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跳跃型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3例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结果.患者年龄21~65岁,平均41.5岁.病灶位于颈椎+胸椎3例,胸椎+胸椎3例,胸椎+胸腰段6例,胸椎+腰椎4例,胸腰段+腰椎5例,颈椎+胸椎+胸腰段1例,颈椎+胸腰段+腰椎1例.术前后凸角度-5.0°~65.0°,平均30.6°.各处病灶根据病变特点、部位及椎体破坏程度选择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术、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术,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单纯病灶清除术或保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5~6.0年,平均3.2年.所有病灶均治愈,未再复发.术后6~12个月,行植骨者病灶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术前11例合并截瘫者,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后凸角度改善至平均14.2°.术后9例次发生并发症,未造成机体残余损害.结论 跳跃型脊柱结核应根据各处病灶的部位、稳定性、畸形状况及神经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前提下积极术前准备,对绝大多数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可一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胸椎结核侧前方入路治疗瘫痪的手术方法.[方法]病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旁开棘突2横指纵行切口或弧形切口.切开肌肉层,经肋骨横突切除术的入路抵达椎体的前外侧,自胸膜外分离进入病灶.彻底清除病灶,尤其是椎管内硬膜外的病灶一定要彻底清除干净.达到真正地减压脊髓的目的.其次是脊柱对侧的病灶不能遗漏,以免造成复发.病灶清除完成后先安装椎板后哈氏分离棒,适当撑开使椎体间隙张开便于做椎体间撑开植骨.然后用椎体撑开器将椎体前缘撑开,镶入已备好的髂骨块,如为中胸段则无需作内固定,如为胸腰段则加用椎体钢板内固定.[结果]50例胸椎结核晚发截瘫的病例均经此方法治疗.神经功能术后恢复情况:40例为优,3例为良,3例为可,4例为差.本组病例随访2~6年,平均随访26个月,优者病灶稳定,四肢感觉运动功能自如,行走方便无障碍,躯干部无束带性疼痛,大小便功能正常.良者病灶稳定,行走步态欠正常但行动自如,躯干部无束带性疼痛,大小便功能正常.可者除神经功能恢复尚可外,遗留严重的角形脊柱后凸畸形,需作驼背矫形方能改善.差者均属年龄较大,瘫痪期限较长(4~7年)的病例,术后下肢截瘫及大小便功能未得到明显的恢复.[结论]胸椎结核性截瘫如能尽早给予侧前方入路,彻底清除病灶,减压脊髓和稳定脊柱,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其截瘫的恢复率可达90%以上.为了防止继发角状脊柱后凸,最好是术中同时给予内支撑内固定,尤其是发育期间的儿童更应同时进行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前路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2 6 - 5 5岁 ,平均 37岁。病变范围胸3 ~胸5椎体 ,其中胸3 ,4结核 3例 ,胸3 ~胸5转移性肿瘤 3例 ,胸4,5骨折 2例。采用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显露胸1~胸5椎体 ,结核行病灶清除 ;肿瘤行病椎切除 ,骨水泥充填 ,Z -plate内固定 ;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Z -plate内固定。结果 8例均良好地显露出胸1~胸5椎体 ,并完成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 ,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 ,无 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 ,伤口均一期愈合 ,仅 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 ,经对症治疗 1周后痊愈。结论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是显露上胸椎较理想的入路 ,便于行侧前方减压 ,并有充分的空间行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结核引起骨破坏及病灶清除后出现较大范围椎体骨缺损 ,常需植骨重建脊柱稳定性。我院自 1997年起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植骨块治疗 17例脊柱结核骨缺损 ,取得较好效果。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14例 ,女性 3例。年龄 2 0~ 46岁 ,平均 2 7 8岁。病灶位置 :胸椎 9例 ,其中T6~T7椎体破坏 2例 ,T7~T8椎体破坏 3例 ,T8~T9椎体破坏 4例 ;腰椎 8例 ,其中L3~L4椎体破坏 3例 ,L4~L5椎体破坏 5例。椎骨破坏范围大多占椎体 1/ 2以上。并不全瘫 11例 ,同时患肺结核 4例麻醉后 ,常规病灶清除入路 ,显露病椎 ,进入椎旁脓肿 ,找到病灶。用…  相似文献   

5.
17例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病灶彻底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17例,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4例,胸腰段5例,腰椎5例。手术采用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7例加用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5~6年,切口一期愈合,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治愈。结论:病灶彻底切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骨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可调式人工椎体的改进及其在胸腰椎脊柱结核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骨组织工程学角度改进可调式人工椎体的结构和生物学性能,用于治疗胸腰椎椎体结核。方法用钛合金制成的框架式结构的可调式人工椎体,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在彻底切除病灶,恢复病椎骨膜功能,营造病椎局部良好血运环境的基础上,撑开椎体、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固定并维持脊柱稳定性、植骨重建骨性结构。治疗破坏较重的胸腰椎椎体结核患者19例,胸椎体结核9例,腰椎体结核10例。其中完全截瘫4例,不完全截瘫7例,有马尾神经综合征8例。均有后凸畸形20°~45°,平均32.7°。合并肺结核15例。术后定期行X线和CT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2~30个月,其中18个月以上11例,平均16个月。2例完全截瘫患者,1例感觉部分恢复,截瘫指数5;1例感觉、运动及二便功能部分恢复,截瘫指数3;余17例完全恢复。后凸畸形纠正20°~35°,平均29.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骨重建理想、人工椎体稳定,ESR、血象等基本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在全程、规律、足量、联合的抗结核化疗保护下,彻底切除结核病灶,应用改进的可调式人工椎体治疗由胸腰椎结核引起的严重骨缺损及其并发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胸腔腹膜后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26例胸_(11)~腰_1椎结核,经此入路病灶清除,12例椎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26例,平均6年5个月。24例痊愈,2例截瘫部分恢复。结论:经胸腔腹膜后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病灶显露充分、清除彻底、易于植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框架人工椎体和椎间盘在胸腰椎结核中应用目的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6年7月收治具有24个月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目的脊柱结核33例,其中椎体置换28例,椎间盘5例.胸椎体结核T7~13例,胸腰段T12L1、24例,腰椎体结核L1~516例.完全截瘫4例,不完全截瘫8例,有马尾神经综合征10例.20例有后凸畸形15.~45,平均25.69°.并发浸润性肺结核23例,结核性胸膜炎和淋巴腺结核4.一期彻底切除病灶,恢复病椎骨膜功能,营造病椎局部良好血运环境目的基础上,撑开椎体、纠正脊柱后凸畸彤、固定并维持脊柱稳定性、植骨重建缺损椎骨目的骨性结构.术后定期X线和CT检查手术椎节稳定性、运动功能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4~51个月,其中36个月以上21例,平均37个月.除1例病灶复发,2例完全截瘫患者未完全恢复外,余30例恢复.20例后凸畸形纠正角度15°~30°,平均纠21.03°.其他病人最后一次复查骨重建理想、人工椎体稳定,血沉、血象等基本正常,骨结核治愈率96.97%.[结论]在全程、规律、足量、联合目的抗结核化疗保护下,切除结核病灶,一期应用框架人工椎体或椎间盘治疗由胸腰椎结核引起目的骨缺损及其并发症是可行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带血管蒂的多折段肋骨移位重建胸椎椎体大范围缺损。方法 :对胸椎结核 10例 ,良性肿瘤 2例采用经胸入路彻底清除胸椎病灶。胸椎椎体缺损长度 2~ 2 5节 4例 ,1 5~ 2节 6例 ,1节 2例。将带血管蒂的肋骨折叠 2~ 3段以增加其抗压能力 ,置入椎体缺损处。结果 :经术后 1~ 4年随访 ,12例植骨全部融合。结论 :带血管蒂的多折段肋骨移位是重建胸椎椎体大范围缺损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1月~2010年7月利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术前合并髋关节结核1例,合并截瘫者2例(Frankel B级).双椎体12例,三椎体4例.5例胸椎结核中4例行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钛笼充填异体骨植入及钉板(棒)内固定术,1例88岁截瘫患者...  相似文献   

11.
低位颈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胸段椎体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格来讲,颈胸段是指Cλ-T3的椎体节段.颈胸段椎体结核(Cλ-T3)在脊柱结核中发病率较低;同时C7-T3,椎体病灶经低位颈前入路显露困难,加之局部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风险较大。因此,有关低位颈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胸段椎体结核的文献比较少。我科自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低位颈前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颈胸段椎体结核11例,疗效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前路内固定治疗多椎体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多椎体脊柱结核(≥3个椎体,包括跳跃性病灶)患者41例,病灶分布为C4~S1,颈椎2例,胸椎14例,胸腰段19例,腰椎4例,腰骶椎2例。伴截瘫者7例,Frankel分级C级4例,B级2例,A级1例。伴后凸成角21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10年,平均67个月。7例截瘫患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恢复。后凸畸形术前平均Cobb角23.5°,术后平均11.5°,末次随访时平均丢失3.8°。内固定松动1例,伤口及植骨延迟愈合2例。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结核无复发。结论: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23 ~63岁,平均46.2岁.病变位于胸椎12例,胸腰段20例,腰椎18例,腰骶椎4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36例,3个椎体12例,4个椎体5例,5个椎体1例.手术采用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7年,平均38个月,切口一期愈合,8例Pott截瘫患者全部恢复,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治愈.后突畸形术前平均Cobb角16°,术后平均4.8°,末次随访时平均丢失2°.[结论]病灶清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骨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侧前方病灶清除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胸椎结核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患者19例,后凸Cobb角15°~30°,平均25°,7例患者合并脊髓压迫,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4例。手术方法为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置换,置换的人工椎体内置入松质骨。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随访2~3年,平均2年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无滑脱,胸椎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者术后1年内完全恢复。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8°,平均矫正17°,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胸椎结核侧前方病灶清除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效果较好,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段多椎体脊柱结核伴瘫痪一期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或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应用一期前方病灶清除、植骨加/或内固定植骨治疗39例胸腰椎结核伴截瘫患者。男20例,女19例,年龄3~74岁,平均38.7岁。病程3个月至12年。病变节段为:T2~L5,累及椎体数目:1个椎体2例,2个椎体20例,3个椎体4例,4个椎体8例,5个椎体4例,8个椎体1例。6例伴完全截瘫。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适当的抗痨治疗。术后39例随访12~41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术后伤口全部一期愈合,胸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随访时无加重,随访1年时均获骨性融合。33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恢复1.36级,6例完全截瘫患者有3例部分恢复,3例无恢复。结论活动性胸腰椎结核伴截瘫的一期椎体间自体骨植骨稳定并全部融合,内固定治疗可行、有效,减少了脊柱后凸畸形,促进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16.
脊柱结核是造成截瘫的原因之一,除特殊类型外,一般预后比较好。自1986~2001年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病人1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68例,女51例。年龄14~65岁,平均38.2岁。其中颈椎18例,颈胸段9例,胸椎54例,胸  相似文献   

17.
经胸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并一期植骨内固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外科治疗脊柱结核以往多采用后外侧经胸膜外病灶清除术 ,但此手术入路存在病灶显露不充分、操作受限制等缺点。近年来 ,通过手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应用经胸腔行结核病灶清除 ,同时行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8例 ,初步观察效果满意。临床资料 自 1 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2月我院收治 8例胸椎结核患者 ,均采用经胸腔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并“Z”形钛钢板 (Z plate)内固定。其中男 6例 ,女 2例。年龄 2 2~ 52岁 ,平均 37岁。胸椎中段 (T6~T9) 7例 ,胸椎下段(T1 0~T1 2 ) 1例。结核病灶均波及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解剖节段胸椎结核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36例成人胸椎结核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7~60岁,平均32.2岁;病变破坏2个椎体23例,3个椎体7例,4个椎体6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后凸角10°~110°,平均21°。22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将胸椎按照解剖特点分为颈胸结合部(C7~T2)、中部(T3~5)、下胸椎(T6~12)。依据解剖特点不同采用5种不同的手术入路(颈胸结合部前入路、经胸腔胸膜外入路、开胸、肋横突旁入路、后正中入路)对36例胸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8~48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胸背部疼痛减轻,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3个月血沉逐渐恢复正常,术后后凸角度矫正至0°~60°,平均14°,自体骨植骨于术后3个月开始融合,22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Frankel分级提高1~2级,大部分完全恢复。结论根据胸椎结核病灶部位的解剖特点、累及的范围选择恰当的术式可有效清除结核病灶,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胸段病变的经胸骨前入路治疗的手术方式。[方法]介绍5年来对6例颈胸交界椎疾患的患者,采用经胸骨前入路的手术方法,暴露病变的上胸段椎体(T1-4),对病变予以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并对相关文献予以复习。[结果]6例患者分别为C7椎体完全移位1例,T1、2椎体结核1例,颈胸结合部肿瘤2例,T2、3椎间盘突出1例,C7T1骨折1例。年龄11~82岁;平均37.3岁。均采用经胸骨前入路,手术入路显露良好,病灶暴露充分。术后平均随访12.4个月。除1例肿瘤患者术后复发,1例术后呼吸道梗阻死亡外,余4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颈胸交界处椎体疾病的发生率较低,此部位结构复杂,单纯颈部入路不能很好的显露T2、3椎体,经胸侧入路对于上胸椎也难以显露,经胸骨前入路可以很好的暴露下颈椎及T4以上椎体,该入路对颈胸交界处椎体的病变的处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病例特点,分析其继发截瘫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自1995年3月至2006年12月确诊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并住院手术治疗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其病例资料,对比分析截瘫与未截瘫组的性别、胸腰椎结核发病年龄、病程、病变导致塌陷并融合的椎体数、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后凸角度、既往病灶清除手术史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22例均于胸腰椎结核发病后半年至2年出现胸腰椎后凸畸形,后凸畸形缓慢进行性加重,后凸角度(Cobb法)平均90.7°(48°~130°),15例继发不全截瘫,7例无脊髓功能异常.15例不全截瘫者中,男9例,女6例,确诊胸腰椎结核年龄平均8.4岁(1~33岁),病程平均24.4年(4~52年),术前后凸角度平均86.8°(48°~120°),7例曾行病灶清除术.7例未截瘫者中,男3例,女4例,确诊胸腰椎结核年龄平均6.4岁(1~22岁),病程平均13.4年(7~26年),术前后凸角度平均97.6°(73°~130°),4例曾行病灶清除术.按其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分组,上胸椎(T1-4)后凸者100%继发截瘫(5/5例),中胸椎(T5-8)后凸者80%继发截瘫(4/5例),胸腰段(T1-L1)后凸者50%继发截瘫(6/12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结核病程、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塌陷椎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后凸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45°以上的重度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尤其是青少和中、上胸椎后凸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对于重度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而言,其后凸顶点所在节段越靠近头端,塌陷椎体数越少,继发截瘫的危险性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