降逆止呕,方以温胆汤加减;气阴两虚、阴津耗损者,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止呕,方用麦门冬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孙灵芝  曹晓岚 《河北中医》2009,31(12):1812-1813
奔豚气病主要症状有气从少腹上冲疼痛,上至心下或胸而冲咽喉,病发作时,痛苦不堪,发作后冲气渐消,疼痛解除。《五十六难》谓:“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己,令人喘逆,骨痿少气。”《金匮要略》中描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反复发作,失治误治者,可致病症复杂、缠绵难愈之重症奔豚气病。其中以病位较高,症状复杂,涉及脏腑广泛,虚实夹杂,病程较长者尤为难治。  相似文献   

14.
呃逆,古称“哕”。临症表现为气逆上冲,喉间呃呃作声,或间断,或连续,甚至昼夜不息,患者气不接续,痛苦异常。呃逆之产生,多由胃气上逆所致,且涉诸脏腑,如肝气之郁结,致横逆犯胃;肝肾之阴不足,致阴火上冲或脾肾衰败,虚气上逆;膈上有痰,闭塞肺气,肺胃不和,致气机逆乱。老年人患呃逆,多属兼证,尤其于久病、重病中得之,当“观五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  相似文献   

15.
论张仲景用桂枝平冲降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家本草论挂技,大报答谓之发表解肌,调和营卫,温经通阳.独医圣仲景用之手冲降逆.今结合临床,聊作探讨.所谓冲逆,即病者自感有气从少顾上冲胸咽,或逆冲头目,可分寒气上冲和水气上冲两类.见于外感内伤多种病证。仲景治之,悉用挂技.试以条析.l$气上冲证治寒气上冲为上焦阳虚或痹阻不展,下焦阴寒乘虚上冲,以乘田位所致。仲景治此类冲逆多用挂甘剂,以枝枝配甘草,辛甘化阳,以增平冲却寒之功.具体用于如下病证:1.1太阳病误下劫阳证《伤寒论NS条云:“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枝枝场.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  相似文献   

16.
桂枝味辛甘,性温,是临床常用药物,现代《中药学》教材因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的缘故,大多将其归为解表药物,使初学者以为桂枝之功以解表为最。然观《神农本草经》中桂枝的第一个功效即为主上气,可见,平冲降逆才是桂枝的首要功效。通过《伤寒杂病论》和历代医家的论述,不难发现桂枝可通过辛甘而温之性暖肺、温心、调中、补肾,治疗上中下三焦上逆之证。这一发现不仅扩大了桂枝的临床应用范围,更为医家论治气机上逆的病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有幸拜宋老为师 ,在临证学习中 ,对宋老师治疗高血压的独特经验 ,颇有体会。现整理介绍如下 :高血压属祖国医学眩晕 ,头痛的范畴 ,乃气机升降失调所致。“脏腑之气 ,有升有降 ,则血随气升者为多 ,遂气充塞于脑部”而发病 ,以土壅木郁 ,气滞血瘀为其病理基础。降逆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但单纯降逆很难奏效。其原因正如张锡纯所云 :“气血上逆 ,多因冲气上冲 ,实亦下行之路有所壅塞”。因此宋老师主张治疗高血压以开郁降气为法 ,在降逆时一定要辟下行之路。做到开中有降 ,降中有开 ,开降结合 ,才能使升降协调而愈疾。所谓开郁 ,即酌情选…  相似文献   

18.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代赭石”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在临证配伍中颇多新义,现阐述如下。1 配半夏半夏,张氏认为;“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与赭石相伍有降胃气止血之功。在张氏所订吐衄方中,如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皆用之。在寒降汤中张氏效法仲景泻心汤,方中“重用赭石,以代大黄降逆之力,屡次用之,亦可随手奏效。”配伍半夏以治吐血,他说:“盖吐血之证,多由于胃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于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内经》厥论篇曰:‘阳  相似文献   

19.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言:“咳血之原由于肺,吐血之原由于胃,人之所共知也”.然考张氏所举吐血诸案,尚包括支气管扩张咯血等.所以其言“吐血之原由于胃”之“胃”为中医之胃,非西医之“胃”.现将张氏吐血证治之要诀归结于下,以供临证时参考.1 镇冲气、降胃气为止血之要务,代赭石、半夏为首选之良品 张氏遵《内经·厥论篇》:“阳明厥逆呕血”之论,认为“阳明指胃腑而言,以传递、腐熟水谷为职,以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胃中之血亦恒随之上逆,其上逆之极,可将胃壁之膜排挤破裂,而成呕血之证”,“治之者,皆当以降胃之品为主,而降胃之最有力者,莫赭石者也,故愚治吐衄之证,方中皆重用赭石”,又云“吐血之证,多由于胃气挟冲气上逆”,“降阳明胃气之逆者,莫半夏者也”.因此提出了“赭石、半夏以镇冲气,使之安其故宅”,“夫血为气之配,气为血之主,气安血自安矣.此所以不治吐血,而吐血自止也”.故张氏在其所订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健胃温降汤等皆用此二味以镇冲降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张锡纯论治吐衄病机从气逆立论,胃气、肝气、冲气上逆是致吐衄的常见原因。论治以降逆为法,降逆清胃、镇肝、固冲是治吐衄的基本治法。用药善用降胃重坠之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