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我国国家癌症资料库,从1991年至2005年间,结直肠癌是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直肠癌病例中,中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达50%[1].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后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预防和及早发现吻合口瘘并采取相应措施,而其中预防更加重要.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术中行预防性肠造口来避免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和减轻出现吻合口瘘以后的中毒症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对中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口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瘘与预防性造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我国国家癌症资料库。从1991年至2005年间.结直肠癌是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直肠癌病例中,中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达50%。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后的一个难题是如何预防和及早发现吻合口瘘并采取相应措施,而其中预防更加重要。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术中行预防性肠造口来避免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和减轻出现吻合口瘘以后的中毒症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对中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口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回肠造口术预防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72例低位直肠癌的病例资料,分为预防性回肠造口组35例(试验组),未造口37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愈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试验组35例吻合口无发生瘘,无医疗纠纷,对照组37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位直肠癌在肿瘤达到根治术的基础上可以成功保肛,预防性回肠造口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无预防性造口与预防性造口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不行预防性造口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7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无预防性造口组(28例)和预防性造口组(42例),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性造口组和非预防性造口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性造口组术后留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预防性造口组术后并发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出血1例,肠梗阻2例,切口并发症2例,吻合口狭窄8例,造瘘口并发症7例,大便失禁1例,便频、便急2例,并发症发病率59.5%;非预防性造口组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肠梗阻1例,切口并发症1例,大便失禁1例,便频、便急1例,并发症发病率21.4%;预防性造口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病率较非预防性造口高(P<0.05),但吻合口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无适应证行预防性造口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113例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13例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并预防性末段回肠双腔造口,术后3月造瘘口还纳。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4例,肠梗阻9例,造瘘口旁疝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3~24月,吻合口处肿瘤复发1例。结果表明,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间50例低位直肠癌采用新辅助治疗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接受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保肛手术.行预防性回肠末段造口的19例患者未发生吻合口漏,31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段造口术中有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其中2例合并直肠阴道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可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保肛率,保肛术后行回肠末段预防性造口,对吻合口漏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低位直肠癌术中实施预防性造口的相关研究和文献,将预防性造口组与未造口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与吻合口瘘相关的再手术率进行比较.结果:5项最近的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878例.Meta分析表明预防性造口能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及再手术的发生率,合并风险率分别为0.34(95% Cl:0.22 ~ 0.53,P<0.00001)和0.27 (95%Cl:0.16~0.4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造口可有效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与吻合口瘘相关的再手术率,且不影响术后直肠肠管功能;但是否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气管导管造瘘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10月我科对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应用7号气管导管经末端回肠置管造口。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4 h,术中造瘘时间8~10 min。术后第7 d出现吻合口漏1例(6.7%),造瘘管处腹壁疼痛1例,一过性造瘘管梗阻2例,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末端回肠气管导管造瘘术是一种安全的造瘘方法,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9.
在腹部外科的临床工作中,直肠癌低位吻合或超低位吻合术后,若术者对吻合不满意或怀疑有发生吻合口漏的可能时,通常需做预防性结肠或回肠保护性造瘘,将肠内容物完全转流至体外,该方法疗效确切而且易于护理,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这一造瘘术需在3~6个月后行二次手术还纳.近年来,我们设计并开展了使用可降解吻合环作一期回肠保护性造瘘术,对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保护性造瘘.术前均经院伦理委员会及患者本人与家属的同意.患者术后感觉良好,引流管排便顺畅,术后3周左右吻合环降解,顺利拔管,管口及低位吻合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现以其中1例低位直肠癌化放疗术后行腹腔镜DIXON术的患者为例,将一期回肠预防性造瘘的技术要点及操作步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好发部位为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占全部直肠癌的3/4。目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已成为首选术式,吻合口瘘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笔者于2004年3月-2010年2月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应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以预防并发吻合口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低位直肠癌患者166例全部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其中34例行术中预防性肠造口。收集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4例,发生率8.43%(14/166),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基础疾病、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肠梗阻、肿瘤大小(直径4 cm)、Dukes分期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肠梗阻、肿瘤大小是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高。采用预防性造口,可降低瘘的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几率,缩短瘘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癌前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许多方法被用来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本文查阅了PudMed以及万方数据库,聚焦于预防吻合口瘘的方法及对策,主要有:保护性造口、盲肠置管造口术、经肛肠腔减压术、管腔内旁路技术、无需回纳预防性造瘘术,每种方法各有优劣.截止到目前,传统的保护性造口应用较为广泛,其他方法的优势均缺少高水平实验的证据支持,但是,无需回纳预防性造瘘术可以完全转流粪便,不需二次手术回纳造口,初步显示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9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施行预防性造瘘术将分为两组,各组50例,即预防性末段回肠造口组(造口组)和未行预防性末段回肠造口组(对照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肛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造口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vs.56.00%,P0.05);造口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0%vs.10.00%,P0.05),两组再次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0.00%vs.6.00%,P0.05);造口组患者术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和肢体疼痛等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可较好的保留患者肛门功能,减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2/3.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已成为首选的术式,但术后吻合口瘘仍是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重在预防,通过术前改善全身情况、提高手术技能、确保在无张力状态下吻合和吻合口血供保护,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及改善病人临床结局.对于已经发生吻合口瘘的病人,足量的营养支持及可靠的引流是取得保守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复习国内外最新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吻合口瘘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经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大出血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吻合口出血时间术后6~16 d,出血量均在1 000 mL以上,5例有出血性休克表现,其中5例有吻合口瘘。4例经二次手术横结肠造瘘好转,2例经肛门放置直肠支撑管压迫止血成功,1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死亡。结论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是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大出血的高危因素;预防性结肠造瘘术可能是防治该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0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其中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42例,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66例.结果 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组患者仅1例发生无症状的吻合口漏,发生率2.4%;平均住院时间为14 d(12~16)d.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者7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10.6%,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 d(24~33)d.结论 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防性横结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利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Dixon术的183例患者资料。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漏15例,其中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经二次手术治愈。结果表明,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小的瘘口可经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治愈,大的瘘口则需行结肠造口以转流粪便,待瘘VI封闭后再次手术还纳造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末端回肠造瘘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9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并预防性肠造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预防性横结肠造瘘33例,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4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横结肠造瘘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6.06%),末端回肠造瘘组4例(8.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结肠造瘘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P0.05),其他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两组血清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横结肠造瘘组术后24、48、72 h血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均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采用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防止吻合口瘘方面效果相似,但末端回肠造瘘术在减轻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横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方法 2011-6—2014-6,共实施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38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5.07%)。回顾性分析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7例吻合口瘘经非手术治疗治愈6例,1例因引流不畅、伴盆腔感染,行乙状结肠造瘘术。2个月后行Ⅱ期闭瘘术治愈。发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包括吻合口张力过大、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及手术操作不当等。结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正确管理,是预防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关键。及时诊断及有效灌洗,瘘口可在短期内愈合。若引流不畅引起盆(腹)腔感染时应及时开腹行乙状结肠造瘘术,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末端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的2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26例无吻合口漏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0±2.6) d,术后3个月左右行造口回肠还纳.结论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尤其在高龄、全身情况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等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