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莉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153-4154
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228名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及对照组各114人。对照组患者应用针灸疗法进行施治,临床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推拿手法进行施治。疗程结束后比照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腰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ODI指数、腰椎前屈及后伸幅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指数、腰椎前屈及后伸幅度均显著改善(P0.05),临床组其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腰肌劳损应用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收效显著,患者其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显著改善,其腰部的前屈及后伸幅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恢复期腰部疼痛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腹部推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腰部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腰椎后伸及前屈活动度、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腰椎后伸及前屈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推拿有助于缓解LDH患者恢复期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1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并使用量角器对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进行测量,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44.81±8.86)、肩关节前屈(150.88°±21.32°)、肘关节伸展(135.56°±17.22°)主动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显著(P0.05);两组患者,除治疗后的对照组FMA评分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FMA评分与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不相关(P0.05)外,其余FMA评分均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及腕主动背伸活动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委中穴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LDH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委中穴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前屈、后伸腰椎最大活动度、腰椎肌力正常百分,比较两组腓总神经MCV、腓肠神经SCV、胫神经MCV、腓浅神经SCV传导速度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后伸腰椎最大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前屈、后伸的腰椎肌力正常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腓总神经MCV、腓肠神经SCV、胫神经MCV、腓浅神经SCV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委中穴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在LDH治疗中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腰椎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腰椎活动度增加,利于改善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并可增强下肢神经传导功能,复发率低,远期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联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院后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对照组行坐式八段锦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后训练依从性、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障碍[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JOA)]、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训练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VAS、JO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和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腰椎关节前屈度、后伸度和Fugl-Meyer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式八段锦联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能提高患者训练依从性,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扬 《中国康复》2018,33(4):327-329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正骨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测定2组腰部活动度及疼痛评分,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腰部前屈、后伸、侧屈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温针灸联合中医正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提高腰部活动度及降低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PNF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对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NTCS患者1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及微波物理治疗,观察组则基于对照组采用PNF技术治疗,分析比对两组NDI评分、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OM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NTCS采用PNF技术能显著改善患者颈椎的关节活动度,降低障碍程度,缓解疼痛,提升颈椎各方面功能,值得推广及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毫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腰椎牵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联合毫针齐刺法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活动度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毫针齐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24-3326
目的探讨中医经络微创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经络微创疗法。治疗后,对两组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ODI指数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相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及腰部关节活动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经络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程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护理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运动护理疗法;在护理1周、2周、30 d、60 d及90 d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Mac Nab腰腿痛疗效评价、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比较两组各项临床疗效。结果:护理1周、2周、30 d、60 d及90 d时,观察组腰腿痛VAS评分、Mac Nab腰腿痛疗效评价和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水肿、FAM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运动护理疗法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水肿、疼痛,恢复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后的48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在出院后予以家庭康复护理,6个月后观察其效果.结果 6个月后对48例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及改善指数分别对其进行评估,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评分较出院前评分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评分较出院前评分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在出院后6个月评分及改善指数较对照组好,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家庭康复护理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牵引、超短波治疗等;观察组增加麦肯基疗法与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均接受4周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选用Oswestry下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ODI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50%,77.50%,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疗效,治疗周期短且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经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生理和心理康复护理,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屈伸活动度、侧屈活动度和旋转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活力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蒙古族药物"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还纳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1-03—2013-03进行治疗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还纳技术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传统治疗方法组)100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随访一年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3周后的疗效明显,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远期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功能恢复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还纳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并且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廉价、安全有效"等特色。大部分患者无需住院治疗,大大降低患者社会医疗成本,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方法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预期健康教育计划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预期健康教育计划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预期健康教育计划,将需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应用预期健康教育计划干预,对照组(31例)应用传统的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1d进行调查,作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比较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100.00%,对照组为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2,P〈0.01);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5);两组患者术前SF-36各维度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期健康教育计划能达到患者满意、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ulligan手法结合瑞士球运动对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康复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Mulligan手法结合瑞士球运动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功能恢复以及疼痛情况、肌力测定、生活质量、康复依存性以及康复意愿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33%);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以及目测模拟方法(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JOA以及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腹肌以及腰肌力量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者的腹肌以及腰肌力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AIMS2-SF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AIMS2-S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康复需求程度、康复依存度、遇到挫折的良好情绪及护士的鼓励作用、配合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Mulligan手法结合瑞士球运动对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显著改善,康复意愿提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针刀联合理疗、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理疗联合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痛情况、腰椎功能障碍、腰椎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M-JOA评分、RMDQ评分、突出物大小、椎体滑动度均优于对照组,椎间隙高度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针刀联合理疗、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腰痛症状及腰椎功能障碍,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药物透入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l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骨科及中医科门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药物透入联合针灸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7.46±0.54)分,对照组:(7.40±0.74)分,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治疗组:(1.73±0.94)分,对照组:(2.75±1.14)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4.25±3.86)分,对照组:(14.15±3.45)分,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治疗组:(21.04±3.16)分,对照组:(18.88±3.32)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提高(97.14% vs 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药物透入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种适宜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 :67例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35)及对照组 (n=32) ,康复组在牵引推拿 ,、药物、理疗等传统疗法基础上 ,予腰背肌屈伸锻炼及双下肢肌肉等长、等张收缩等康复训练 ,采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两组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康复组患者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明显 (P<0.05)。结论 :腰屈伸肌及双下肢肌肉康复训练对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MRI腰部成像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相关性及对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疗效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腰部成像参数,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MRI腰部成像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预测MRI腰部成像参数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疗效的价值。  结果  观察组患者腰大肌横截面面积、多裂肌横截面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腰大肌横截面面积、多裂肌横截面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与腰椎功能呈正相关关系(P <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RI腰部成像参数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疗效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论  MRI腰部成像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可以作为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术疗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