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使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对老年COPD病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COPD稳定期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接受训练,并在出院后4个月内坚持训练。对照组进行缩唇与腹式呼吸训练,观察组进行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训练。测定两组病人出院后2个月及4个月体重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呼吸困难指数(mMRC)、6min步行距离(6MWD)、BODE指数和COPD病人生活质量评估问卷(CAT)评分。[结果]出院2个月、4个月观察组病人FEV1%预计值、6MWD高于对照组(P0.05),而mMRC评分、BODE指数、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功能锻炼基础上结合三球式呼吸训练器治疗能够改善平稳期老年COPD病人肺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指导的COPD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4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COPD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FEV1、FEV1/FVC、6min步行距离均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有利于提高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影响。[方法]将稳定期COPD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仅予传统的呼吸训练,即腹式呼吸与缩唇式呼吸;观察组实施改良后的呼吸操,在传统呼吸训练的基础上综合了体能与耐力训练,实施"行走四步呼吸操"。统计病人出院6个月再发作次数及再次住院时间,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量表(CAT)评估病人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呼吸训练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肺功能优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病人再发作次数、再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CAT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C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CAT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改良呼吸操训练呼吸的方法便捷,使病人更易接受,有效改善了肺功能,减少了发作次数,缩短了住院天数,提升了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编呼吸康复操演练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8年1—6月收治的COPD患者13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编呼吸康复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m MRc)、COPD评估测试(CAT)。结果观察组锻炼后3个月的FVC,FEV_1,PEF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锻炼后3个月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 0. 05),CAT评分、m MRC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编呼吸康复操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功法锻炼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COPD中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共15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中医六字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功法锻炼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良呼吸困难指数,COPD患者自我症状评估测试以及呼吸锻炼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RC评分、CA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锻炼依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功法锻炼模式运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缓解呼吸困难,提升CAT评分相关症状,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互联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成立COPD管理小组,采用互联网对患者进行病情管理。比较两组出院前、出院后2个月自我管理能力评分、CAT评分以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出院后2个月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后2个月FEV1、FEV1/FVC、FEV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能够提高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症状发作,提高出院后的肺功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予以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给予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让患者学会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出院后规律服药治疗并自行规范呼吸锻炼;每半个月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对实验组进行随访;3个月后复查肺功能,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肺功能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FEV1%预计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FEV1%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FEV1/FV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规律的呼吸锻炼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锻炼项目小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成立呼吸功能锻炼项目小组,由肺功能室护理技师、病房责任护士组成项目小组,对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90例进行干预,系统规范化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落实健康教育、指导有效咳嗽咳痰训练等干预。经干预3月后对患者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及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呼吸峰值流速度(PEV)等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锻炼前相比,所有入选患者经呼吸功能锻炼后,患者CAT评分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锻炼前相比,所有入选患者经呼吸功能锻炼后,患者FEV1、FEV1/FVC、MMEF明显升高(P0.05),FVC、PEF明显升高(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项目小组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化干预,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状态,减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症状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抽签法选取某院7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呼吸锻炼。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吸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结果治疗后两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孟鲁司特、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呼吸锻炼对COPD稳定期患者可增强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八段锦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八段锦联合呼吸训练和单纯呼吸训练促进呼吸功能康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及行走能力相关指...  相似文献   

12.
杨君 《天津护理》2020,28(2):157
目的:探讨综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运动耐量及CAT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FEV1、FEV1%、FEV1/FVC、pH、PaO2、PaCO2、运动耐量及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EV1、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H、PaO2、PaCO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运动耐量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有着确切的疗效,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队式授权教育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团队式授权教育。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肺功能指标(VC、FEV1及FEV1/FVC)。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肺功能指标(VC、FEV1、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团体授权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COPD患者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并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6~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1例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1~7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3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观察2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 CAT)及生存质量。 结果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6min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情况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CAT评分、抑郁心理情况和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治疗模式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病情改善及气道黏膜组织修复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该院COPD缓解期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家庭氧疗、肺康复训练及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模式。观察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急性发作次数和治疗前后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肺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FEV 1/FVC]、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急性发作总发生率[4.88%(2/41)]低于对照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T评分和血清IL-8、TNF-α及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FEV 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血清IL-8、TNF-α及VEGF水均较治疗前下降,FEV 1/FV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模式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纠正病理状态有利于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气道黏膜组织修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连续性护理对COPD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11月COPD稳定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单日入院为观察组(医院-家庭连续性护理),双日入院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管理情况、症状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总分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病情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影响、症状、活动能力等呼吸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家庭连续性护理使COPD患者获得了全程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院外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症状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运动康复路径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8月收治的45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呼吸、运动康复路径,选取本院2016年1—4月收治的40例COPD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3个月后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的FVE1、FVE1/FVC、FVE1%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的影响、症状、活动能力等呼吸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运动康复路径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PO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呼吸训练器进行肺康复训练,分别收集使用前、使用至4和24周时的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COPD评估测试(CAT)、6min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FEV1%pred)、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肺康复训练后,观察组在治疗4周时mMRC、CAT、CRP和IL-6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但持续使用到24周时,mMRC和CAT未观察到持续下降趋势,CRP和IL-6呈现持续下降;观察组治疗4和24周时的mMRC、CAT、CRP和IL-6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4和24周时的mMRC、CAT、CRP和IL-6较治疗前呈持续增高趋势(均P0.05);2组自身各时间点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的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中,分组和时间两个因素均对上述结果存在影响,即存在交互效应。观察组在治疗4周时6MWT及FEV1%pre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但持续使用到24周时未进一步观察到持续增加趋势;观察组在治疗4和24周时的6MWT及FEV1%pre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4和24周时6MWT及FEV1%pred均较治疗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均P0.05);2组自身各时间点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的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中,时间因素占据主效应,对上述结果存在影响。结论:临床上,利用呼吸训练器对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训练,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肺功能,但长时间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李娜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2):115-118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适度有氧运动;观察组实施有氧运动联合渐进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五段式”培训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通气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五段式”培训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FEV 1%预计值、FEV 1/FVC)、血气分析指标(SaO2、PaO2、PaCO2)、生活质量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生活质量评分、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 1%预计值、FEV 1/FVC值较本组干预前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SaO2较本组干预前明显提高,PaCO2值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PaO2,Sa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CAT评分较本组干预前明显下降,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段式”培训对稳定期COPD患者家庭通气治疗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血气指标,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