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恶性肿瘤手术中Frey综合征、额面部凹陷畸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治疗的80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按常规腮腺手术治疗后均行胸锁乳突肌瓣进行修复,统计分析本组患者手术期间Frey综合征、额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本组患者共计发生6例Frey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7.50%,1例额面部凹陷畸形,额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为1.25%;统计患者满意率结果显示,非常满意58例,一般满意20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7.50%。结论 胸锁乳突肌瓣能有效降低腮腺恶性肿瘤手术中Frey综合征、额面部凹陷畸形的发生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除皱术切口、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及胸锁乳突肌瓣在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畸形和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经耳屏缘稍靠后,绕耳垂向上至颅耳沟下1/3,向后转至枕部发际缘向下.切开后分皮肤皮下及SMAS两层向前翻瓣.解剖面神经总干及分支,常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分离蒂在上的部分胸锁乳突肌瓣充填缺损,SMAS向后牵拉折叠缝合.本组共2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男11例,女15例.结果:术后随访12~56个月,26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腮腺手术区域无凹陷畸形,瘢痕细小隐蔽,外形满意,无涎漏.2例术后暂时性面瘫,均在3个月内恢复,1例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除皱术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中较传统腮腺术切口隐蔽美观.良性肿瘤切除后即刻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充填,SMAS牵拉折叠缝合,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后面部畸形,并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腮腺区手术常需行腮腺浅叶切除或区域性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局部凹陷畸形,Frey’s综合症。本科自2006年3月起在腮腺术中同期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充填缺损,随访8个月~2年,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腮腺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涎腺肿瘤,由于腮腺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而腮腺良性肿瘤较多具有局部侵袭性,被视为交界性肿瘤。行单纯肿瘤摘除复发率很高,一般主张行腺体大部分摘除或全摘除术。手术后的腮腺区呈明显的凹陷畸形,影响面部美观。采用胸锁乳突肌肌瓣作为颌面颈部组织缺损充填材料,文献已有较多的报道,但用于腮腺全切除术后同期行腮腺区缺损的修复,国内未见有文献报道。我们选择性应用上蒂胸锁乳突肌肌瓣和肌蒂岛状皮瓣转移,行一期腮腺组织缺损修复术共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腮腺区手术常需行腮腺浅叶切除或区域性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局部凹陷畸形, Frey′s综合症[1-2].本科自2006年3月起在腮腺术中同期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充填缺损,随访8个月~2年,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23~67岁,平均42.5岁.其中腮腺混合瘤28例,沃辛瘤13例,肌上皮瘤2例,腮腺囊肿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段潜行移植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双头单蒂肌瓣对半侧颜面萎缩的修复效果。方法我科采用分段潜行移植胸锁乳突肌双头带蒂肌瓣修复5例半侧颜面萎缩患者,观察术后伤口愈合及颈部功能情况,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5例移植肌瓣存活良好,颜面部萎缩畸形均得到良好矫正,颈部功能活动无异常。结论通过分段潜行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双头带蒂肌瓣移位术,既达到了半侧颜面萎缩凹陷畸形的有效整复,又不会影响颈部外观及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符合功能外科修复的发展要求,是一种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部分胸锁乳突肌带蒂肌瓣应用在腮腺手术中对耳颞神经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临床10 a 58例腮腺手术,年龄21~82岁,平均47.5岁,肌瓣转移32例,未经转移的26例.结果 经书信式对患者回访,经肌瓣转移的病例,手术后在进食时手术部位皮肤出汗量少,并且在0.5~1 a局部症状便可以消失.而没有做肌瓣转移的患者,进食时手术部位皮肤出汗量多,并且该症状不恢复.结论 部分胸锁乳突肌带蒂肌瓣转移对腮腺手术后并发耳颞神经综合征的治疗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胸锁乳突肌瓣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VIP、CNKI和WanFang Data中从建库至2012年3月收录的关于采用胸锁乳突肌瓣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者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共825例腮腺切除术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采用胸锁乳突肌瓣可使腮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主观发生风险显著降低78%[OR=0.22,95%CI(0.08,0.59),P=0.003],客观发生风险显著降低83%[OR=0.17,95%CI(0.05,0.60),P=0.006];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结果稳定性好。基于GRADE系统的证据等级均为"低级"。漏斗图结果显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使用胸锁乳突肌瓣能显著降低腮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及客观发生率。但鉴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建议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将是否影响胸锁乳突肌功能作为结局指标之一做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胸锁肌肌瓣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的国内外的报道比较多见,肌瓣的种类也比较多,手术方法各异,经过比较,我院采用部分带蒂胸锁乳突肌肌瓣转移对腮腺切除后局部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9-2004-03我院施行腮腺手术的3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晚期面瘫带蒂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防范的护理措施。 方法 对138例应用带蒂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见性护理,对发生的早期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138例晚期面瘫应用带蒂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术的患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及预见性护理,术后发现1例血肿,3例腮腺漏,经局部处理和对应护理7天后愈合,1例肌瓣固定点松脱,术后1周局麻下重新固定,其余133例术后口角上唇静态位置良好,均无明显早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带蒂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晚期面瘫术,疗效可靠,易于推广。加强术后观察及护理能有效减少该术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腮腺肿瘤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组)和浅叶部分切除组(A组),每组各37例,分别采用传统浅叶全切术和保留腮腺主导管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Ⅰ期愈合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及Ⅰ期愈合率均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均为5.4%;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唾液积留、涎瘘、面部畸形、面瘫及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传统浅叶全切术,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复发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风险,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腮腺混合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全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主要面神经分支功能损伤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通过4~6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皮下积液或涎瘘、面瘫、Frey综合征以及面部明显凹陷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且下颌缘支、颊支以及颧支等面部主要神经分支功能损伤情况均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腮腺肿瘤切除术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可作为腮腺混合瘤患者目前最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腮腺内部分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9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施行腮腺内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施行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形成瘢痕大小、局部凹陷畸形程度、暂时性面瘫情况、发生涎瘘情况、发生Frey综合征情况、腮腺功能丧失情况等方面的基础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腮腺内部分切除术优于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在术后出现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内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能保存腮腺部分功能的术式,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手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rography,SWE)获得鉴别腮腺良恶性病变及良性亚组分型的杨氏模量值,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以腮腺占位性病变住院的74例患者(76个结节),对所有患者的腮腺病变在术前或穿刺活检之前进行SWE技术检查,获得相应的杨氏模量值,并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76个结节中,良性病变69例,恶性病变7例。良性病变中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占37.6%(26例),单形性腺瘤(monomorphic adenoma,MA)占30.0%(23例),淋巴结占21.7%(15例)。所有腮腺肿瘤杨氏模量最大值及平均值均高于腮腺内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与MA比较杨氏模量最大值及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比较,杨氏模量最大值及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各亚组之间比较,除淋巴结组之外,杨氏模量最大值及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技术虽然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之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在良性亚组(PA与MA、淋巴结与其他腮腺肿瘤)之间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在磁共振T2Flair序列范围下扩大切除脑胶质母细胞瘤并辅助放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1月我科41例在唤醒麻醉下进行颅内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其中17例MRI T2Flair序列范围下扩大切除的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剩余24例作对照组为T1增强像下切除的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所有病例手术过程中应用术中神经导航结合DTI、皮层电刺激、术中超声、术中肿瘤荧光造影等多种辅助手段,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GBM)。采用德国Brainlab放疗计划系统分别勾画出术前、术后MRI T1增强病灶及T2Flair范围,进行图像融合,比较术前术后体积,明确肿瘤T1增强切除范围及T2Flair切除范围,所有患者随访至2017年1月,术后病人均行同步放疗及辅助化疗。 结果 对照组24例病例T1增强病灶均全部切除,术后无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另外17例T2Flair像扩大切除患者中,7例T2Flair切除0~10%,4例T2Flair切除10%~25%,6例T2Flair切除25%以上;所有病人随访至2017年1月,17例T2Flair切除GB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45月,对照组24例病例切除GB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37月,两组有统计学差异(χ2=6.16,P=0.013)。T2Flair切除范围0~10%组,10%~25%组,25%以上组,各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20.16月,45月,33月,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神经导航结合DTI、皮层电刺激、术中超声、术中肿瘤荧光造影等多种辅助手段有效保障了颅内GBM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提高了T1增强像的病灶全切率,可以最大安全范围完成了T2Flair的扩大切除;T2Flair的扩大全切除可明显延长GBM患者的生存期,但并非T2Flair像切除越多越好,切除程度之间无明显生存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促康护理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4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42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促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焦虑、口渴程度、...  相似文献   

18.
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 (PLGA) of the salivary gland is a disease entity that is a recently described form of adenocarcinoma. PLGA most commonly arises in the minor salivary glands. We report two cases of PLGA of the parotid gland. Case 1: A 52-year-old female visited the University of Tsukuba Hospital with a painless mass in the left parotid region. A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were performed. The patient has been free from disease for 50 months. Case 2: A 55-year-old female initially noticed a painless slowly growing mass in the left parotid region. The tumor was removed with a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The local recurrence was found 6 years after the initial surgery. The recurrent tumor was removed, and radiotherapy was administered thereafter. The patient has been free from the disease for 33 months since the last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for the primary lesion is crucial for the prognosis since metastasis to the regional lymph node or to distant region is unusual in PLGA. Although surgical extirpation is the recommended modality for treatment of PLGA, wide resection with a safety margin is often difficult in the parotid gland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the facial nerve. Our two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lthough our literature search revealed 32 previously reported cases of PLGA of the parotid gland, only five of the 32 cases were treate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We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for PLGA of the parotid glan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手术治疗要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8例婴幼儿腮腺血管瘤,年龄2个月~1岁,均施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或血管瘤切除术,随访1~5年,检查患者有无永久性面瘫等并发症。结果创口全部I期愈合,无感染、无永久性面瘫等并发症。结论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保护面神经及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T及MRI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9例在我院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2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CT和MRI检查,分析不同病变的CT和MRI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良性肿瘤CT检查边界清晰、钙化及囊变检出率高于恶性肿瘤(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