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根据手术时间被分为急诊组和择期组,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下降,但急诊组术后明显低于择期组,而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上升,但急诊组术后明显高于择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心输出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介入治疗,可有效预防再梗死和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和预后,其中急诊PCI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54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和观察组(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加丹红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7及14 d的全血黏度、甲襞微循环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3、7及14 d观察组的全血黏度、甲襞微循环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07-1808
观察分析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脂、抗凝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LVESVI、LVEDVI水平较对照组更低,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接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有利于改善心功能,逆转左心室重构,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LVEF、MCF、CO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消除心理负担,提高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心脏介入治疗前后微循环的血液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指尖脉搏图波幅度高的变化反映微循环血流和心脏介入治疗的关系。结果:(1)PTCA,PMR和为性预激组介入治疗后指尖脉搏图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隐匿性WPW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PTCA组治疗前,治疗后指尖脉搏图波幅均高于PMR组(P<0.001);(3)隐匿性WPW组治疗前指尖脉搏图波幅高于显性WPW组(P<0.001),但治疗后两无显性差异(P>0.05);(4)显性WPW组治疗前指尖脉搏图波幅高于PTCA组(P<0.05),但治疗后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和心脏除极顺序的改变均可使微循环灌注减少,心脏介入治疗后微循环灌注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比直接和延迟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8例AMI患者,62例发病3~6h患者先给予溶栓治疗,然后在溶栓后3~24h内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49例患者于7~10d行延迟PCI术(延迟组);另外59例患者于6~12h直接行PCI治疗(直接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容量指数、舒张末容量指数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容量指数、舒张末容量指数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相比统计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就诊于没有PCI治疗的基层医院或者PCI治疗受限时,可以先给予溶栓治疗,后选择到有条件行PCI治疗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梗死区心肌存活性对左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2月20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患者接受静息状态下18氟-脱氧葡萄正电子断层显像进行心肌代谢显像检查,根据基线梗死区心肌有无存活分为两组,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室壁运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血运重建术后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梗死区心肌存活状态对于左室重构以及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PCI术后12个月,有存活心肌组左室射血分数(46.7±6.98)%高于无存活心肌组(45.1±7.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存活心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3.17±3.89)mm小于无存活心肌组(55.46±4.7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两组随访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后的患者,在有存活心肌的情况下,心功能改善明显;而梗死区无心肌存活的患者,12个月后,心功能减低,左室重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心脏介入治疗前后微循环的血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指尖脉搏图波幅高度的变化反映微循环血流和心脏介入治疗的关系.结果(1)PTCA、PMR和显性预激组介入治疗后指尖脉搏图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隐匿性WPW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PTCA组治疗前、治疗后指尖脉搏图波幅均高于PMR组(P<0.001);(3)隐匿性WPW组治疗前指尖脉搏图波幅高于显性WPW组(P<0.001),但治疗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4)显性WPW组治疗前指尖脉搏图波幅高于PTCA组(P<0.05),但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和心脏除极顺序的改变均可使微循环灌注减少;心脏介入治疗后微循环灌注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趼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直接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与静脉溶栓及保守治疗后心功能的不同。方法2002—05—2005—01我院9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人随机分成3组:即刻介入治疗组(PCI组)、rt—PA静脉溶栓组(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保守组)。6个月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脏超声及登楼试验评价各组的心功能。结果90例病人经治疗后3个月复查,即刻PCI组与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相比其几项主要的心功能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心脏超声发现的心肌不正常运动,冠脉造影显示的无复流现象及登楼试验未达标者比较,即刻PCI组与其他两组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AMI 6h之内,如果病人具有合适的指征,给予再灌注治疗后,其心功能的改善要明显优于仅给予保守治疗措施的病人。再灌注治疗的措施中,因介入治疗能够使罪犯血管达到持久、接近100%的开通,故其近、远期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赵莹  白莹立 《临床医学》2022,42(4):43-45
目的 分析凝血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作为预后观察指标并分组,分为预后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AMI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存在左冠状动脉支配区域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2组均于术前1d、AMI组于术后1周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术前AMI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术后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大,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峰下降时间较术前明显增加,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即可发生心室重构,对心室重构进行早期评价及防治是再灌注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接受不同介入治疗(PCI)方案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的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PCI最佳时机和方法。方法 入选69例行介入治疗A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A组)、易化联合PCI组(B组)、延迟PCI组(C组)三组。术后第7、30天行心脏超声及^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灌注。结果 ①三组患者扩张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管腔残余狭窄率〈10%,手术成功率100%。②第30天时A、B两组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容积指数(LVESVI、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C组。③第30天时放射性缺损面积(MIA)A、B两组低于C组,A、B两组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均优于C组。④住院期间A组1例患者发生急性血栓形成,三组患者无死亡病例,随访期间C组1例患者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直接PCI、易化PCI可显著提高AMI患者的近期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延迟PCI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本院27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病情观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等。认为与心肌充分复流的患者相比,无复流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更多的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近期预后和远期心源性死亡及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此类患者,早期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心功能不全症状,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积极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是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梗死相关血管32支,共植入支架34个。结果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者31例(96.9%),2级者1例(3.1%)。术中2例(6.3%)在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出现心室颤动。术后随访1~16个月,无心脏事件发生,无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远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80mg/次,每日1次,长期服用)。两组分别在梗死后4周和6个月进行核素心肌显像及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心功能。结果:在AMI恢复期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仍有所改善,缬沙坦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AMI患者心功能恢复需一较长时间,缬沙坦有利于梗死后心功能的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徐闻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在医护人员监护下分3个阶段进行的4周康复运动,并分别在康复运动前后用彩色多着勒超声仪测定心功能,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特征评估,并于出院前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住院期间康复治疗,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心理得到改善;无严重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和心功能恶化等严重心脏病现象发生。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每搏量、心每搏输出量治疗前后的值分别为(34.15±4.72)%和(53.26±7.38)%,(43.34±6.63)和(63.01±4.29)mL,(3.51±1.77)和(5.76±1.72)L/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5,3.73,3.75,P<0.01)。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贮量为(5.30±1.47)METS。结论康复运动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2 6例AM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 6个月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并于发病 6个月后进行心脏功能评定。结果  14例患者心脏功能由发病 1个月时的 4 98± 0 6 6METs提高到发病半年时 8 2 0± 2 33METs,峰值心率血压乘积 (RPP ,10 2 mmHg×次 /min)亦由 12 5 36± 2 9 6 3提高到 184 4 2± 30 6 0。 12例患者发病半年时心脏功能为 8 0 2±2 0 3METs。结论 对AMI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增强其心脏功能 ,改善心肌氧供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汉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4970-4971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徐闻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在医护人员监护下分3个阶段进行的4周康复运动,并分别在康复运动前后用彩色多着勒超声仪测定心功能,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特征评估,并于出院前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住院期间康复治疗,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心理得到改善;无严重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和心功能恶化等严重心脏病现象发生。左心室射血分数(1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量、心每搏输出量治疗前后的值分别为(34.15&;#177;4.72)%和(53.26&;#177;7.38)%,(43.34&;#177;6.63)和(63.01&;#177;4.29)mL,(3.51&;#177;1.77)和(5.76&;#177;1.72)L/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5,3.73,3.75,P&;lt;0.01)。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贮量为(5.30&;#177;1.47)METS。结论:康复运动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前壁AMI病人应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缬沙坦对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35例前壁AMI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人记录即刻、1周、4周的心电图。在1周和4周用UEG测定LVEF,常规心电图记录用来进行QRS记分测梗死面积。结果 LVEP及梗死面积两组有显著差别:结论本观察提示缬沙坦可以防止AMI梗死面积、改善LVE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