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山东省某大学279名在读大学生,运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乐观量表(LOT-R)及归因方式问卷(ASQ)对心理健康状况、归因方式及灵活性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在ASQ的正性事件普遍维度和负性事件的内外维度上以及归因灵活性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正性事件内外维度及归因灵活性得分与SDS、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均呈负相关(r=-0.42~-0.14,P0.05或0.01),与PANAS正性情绪和LOT-R得分均呈正相关(r=0.20~0.31,P0.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得分与SDS、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呈正相关(r=0.38、0.26、0.33,均P0.01),与PANAS正性情绪和LOT-R得分呈负相关(r=-0.17、-0.29,均P0.01)。回归分析表明,正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相关(β=-1.42,P0.05),归因灵活性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β=-6.12、-5.49、-1.84、2.49、1.67;P0.05或0.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β=4.72、3.09、2.63、-1.45、-1.17;P0.01)。结论:倾向于把正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把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持续的和普遍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倾向于把正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和持久的、把负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正性情绪,有着较高的乐观水平;归因灵活性得分低的个体抑郁、焦虑情绪较高,正性情绪、乐观度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归因疗法”(Attributiontheraaa),就是在心理治疗中通过引导患者对其症状产生原因的知觉,来控制和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方法,是由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心理疾病都和患者对症状产生原因的不良知觉或推断有关,所以,心理治疗是基本的原则就是将患者的不良归因置换为无害的归因,形成两种运用归因理论于治疗实践的模式;~种是“真归因疗法”(veridicalattributiontherapy).另一种是“假归因疗法”(misattrlbutlontb,rayy)o1复归因疗法许多心理疾病是由于患者对自己症状产生原因的不正确知觉引起…  相似文献   

3.
抑郁的归因理论与归因训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王纯  张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6):423-425,435
抑郁的归因理论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Abramson等从归因方式的角度提出的关于抑郁的认知理论.该理论提出后,引起了心理学界广泛的关注,近二十年来已成为抑郁研究的热点[1-3].抑郁的归因训练就是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它的出现为抑郁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条新的方法和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抑郁的归因理论及相关问题进行一些介绍和探讨,并简要介绍抑郁的归因训练,以期能够引起国内学者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学生特有的归因风格特点,以便针对性地培育良好归因风格。方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对河南、江西两地共2109名3~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归因问卷的各个维度上,小学女生均比男生得分高,除负性事件普遍化、永久化和无望感外,其他维度得分差异均达统计学意义(P0.05)。在归因各维度得分上,年级差异显著(P0.05),小学高年级学生负性事件的普遍、永久和内在归因得分高(F=2.84,P0.05;F=6.33,P0.001;F=3.40,P0.05),无望归因得分高(F=6.16,P0.00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正性事件的普遍、永久归因上得分低(F=10.79,P0.001;F=9.19,P0.01),但内归因得分高(F=3.59,P0.05)。结论小学女生整体上比男生乐观,其归因风格异于男生。小学高年级学生易于对负性事件做悲观归因,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将正性事件的原因推广,但具有内归因的倾向。提示教师和家长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关注孩子的归因风格训练,帮助其养成积极的归因倾向,为学生迈入青春期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交失败归因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交失败归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对 173名大学生施测了SCL - 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交失败归因问卷。结果 :大学生社交失败归因由三个因素构成 (自我个性特征的偏差、他人偏离的行为与特征、自我社交技能的缺乏 ) ;社交失败归于他人原因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归因与心理症状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相关 ;归因与特质应对有一定相关。结论 :大学生社交失败归因倾向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焦虑初二学生的归因训练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对高焦虑水平初中生的考试归因和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中学生考试归因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对随机选取的761名初二学生进行前测,将归因不适当的82名高焦虑者采用性别和学习水平1:1分层的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六周共九次的归因训练,每次干预人员均与对照组学生进行言语交流,但不进行归因指导.归因训练后对两组进行后测.结果:两组前测考试归因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后测评分比较:[1]原因归因方面:在成功的情境下,训练后实验组的心境(2.5 ±0.4/2.7±0.4,t=-2.75,P=0.007)、能力(2.4±0.4/2.7±0.5,t=-3.05,P=0.002)、持久努力(2.2±0.4/2.4±0.4,t=-2.40,P=0.017)得分低于对照组,临时努力(2.7±0.5/2.3±0.6,t=3.48,P<0.001)和任务难度(2.7±0.4/2.5±0.3,t=2.44,P=0.020)得分高于对照组;在失败的情境下,训练后实验组的持久努力(3.1±0.7/3.6±0.9,t=-2.93,P=0.005)得分低于对照组.[2]期望变化方面:训练后实验组在成功情境(1.3±0.6/1.9±0.8,t=-3.75,P<0.001)和失败情境下(1.5±0.7/2.0±1.0,t=-2.49,P=0.028)努力倾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3]情感反应方面:成功情境下,训练后实验组自豪(2.6±0.9/3.1±1.2,t=-2.04,P=0.037)得分低于对照组;失败情境下,训练后实验组内疚(2.3±0.7/2.8±1.2,t=-2.38,P=0.026)得分低于对照组,而沮丧(3.1±1.1/2.5±0.9,t=2.49,P=0.018)得分高于对照组.[4]训练后实验组的焦虑得分高于对照组(2.1±0.2/1.8±0.2,t=6.20,P=0.006).结论:归因训练后,初二学生的归因倾向有了积极的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其高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7.
个人责任归因对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考察心理问题的个人责任归因对求助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武汉市七所高校的305名大学生为被试(包括主动求助和未求助两组),用问卷调查进行研究。结果:内部-外部归因可以显著预测责任推断,可控性归因不能显著预测责任推断。责任推断和内部-外部归因对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而可控性归因却显著影响求助行为。结论:无论是主动求助还是没有求助的被试都倾向于对心理问题进行内部归因,并进一步推断自己有责任,但责任推断不能预测求助行为。而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可以预测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中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人性哲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用幸福感指数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和人性哲学,对分层整群抽样选取的1~3年级的260名高中生小团体施测,得到有效问卷242份.结果 ①在生活事件、内控、外控和幸福感各维度上,除外控维度上存在城乡差异外,其他维度不存在城乡或性别差异.②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归因方式、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二者共同解释变异的16.6%,归因方式中学业失败的能力归因和交往失败的运气归因负向预测幸福感;交往失败的努力归因、交往失败的背景归因正向预测幸福感.结论 ①城市高中生和农村高中生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②交往范围内和成就范围内的归因训练的期望归因模式应该是不同的.③人性哲学对个体的幸福感没有显著预测效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中生内外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归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动机量表和归因量表对137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外部动机的水平高于内部动机的水平。内部动机与归因的多元回归为:能力R2=0.021,努力R2=0.035,任务R2=0.050;外部动机与归因的多元回归为:能力R2=0.376,努力R2=0.391,任务R2=0.317,运气R2=0.384。结论高中生外部动机水平明显高于内部动机水平;不同归因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预测作用不同,能力、努力和任务归因对内部动机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其中任务归因对内部动机具有反向预测作用,任务、能力、运气和努力归因对外部动机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多维度-位置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测量613名中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收集被试的年级、年龄、性别等人口学变量,以考察年级、归因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虽然年级、年龄与归因方式及心理健康的部分因子均存在显著的零阶相关,但在控制年龄后,年级与归因方式及心理健康总分及多个维度的偏相关更显著。中学生的归因方式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的外控归因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多个维度上也好于其他年级。内控与外控归因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及其总分均呈正相关。外控归因在年级与心理健康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78.8%。  相似文献   

11.
师范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分析比较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特点 ,并探讨不同自尊水平对其影响及性别差异。方法 用多维度 -多归因因果量表 (MMCS)和缺陷感量表 (FIS)对 43 0名 1~ 4年级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1大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均以努力为主。 2高学业自尊组对学业成、败的努力归因均高于低学业自尊组 (P<0 .0 5 )。 3男生在学业上比女生有较多的运气归因。结论 本研究为大学生学业归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29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男生在能力(t=-2.22,P<0.01)和努力因素(t=-3.09,P<0.05)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境因素(t=2.80,P<0.01)上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在内控性因素(t=-3.21,P<0.01)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外控性因素(t=2.29,P<0.05)上显著高于女生;②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③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中的努力因素与生活满意度总分有显著相关。结论女生倾向于进行内控性归因,男生倾向于进行外控性归因;学业成就归因中的努力因素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护理本科女生人际归因与自我效能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女生人际归因、自我效能感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113名护理本科女生进行问卷测定.结果:①护理本科女生人际归因得分41.02±11.38,年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899,P=0.371),护理本科女生在人际交往成功时的归因得分由高到低为努力、运气、能力、背景,在人际交往失败时,归因得分由高到低为运气、能力、努力、背景;②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与国际成人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2,P=0.000);③人际归因与自我效能之间有相关性.结论:护理本科女生在人际交往成功时强调努力因素,呈内控趋势;人际交往失败时强调运气因素,呈外控趋势,人际归因与自我效能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个体归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深圳大学25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自尊、归因与总体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t=0.696,0.466,1.167;P>0.05);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和总分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归因"普通特殊"维度与总体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结论男女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没有区别,自尊与归因方式的不同对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层面的预测作用不同,高自尊者可能比低自尊者产生更强的幸福感,个体归因为特殊性可能比归因为普遍性更容易产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编制青少年归因风格问卷(ASQA)并探讨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参照既往编制归因风格问卷方法编制ASQA,同时应用ASQA、焦虑、抑郁和强迫问卷对534名青少年进行了评定。结果:ASQA三维度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511.69/188,GFI=0.91,AGFI=0.89,NNFI=0.91,CFI=0.92,IFI=0.92;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Spearmam-Brown分半信度为0.8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稳定-不稳定、整体-局部维度分别进入抑郁、焦虑和强迫回归方程。结论:ASQA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青少年对负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稳定和整体的原因时,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黑龙江省某综合性大学的864名大一和大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了归因方式、自我同一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三者的关系。重点考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起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①归因方式的内归因维度与自我同一性的同一性获得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回归效果显著,即自我同一性、归因方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影响。②自我同一性的同一性获得维度在归因方式的内归因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与普通群体归因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从而为预防犯罪和降低服刑人员攻击行为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个体归因方式自陈式问卷和攻击性问卷(AQ),对广西某监狱66名服刑人员和68名普通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服刑人员相比普通群体倾向于对正性和负性事件均做外在的、不持久的、影响局部的归因(t=-8.83,-8.73,-11.94,-6.69,-2.36,-8.63;P0.05),服刑人员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得分均高于普通群体(t=21.25,6.38,13.92,12.14;P0.01)。在控制了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家庭居住地影响的基础上,被试类型仍对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具有独立预测作用(△R~2=0.89,0.51,0.78,0.7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可有效预测身体攻击54%的变异(F=52.71,P0.01),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和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可有效预测言语攻击16%的变异(F=13.4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和负性事件内外归因可有效预测愤怒41%的变异(F=32.0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可有效预测敌意45%的变异(F=36.76,P0.01)。结论:与普通群体相比,服刑人员存在归因偏差且攻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人际关系及角色类型对大学生好感度、归因过程、责任推断以及情感变化等的影响。方法根据李晓巍2006年自编的学校处罚情景改编问卷,通过角色扮演,采用likert 7点量表测量120名被试的反应。结果在外部归因维度上的方差分析,人们对朋友倾向于外部归因,对竞争对手倾向于内部归因,陌生人居中(F=7.959,P0.05)。在内部归因维度上的方差分析,人际关系类型的主效应(F=9.744,P0.001)及其与角色类型的交互作用均显著(F=3.401,P0.05)。在情感变化上的方差分析,朋友关系时好感度差值最大,陌生人居中,竞争对手最小。其中朋友与竞争对手之间差异显著(F=4.410,P0.05)。结论不同人际关系与角色类型在归因部位以及情感变化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习得性无助感与情绪调节、归因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某高校200名在读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的重新评价维度与习得性无助感呈显著负相关;归因方式的能力归因、情景归因、运气归因三个维度与习得性无助感呈正相关。归因方式的运气归因、情绪调节的重新评价对习得性无助感有预测作用。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重新评价有利于减少习得性无助感,大学生归因于运气、情境等因素时更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大学生情绪调节的重新评价和运气归因对习得性无助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人际关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人际关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来自南京3所大学的47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活满意度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①大学生人际归因在能力、努力归因方面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