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楠  翁莉 《全科护理》2014,(14):1261-1262
[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将85例行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集束化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异位率、堵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有效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患儿置管时间、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2例行脐静脉置管术(UVC)的危重新生儿,2016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4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UVC常规护理。2016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采用依据UVC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证据总结出的最佳集束化护理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体重增加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2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7.0%。观察组患儿12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5.4%。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UVC,可以减少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有助于患儿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将98例血液透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情况和插管留置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CRBSI、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在提高血液透析病人满意度、降低导管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延长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方面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将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重症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并对2组CRBSI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5.1%,低于对照组的20.5%;观察组ICU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天数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CRBSI发生率,并间接缩短患者ICU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天数,对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联合使用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74例,其中UVC与PICC联合组36例,留置针联合PICC组38例,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住院天数、相关感染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UVC联合PICC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短于留置针联合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体重降至最低时间、体重达2000g时间、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速率、住院总天数、感染及其它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作为NICU中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维持静脉通路的主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病原菌构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 582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BSI 37例,其中PICC组32例,感染率8.1%,为2.79‰导管日;UVC组5例,感染率2.7%,为3.9‰导管日。PIC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UV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结论 胎龄小、出生体质量轻,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及进行多种侵入性操作可造成CRBSI感染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专职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行PICC置管的19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实施PICC置管专职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维护。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住院时间及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职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非计划拔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套餐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与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套餐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2015年10月—2015年12月)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ICU病人100例为对照组,实施后(2016年1月—2016年3月)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ICU病人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护理,观察组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与维护套餐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和发生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干预后CRBSI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CRBSI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推迟(P0.05)。[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与维护套餐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推迟发生时间,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PICC导管管理方案。方法:将349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7-12月置管的150例,共计764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对照组;2011年1-8月例,共计13785个导管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管理方案(central line care bundle,CLB),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CRBSI13例,发生率1.70‰,实验组CRBSI发生9例,发生率0.65‰,两组比较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集束化管理方案能有效地预防PICC导管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进行集束化干预培训,加强手部卫生及无菌操作管理,扩大皮肤消毒范围,增加无菌屏障,正确选择置管部位和有效评估导管是否保留。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由7.41‰降为2.08‰(P﹤0.01)。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4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由责任医生评估分组。将不宜行UVC治疗的41例纳入对照组,采取留置针联合PICC置管,给予常规护理和PICC护理。将适宜行UVC治疗的43例纳入观察组,采取UVC联合PICC,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UVC护理、PICC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应用UVC联合PICC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延长患儿PICC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导管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行血液净化CVC置管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1例。常规组开展常规置管护理,试验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舒适度、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导管不良事件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情况、置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舒适度、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导管不良事件及CRBSI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穿刺成功、导管留置、住院时长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CVC置管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血液净化患者舒适度、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入院2周、入院4周观察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对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用间歇期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62例次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在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44例次为集束化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集束化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方法应用于门诊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规范了PICC导管维护流程,减少了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5.
王艳辉  蔡盈  李婉丽 《全科护理》2016,(35):3764-3766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在儿童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儿童白血病PICC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置管并发症、置管风险事件、依从性及患儿家属对PICC导管维护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置管依从性、家属对PICC维护认知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血流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血栓形成、导管滑脱、导管破损、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在教育信息支持、导管维护操作、沟通/情感支持及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能有效提高白血病PICC患儿置管依从性及家属对导管维护的认识,减少患儿置管并发症及意外事件,提高家属对PICC维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效果。方法将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前(2011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后(2012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93例患者设为集束组。比较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前后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及时间,置管情况。结果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后CRBSI发生率由实施前8.31‰下降至1.67‰,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BSI发生时间由(7.47±2.44)d延长至(13.75±1.92)d,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9.78%上升至71.50%,股静脉置管率从45.70%下降至18.65%,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cutaneous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出生时体质量、胎龄、性别、PICC置入时体质量及日龄、置管部位(股静脉与非股静脉)及所需时间、PICC留置时间和CRBSI发生情况等,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CRBSI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36例患儿(15.5%)发生CRBSI,发生率为5.1/1000导管日;多因素分析表明,留置股静脉部位、PICC留置时间和出生时体质量为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留置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体质量过低的患儿),尽可能避免股静脉插管、加强穿刺口护理以减少细菌定植、尽可能早期拔除PICC对于预防CRBSI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于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4年1~12月收治的所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以2014年1~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RBSI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可降低ICU病房中CRBSI的发生率,并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未实施集束干预策略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2~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集束干预策略的1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中CRBSI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置管情况。结果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D发生率由8.33‰下降至1.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BSI发生时间由(7.27±2.21)d延长至(12.85±1.88)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8.33%上升至68.33%,股静脉置管率从46.11%下降至1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6月新生儿ICU 196例留置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新生儿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CRBSI的发生率为14.4/千导管日;感染细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80.65%。诱发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使用脐静脉导管(UVC)及UVC留置时间≥7d。结论新生儿发生CRBSI的致病菌主要为来自体表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危险因素为留置UVC及UVC留置时间过长,临床可根据风险因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减少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