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囊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治疗前后的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改变.方法 对59例大囊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和脑电图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38.98%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45.76%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伴有呕吐症状;脑CT或MRI主要特征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病灶,直径大小为20~73 mm;血IHA、ELISA、CAg阳性率分别为91.53%、98.31%和88.14%;脑电图异常率为89.83%,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和局限性慢波活动.59例患者经3~4个疗程的抗囊治疗后,临床上有91.30%患者癫痫症状得到完全控制,88.89%患者头痛、头晕、恶心伴有呕吐者恢复正常,其他如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症状全部消失;复查脑CT或MRI有96.61%患者病灶全部吸收,3.39%患者转化为钙化点;56例观察了免疫学的动态变化,血IHA、ELISA、CAg阳性率分别为89.29%、96.42%和5.36%;51例复查了脑电图,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的分别为78.43%和21.57%;患者抗囊治疗前后对比除IHA、ELISA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外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治愈率96.61%,显效率3.39%,总有效率100%.结论 大囊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治疗后临床症状、异常脑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可以逐渐恢复;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检查从不同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脑囊虫病患者的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5 16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 结果 该组病人的脑电图异常率为 68 2 % ,其中轻度异常占46 0 %、中度异常占 3 4 4%、重度异常占 19 6% ,主要表现为额、中央及前颞区弥漫性或局限性不规则慢波活动。CT的异常率为 84 1% ,主要表现为弥漫或散在的片状或圆形的低密度灶或高密度灶。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T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符合率为 81 1%。 结论 脑囊虫病患者CT异常率显著高于脑电图 ,临床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分别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癫痫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483例癫痫型脑囊虫病患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3例住院癫痫型脑囊虫病的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69.36%),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发病率最高(67.70%);发作类型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296例,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32例,癫痫不发作17例,单纯部分性发作97例,复杂部分性发作41例;脑电图正常102例,异常381例,在异常脑电图中有213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波活动,168例为局限性慢波活动,53例为散在或阵发行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结论 癫痫型脑囊虫病主要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脑电图以弥漫性或局限慢波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脑囊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0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与结果。结果脑囊虫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癫痫或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血清学阳性,CT或/和MRI扫描显示脑囊虫病灶,吡喹酮和/或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脑囊虫病者临床特点突出,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处理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脑囊虫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临床上诊断手法较多,但对脑电图(EEG)检查研究较少,现就我院收治的128例脑囊虫病的EEG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抗囊虫治疗与护理,提高脑囊虫病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对20例脑囊虫病患者实施抗囊虫药物、手术及降低颅内压等治疗与护理,并进行出院前健康教育指导。结果:20例脑囊虫病患者经CT确诊,80%达到治疗效果,20%康复中。结论:对脑囊虫病患者实施精细护理对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人治疗前后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 对167例脑电图异常的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结果进行结比分析。结果 脑囊虫病人在经过2~5个疗程的抗囊虫治疗后,临床治愈146例和显著好转的21例患者中,异常脑电图转为正常的130例(77.84%),明显好转的28例(16.77%)。结论 脑囊虫病人经过治疗后,异常的脑功能改变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脑囊虫病患者的智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脑囊虫病患者的智能情况。方法应用长古川简易智能评价分度表,检测了112例脑囊虫患者的智能状况,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了30例患者。结果112例患者中有57例(50.9%)智能障碍,其中有13例严重的智力下降(11.6%),有中度智力下降13.4%,轻度智力下降25.9%。结论颅内压增高、癫痫及不恰当的治疗是脑囊虫病患者智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在脑囊虫病治疗期间,要同时配合抗癫痫,降低颅内压及改善脑功能的药物,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智能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患者记忆障碍的特点,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腩囊虫病患者62例,并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职业相匹配的5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甲套进行记忆功能测定,比较两组记忆成绩,观察对比脑囊虫病患者左右两侧病灶组对不同记忆的影响.结果 脑囊虫病患者在指向记忆[(12.29±7.41)分]、联想学习[(15.37±7.29)分]、图像自由回忆[(11.37±7.35)分]、无意义图形再认[(17.72±6.27)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14.28±6.79)分]分测验及记忆商成绩[(71.04±19.4)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差异极为显著(P<0.01),其中以指向记忆与图像自由回忆分项成绩最低;脑囊虫病患者左侧病灶组及右侧病灶组对不同的记忆内容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且左侧病灶组以联想学习成绩最低,右侧病灶组以无意义图形再认成绩最低.结论 脑囊虫病患者能引起记忆障碍,左侧病灶组及右侧病灶组对不同记忆障碍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颅内高压产生机制及临床特点,提出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40例脑囊虫病患者应用吡喹酮治疗期间的观察及处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颅内压增高等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 40例全部完成规定疗程,其中治愈14例、显效2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护理过程中护理措施及时得当,无死亡病例。结论护理人员唯有充分掌握脑囊虫病产生颅内高压的机制及临床特点才能进行有效护理,减少并发症,优良的护理措施对整个疾病的转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病理分期及磁共振成像(MR I)表现。方法临床确诊的脑囊虫病9例,低场永磁型磁共振机扫描7例,高场超导型磁共振机扫描2例,其中增强扫描8例。检查病例中6例通过化验检查印证,3例经临床抗囊虫治疗证实。结果MR I表现根据发病部位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病理演变上分为存活期、变性死亡期及吸收钙化期。9例中脑实质型3例,混合型6例;囊虫存活期4例,存活期并变性死亡期2例,变性死亡期2例,吸收钙化期1例。结论MR I对脑囊虫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 I能显示脑囊虫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肌电图特征。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42例DM的临床与肌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以皮肤损害为最多见(占40%),其它依次为肌肉无力、发热。血清酶检测以肌肉磷酸激酶(CPK)升高最明显,肌电图检查示肌源性损害34例,神经源性损害2例,异常率为86%。主要表现为插入电位延长(10%)、出现自发电位(53%),MUP时限缩短(76%)、MUP波幅降低(8%),多相波增多(35%),重收缩时波形异常(46%)及峰值波幅降低(38%)。股四头肌、胫前肌及肱二头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外展拇短肌(P〈0.05),胫前肌组MUP时限缩短阳性率最高,多相波增多阳性率胫前肌组最高。结论 肌电图检查是诊断DM的重要手段,选择股四头肌、胫前肌及肱二头肌进行EMG检查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万拉法新(国产博乐欣)对中风后抑郁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同期住院的131例脑卒中病人中伴发抑郁症状者59例,随机分为万拉法新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于治疗前,治疗30天和60天后,分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与期堪的那维亚量表(S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45.04%,伴抑郁症状组ADL评分,SSS评分明显高于不伴抑郁症状组,治疗后万拉法新治疗组HAMD评分,ADL评分及SSS评分均明显下降。结论:万拉法新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并促进病人的总体康复。 相似文献
17.
贾凤菊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9)
目的 探讨脑实质型囊虫病患者脑内囊尾蚴的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脑实质型囊虫病患者438例.根据其脑CT影像表现进行分型,并对各型患者抗囊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38例脑囊虫病的CT表现如下:急性脑炎型21例、单发小囊型47例、多发小囊型98例、大囊与小囊并存型23例、小脓肿型63例、肉芽肿型85例,钙化型34例和混合型67例.脑囊虫病患者经三个疗程的抗囊治疗,80.1%(351/438)患者已治愈,18.5%(81/438)患者已明显好转,但各型患者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X2=58.4,P<0.01).脑内囊尾蚴处于急性期的单发小囊型、急性脑炎型、多发小囊型和大囊与小囊并存型患者抗囊治疗效果较好;而脑内囊尾蚴处于退变期的肉芽肿型和混合型患者抗囊治疗期间虽给予积极的辅助治疗,但治疗效果相对较差;脑内囊尾蚴处于死亡钙化期的患者仅需进行对症治疗.结论 脑CT可直接显示囊尾蚴在患者脑组织存在的病理状态,对脑囊虫病的定位、定性或定量判定和病人预后以及指导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MRI特点,提高MS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MS的临床表现和MRI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MS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急性或亚急性发病。26例病前有诱因,主要与感染有关,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和视力减退为多见,复发-缓解型32例,病变部位中脊髓29例,视神经28例,大脑半球14例,脑干8例,小脑4例,发作性症状14例。MRI检查脑部病灶多位于侧脑室周围和胼胝体,病灶多呈卵圆形,大部分病灶与侧脑室壁切线垂直或相连;脊髓病灶位于颈髓和胸髓,与脊髓长轴一致的长条状或多发非连贯性条索状,位于脊髓后外侧,激素治疗后大部分病灶可缩小或消失。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组均有明显疗效,慢性起病者也有改善。结论:结合MS的临床表现和脑部及脊髓MRI结果,可以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