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支架术后的患者进行电话追踪、专门门诊随访和健康教育指导等管理方式,探讨其对患者的预后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生命网组和对照组。生命网组78例患者出院后加入生命网,由专人负责电话追踪、专门门诊随访和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74例,出院后按照医嘱,由患者自己安排复诊,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情况。结果生命网组患者术后1年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超重等危险因素控制方面好于对照组,同时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1年内再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如心脏性猝死、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的概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增加药物治疗的规律性,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7,(8):1205-1206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原(PCT)水平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患者资料,并根据降钙素原水平由低到高分组为A、B、C和D四组,所有患者根据各自病情采用对应的方法分别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1年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6%、10.0%、18.2%、52.9%,D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中降钙素原值高低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具有确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对13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39例,急性心肌梗死98例),发病后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窦性心律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值,观察TO、TS变化对急性冠状动脉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随访(21.0±11.0)月,共死亡16例。窦性心律震荡减弱程度与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年龄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展变化显著相关。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可作为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及心功能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院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21年1—12月医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存活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出院后12个月的跟踪随访调查,描述性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存活出院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完成基本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收集并成功跟踪随访共403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61例,发生率39.9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为再发住院(15.63%)、心律失常(9.93%)、心绞痛(5.96%)、心源性休克(3.23%)等。单因素发现不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程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存活出院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越大(OR=1.581)、高血压(OR=1.667)、糖尿病(OR=3.221)、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程度高(OR=1.957)、白细胞计数升高(OR=1.52...  相似文献   

5.
石大胜 《现代保健》2009,(33):98-99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对2003~2008年入院诊疗的7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诊断后立即积极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临床治愈38例,好转22例,死亡11例。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初诊时应快速诊断,并进行危险分层,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可溶性Fractalkine(sFkn)水平来观察其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sFk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8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36例及对照组27例。测定各组血清sFk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量化。结果血清sFkn、hs-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而后者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之间无相关性(r=0.08,P=0.58)。结论血清sFkn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为后续诊治措施的制定、实施奠定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景县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经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内非计划再入院的情况分为对照组(81例,未再入院)和观察组(21例,再入院)。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差异性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年龄≥50岁、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占比及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钙蛋白(c Tn)水平,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LDL水平高、LVEF水平低、c Tn I水平高、Gensini评分高均为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OR=1.394、1.627、1.517、1.480、1.528、1.5...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随访探究伴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预后情况,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策提供临床循证治疗的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本院心内科住院部、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史、接受PCI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通过1:1匹配选取同时期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该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后随访1年,每3个月由管床医生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记录各项不良事件作为观察终点。采用卡方χ2检验或Fisher检验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结局情况,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预后情况,通过Cox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各潜在影响因素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1年中,各项及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可知,观察组1年后总体不良事件未发生率为65.7%,对照组1年后总体不良事件未发生率为71.2%,Log-Rank分析认为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危险因素回归,发现脑卒中史、肌钙蛋白I峰值、肌酐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无关(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分型、病变部位分级、钠尿肽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有关(P0.05)。结论在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后,可以将PCI作为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干预手段之一,本研究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策提供初步的临床循证依据,但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B型尿钠肽(BNP)分析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为AC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循环酶法分析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3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Hcy和BNP水平。结果 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较之3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Hcy和BNP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血清Hcy和BN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密切相关,并具有诊断和治疗随访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雷昌荣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067-2069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sCD40L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13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与120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CD40L水平,并随访记录1年内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次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血清sCD40L水平为标准,将所有观察对象平均分为四组,比较分析各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的差异,同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CD40L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随着各组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心血管事件再次频率以及严重程度显著增加,血清sCD40L水平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曲线下面积为0.718,其血清sCD40L水平最佳临界值为7.13 ng/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60%和65.10%。预测死亡病例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03,其血清sCD40L水平最佳临界值为6.36 ng/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32.0%。结论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CA)显示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能力,对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接受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112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比较不同组的斑块类型,结合斑块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并随访。结果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不同的病理基础,前者以稳定斑块为主,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发生无直接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RUSADE评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药物致消化道出血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PCI术后ACS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随访;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43例PCI术后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随访的同时采用CRUSADE评分进行出血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新发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观察组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随CRUSADE风险增加而上升(P<0.05)。结论CRUSADE评分系统在预测PCI术后ACS患者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于锦秀 《现代保健》2012,(28):36-37
目的:探索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就诊的9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1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替罗非班。结果:观察组要不良心脏事件如顽固性缺血、新近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聚集率、脑出血、ST段下移降低及缺血导联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可提高疗效,但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加用谷维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h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以及hs-CRP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TC、TG、LDL-C以及hs-CRP也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再发、脑卒中再发以及再次住院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ALT/AST增高、头晕以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炎症相关因子,进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及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CRP、FIB 及HCY水平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对比急性冠脉综合征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生化角度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4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外周血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作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分别为41.74±5.76 mg/L,604.53±264.73 mg/dl)显著高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别为4.88±2.49mg/L,353.33±105.68mg/dl),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差别(分别为22.39±16.5μmol/L,17.52±8.31μmol/L).结论: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临床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进入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0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100例,稳定性心绞痛100例,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100例,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100例,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组(PCI治疗),评价12个月MACE事件。结果:保守治疗组总发生25例(12.5%),介入治疗组发生7例(3.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成功率,临床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代谢综合征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探讨生命网模式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66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运用生命网干预,观察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危险因素的转归。结果入网1、3、6个月、1a随访,血糖、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等经干预治疗后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命网干预是有效控制肥胖、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危险组分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6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病变的患者86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置入Firebird支架,随访1~9个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率100%,随访率97.7%,再住院率6.2%.结论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病变,并可有效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过去1年余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6月在我院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362例,年龄31~83岁,平均(51.2±11.5)岁。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2例(28.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5例(9.7%),不稳定性心绞痛225例(62.2%)。观察PCI成功率,死亡率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冠脉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119例(32.9%),多支血管病变243例(67.1%),靶血管共有642例,左主干病变11例(1.7%),前降支306例,回旋支142例(22.1%),右冠状动脉183例(28.5%)。在362例患者中,全部行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内共植入支架484枚。PCI病例成功率99.0%。362例患者随访6个月,住院期间死亡4例(1.1%),院外猝死1例。[结论]随着介入器械的改进和介入技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疗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主要优势为再通快,TIMI级血流率高,近期死亡率低,可显著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术(CCTA),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塔城地区2007年1月~2014年1月因疑似冠心病而接受CCTA检查,并抽血检测胱抑素C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共入选568例患者,其中胱抑素C水平正常组216例,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352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胱抑素C增高的患者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组血浆胱抑素C增高的患者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随访1年,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生存率明显低于胱抑素C水平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老年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有利于进行早期危险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