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围术期处理方法. 方法 96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人均行心包剥脱术. 结果全组死亡1例(1.04%).82例(85.41%)随访2个月~15年,其中80例心功能得到改善. 结论心包剥离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而良好的围术期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重症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的麻醉处理龚玉华**于建设**吴曼**和喜格重症缩窄性心包炎病程长,并发症多,在手术切除过程中风险较大,现将我院1986~1995年所作的23例麻醉处理报告如下。男14例,女9例,年龄18~67岁,病程1~12年,所有病例经内科正...  相似文献   

3.
小儿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武欣生*张九如*胡晓影**南京市儿童医院,邮政编码:210008我院自1982年以来,曾施行小儿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16例,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12~13岁,体重11~34kg,术前药为苯巴比妥钠和...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压(CVP)在缩窄性心包炎围术期监测中的应用杨宁,赵国刚,杨绍福,彭一德,王崇云我院1979年3月至1994年3月对32例缩窄性心包炎施行心包部分切除术,其中17例围术期行中心静脉压(以下简称CVP)连续监测。本文仅就CVP监测对心包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5.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症病变导致脏壁层心包粘连、增厚、甚至钙化,使心脏舒缩功能受限,心功能逐渐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我院1990年1月至2006年5月对42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施行心包剥离术,现总结其诊治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19~62岁。病程8个月~14年(17.2±4.5个月)。既往有化脓性心包炎3例、结核病史12例,其中1例曾因右侧慢性结核性脓胸做右胸纤维板切除术。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心悸、气促、腹胀、乏力、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腹水和下肢水肿,部分有紫绀和反复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6.
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远期疗效分析董光同1980年5月至1995年6月我们为51例确诊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人施行了心包切除术,并进行了长期随访,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1例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15~60岁,多为18~42岁者。病程1~15年...  相似文献   

7.
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吴远林,朴庆云,黄杰明1979年6月至1993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23例缩窄性心包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10~35岁,其中10~20岁者15例,占65.2%。全部病例均有心悸、气短、腹部...  相似文献   

8.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同期脾切除1例刘东棋李福义病人女,51岁。缩窄性心包炎,活动后心悸10余年。查体:全身水肿,呼吸困难。心律不齐,心音遥远,肝肋下10cm,脾下缘向前高翘、切迹平脐,肝颈回流征阳性。化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低血钾、低血钠、血白蛋...  相似文献   

9.
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光  卢中秋 《医师进修杂志》1998,21(10):535-536
该文对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病患者主要症状状为气促,腹胀,体 心脏受压征,静脉压升高,肝肿大等;UCG征象主要表现为心包增厚,粘连,钙化,左房,右产大,心室活动僵硬,与手术所见一致,说明UCG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78例患者术前均被明确诊断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均在全身麻醉下经胸部正中切口行心包剥脱术。结果 术后中心静脉压6.5~14.0mmHg(1kPa=7.5mmHg),平均8mmHg。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术后病理检查:心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60例,呈于酪样结核病变18例(伴结核肉芽肿形成7例)。随访65例,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心功能(NYHA)均为I级,无心包缩窄复发和死亡。结论 手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惟一有效的方法,胸部正中切口是较佳的手术径路,心包切除范围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力争将心包彻底松解切除。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窄性心包炎指病变心包限制心脏的舒张,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围绕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复张后肺水肿临床少见,我院于1987年1月~1995年12月诊治3例,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例1男,37岁。因心悸、气促、下肢浮肿半年确诊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并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入院。心电图示低电压,左心功能正常,周围静脉压3.74kPa...  相似文献   

13.
心包剥脱术是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CP)的有效治疗方法[1-4].少数患者手术后缩窄症状复发,有关报道较少.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为7例缩窄性心包炎术后再缩窄患者实施再次手术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13例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1年1月至2003年2月,我们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113例,效果满意。现对入院前的误诊情况、高危因素以及围手术期处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病史摘要患者,男,52岁,诊断缩窄性心包炎,选用气管插管静吸(异氟醚)复合麻醉,施行心包剥离术。术前情况:腹胀、乏力和纳差6个月,伴有胸、腹水、肝肿大和颈静脉怒张等体征,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和腹水消退。心功能Ⅱ~Ⅲ级,心电图示 T_(Ⅱ、Ⅲ、avF)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促进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剥脱术后心功能恢复。方法 针对33例行心包剥脱术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术后出现的心功能不全甚至急性心力衰竭,以及困难脱机等临床表现,实施精细化管理出入量,合理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及机械装置,保持气道通畅,加强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救护等措施。结果 术后发生右心功能不全12例,低心排综合征10例,再次气管插管4例。本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4~943 h(中位数45 h),ICU停留时间1~42 d(中位数4 d)。31例康复出院,2例因再次心脏手术后并发严重并发症自动转院。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剥脱术后易并发心功能不全,术后全方位综合护理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最佳手术径路选择,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年9月至200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538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径路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胸骨正中切口组:324例,男204例,女120例,年龄(44.5±10.0)岁;左胸前外侧切口组:214例,男130例,女84例,年龄(46.5±6.8)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骨正中切口组死亡1例,术后2 d死于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左胸前外侧切口组死亡9例,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呼吸衰竭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严重肺部感染3例;1例于第3次复发手术中发生左心室破裂死亡。胸骨正中切口组心功能较左胸前外侧切口组明显改善,中心静脉压较左胸前外侧切口组降低,胸腔积液、肺炎和脓胸发生率均低于左胸前外侧切口组(P<0.05)。随访385例(胸骨正中切口组231例、左胸前外侧切口组154例),随访时间3个月~15年,心功能明显改善,均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胸骨正中切口组缩窄性心包炎复发4例,左胸前外侧切口组复发17例,均经相应的治疗治愈或好转。结论心包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手段,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是外科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最佳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8.
心包疾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疾病包括各种急性和慢性心包炎。其中急性化脓性心包炎是一种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心包急性化脓性炎症。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症所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舒张、收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二者均需要进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9.
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涛 《护理学杂志》1997,12(1):40-41
缩窄性心包炎因心包纤维化和收缩而压迫心脏和大血管,使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受限而引起一系列循环障碍。患者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其唯一有效的治愈途径是外科手术切除增厚的心包,解除心脏的束缚。有文献报告[1]心包切除术后死亡率高达5%~7%。我院1980~1995年共为128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实施心包切除术,死亡4例,病死率为3.2%。死亡主要原因为心功能不全和术后并发症。因此.周密而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2例,女56例,年龄最小1岁6个月,最大70岁,其中30岁以下者81…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78年2月至1995年3月间手术治疗的96例急性化脓性心包炎进行总结分析,按手术方式的演进过程分为心包切开引流组,心包扩清术加引流组,一期心包切除组,一期心包切除加持续心包灌洗组。4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依次为:20 d,12.5 d,8.5 d,5 d。治疗结果:切除组和切除加灌洗组全部治愈,无缩窄性心包炎发生;心包扩清术加引流组的缩窄性心包炎发生率为13.9%(5/36);心包切开引流组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为41.3%(12/29)。作者认为:心包扩清术加心包引流为一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较低,适宜基层医院推广;一期心包切除术能尽早地彻底、持久地解除心脏压塞,有效地控制感染,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较好的术式;一期心包切除加持续心包灌洗术,疗效更为理想。作者强调指出:在心包大部切除时,必须彻底搔刮残余心包的纤维肉芽组织,尤其是在心脏大血管的出、入口周围更应彻底清除肉芽组织,并细心切开心包的反折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