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患病现状,并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05年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制定的标准,对2011年1-12月入住我院儿科的患儿进行筛选,了解脓毒症患儿的发病情况、治疗经过及预后转归.结果:纳入研究患儿共323例,儿童脓毒症的现患率是3.77%,PICU的现患率为18.08%,PICU严重脓毒症的现患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37%和22.22%,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发病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婴幼儿及乡村儿童是严重脓毒症的高发人群.感染的原发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严重脓毒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的小儿危重病例(PCIS)评分及发生脏器衰竭的数目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在PICU发病率及死亡率高,PCIS评分及脏器衰竭的数目是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脓毒症(sepsis)是导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病因之一,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也是儿科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其病情进展快速,临床病死率高[1]。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国际、国内指南与专家共识也在逐步更新,2016年2月,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学会和SCCM排除了SIRS和严重脓毒症术语,重新将脓毒症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最重要原因之一[2-3]。由于其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上合理选用血乳酸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 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纳入3 299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将3 29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院内存活组(2 445例)和院内死亡组(8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监护室类型、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入院24 h内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24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24 h,min)]及24 ~ 48 h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48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48 h,min)]。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院内存活组患者的血乳酸(24 h,max)[3.0(1.8,4.8)mmol/L vs. 3.6(2.1,6.3)mmol/L]、血乳酸(24 h,min)[1.5(1.1,2.2)mmol/L vs. 1.8(1.3,2.9)mmol/L]、血乳酸(48 h,max)[1.5(1.1,2.3)mmol/L vs. 2.5(1.5,4.4)mmol/L]、血乳酸(48 h,min)[1.3(1.0,1.8)mmol/L vs. 1.9(1.3,3.2)mmol/L]、SAPSⅡ评分[44(35,54)分vs. 48(37,59)分]及SOFA评分[6(4,9)分vs. 8(5,11)分]均较院内死亡组显著降低(H = 7.350、9.535、13.473、12.720、6.734、8.033,P均< 0.001)。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比值比(OR)= 1.099,95%置信区间(CI)(1.069,1.130)]、血乳酸(24 h,min)[OR = 1.300,95%CI(1.220,1.385)]、血乳酸(48 h,max)[OR = 1.330,95%CI(1.271,1.391)]、血乳酸(48 h,min)[OR = 1.558,95%CI(1.451,1.673)]、SAPSⅡ评分[OR = 1.014,95%CI(1.008,1.020)]和SOFA评分[OR = 1.084,95%CI(1.059,1.110)]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AUC = 0.574,95%CI(0.551,0.597)]、血乳酸(24 h,min)[AUC = 0.614,95%CI(0.591,0.636)]、血乳酸(48 h,max)[AUC = 0.693,95%CI(0.672,0.715)]、血乳酸(48 h,min)[AUC = 0.689,95%CI(0.668,0.710)]、SAPSⅡ评分[AUC = 0.577,95%CI(0.555,0.600)]及SOFA评分[AUC = 0.592,95%CI(0.569,0.614)]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均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01),且血乳酸(48 h,max)和血乳酸(48 h,min)的AUC均显著高于血乳酸(24 h,max)(Z = 7.310、7.064,P均< 0.001)和血乳酸(24 h,min)(Z = 5.078、4.821,P均< 0.001)、SAPSⅡ评分(Z = 7.126、6.880,P均< 0.001)和SOFA评分(Z = 6.204、5.959,P均< 0.001)。 结论入院24 ~ 48 h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可能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乳酸(lactic acid,LA)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入住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脓毒症患365例,依据入住PICU 24 h内的血清 LA水平分为重度组(≥4 mmol/L)47例,轻度组(2 mmol/L≤LA<4 mmol/L)108例,正常组(<2 mmol/L)210例。分析血清 LA水平、6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与脓毒症患儿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LA重度组,轻度组及正常组并发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53.19%%、38.89%%、14.29%(P<0.05),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4.68%、33.34%和13.34%(P<0.05)。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和一般脓毒症组 LA水平分别为(4.00±3.85)mmol/L,(2.98±2.54)mmol/L,(1.85±1.52)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8.55,P =0.000)。三组患儿的6 h后 LCR分别为(8.01±0.70)%,(12.34±15.89)%,(22.28±1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01,P=0.000)。随着时间延长,入院时、入院24 h及入院48 h其 LA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存患儿与死亡患儿入院时 LA水平分别为2.09±1.67 mmol/L,4.27±4.16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424.00,P=0.002)。低LCR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高L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脓毒症乳酸变化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有利于掌握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症脑外伤发生高血钠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祎 《浙江临床医学》2002,4(3):211-212
临床上对急性重症脑外伤出现高钠血症近年来多见报道,但对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后高死亡率究竟是高血钠本身还是基础严重脑损伤引发,尚有不同看法.我院对2000年1月~2001年2月期间伤前证实无严重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等原发病,住院日≥3天,GCS评分<8分的58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的血清钠进行三阶段动态监测,对出现高钠血症的脑损伤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预后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估脓毒症患儿早期血乳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监护室收治的56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评定56例患儿严重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入监护室时、治疗24h血乳酸的变化,血乳酸与PRISM评分、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患儿分存活组37例(66.1%)、死亡组19例(33.9%);入监护室时死亡组血乳酸及PRISM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乳酸值与PRISM评分显著正相关(r=0.314,P<0.05)。治疗24h时存活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下降,分别为(2.3±0.6)mmol/L、13.4±3.2,死亡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升高,分别为(7.3±4.4)mmol/L、29.6±4.5,两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是判断脓毒症患儿的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方法之一,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脓毒症患儿血中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结合动脉血乳酸的结果,研究脓毒症患儿心肌损伤与血乳酸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01-2014-12收住我院PICU的325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Lac、Myo、BNP、cTnI等相关指标数据。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血Myo、BNP、cTnI、Lac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0.05);Lac>1mmol/L组血Myo、BNP、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Lac≤1mmol/L组和1mmol/L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儿童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特征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因食入毒蘑菇中毒收住院的患儿共98例。并将考虑致死性毒菇中毒的病例共47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死亡的危险因素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其阈值。结果 (1)98例毒蘑菇中毒来自57个家庭,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最大15岁1个月,最小1岁7个月;98例中急性肝损型41例,胃肠炎型57例;死亡18例,均为肝损型,治愈80例,死亡率18.3%,6月份死亡患儿最多(占总死亡88.89%);(2)根据专家指南共识评分98例毒蘑菇中毒患儿中有47例考虑致死性毒蘑菇中毒,其中存活29例,死亡18例,存活组与死亡组患儿年龄、住院天数、小儿危重症评分、脑病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室指标入院后ALT、AST、LDH、PT、APTT、纤维蛋白原、LA、血浆氨、CK-MB、总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的最高值与及血糖的最低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虽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非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ALT预测食入毒菇中毒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 0.755~0.969 ,P<0.001),阈值为4342.50U/L,敏感度77.8%,特异度86.2%。 结论 食入毒蘑菇中毒患儿死亡病例均为急性肝损型,单因素分析患儿年龄、住院天数、小儿危重症评分、ALT等与患儿死亡有关,其中ALT为预测毒蘑菇中毒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儿血脂四项和乳酸水平的变化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符合脓毒血症诊断的患儿95例,其中死亡30例(死亡组),存活65例(非死亡组),对照组为同期年龄、性别与患儿相匹配的健康儿童60例。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动脉全血乳酸(LAC)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非死亡组和死亡组患儿TC、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儿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死亡组(P0.05),而非死亡组和死亡组患儿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TG水平明显升高(P0.01)。机体过度炎性反应时,TC,HDL-C、LDL-C水平下降,随病情的发展而下降;TG则随病情的发展而升高。死亡组患儿LAC水平高于对照组和非死亡组,非死亡组随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死亡组随病情的发展而升高,并从第3天开始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和乳酸水平的监测对脓毒血症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术后血糖及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84例TBI手术治疗后收入我科的患者,入组条件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低于8分,既往无糖尿病史,术中未输注含糖液体,无其他部位严重损伤,无重要脏器疾患,住院时间大于一周的患者,于手术后0h、24h、48h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抽取动脉血进行乳酸测定,根据预后(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然后分别比较不同时段及两组间血糖和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4例TBI患者术后血糖和乳酸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术后0h、24h及48h的血糖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81、-0.443、-0.177,均P〈0.05),乳酸水平与预后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00、-0.364、-0.117,均P〈0.05)。死亡组0h,24h的血糖及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TBI术后特别是早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两者与预后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早期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22例,联合治疗CBP组2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行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 d3、d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并观察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d)及机械通气时间(d)均明显短于常规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治疗3 d后,2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常规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治疗前后vWF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CBP治疗能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受损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黄克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116-117,123
目的研究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5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组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范围,随着治疗开始逐渐降低;存活组患者入ICU后0、6、12、24及48 h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死亡组患者入ICU后48 h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再次升高;存活组患者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的氧分压(PO2)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而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死亡组。结论预后不良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多处于较高水平,入住ICU后6 h的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预后也相对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106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根据出院时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根据是否合并肾功能障碍分为肾功能障碍组和无肾功能障碍组。分析患儿的NGAL、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采用Spearman秩相关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肾功能障碍组NGAL水平明显高于无肾功能障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CRP、PCT、IL-6水平和PCIS在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NGAL、PCT、IL-6水平在3组中依次升高,PCIS在3组中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NGAL、CRP、PCT、IL-6水平明显升高,PCIS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GAL与CRP、PCT、IL-6呈正相关,与PCIS呈负相关(均P<0.05);NGAL用于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仅次于PCIS的0.949。结论NGAL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估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系统对严重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 AGI诊断和分期,然后根据4周内存活或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26例和死亡组20例,每日进行AGI的评估,同时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评估它们对预后的预测,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严重脓毒症患者均出现AGI,发生率100%,AGI分级和第1天APACHEⅡ评分、最高SOFA评分、最高APACHEⅡ评分、入科时乳酸、6 h乳酸等5项指标之间有正相关性,和乳酸清除率、白蛋白等2项指标之间有负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AGI分级、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判断严重脓毒症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88、0.96。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GI分级≥1.25、SOFA评分≥7.70、APACHEⅡ评分≥11.80是严重脓毒症死亡的预测指标。结论 AGI分级对严重脓毒症有较好的预后评估作用,AGI分级≥1.25是严重脓毒症死亡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rSIG(the reverse shock index multiplied by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与动脉血乳酸(Lac)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急诊抢救室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外伤后28 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44例,根据有无发生SU分为溃疡组和未溃疡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脓毒症患者发生SU及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344例脓毒症患者中发生SU 80例,占23.3%。部分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在溃疡组显著升高(P<0.05)。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发生SU的影响因素(OR=1.066, 95%CI 1.030~1.103,P<0.001);呼吸衰竭(OR=3.408, 95%CI 1.604~7.239, P<0.001)、尿素氮升高(OR=1.046, 95%CI 1.003~1.090, P<0.05)、休克(OR=2.427, 95%CI 1.145~5.144, P<0.05)是脓毒症患者发生SU的独立危险因素。溃疡组和未溃疡组28 d死亡率为26.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中乳酸和心肌酶含量变化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排除心源性疾病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型组)根据治疗效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在0、24、48、72、96 h 抽血,连续5次动态监测乳酸和心肌酶的变化,统计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重型组患者血清平均乳酸和心肌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乳酸与心肌酶联合动态检查能更有效地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