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腹联体耍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胸腹联体婴儿进行分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联体婴儿A婴和B婴分离成功,分离后腹壁巨大缺损应用Preclude心包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成功.术后A要恢复较顺利,无腹腔并发症发生,至今仍存活.B婴于术后第14 d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于第25 d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冗长的引流管被肠管包绕粘连,通道有3处肠管成角粘连,形成2处洞孔,并有肠管疝入绞窄.行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回肠造瘘术.术后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抢救无效,于第53 d死亡,共存活78 d.尸体解剖: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第2次手术粘连松解处又见轻度肠粘连,原腹腔引流管及回肠造瘘管处有肠粘连.结论:选择防粘连的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及正确放置和管理腹腔引流管,有助于防止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严密观察、准确把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有利于改善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联体双胎为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其患病率为1/5~10万,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约20万次以上分娩有1例出生后存活犤1犦。能接受手术的患者非常少,合并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能成功进行分离手术麻醉,未见报道。我院于2001-11成功行首例紫绀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麻醉,由于麻醉方法选择适宜,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管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联体儿甲婴和乙婴,均为男性。于出生后发现联体10月入院。该对婴儿系足月顺产,父母均无特殊病史。出生时呈面对面联体,共用同一脐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的病理因素、人为因素、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愈,行坏死肠段切除,肠吻合术19例。结论过于强调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是引起肠坏死的主要原因。当粘连性单纯性肠梗阻有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趋势时,应及时、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改良方法。方法应用置硅胶管内支撑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30例。结果随访27例1-9年,无梗阻复发。结论应用置硅胶管内支撑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再形成粘连性梗阻概率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内置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1998年1月~2004年1月接受小肠内置管治疗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时间为8个月~6年。治愈率为92.9%,早期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肺部感染。结论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联体婴成功分离并存活需多科室密切合作,我院自2006年9月~2007年8月收治两对胸脐联体女婴并实施分离术,术后均存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肠闭锁(CIA)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AIO)的诊疗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后早期出现AIO的CIA患儿1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随访情况.结果 术后禁食时间为4~8 d,出现肠梗阻时间为术后6~23 d,其中14 d以内发病9...  相似文献   

8.
15例粘连性肠梗阻尸检案例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尸体剖验及病理组织学检验了解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预后.方法:搜集医疗争议中不明原因死亡案例15例,进行尸体剖验及常规病理组织学检验.结果:显示粘连及梗阻处肠粘膜炎症反应,浆膜纤维性渗出,并可伴有肠出血、坏死及肠穿孔.结论:肠粘连性肠梗阻除可引起局部病理改变外,还可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乃至机体死亡.  相似文献   

9.
胡满棉 《中国药业》2012,21(13):74-75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25μ/h微量泵静脉注入。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在疗程第3天、第5天肌酸激酶水平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能更好地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量、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肠梗阻导管可减少胃肠减压量及腹围缩小量,缩短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渗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其中培养阳性的51例需氧菌进行分析及药敏结果。结果主要需氧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洛美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结论急性阑尾炎继发腹膜炎的主要需氧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抗生素的选用应以腹腔渗液细菌培养为根据。  相似文献   

12.
裴平 《中国药师》2014,(7):1172-1174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和抗炎解痉止痛等基础治疗.奥曲肽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q8h,至肛门排便排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5d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5d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奥曲肽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奥曲肽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保护和改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朱晓虹 《中国药师》2012,15(3):396-398
目的:调查我院腹腔感染中抗菌药联合使用情况.方法:利用我院HIS系统,对抗菌药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使用高于卫生部规定.抗菌药联用以两联用药为主共152例,联用类别: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糖肽类,β-内酰胺类+糖肽类,占据药物联用品种的前三位.三联用药为14例.存在抗菌药联用不合理现象及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度的问题.结论:抗菌药使用要依据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调整,存在联合应用指征方可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以保守治疗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以腹腔镜手术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指标改善时间、复发率与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肠道功能指标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d的炎性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治疗后3d的炎性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相对较高,控制效果更佳且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我科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0例,根据临床特点采取个体化的综合疗法.结果 40例中38例均经非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5 d;2例分别因发生机械性肠梗阻、肠绞窄后中转手术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腔污染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多发生于术后1~2周,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有效,仍有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或肠绞窄,须手术治疗方能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松解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肠蠕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镇痛率以及梗阻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肠蠕动时间以及手术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镇痛率和梗阻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松解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和再梗阻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高龄急性消化道穿孔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保守及早期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方法治疗。结果 25例治疗成功,死亡8例,5例自动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高龄患者消化道穿孔手术、常规保守治疗病死率较高。采用常规保守及早期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方法治疗疗效确切,且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常规引流管与改进后的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方法将2002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进组134例,对照组106例,关胸后分别施行改进的和常规的胸腔引流方法。改进组的胸腔引流管长约60 cm,一端剪2个侧孔,置于病变处,于肋膈角处再剪一侧孔,引出体外接引流瓶。结果改进组发现胸腔局灶积液11例(8.2%),经1~2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而对照组发现胸腔局灶性积液42例(39.6%),其中33例经一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7例多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18例患者发热持续1周以上。结论两组并发胸腔积液率有显著差异(P<0.01)。改进后的胸腔引流管优于常规引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