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总结了186例老年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分别从排痰护理及整体护理的角度进行讨论,认为排痰护理减少了细菌、病毒在体内的数量,对老年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重症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定时刺激排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38例重症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定时刺激排痰的方法辅助治疗,并与41例未用此方法进行呼吸道护理的重症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定时刺激排痰方法可促使患者将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缩短体温及血象恢复正常的天数(P<0.05);肺部音变化虽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机械振动排痰法与传统手工叩击排痰法在ICU肺部感染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振动排痰仪进行机械振动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叩击排痰。3 d后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吸频率(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SaO2,PaO2,PaCO2及呼吸频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振动排痰效果优于传统手工叩击排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周勤  田君 《上海护理》2011,11(5):50-52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大多意识障碍,咳嗽排痰的能力受限。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成为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1]。因此,肺部体疗显得尤为重要。振动排痰仪是根据物理定向叩击原理设计的,排除和移动肺内细小气道中的痰液,并且能使支气管平滑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G5振动排痰机在老年肺部感染伴痰多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72例老年肺部感染伴痰多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以每日2次10~15 min的G5振动排痰机干预治疗,对照组只予以常规治疗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日均排痰量为(69.66±5.97)ml、日均血氧饱和度为(95.17±2.43)% 、痰鸣音消失时间为(6.09±1.88) d、平均血象恢复时间为(4.54±0.95) d、平均住院时间为(10.74±0.82) 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振动排痰机有利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排出能促进炎症的转归,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外科术后入住ICU的患者由于自主排痰能力差,咳嗽无力,导致痰不咳出,严重者可发生痰液阻塞,诱发肺部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是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痰液不能排出而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屡见不鲜。ICU患者肺部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排痰护理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护理措施。临床上常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排痰护理在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6例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根据电脑盲选法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及排痰前后SpO2水平变化、排痰效果、干预后的肺部感染评分及...  相似文献   

8.
王海波  周伟宏 《中国康复》2017,32(6):500-502
目的:探讨系列排痰训练治疗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科脑卒中有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常用的翻身拍背排痰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系列排痰训练方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日吸痰次数、感染窗控制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治疗4周后,2组日吸痰次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染窗控制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列排痰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7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雾化吸入氨溴索并排痰机排痰组(A组)、单纯排痰机排痰组(B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后排痰机排痰,B组采用单纯排痰机排痰.治疗后观察2组总排痰量,胸片改善情况,体温恢复正常天数,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天数,PaO2,PaCO2,RR.结果 治疗后第1~3天A组排痰量多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8~10天A组排痰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胸部体征、PaO2和PaCO2改善情况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温、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 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振动排痰机,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振动排痰机对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肺部感染患者排痰中的作用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10月对17例肺部感染痰液堵塞的患者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治疗,并给予配合护理。结果患者排痰治疗有效率为100.0%。结论振动排痰机通过物理的方式有效解决患者痰液积聚,避免人工手法由于力度不均匀时对患者产生的不舒服感,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6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按其入ICU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3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前联合振动排痰治疗,对照组83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指标、呼吸功能指标、疗效及预后指标。结果 1生命体征:两组患者治疗前10 min、治疗中10 min、治疗后30 min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呼吸功能:观察组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态顺应性(Cydn)水平高于对照组、呼吸做功(WOB)水平低于于对照组(P≤0.05);3疗效及预后指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震动排痰比单纯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更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引导下胸部物理治疗与传统胸部物理治疗对机械通气ARDS肺不张病人的差异性,评估肺部超声在ARDS胸部物理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入选我院诊断为ARDS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超声组(L组)进行治疗,每组根据氧合指数分为〈300mmhg,〈200mmhg,〈100mmhg分为3个亚组,N组采用常规机械辅助排痰,L组按超声评分分区排痰,患者入组、治疗24h、48h后分别测定血气分析、肺部超声评分(LUS),观察氧合指数和LUS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104例,48h治疗过程期间排除17例,提前脱机11例,死亡6例,最终纳入87例,N组45例(N1组14例、N2组23例、N3组8例),L组42例(L1组16例、L2组19例、L3组7例)。N1组与L1组24h、48h氧合指数及LU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N2组与L2组24h LU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氧合指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8h氧合指数及LUS改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N3组与L3组24h、48h氧合指数及LUS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常规方法相比,超声引导在轻度、重度ARDS中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可能与肺损伤及疾病严重程度干扰相关,而在中度ARDS中改善明显提升,提示超声引导下的ARDS胸部物理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膨肺联合震颤排痰法在ICU无自主呼吸完全依赖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42例完全依赖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采用膨肺十震颤排痰法促进排痰,而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翻身扣背方法促进排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5dpH值、PCO2、PaO2、氧合指数、白细胞数、体温值及治疗后排痰量、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肺不张发生例数及吸痰次数。结果两组患者pH、PCO2、PaO2值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氧合指数(394.25±52.29)mmHg高于对照组(344.27±23.56)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935,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数及体温值均降低并趋于正常,且实验组白细胞数(10.80±1.54)×10^9/L与体温(36.8±0.6)℃均低于对照组(12.10±2.21)×10^9/L,(37.9±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16,6.9886;P〈0.05)。治疗后实验组平均排痰量(30.46±0.83)HIl高于对照组(20.51±1.1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672,P〈Q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1.9±0.7)d,平均住院天数(9.1±0.8)d,吸痰次数(3±1)次均低于对照组(4.2±2.4)d,(15.1±3.0)d,(7±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160,8.8374,8.1976;P〈0.05)。实验组肺不张的发生率1例低于对照组7例。结论采用膨肺联合震颤排痰法对无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肺部物理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扣背法,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胸部震动排痰仪和传统排痰方法在开胸术后早期的排痰效果。方法将60例肺叶切除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深部振动排痰仪排痰,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排痰,观察2组患者排痰前后3 d内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拔管时间及术后第3天的胸片结果。结果开胸术后患者使用体外震动排痰仪协助排痰,可以提高PO2,降低P(CO2),缩短拔管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排痰效果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开胸术后患者使用体外震动排痰仪协助排痰,可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部物理疗法 (CP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气分析及气道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5 6例存在中度通气功能障碍的COPD患者 ,分为观察组 (行CPT)和对照组 (未行CPT)各2 8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及气道通气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 (P <0 0 5 ) ,气道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改善率达 5 3 5 7% (P <0 0 1)。结论 COPD患者行CPT后能明显改善气道通气功能 ,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 ,延缓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痰液引流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给予单纯的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1h后氧合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为(86.8±36.7)h,明显少于B组的(164.4±77.5)h;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9±7.7)d,明显少于B组的(22.1±10.8)d;A组气管插管率为18.8%,明显少于B组的43.3%;A组、B组死亡率分别为15.6%、23.3%,两组患者在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患者呼吸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26.7%,两组患者呼吸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来说,可以考虑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表定位振动排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使用排痰机在患者肺野体表投射区自然滑动;观察组动态结合患者近期胸部CT或X线检查结果,用标记笔在体表标出痰积区或肺不张区,在肺部病灶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进行重点排痰。结果:两组振动排痰后的排痰量、呼吸频率、肺部啰音、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体表定位振动排痰法优于盲目的排痰法,可改善呼吸功能,最重要的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  相似文献   

18.
诱发电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预测价值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A)患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痴呆组和30例非痴呆组急性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结果 二组ERP的异常率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SEP,BAE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ICA患急性期ERP异常结合临床后,可作为将来发生痴呆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中实施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现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熟练掌握情况及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熟练掌握情况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中可提高病人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胸部物理治疗在小儿肺炎和肺不张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任素琴  沈宁 《护理研究》2007,21(7):1739-1741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CPT)在小儿肺炎、肺不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肺炎、91例肺不张(51例阻塞性肺不张,40例压迫性肺不张)患儿,将肺炎组和肺不张组分别设物理治疗组(CPT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CPT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T治疗,观察两组胸部X线片改善、肺部听诊改善等指标。[结果]肺炎患儿的CPT组胸片痊愈、肺部听诊改善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P〈0.01);阻塞性肺不张的CPT组胸片痊愈、肺部听诊改善较对照组短(P〈0.01),而压迫性肺不张CPT组胸片改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肺部听诊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PT用于小儿肺炎、肺不张治疗中,可促使胸部X线片和听诊结果改善,从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