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学者们对α-L-岩藻糖苷酶(AFU)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AFU在PHC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增高,AFU作为PHC早期诊断的又一肿瘤标志物而倍受重视。血清铁蛋白(SF)也可作为肿瘤标志物以协助诊断,在PHC患者,血清SF可显著升高,而且与病情进展有关,在AFP阴性的PHC患者中也有较高阳性率。现对三种肿瘤标志物在PHC中进行测定,探讨单独检测和联检对PHC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通过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进行测定,探讨其联检在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侵袭性强、死亡率高,就诊时多数已属于中晚期,因此对PHC的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拟探讨PHC的诊断价值及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性差、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地区之一。甲胎蛋白(AFP)是目前临床上诊断PHC最主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但仍有20%-40%的PHC患者AFP呈阴性,因而影响了PHC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近年来血清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lotein,AAG)与肝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单独和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意义,为PHC诊断和普查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采用ELISA对81例PHC、176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30例其他肿瘤疾病和40名健康人的血清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和AFP进行检测。结果 GP73、AFP和AFP-L3在肝癌组的敏感度分别为77.78%、62.69%和51.85%,在非肝癌组的特异性分别为84.55%、86.99%和96.34%。三者联合检测时,其诊断的敏感度可提高至88.89%。结论 GP73对PHC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AFP-L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血清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PHC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血清SF、CA19-9和AFP联检,以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已确诊的原发性肝癌(PHC)进行CA19-9和AFP联检,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1.1正常人组:30例(男23,女7),年龄(23~59)岁,均为本市市直机关体检合格者。1.1.2PHC组:38例(男31,女7),年龄(37~72)岁,  相似文献   

8.
郑德仁 《医学信息》2018,(20):160-162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患者96例,根据疾病种类分为PHC组、ML组和LH组,每组32例。对所有患者的肝脏采用灌注CT型诊断监测,对比三组占位性病灶实质位置、周围实质位置以及健康肝脏实质位置灌注参数(HBF、HBV、MTT、PS、HAF)。结果 ①占位性病灶实质位置:PHC组的HBF和HAF均大于其他两组(P<0.05),PHC组和LH组的HBV均大于ML组(P<0.05),PHC组MTT小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占位性病灶周围实质位置:HC组和ML组的HBF大于LH组,PHC组和ML组的HAF小于LH组,P<0.05;ML组的PS大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HBV和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健康肝脏实质位置:PHC组MTT小于其他两组(P<0.05);PHC组HAF大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HBV、PS、H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灌注成像获得的参数能够很好地对LH与肝脏肿瘤进行监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9.
血清GP73联合AFP对PHC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共收集160例血清,其中PHC患者64例,肝硬化患者46例,健康人50例。应用ELISA定量检测血清GP73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AFP水平。结果:GP73诊断PHC的敏感性达到81.2%,与本文患者AFP的敏感性(63.5%)相比,前者有显著增高。GP73和AFP两者联检敏感性有显著提高,达95.3%,与单一GP73或AFP相比敏感性有显著差异(P〈0.01),而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GP73可能是诊断PHC一个血清标志物,联检血清GP73和AFP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选用AFP、CA-50、CA-19-9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PHC)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旨在探讨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PHC组:符合PHC诊断标准的本院住院患者48例(男41,女7),年龄35~78岁,平均53.1岁。 (二)LC组:按照1991年全国肝硬化专题讨论会拟定的标准,明确诊断肝硬化的住院病人40例(男  相似文献   

11.
血清CA125、AFP联检在肝癌与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临床上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癌(PHC)和肝硬化(LC)患者进行了CA125、AFP测定,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CYFRA21-1、CA724、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血清CYFRA21-1、CA724、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选取PHC患者65例、肝硬化患者47例、正常对照组40名,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其血清CYFRA21—1、CA724、AFP水平。结果表明:PHC患者血清AFP、CYFRA21—1、CA724阳性率分别为72.3%、44.6%、35.4%;AFP、CYFRA21-1和CA724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有显著提高,达95.4%,与单-AFP阳性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特异性无明显下降(P〉0.05)。AFP、CY-FRA21-1和CA724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危害大,就诊时多数已属中晚期,及早诊断尤为重要.甲胎蛋白(AFP)用于诊断PHC的价值已得到肯定,但仍有20% ~40%的PHC患者AFP阴性或水平较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C-1含量,探索其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γ-glutamyltransferase isoenzymeII,GGT-Ⅱ)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 cinoma,PH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GGT-Ⅱ检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AF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33例乙型肝炎患者,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3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GGT-Ⅱ和AFP检测,综合分析2项指标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PHC组的GGT-Ⅱ和AFP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联合检测敏感性高于单一检测指标。结论:血清GGT-Ⅱ及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肝癌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联检AFP、CYFRA21-1、CA125、CA19-9四项指标,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分析GP73指标对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作用,探讨血清GP73水平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ISA)定量检测60例体检正常者,128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CH/LC)患者和96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GP73,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的水平.结果 经统计分析,正常对照组、CH/LC组和PHC组GP7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67%和95.21%,AFP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3.96%和87.23%.GP73和AFP联合检测时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6.52%和87.46%.结论 GP73对PHC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PHC的诊断效率,可用于PHC高危人群的普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AFP、AFU、IGF-Ⅱ联检对于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价值。1材料和方法1.1对象:收集本院2009年6月~2010年8月门诊和住院肝病患者及健康查体者共计90例,分为四组:肝癌31例(男17,女14),年龄(24~79)岁,平均37.5岁;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PHC)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症,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在诊断PHC的血清指标中,主要依赖AFP含量的测定。由于10%的肝癌不产生AFP,30%的肝癌产生的AFP量很少,致AFP呈阴性或低浓度[1],因此,常规的AFP检测已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预测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G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探讨血清GP7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60例体检正常者(正常对照)、178例慢性肝炎或肝硬化(CH/LC)患者和194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GP73,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的水平。结果经Kruskal—Wallis检验正常对照组、CH/LC组和PHC组GP7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PHC组的GP73水平明显高于CH/LC组(P〈0.001)。以ROC曲线确诊PHC的GP73临界值为190.7ng/ml,AFP的临界值为35.2ng/ml,单项检测时,GP73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5%和86.6%,AFP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58.8%和83.7%。GP73和AFP联合检测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5.6%和81.5%。结论GP73对PHC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PHC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30例肝病患者。其中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者192例,非原发性肝癌者13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330例肝病患者的血清CYFRA21-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血清CYFRA21-1水平PHC组为(9.73±1.02)ng/mL,非PHC患者为(1.33±0.26)ng/m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学分型的PHC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中CYFRA21-1水平对HPC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