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了解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抽取本院2013年7~12月病历300份作为非干预组,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后,选取2014年1~6月病历300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不合理用药医嘱比例从1.43%降至0.72%,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师对临床用药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抽取本院2013年7~12月病历300份作为非干预组,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后,选取2014年1~6月病历300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不合理用药医嘱比例从1.43%降至0.72%,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师对临床用药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参与内分泌科的药物治疗,并开展药学宣教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药师工作中遇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药学干预,并对不合理用药医嘱和药师干预接受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药师干预,2009年度内分泌科的不合理用药医嘱例数有所下降,而医生对药师的意见接受率有显著上升。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实践,可以减少临床的不合理用药和增进医、药师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126例临床病例,涉及不合理用药医嘱临床药师干预记录126条.统计、分析126条不合理用药医嘱中辅助治疗药物、抗菌药物、专科用药、其他干预药物种类,疗程、用法用量、适应症、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处理等干预涉及药学问题及干预成功率.结果:干预药物类别主要为专科用药,约占84.13%(106/126);干预药物类别成功率为50.00%~83.33%,辅助治疗药物及专科用药干预成功频率较高,总干预成功率为80.16%(101/126);干预涉及药学问题包括疗程、用法用量、适应症、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处理,主要为联合用药26.98%(34/126)及不良反应处理57.14%(72/126).不良反应处理93.06%(67/72)干预成功率最高,适应症37.50%(3/8)最低.结论:药学干预应用于不合理用药医嘱,临床药师可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并予以适当干预,有助于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例重症肺炎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药学监护,体现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入院前的用药情况调查、住院期间用药医嘱全程关注,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结合不同药物的性质,及时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出院后跟踪,了解患者愈后情况,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药师在整个过程中细致的药学监护及医嘱干预,成功治愈了一名重症肺炎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同时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对重症肺炎病人实施药学监护,协同临床医师优化给药方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计成  葛卫红  张海霞 《中国药房》2011,(26):2495-2496
目的: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参与内分泌科药物治疗,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对临床药师工作中遇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药学干预,并对不合理用药医嘱和药师干预接受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药师干预,2009年内分泌科的不合理用药医嘱例数有下降趋势,而医师对药师的意见接受率有显著上升趋势。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实践,可以减少临床的不合理用药和增进医药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路径服务模式对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医疗服务,研究组患者予临床药师主导药学路径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合理用药水平、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并对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研究组用药医嘱不合理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P<0.05);研究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研究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2%(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路径服务模式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合理用药水平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用药服务的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利用北京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分别抽取临床药师进入内分泌科前、实时干预后及针对主管医师和护士进行强化宣教后的医嘱数据,并对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医嘱合理性、科室平均住院时间、药占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实时干预联合定期强化宣教的工作方法,本院内分泌科不合理医嘱比例由31.84%下降到12.27%;平均住院时间由18 d下降到11 d;药占比由26.37%下降到18.58%。结论:在既往实时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定期强化宣教的药师工作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我院内分泌科的医嘱合理性、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药品费用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收集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前2015年1~6月和干预后2016年1~6月癌痛患者的出院病历,对比干预前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用药合理率、癌痛患者的疼痛评分、干预后便秘和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分别由干预前77.78%,5.5分,64.81%下降为15%,2.9分,35%.结论 临床药师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镇痛药物,规范癌痛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诊断及处置的影响。方法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案例为样本,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开展用药医嘱审查、药学查房、用药方案调整等药学监护工作;协助临床医生对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是否属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判断和处理,藉此简述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团队的重要意义。结果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查阅文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临床症状为可疑药物左亚叶酸钙和三磷酸腺苷引发的罕见药物不良反应,遂建议临床停用可疑药物,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得以解除并完全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团队,加强药学监护,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何小群 《中国药房》2011,(38):3647-3648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特点,协助医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1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关注药物的合理使用,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16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8d,发生不良反应8例,经治疗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结论:临床药师加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可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pharmacokinetics consultation by a pharmacist on the quality of drug therapy were studied in a 500-bed teaching hospital. Data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for three time periods: three months before, four months during, and three months after a period of intervention by a pharmacist with special responsibilities for pharmacokinetic monitoring of patients on a medical team. For the four-month intervention period, data were also collected for a parallel group of patients managed by another medical team that included pharmacy residents and students.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if they had received either an aminoglycoside or a theophylline preparation. The preintervention, postintervention, and parallel groups were random samples of patients on the study ward,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cluded all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pharmacist intervener's medical team who had received a drug covered by the study. Of serum drug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s (SDCDs) in the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phase, 54% were appropriate, compared with 16% before intervention, 21% in the postintervention phase, and 46% in the patients of the other medical team. In the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group, greater numbers of SDCDs were obtained appropriately and used appropriately in making therapeutic decisions, as evidenced by more subsequent measurements in the therapeutic range.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did not affect the number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r medical specialty consultations or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Decentralized pharmacokinetics services can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serum drug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s, dosage adjustments, and drug therap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科住院的30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49例)和对照组(1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1次/d,连续用药14 d。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两组预后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6、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能够显著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且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并研究药剂师对其进行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到我院就诊并住院的特殊人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即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析住院期间可能所需药物的药品说明书,登记其注意事项中对特殊人群用药的标注说明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分析影响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干预组给予药剂师干预用药,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总医药费、抗菌药物费用。结果:特殊人群患者常用药品说明书用药安全项的标注率有待提高;监护人态度、对药品说明的认识、医嘱执行情况为合理用药的重要影响因素;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发生数明显下降,抗菌药物费用得到降低,感觉不适人数有所降低(P<0.05或P<0.01)。结论:目前特殊人群患者用药标注率不高,其他影响因素繁多,需要临床药师专业指导干预,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临床药师对肺癌癌痛治疗进行干预和指导,与未干预作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比较。观察病例共197例。干预组(101例)显著好于对照组(96例)(P<0.05);干预后,患者镇痛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一般不良反应均显著减少(P<0.05),其中一般不良反应中的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的发生率,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头晕、嗜睡没有明显减少(P>0.05);此外,无论是癌痛,还是癌痛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其他治疗中断,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药师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癌痛控制的意识和认识,强化医护人员的癌痛管理和药物知识,减轻其工作负担,提高治疗效果和防范不良反应,同时也促进了药师的业务转型和社会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梁培日  吴锐  贝宁  胡鸿炜  张应魏 《中国药房》2011,(40):3777-377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治疗组(80例)。2组均进行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剂450mg,bid治疗;治疗组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5mL,qd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溶栓、抗凝、保护脑细胞、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浆内皮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也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17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900例和对照组88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临床药师干预,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9%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1,P<0.05)。研究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89%低于对照组的1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8,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9%低于对照组的1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4,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在抗菌药物临床管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促进病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和双负荷剂量组,每组45例.标准剂量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双负荷剂量组患者给予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以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双负荷剂量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97.78% vs.84.44%;Z=7.717,P=0.042).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安全高效和副作用少等特点,值得在脑梗死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