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广西藤茶提取物对乙肝病毒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广西藤茶提取物APS在体外对乙肝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APS含药血清作用于2.2.15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用MTT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含量。结果APS含药血清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PS对2.2.15细胞分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西藤茶提取物APS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从广西藤茶中提取得到的一个单体化合物(简称APS) 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利用琼脂稀释法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绿脓杆菌( P.aeruginosa) 、大肠杆菌(E.coli)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 、福氏痢疾杆菌( Shigella flexneri) 、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奈氏菌(Neisseri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最低抑菌浓度( MIC) 测定, 并与盐酸黄连素相比较, 利用不同浓度 APS 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绿脓杆菌进行体外杀菌曲线测定。结果: 对 S. aureus、MRSA、P. aeruginosa、E.coli、β- hemolytic strepto-coccus、Shigella lexneri、Staphylococcus albus、Neisseria、Candida albicans、Bacillus subtilis 的 MIC 值分别为 0.078、0.078、1.25、0.31、2.5、1.25、0.625、2.5、5、1.25mg/mL; 体外杀菌曲线表明, APS 对 S. aureus、MRSA、P. aeruginosa 有直接抑制作用, 且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APS 体外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苦参碱的体外抗HBV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4×10~4个/mL有HBV基因组的HepG2 2.2.15细胞接种于24孔板,37℃5%CO_2培养24h收取上清液后,更换培养基并加入0.025-0.5mg·mL~(-1)的苦参碱。每3d收取上清,换原浓度药液继续培养,共9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上清中HBsAg和HBeAg,酚氯仿抽提被裂解细胞中的HBV DNA,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细胞内及细胞外HBV DNA的拷贝数。结果:0.025-0.5mlg·mL~(-1)的苦参碱给药9d,对HepG2 2.2.15细胞分泌HBsAg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1)14 mg·mL~(-1),选择指数(SI)为5.66;对HBeAg的IC_(50)和S1分别为0.29mg·mL~(-1)和2.69;对细胞内HBV DNA的IC_(50)和SI分别为0.109mg·mL~(-1)和7.0;对细胞外HBV DNA的IC_(50)和SI则分别为0.120mg·mL~(-1)和6.39。结论:体外实验表明:在0.25-0.5mg·mL~(-1)的剂量范围内,苦参碱对2.2.15细胞中人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抗前S2的临床研究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姜丽丽武常青近年来国内外对乙肝病毒(HBV)新标志前S2蛋白及抗前S2的研究已被关注。前S2蛋白与乙肝病毒复制密切相关。本文研究抗前S2的临床意义;各型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藤茶双氢杨梅树皮素(DHM)在2215细胞培养中对乙型肝炎病毒分泌HBsAg及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接种2215细胞24h后.加入DHM培养8d,观察DHM对细胞的毒性.在无毒质量浓度下,将药物加入2215细胞培养8d,测定培养液中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DHM半数细胞毒质量浓度(TC50)为272.5ug/mL,最大无毒质量浓度(TCu)为62.5ug/mL;在最大无毒质量浓度下,DHM对2215细胞分泌HBsAg及HBeAg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HBsAg,DHM半数有效量(IC50)为17.7ug/mL,治疗指数(TI)为15.4;对于HBeAg,IC50为21.8ug/mL,TI为12.5。结论DHM对2215细胞分泌HBsAg及HBe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蛋白合成、DNA复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作用于HepG2.2.15细胞系,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HBV DNA水平来评价HBV复制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pG2.2.15细胞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亚硒酸钠对HBV复制具有抑制作用,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升高,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逐渐上升,但对HBsAg的抑制作用要小于HBeAg。细胞内HBV DNA复制水平也逐渐下降(P<0.01)。p53蛋白的分布也发生了改变。结论亚硒酸钠对HepG2.2.15细胞HBsAg、HBeAg和HBcAg表达、HBV DNA复制均有抑制作用,作用机制与其干扰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药物抑制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新  张京秀  倪苑 《天津医药》2001,29(2):97-99
目的:通过药物抑制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实验,观察药物抑制HBV的作用。方法:先将药物做初筛试验,再对选择出的药物进行酶抑制试验和对照试验。用ELISA检测各组的HBV-M光密度(OD)值。结果:经初步筛选,可见84消毒剂和藿香正气水能够使HBsAg和HBeAg的OD值明显降低。藿香正气水可使二者OD值低于阴性界限值(Cutoff)。酶抑制试验显示其对ELISA无明显干扰。对照试验中,藿香正气水抑制HBsAg的OD值曲线也表明其能有效抑HBV-M的抗原性。结论:药物抑制HBV-M的实验研究,能够为筛选具有抗HBV作用的药物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核苷膦酸酯类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评价。方法以不同取代的硫酚与2-氨基-9-[2-[二(2,2,2-三氟乙氧基)膦酰甲氧基]乙基]-6-氯嘌呤进行烃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FAB-MS谱确证。采用HepG2.2215细胞进行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设计合成了9个核苷膦酸酯类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化合物4a、4b的活性强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苯环上取代基的类型显著影响核苷膦酸酯类化合物抗乙肝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藤茶总黄酮对小鼠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AGTF)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方法:使用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测定AGTF对体内外MDA含量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AGTF对H2O2诱导小鼠红细胞溶血和Fe2 -Vit C诱导的肝线粒体肿胀度的抑制作用。结果:2.00mg.mL-1AGTF对脂肪氧合酶的粗酶活性抑制率超过50%;AGTF在0.5~10.0mg.mL-1范围内,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活性氧能力,并能减少小鼠肝线粒体及肝匀浆MDA的生成,可抑制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和Fe2 -VitC诱导的肝线粒体肿胀;腹腔注射AGTF对小鼠体内肝组织MDA生成的抑制作用显著。结论:AGTF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全球约有3.5亿的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一直是一个热门内容。治疗的关键在于对病毒复制的长期抑制和(或)免疫调节,尽管已经有了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药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但HBV的低病毒清除动力学特征,以及其基因变异性,使得仍有必要寻找更多的新化合物。恩替卡韦(entecavir)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最早于1997年在HepG2.2.15细胞中证实较拉米夫定对野生型HBV病毒具有更高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合成18种氨基酸酯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化合物1~18),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抗乙肝病毒(HBV)活性评价.方法 以L-苯丙氨酸、L-丙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谷氨酸及L-甘氨酸的甲酸酯为原料,通过碱催化,与CS2和卤代烷缩合反应,合成18种氨基酸酯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及组成经过质谱、1H-NMR和熔点仪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利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1~18对子宫颈癌HeLa、肝癌HepG2、胃癌BGC-823、乳腺癌MCF-7、结肠癌SW-480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ELISA法测定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液中HBV DNA的表达量.结果 化合物11、12、17和18对上述5种肿瘤细胞株增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相对于阳性对照拉米呋啶,化合物14和15能够较好的抑制HBV抗原的分泌和病毒DNA的复制.化合物14抑制HBV DNA、HBsAg和HBeAg的IC50值分别是0.43、0.28和0.1 mmol·L-1;化合物15的IC50值分别为0.24、0.02、0.03mmol·L-1.结论 这些二硫代甲酸酯类衍生物中,化合物11、12、17和18在体外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化合物14和15在体外对HBV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二硫酯在抗肿瘤及抗病毒方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龙蔓藤茶辅助降血脂功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佳芷  陈科力  严绪华  李娟 《中国药师》2014,(10):1631-1633
摘 要 目的: 研究龙蔓藤茶调节血脂的作用。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龙蔓藤茶高剂量组37.80 g·kg-1、中剂量组12.60 g·kg-1、低剂量组6.30 g·kg-1及降脂药物组(180 mg·kg-1),连续给药30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血清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 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各给药组体质量增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模型组实验后的TC和TG明显高于实验前(P<0.05);给药30 d后,与模型组比较,龙蔓藤茶37.80 g·kg-1剂量组可显著降低高脂饲料大鼠血清TC和TG水平(P<0.05)。结论: 龙蔓藤茶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藤茶总黄酮(Tengeha flavonoids,TF)对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BCG加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测定血清中ALT、AST、MDA、SOD等肝功能指标,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TF能明显降低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4.
藤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瑛  罗祖友  严奉伟 《中国药师》2006,9(8):716-718
目的:研究藤荼总黄酮(AGTF)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用铁氰化钾模型、脂肪氧合酶体系评价AGTF的还原能力与抑制脂肪氧合酶活性的能力,并测定AGTF对活性氧形成的影响,以及对H2O2诱导小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作用。结果:AGTF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2.00 mg·ml-1AGTF对脂肪氧合酶的粗酶活抑制率超过50%;AGTF在0.5-10.0 mg·ml-1范围内,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活性氧能力,并可抑制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结论:AGTF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藤茶总黄酮体外抗人肝癌细胞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刚  郑作文  唐云丽 《中国药房》2008,19(9):652-654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体外抗人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以MTT法、细胞生长曲线法、集落形成法观察藤茶提取物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藤茶总黄酮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BEL7404细胞的生长。MTT法测得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8·59μg·mL-1;细胞生长曲线法提示藤茶总黄酮对BEL7404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法提示当药物浓度在22·22μg·mL-1以上时IC50为100%,当药物浓度在14·81μg·mL-1时IC50为58·05%。结论:藤茶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BEL7404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柯  郑作文  欧贤红 《医药导报》2008,27(4):390-392
目的 观察从广西藤茶中提取出的一有效部位TTF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TTF含药血清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 结果 TTF含药血清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有显著抑制作用. 结论 TTF可明显抑制2.2.15细胞HBsAg、HBeAg的分泌,提示TTF具有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