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7):2318-2321
目的:评价宝鸡地区28家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效果,为持续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指标,并对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及销售金额进行统计。结果: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宝鸡地区28家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已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达标率分别为80%和40%,二级医院分别为34.8%和21.7%;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达标率分别为80%和43.5%;三级医院Ⅸ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达标率为40%。以上指标达标率与专项整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医院Ⅸ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仍较高,各级医院微生物送检率均偏低。特殊级抗菌药物在各级医院中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均显著下降,与专项整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人均抗菌药物消耗金额以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显著下降,与专项整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鸡地区各级医院经专项整治活动,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较整治前改善明显,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医院,但部分指标较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14):1910-1913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成效,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QLServer数据处理系统对重庆地区34家医院2010-2012年抗菌药物的销售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重庆地区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下降趋势,总下降率为7.54%,所占市场比例也呈逐年下降趋势,3年呈现负增长。各类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变化较大,销售金额排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退、进变动率为25%~30%。结论:各医疗机构通过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和干预,提高了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在重庆地区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实施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探讨传染病医院如何管理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并对比分析某传染病专科医院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包括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品种、品规,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等。结果 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该院抗菌药物品种品规、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达国家规定指标,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院药品使用金额的比例由22.41%大幅下降为8.9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整治前的85.35和97.90降为整治后的76.07和57.75,且未能达标(≤40)。结论 专项整治活动对该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仍需继续加强监测,积极探索传染病专科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29):4041-4044
目的: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成都六地区三级医院中选择69家作为样本医院,抽取其2009-2013年抗菌药物的采购与门诊使用数据,从抗菌药物占全部化学药采购金额比例、化学药销售金额前80%药品中抗菌药物的个数和品种数、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中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用百分率以及各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抗菌药物占化学药采购金额比例从2009年的20.97%下降至2013年的14.17%,化学药销售金额前80%药品中抗菌药物的个数从2009年的43个下降至2013年的34个,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从2009年的23.22%下降至2013年的16.11%,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从2009年的78种下降至2012年的54种(P<0.05),但是2013年又回升至66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中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用百分率从2009年的9.02%下降至2012年的7.35%(P<0.05),2013又回升至12.89%;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各年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分别对六地区三级医院各种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一直排在第1位,几乎是总抗菌药物使用的一半,但比例有下降趋势,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则逐年上升。结论:经过3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北京等六地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整体上有了明显改进,但个别指标改善不大,某些指标2013年有反弹,因此此项工作需要建立持续督导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武汉地区2011年各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11年抗菌药物应用数据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外用抗菌药物只统计用药金额。结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要求,分析抗菌药物品种和应用的改变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结果:2011年各季度武汉地区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平均降低6.76%;二、三、四季度品种分别减少40种、25种、5种,总用药频度同比降低5.19%、4.02%、3.21%;销售金额排序前20位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一、二季度均为9种,三、四季度减至6种和5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三、四季度显著降低。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措施对武汉地区2011年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昌平区16所社区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规律,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贯彻落实。方法:统计分析昌平区16所社区医疗机构2010年―2014年6月基药目录中的抗菌药物采购数据。结果:各年抗菌药物228种,152种基药抗菌药物品种所占比例逐年增长,2013年以后占比为100%。国家基药抗菌药物采购数量与金额占比逐年上升至100%。2013年与上年比,全部药物金额上升10.32%,基药抗菌药物金额比例下降11.20%,基药抗菌药物金额占比下降19.45%,DDDs上升3.06%、DDC下降13.88%。各年注射剂型金额、DDDs占比逐年下降,口服剂型金额、DDDs占比逐年分别上升至2014年的86.99%和99.43%,口服、注射DDC呈抛物线形变化,2012年前逐年增加,之后DDC逐年下降。各年各类抗菌药物金额排序基本不变。与上年比,各类合计金额2012年上升0.42%,2013年下降11.67%。与上年比,2012年各类合计DDDs下降13.67%,2013年DDDs各类合计上升2.83%。与上年比,2012年各类合计DDC上升27.06%,2013年各类合计DDC下降13.67%。结论:昌平区社区医疗机构能够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但临床用药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11):1456-1459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门急诊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情况、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0-2013年,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别为3.37%、3.25%、2.81%、2.41%,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所占比例分别为12.85%、9.71%、7.71%、6.75%;抗菌药物使用以非限制使用级、口服抗菌药物为主,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所占比例分别为99.03%、99.09%、99.94%、99.61%,口服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所占比例分别为97.57%、96.66%、97.00%和95.88%;抗菌药物二联应用率分别为21.87%、25.49%、21.64%、19.39%,无三联及以上应用情况;4年中抗菌药物处方数量、用药金额均居前5位的科室有急诊科、种植科、口腔黏膜科和颌面外科。结论:专项整治前后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均较为规范,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减少了抗菌药物的使用,今后仍需坚持不懈地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巩固专项整治活动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一季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抗菌药物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数据及相关指标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金额占抗菌药物金额比例从2011年一季度39.76%下降到2013年一季度24.56%,2012年二季度之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60.0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5.40%以下,2012年四季度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每百人天39.8DDDs,该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对该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燕銮  杨敏  林忠晓  黄碧瑜 《中国药房》2014,(22):2045-2047
目的:分析我院普外科实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的成效。方法:采用Excel 2010对我院普外科2011年上半年(整治前)、2012上半年(整治后)、2013年上半年(整治后)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汇总、分析,并用SPSS 19.0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对比2011年上半年,2012年上半年抗菌药使用强度(AUD)、人均使用抗菌药物金额、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25.14%、6.07%、11.32%、87.46%;2013年上半年抗菌药AUD、人均使用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抗菌药使用率、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7.14%、2.74%、16.40%、66.29%。3年的合理用药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2年间,我院普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刘瑶  胡欣  杨莉萍 《药品评价》2013,(16):25-28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在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后(2012年1-6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除门诊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有所增长(增长了21.9%)外,其他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均有所下降: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金额比例下降了1.5%,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百分率分别下降了1.5%和0.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频度和使用强度分别下降了10.5%、20.3%和16.7%,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11.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了抗菌药物在我院的使用率,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仍未达到卫生部要求,还需加强管控和宣教。  相似文献   

11.
深圳地区临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临床合理用药状况,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选择6家不同等级医院2个月门诊处方和当日门诊就医患者,采取多中心、随机、平行试验方法,对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的核心指标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关处方指标平均用药品种数2.44种、抗生素应用率43.7%、注射剂应用率22.3%;相关患者关怀指标平均就诊时间6.97分钟、平均调配药时间16.77秒、实际调配药物率100%、药物标示完整率100%、患者了解正确用药方法率96.5%。结论:深圳地区合理用药水平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医师、药师对患者的交流关怀不够,有待提高和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   总被引:65,自引:8,他引:65  
目的 :了解我国现行合理用药状况 ,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选择7家不同等级医院5个月门诊处方和当日门诊就医的患者 ,采取多中心、随机、平行试验方法 ,对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的核心指标进行现场调查研究 ,用SPSS10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处方指标 :平均用药品种数2 63种 ;抗生素应用率38 3 % ;针剂应用率20 4 % ;基本药物应用率69 6 %。患者关怀指标 :平均就诊时间7 17分钟 ;平均调配药时间15 4秒钟 ;实际调配药物率100 % ;药物标示完整率99 % ;患者了解正确用药方法率86 3 %。结论 :采用国际指标评价用药合理性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我国合理用药水平较低 ,医师、药师对患者的交流关怀不够 ,有待于提高和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比实施总额预付和按项目付费的县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的用药差异,探讨总额预付改革对住院患者合理用药的影响,为科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建议。方法:针对样本医院儿科和呼吸科主要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医嘱用药信息,使用单因素分析法探究两种支付方式在住院指南推荐用药符合率、抗菌药使用率、抗菌药联合使用率以及激素使用率四项指标上的差异。结果:相比按服务项目付费,总额预付制下的指南推荐用药符合率更高,抗菌药使用和联用率均更低,激素使用率更低,但呼吸科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总额预付对促进合理用药有一定效果,但合理用药水平仍有待加强,建议实施多种促进合理用药的策略来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上海郊区二级医院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上海市郊区二级医院合理用药状况,探讨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措施。方法:随机选择上海市郊区6家二级医院6个月的门诊处方和一个月内的门诊就医患者,现场调查WHO推荐的合理用药指标。结果:处方指标中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7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为43%,针剂的使用比例为25.4%,医院药品目录使用比例为66.6%。患者关怀指标中平均就诊时间为8.67min,药品平均调配时间为24.9s,药物标示完整率为89.2%,患者了解药品正确用法率为88·3%,患者对医疗全过程的满意率为79.2%。结论:上海市郊区二级医院处方平均用药数、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偏高,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医师、药师对患者的交流关怀有待进一步加强。使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来评价和比较不同医疗单位用药状况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刘昔荣  王靖  秦锐 《中国药事》2005,19(10):627-629
分析长江流域五市儿童医院及三级综合医院2001年至2003年抗感染药物(主要是抗生素药物)使用金额所占百分比、排位资料;以综合性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作为对照,与儿童抗生素使用情况作比较.结果表明:三年中儿童医院抗生素的使用金额均达到或超过全院用药金额的一半以上,三年平均为55.6%;综合医院使用抗生素的金额比例明显低于儿童医院,P值<0.001.说明儿童医院抗生素的滥用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荆门地区医院腹外疝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整群抽取荆门地区2011年19家医院(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8所,一级医院9所)腹外疝手术患者病历768份,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抗菌药物选用频度、病原学送检率、首剂给药时间、平均给药疗程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率三级医院达70.6%,二级医院达92.4%,一级医院达100%;人均用药种类为三级医院1.03种,二级医院1.15种,一级医院1.55种;病原学送检率三级医院为28.7%,二级医院为13%,一级医院为8.8%;首剂给药时机合理率三级医院为40.2%,二级医院为33.2%,一级医院为10%;平均给药疗程三级医院为3.5d,二级医院为4.7d,一级医院为6.2d;联合用药比例三级医院为10.1%,二级医院为31.8%,一级医院为65.9%。结论:各级医院腹外疝围术期均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二级、一级医院更为严重,亟待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中主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为临床相关合理用药政策的落实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虹口区6家二级医院1296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疗程、病原学检查和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类和I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平均疗程分别为2.83和3.74d,围手术预防用药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平均使用率为82.10%,喹诺酮类平均使用率为11.88%,品种选择不合理比例为35.96%,用药疗程不合理比例为37.81%;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疗程为8.65d,联合用药比例为37_81%,其中16.82%存在不合理用药。结论该地区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手术预防用药的品种选择和用药疗程,以及非手术患者的联合用药等,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或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市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根据设定项目调查两市级医院2005年4月所有出院患者的病历。结果:3599份病历中2773份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77.05%。两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6.6%、77.5%,预防用药比例均高于治疗用药,联合用药中单用均逾50%,二联均近40%;手术病人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逾60%病例术后使用时间大于72小时。两医院使用量前三位的抗菌药物都属一线药物。结论:市级医院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Results of the 2006 ASHP national survey of pharmacy practice in hospital settings that pertain to monitoring and patient education are presented. METHODS: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e of pharmacy directors at 1178 general and children's medical-surgical hospit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surveyed by mail. SMG Marketing Group, Inc., supplied data on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the survey sample was drawn from SMG's hospital database.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was 39.0%. Virtually all hospitals (93.4%) had pharmacists regularly monitoring medication therapy in some capacity. Patient monitoring has improved since 2003; fewer respondents reported monitoring less than 25% of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More than two thirds of hospitals had a process for routine monitoring of patient profiles by pharmacists, and 87.3% of hospitals provided pharmacists with computer access to laboratory data to facilitate this function. Nearly 60% of hospitals allowed the transfer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between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settings. Over 87% of hospitals routinely monitored serum medication levels or a surrogate marker. In these hospitals, pharmacists ordered serum medication levels (69.1%), adjusted dosages (73.2%), and were notified when a level was outside the therapeutic range (47.3%). The number of adverse drug events (ADEs) reported by hospitals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decreased from the numbers reported in 2003 (213 and 31 versus 271 and 45, respectively). Medication counseling by pharmacists continued to be infrequent, with only 7.6% of hospitals reporting that 26% or more of inpatients received medication counseling. Documentation of patient education decreased from 58.0% in 2003 to 51.7%. Medication reconciliation programs were implemented in 71.7% of hospitals. The vacancy rate for budgeted pharmacist positions increased from 4.3% in 2003 to 4.6%. CONCLUSION: Pharmacists have made significant stride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se drug therapy is monitored. Electronic access to laboratory data by pharmacists greatly increased, as did the availability of information transferred between the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settings.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by pharmacists increased, as did pharmacists' ability to order serum medication levels and adjust dosages. More pharmacists were notified when medication levels fell outside the therapeutic rang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porting of ADEs has decreased. Documentation of patient education declined. A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hospital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medication reconciliation programs. The number of pharmacists per 100 occupied beds has in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pharmacist vacancies remained st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