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与"治":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现通过回顾近年相关研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田发明  张柳 《综合临床医学》2009,(10):1117-1118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现通过回顾近年相关研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能导致骨脆性增加,增高骨折的风险性.骨密度(BMD) 是描述骨特征和诊断骨质疏松的数量性状,认为是最重要的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因子[1].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年轻时的骨量峰值及此后的骨丢失率,一般分为继发性骨质疏松和原发性骨质疏松2种,前者病因明确,容易治疗,后者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4.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损坏、骨强度下降、低能量损伤即可发生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很严重的健康问题。《2013年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蓝皮书》指出,中国50岁以上女性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为15%,而骨质疏松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女性患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导致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在脊柱主要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正成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本次研究采用仙灵骨葆胶囊与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寿命延长,骨质疏松症也随之逐年增多,而骨质疏松所致的骨折也明显增多。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常见于老年人群及骨量低下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质量衰退,使骨的机械强度明显降低。骨骼丧失正常的载荷能力,以致轻微的损伤,甚至躯体自身的重力即可造成骨结构破坏,骨连续中断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7.
李勇  沈彬 《华西医学》2007,22(4):908-90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骨质疏松症及其引发的骨折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4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的患病率女性分别为19.9%和32.4%,男性分别为11.5%和45.8%[1]。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据报道:对一位50岁的白人妇女来说,在其余生中,将会有16%的危险性发生髋部骨折,15%的危险性发生桡骨远端骨折,32%的危险性发生椎骨骨折。骨质疏松症以骨吸收和骨形成不平衡为特征。其重建参数的平衡失调导致骨密度降低,骨显微结构改变,骨的力学性能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和生命质量,对其有效治疗正变得日益重要。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1.1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能力较差,一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研究发现,其愈合的股骨横断面积减少40%,骨矿密度减少23%[2]。组织形态学分析揭示:骨折创伤组织的愈合延迟,并伴随有骨的成熟发育不良。临床发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的失败率较普通骨折高得多,主要原因是其愈合能力低下,内固定松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矿密度减低和骨微结构破坏,致使骨骼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该病非常隐匿,有些患者直到由于一些轻微外伤导致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时才得知自己患上此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包括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压缩性骨折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9.
WHO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老年人死亡不可低估的病因,常见骨折类型有椎体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导致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我国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病人普遍存在,据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占总患病率为26.7%,随着年龄增长,  相似文献   

11.
骨科治疗中的骨质疏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它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两类。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通常引起髋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越来越多,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日趋严重。赵燕玲等[1]1997年估计,我国有骨质疏松症患者八千四百万,占总人口的6.6%,预计到2050年将成倍增加达两亿一千二百万,占总人口的13.2%。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2],本文就骨科治疗中常见…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防治的基本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强度减低为特征,易发生骨折的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最常见的部位有椎体、髋部和腕部等处。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出现各种并发症,可致残或致死。骨质疏松的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  相似文献   

13.
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目前普遍认为骨质疏松症是成年妇女特别是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然而在男性,骨质疏松症长久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果真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低吗?目前研究显示,约l/8的男性受到此病影响。尽管男性在青年时期可比女性达到更高的峰骨量,骨量丢失的开始时间也明显迟于女性,但骨质疏松性骨折给男性所造成的生活能力丧失及生命危险却丝毫不逊于女性,尤其是随着人均寿命的逐年增加,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 病因及危险因…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不断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1].临床上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及脊柱压缩性骨折等.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病因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4].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引起骨痛、畸形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种,常见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是骨痛、易骨折、生长停止或身高下降.在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约为1.3亿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4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本文回顾分析25例OP患者的临床资料、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骨质疏松症(OP)和心血管疾病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补充钙和维生素D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防治年龄相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然而,补钙在抗骨折方面的疗效是存在  相似文献   

18.
蒋晔  郝福  蒋懿  李艳荣  丁翔宇 《临床荟萃》2005,20(22):1319-1320,F000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系统性、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所以研究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大致有以下几类:骨矿化类药物;降低骨吸收的药物;刺激骨形成的药物;既能降低骨的吸收,又能刺激骨的形成的药物;此外中医药在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作用。现将目前临床上预防、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并发症死亡率均高,是老年医学中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据估计,半数以上的妇女和大约三分之一的男性在其生存期内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脆性骨折而导致严重后果,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就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诊断标准、诊断技术、治疗及预防原则的进展进行综述。 1 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基因 1992年澳大利亚学者 Morrison等首先发现高加索人种维生素 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钙素水平相关,揭开了骨质疏松症遗传…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是涉及Ⅰ型胶原数量及理化性质改变的一种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但有关骨质疏松与Ⅰ,Ⅱ型胶原间的相关性,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与一般性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切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骨折损伤后1,2,4,5,8,12 周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于损伤后4,8,12,16 周进行骨密度测定与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及骨密度值在损伤后各时间点与一般性骨折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更明显.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中Ⅰ,Ⅱ型胶原与最大转矩、弹性模量、最大扭转角均有相关性(P < 0.05).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的分泌异常改变导致了其力学强度乃至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影响骨折愈合,是再次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