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我院应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120例;治疗靶点为三叉神经根,用4 mm准直器,靶点中心计量为80~90 Gy.疗效评估采用患者自我报告疼痛的控制程度及药物用量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期(20.0±4.5)个月.本组病例中治愈69例(57.5%);显效34例(28.3%)、有效12例(10.0%)、无效5例(4.2%);总有效率为95.8%.5例患者疼痛复发后行其他治疗.83例患者(69.2%)曾出现一过性、局限性的面部麻木.14例患者(11.7%)在疼痛缓解后留下持续性的面部麻木;部分患者还伴有味觉减退、口嚼无力等主诉.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gamma knife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of 120 case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treated by gamma knife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 2003 to Mar. 2008 were performed. 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he 4 mm collimator and targeted at the proximal nerve at the root entry zone located by MRI. The target dose varied from 80 -90 Gy. Results After a follow-up of 20. 0 ±4. 5 months, complete relief of pain occurred in 69 patients (57. 5%), 50% -90% relief in 34 (28. 3%), relief less than 50% in 12(10.0%) but no relief in 5(4.2 %).The efficient rate was 95. 8% .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include numbness, absence of corneal reflex. 83 patients (69. 2%) experienced temporal facial numbness and 14 patients (11. 7%) reported continuous numbness after treatment of the gamma knife. Conclusions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ith few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13例。方法:采用LeksellG型立体定向仪,0.35TMRI扫描定位,Gamma-TPS规划系统,国产OUR-PGS/A型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定位靶点为三叉神经根部或三叉神经根部及三叉神经半月节,用4mm准直器,1个~3个等中心治疗,中心剂量70Gy~90Gy。结果:随访1个月~18个月,出现疼痛缓解11例,1例先缓解后加重,现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别,1例无变化。经治  相似文献   

4.
李鹏  王伟  古艳  李杨  陈兢 《华西医学》2006,21(4):812-813
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尤其是药物疗效减退的患者,治疗比较困难。伽玛刀由于具有精度高、半影小及治疗模式固定等优点,是理想的三叉神经痛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法[1]。但是,不同治疗方案其疗效仍有所差异。本文即采用双靶点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以期获得更好的疼痛缓解率。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我中心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接受伽玛刀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57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42~85岁,平均52·3岁,病程6月~12年,平均5·1年,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25例,右侧32例;疼痛位于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5.
我科从1999年3月至2003年3月应用OUR-XGD型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4例,占同期治疗病例总数的3.8%,全部通过电话或写信获得随访,随访期为8∽56个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临床经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与毗邻血管的不同解剖关系对伽玛刀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伽玛刀中心治疗原发性痛患者82例,依据MR定位影像显示三叉神经根与毗邻血管的不同解剖关系(无接触、可疑接触、明确接触、推移),评估对伽玛刀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5个月,依据BNI疼痛量表评分Ⅲ级以上70例,总有效率85.4%,三叉神经根与血管无接触组有效率89.7%,可疑接触组有效率86.4%,明确接触78.9%,推移组81.8%,复发8例(9.7%)。结论三叉神经根与毗邻血管的不同解剖关系对伽玛刀治疗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推移组复发率较其他组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SRS)技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方法,以指导临床获得最佳疗效。方法:分析接受SRS治疗的126例原发性TN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过程及疗效。结果:随访24~54个月,平均30个月;治愈81例,疗效显著37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93.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SRS治疗原发性TN疗效显著,临床治疗中的质量监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采用伽玛刀立体放射技术治疗的38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护理、术中心理干预、术后密切观察,并实施出院指导。结果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有效率为88.3%;通过实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出院指导,患者均能较好地配合治疗。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安全、有效、痛苦少,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再次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自1995年9月至2009年12月,52例首次伽玛刀治疗无效或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再次伽玛刀治疗。再次治疗中心剂量为7080 Gy,平均77.2 Gy。再次治疗靶点位置较首次治疗前移,两次治疗容积叠加约50%。本组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三叉神经痛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了评估。结果:本组随访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随访平均时间为58个月。本组治疗有效46例,包括BNIⅠ级22例,BNIⅡ级14例,BNIⅢ级10例,总有效率为88.5%(46/52)。5例患者在治疗后680 Gy,平均77.2 Gy。再次治疗靶点位置较首次治疗前移,两次治疗容积叠加约50%。本组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三叉神经痛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了评估。结果:本组随访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随访平均时间为58个月。本组治疗有效46例,包括BNIⅠ级22例,BNIⅡ级14例,BNIⅢ级10例,总有效率为88.5%(46/52)。5例患者在治疗后672个月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0.9%(5/46)。本组病例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者10例、面部感觉异常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1%(12/52)。结论:再次伽玛刀治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次治疗无效或复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可靠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行伽玛刀治疗的效果,均经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采用4—8mm准直器,半月节照射采用多靶点,三叉神经根照射采用单靶点或双靶点,中心剂量70—90Gy,脑干表面受量〈15Gy。通过随访患者疼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的减轻评价疗效。结果随访时间为3~72个月,平均37.6个月,总有效率90.7%。4例患者2~3年后复发,6例在伽玛刀治疗后半年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无其他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某些因素与疗效相关。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靶点选择、剂量选择、照射部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而病史长短及疼痛分布与预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评价伽玛刀单一靶点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以期为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提供干预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7/2003-06本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3例,其中男31例,女42例,年龄35~79岁,平均61岁。病程1.5~29年,平均4.5年。所有的病例均设置单一靶点治疗,靶点部位选择在三叉神经入桥脑处,中心剂量70~90Gy,准直器为4mm。结果:伽玛刀治疗后全部患者在24h出院,出院后随访时间6~68个月不等,平均随访时间36.7个月。术后18例显效(24.7%),46例有效(63%),9例无效(12.3%)。症状缓解时间为2周~6个月,平均为3.5个月。治疗后症状复发6例,给予二次治疗,3例症状缓解,3例症状无变化。治疗后出现头痛呕吐反应3例,全部于1周后消失;面部麻木7例,无咀嚼肌运动障碍及角膜发干或溃疡发生。结论:伽吗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能显著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治疗,并做好术前后的护理工作。结果术后治愈52例,好转10例,术后2例发生伤口脑脊液漏,2例发生口唇疱疹,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较高的治愈率、止痛效果明显、损伤少等优点。术前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疼痛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健康指导,其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以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与大小、手术入路与技巧、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同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10例肿瘤将三叉神经包绕在瘤内。术后三叉神经痛均消失,面部感觉减退2例,听力减退1例;1例疑似无菌性脑膜炎。结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复杂,应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全切,术后注意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脑结构和功能连接(FC)改变。方法 对38例PTN患者(PTN组)和3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0T MR扫描。先以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计算PTN组相对对照组的灰质体积(GMV)改变,以存在形态学差异的脑区为ROI,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检测组间FC强度差异。结果 PTN组多个脑区存在广泛GMV萎缩,包括扣带回前部(ACC)和中部、右侧岛叶(Ins)、右侧第二躯体感觉区(S2)、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左侧运动前区及双侧颞叶,且右侧Ins/S2与ACC、前额叶内侧部、扣带回后部及双侧前额叶背外侧部FC普遍增强,右侧Ins/S2和ACC的FC强度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r=-0.552,P<0.01)。结论 PTN患者脑内存在多维度结构和功能改变。右侧Ins/S2和ACC的FC增强可能作为评估PTN程度的较有效的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NVC)特征,定量分析三叉神经周围结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诊断TN (TN组)及30例存在眩晕或听力减退等症状但无三叉神经痛相关症状患者或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头部梯度回波-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图像和三维-时间飞跃-MR血管成像,观察TN组双侧三叉神经NVC表现,定量分析组间双侧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REZ)之间距离及双侧REZ与小脑上动脉(SCA)起点高度差的差异。结果 TN组26例存在NVC,包括25例患侧(15例患侧、10例双侧)及1例对侧NVC;其中21例可见动脉NVC (12例患侧、8例双侧及1例对侧),13例可见静脉NVC (10例患侧、2例双侧及1例对侧),8例同时存在动、静脉NVC (6例患侧、1例双侧及1例患侧动脉NVC+对侧静脉NVC);21例共29条三叉神经存在动脉NVC,包括24条SCA、6条小脑前下动脉(AICA)、2条椎动脉(VA)及1条小脑后下动脉(PICA) NVC;13例15条三叉神经存在静脉NVC,压迫血管均为岩上静脉系统(SPVS)。TN组与对照组双侧REZ间距分别为(3.48±0.17) cm及(3.38±0.16) cm,双侧REZ与SCA起点高度差分别为(1.22±0.30) cm及(1.40±0.26) c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2、2.482,P=0.029、0.016)。结论 TN患者NVC表现为双侧REZ距离增大、双侧REZ与SCA起点高度差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