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合并代谢综合征(MS)冠心病患者MS与踝臂指数和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人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评估冠脉病变情况,测定其踝臂指数(ABI),根据是否存在MS及ABI正常与否进行分组。分析单独及联合MS、ABI≤0.90预测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状况。结果:共人选15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MS者64例,无MS者87例。相对于无MS组,MS组的低ABI(≤0.9)比例明显增高(43.8%:27.6%.P=0.039);ABI值更低(0.91±0.31):(1.02±0.25),P=0.016;低ABI者三支病变显著增多(60.9%:32.2%.P=0.000).而单支病变明显较少(18.8%:42.5%,P=0.002)。结论:冠心病患者如合并代谢综合征.则ABI值更低.冠状动脉病变更加严重,应进行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86例冠状动脉造影者中,冠脉狭窄≥2支或积分≥7分以上者的病变程度越重,其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越高,且后者与狭窄积分成正相关(r’s=0.500,P<0.001)。Lp(a)增高对冠心病患者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其对照值的x+s为上限,预测敏感性49.2%、特异性87.1%、准确性61.8%。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临床冠脉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17例行64排MSCT检查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或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对直径≥1.5mm的冠脉按不同狭窄程度逐支分析。结果217例患者868支冠脉得到评价,64排MSCT对中度狭窄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90.9%、96.8%、99.2%;重度病变分别为89.7%、97.4%、97.0%、97.2%。按冠脉条数分,右冠状动脉有意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更高,分别为93.18%、98.59%。结论64排MSCT能准确评估冠脉病变,尤其是有意义病变,可作为冠心病无创筛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初发型及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梗患者冠脉病变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初发型心绞痛(NAP)、无并发症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以急性心肌梗塞(AMI)为冠心病首发症状患者的冠脉病变的严重性和范围,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无并发症的SAP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与NAP组,无论是病变血管数、狭窄数、闭塞数还是病变范围,前者均重于后两组。SAP组81.3%为2支和3支血管病变,而AMI和NAP组大多数为单支血管病变(两组分别为88.2%和60.0%),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相似。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冠脉病变的严重性无法预测能否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分析Pwv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对于筛选冠心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机收集体检及住院疑似冠心病的132例患者的血管功能性指标PWV、ABI及结构性指标IMT,同时对这些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及冠心病组。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又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多支病变组。按照分组对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观察PWV、IMT对于筛选冠心病的灵敏性与特异性。结果冠心病组Pwv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6.07±314.30vs1385.98±109.92,t=-8.994,P〈0.001):冠心病组ABI低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0.13vs1.19±0.07,t=6.011,P〈0.001)。PWV对于筛选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6.19%、特异性为96%;IMT对于筛选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0.72%、特异性为75%。结论Pwv、ABI对于评价冠心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很好的诊断价值:Pwv比IMT对于冠心病的筛选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201T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运动负荷心电图(ES-ECG)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以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为标准(将冠脉管腔狭窄≥50%定为病变血管),96例做过CAG的患者被分为CAD组(n=55)和非CAD组(n=41)。所有患者均行运动负荷MPI和ES-ECG检查。对比分析运动负荷MPI和ES-ECG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结果:运动负荷MPI和ES-ECG诊断CAD的敏感性分别为0.98、0.82;特异性分别为0.85、0.39;准确性分别为0.92、0.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0、0.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7、0.62。结论:运动负荷MP1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而ES-ECG是一种较好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39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病变程度患者被分成冠脉狭窄组(主干或分支直径狭窄程度〉50%)和对照组(主干或分支直径狭窄程度≤50%)。再将冠脉狭窄组按狭窄累及范围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3支以上)组。所有患者检测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Lp)a。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分析FIB与冠脉病变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结果:冠脉狭窄组患者的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冠脉狭窄组中双支组与多支组的FIB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双支组与多支组FIB水平无显著差异。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可能影响FIB水平的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后,显示FIB与冠脉的病变程度明显相关(r=0.693,P〈0.05)。且冠脉病变程度随着FIB的提高而加重(P〈0.05),其中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更为明显。结论:FIB水平增高可以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同时又是简单易行的临床蛤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冠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指标,采用64排螺旋CT对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400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6.37%,特异度96.14%,阳性预测值95.88%,阴性预测值96.6%。但对慢性闭塞性病变诊断性的准确率稍差,灵敏度50%,特异度96.77%,阳性预测值62.5%,阴性预测值94.73%。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心肌桥、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搭桥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CTA)血管特征及糖尿病患者CCTA的检查时机。方法回顾分析了187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而行CCT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特征。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进一步按照有否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吸烟等因素分层,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钙化积分差异。结果≥60岁组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32.11%)较〈60岁组(24.39%)显著增高(P〈0.05),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60岁组(23.25%)显著高于〈60岁组(14.0I%,P〈0.05)无论合并肥胖、吸烟、血脂异常与否,与〈60岁组相比,≥60岁组中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合并重度冠脉狭窄和/或中度狭窄、更多支的冠脉病变和更严重的钙化积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对于60岁以上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宜尽早行冠心病的筛查。CCTA可提供简便、无创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ET),同位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把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AP组(83例),UAP组(108例)和AMI组(52例),所有患圪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行EET,ECT并与CAG进行对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57例)比较,结果:AMI,UAP以单支(狭窄大于等于50%)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0.1%和62.8%),而SAP以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3.6%),EET检出冠心病的特异性(84.6%)比ECT(53.8%)高(P<0.05),而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3.6%)高于EET(80.9)。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5和0.413(P<0.05),结论:SAP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UAP(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ECT>EET, 而特异性EET>ECT,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与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拟诊冠心病的老年住院患者148例,分别行冠状动脉CTA和心电图检查。其中有96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A及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阳性率)、特异度(阴性率)。结果冠状动脉CTA的敏感度为90.1%、特异度为88.1%、符合率为88.8%。心电图诊断CHD的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57.1%、符合率为68.8%。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90%的病变,心电图的敏感度最高,假阴性率最低;狭窄程度<90%者与≥90%者比较,心电图敏感度较低,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冠状动脉CTA发现有意义血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可作为老年冠心病诊断的有效方法;心电图对老年患者严重冠脉狭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动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稳定型冠心病(CAD)患者动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经心脏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43例经冠脉造影(CAG)证实的稳定型CAD、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22例CAG正常患者动、静脉(冠状动脉窦和贵要静脉)BNP浓度,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1)各组动、静脉血浆BNP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2)ACS组动静脉血浆BNP浓度均显著高于CAG正常组和稳定型CAD组(P〈0.01);(3)稳定型CAD组的动脉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CAG正常组(P〈0.05),但静脉血浆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越严重,BNP浓度越高(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可能是反映稳定型CA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病人,共145条桥血管(其中内乳动脉46条,大隐静脉桥99条),进行64排螺旋CT造影(CTA)。CT扫描时病人的平均心室率为(60±5)次/min。42例中20例桥血管血管吻合口冠状动脉狭窄(≥50%)或闭塞的病人及7例吻合口远端狭窄或闭塞的病人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42例病人CTA均可评价。显示桥血管通畅125条.闭塞20条(其中内乳动脉5条,静脉桥15条)。CTA诊断冠状动脉桥血管狭窄(≥50%)或闭塞的准确性达100%。结论:CTA可以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以及吻合口再狭窄的程度,桥血管近端吻合口的位置,可提示冠状动脉桥血管术后CAG的径路,是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创伤性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探讨其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拟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21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阴性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50%);50%≤冠状动脉狭窄<70%组;冠状动脉狭窄≥70%组.按累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阴性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50%);单支病变组(仅1支冠状动脉狭窄≥50%);2支病变组(2支冠状动脉狭窄≥50%);多支病变组(3支及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5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IMT,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阴性对照组、50%≤冠状动脉狭窄<70%组和冠状动脉狭窄≥70%组IMT分别为(0.80±0.22) mm、(0.98±0.17)mm和(1.01±0.25)mm;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5.0%、94.8%和83.7%.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的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各组之间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单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颈动脉IMT分别为(0.80±0.22)mm、(0.96±0.15)mm、(0.98±0.17)mm和(1.00±0.15)mm;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5.0%、84.0%、86.7%和83.9%.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的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各组之间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对冠心病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可望为老年冠心病高危人群筛选提供新的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15.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对病变血管部位、血管支数、狭窄程度所作的评估。方法选择116例可疑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腺苷注射液按140μg/(kg.min)在6min内匀速静脉泵入。当腺苷泵入3min时经三通管快速静推99m锝-2-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1.5h后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所有患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116例患者中,7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其中单支病变22例,两支病变32例,三支病变19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7%、72.1%和65.5%。诊断单支、两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敏感度分别为59.1%、84.4%和89.5%(P0.05)。对管径狭窄为50%~75%组的敏感度为57.1%,管径狭窄≥75%组的敏感度为89.4%,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单支病变、两支病变还是三支病变,累及前降支血管病变的心肌核素的阳性率均高(P0.05)。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17例患者中,有7例病变斑块面积狭窄率50%或管腔面积4mm2,有偏心或不稳定性斑块,给予冠脉介入治疗,而此7例腺苷负荷心肌核素均为阳性。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的敏感度与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相关。对重度狭窄和两支、三支病变的患者有较高的敏感度,但对轻中度狭窄和单支病变的患者敏感度较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预测左前降支病变的阳性符合率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且对临界病变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0年3月疑似冠心病患者80例,入选患者均测定PWV,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心病以及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AG阴性组(32例)和CAG阳性组(48例),CAG阳性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16例)、双支病变组(20例)和多支病变组(1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PWV以及分析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AG阴性组PWV[(1354.47±56.6)cm/s]和单支病变组的[(1475.38±79.13)cm/s]、双支病变组的[(1495.25±65.33)cm/s]、多支病变组的[(1613.17±75.11)cm/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4.06,P0.001);多支病变组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的(P0.001);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的PWV差异无显著性(P=0.419)。PWV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呈正相关(r=0.547,P=0.000)。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后,PWV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仍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520,P=0.000)。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脂特点及MS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58例,分为MS以及非MS组,计算其gensini评分并测定血清脂质谱以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评价冠心病合并MS患者血脂特点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合并MS组与不合并MS组患者比较,冠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均明显加重(P〈0.01).MS组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以及ApoB/A1比值较未合并MS组的明显增高(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ApoA1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无显著差异,操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者为TG(0.732),其次为ApoB、LDL-C/HDL-C、HDL-C以及ApoB/ApoA1。结论:冠心病合并MS患者存在多种脂质参数异常,与冠状动脉损伤范围以及狭窄密切相关.TG、TC、HDL-C以及ApoB是评价MS较好的脂质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高频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92例接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根据结果分为非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组25例和CAD组67例,CAD组依据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亚组;经超声测量EAT和IMT,对各组之间的EAT值和颈动脉IMT进行比较,将EAT和颈动脉IMT与CA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与非CAD组比较,EAT和颈动脉IMT值明显升高[(6.54±1.21)mmvs.(4.98±1.33)mm,P<0.05;(1.02±0.20)mm vs.(0.83±0.18)mm,P<0.05];CAD三亚组之间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EAT和颈动脉IMT值逐渐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AT(r=0.624,P<0.001)及颈动脉IMT(r=0.392,P<0.001)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呈直线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AT和颈动脉IMT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P值分别是0.028和0.032(P<0.05)。以EAT值≥5.16 mm诊断CAD,诊断敏感性83.6%,特异性68.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82.2%(P=0.001);以颈动脉IMT≥0.87 mm预测CAD的敏感性77.6%,特异性64.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76.6%(P=0.001)。结论经超声测量EAT和颈动脉IMT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简便、可靠和实用的评价指标,可作为CAD患者无创的协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与心肌灌注显像(DS—CTP)一站式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考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狭窄〈50%和狭窄≥50%,计算对于狭窄≥50%者双源CT冠脉成像及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60例患者行DSCT冠脉成像与心肌灌注显像,其中59例均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①对于血管狭窄≥50%的血管,Flash双源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O%、92.7%、88.9%和89.1%;②DS—CTA联合DS—CTP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0.7%%、88.5%和97.5%。结论DS—CTA联合DS—CTP对冠心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双源CT这种融合解剖学及功能学成像的“一站式”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方面有重要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