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关肺脓肿的症状和疗法的记载祖国医学对于肺脓肿的治疗方法,有着极为丰富和可贵的经验,我们如果从中医文献所截的肺痈病加以研讨,便不难发现中医所称的肺痈病,其中就包括有脓肿在内。兹举例说明如下: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咳而胸满,振寒脉数,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说:“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林亿等注曰:“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刘乃进……。”对此二节原文之“肺痈”,在多数注本里,如《医宗金鉴》、《金匮要略直解》、《金匮要略心典》、《金匮要略浅注》等作肺痈病解。少数注本如《金匮要略今释》、《金匮要略语译》等作肺壅解,近年李今庸教授又析为肺壅。然而近代教材如《金匮要略选读》、《金匮要略讲义》等仍释为肺痈病。故确有重新商榷之必要。现试  相似文献   

3.
1.以脉象揭示某一病证 《痉湿暍病篇》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疟病篇》:“疟脉自弦……。”《水气病篇》:“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等均为以脉示病,辨证的典型。指出紧如弦的脉主痉病;弦脉主疟病;沉脉或沉小脉主水。再如“腹满脉微弦”,“寒疝脉弦紧”等亦是以脉象揭示病证的。 2.以脉象鉴别病证异同 (1)辨病名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肺痿、肺痈的病变部位虽均在肺,但肺痿是肺的津液过度耗损,  相似文献   

4.
天丁透脓治肺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痈之名 ,早见于《金匮》 :“若口中辟辟燥 ,咳即胸中隐隐痛 ,脉反滑数 ,此为肺痈 ,咳唾脓血。”仲景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及桔梗汤两方治疗之。并指出“始荫可救 ,脓成则死”的预后 ,后世医家对本病治疗的发展 ,当首推《千金方》的苇茎汤。1 997年春节后 ,一年过五旬男性农民 ,以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入院。入院时神志不清 ,谵语 ,双下肢有大片瘀斑 ,因血压 70 /5 0mmHg,故未作胸透即送入病房。经抗感染、抗休克治疗 ,第三住院日血压升至 1 1 0~ 1 2 0 /70~ 80mmHg。休克刚获纠正 ,患者旋即出现高热 ,达 40℃ ,证见咳嗽喘促 ,两肺…  相似文献   

5.
《金匱·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的这一篇章里,都属呼吸系疾病,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分为三类。在“咳嗽上气”(即后世之哮喘)范围内,别称为“肺胀”的有三条:“上气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  相似文献   

6.
肺脓疡证治     
治肺痈,必须侧重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庶奏佳效。历代名方如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千金苇茎汤等均为医家所常用;流传于民间的单方草药,亦常有著奇功者。我院自六十年代采用成方龙氏家传治肺痈之金荞麦,先后经临床验证达千余例,  相似文献   

7.
<正> 上海第四人民医院顾丕荣主任医师,行医六十载,擅长内科杂病治疗。虽年近八旬,然临证思维敏捷,承先启后,师古不泥,于治肺痈宗徐大椿“六法”,并有所创新,补其不逮。兹将其经验稍作整理,公诸同好。顾师认为:肺痈是风邪热毒上犯于肺,热壅血凝而成痈,瘀败肉腐成脓。其预后,《金匮》虽云“脓成则死”,但在临床上只要治之得法,未必定死。徐大椿治肺痈确有独到之处,集唐人以来治肺痈之大成,倡“六法”,即用甘凉之药以治其火,滋润之药以养其血,  相似文献   

8.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历代医家对本条争议较大,其焦点为“肺痛”究竟应作何解?归纳起来不外“胸痛”、“腹痛”之说。本人认为“肺痛”即为肺病,不当解作“胸痛”、“腹痛”。此实为仲景所言病位在肺,良由肺痈而致肺痛,理固昭然,何疑之有?观仲景《金匮》组方,紫参一味凡两用:一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中之泽漆汤;二见于《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之紫参汤。前方注为治咳之病,然焉知其非肺  相似文献   

9.
对肺痿肺痈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痿、肺痈,是临床常见病,肺痿有虚热与虚寒两种病情,前者是上焦有热,因咳为肺痿,后者是肺中冷,气沮为肺痿,肺痈又为实证,分发病初期、痈脓成期、痈脓溃破期三个阶段。如尤在泾:“痿者,萎也,如草木之痿而不荣,为津烁而肺焦也;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溃也。”此肺痿肺痈之辨也。兹将笔者临床治疗体会略述如下: (一)肺痿的临证体会: 1.肺痿虚热型: 肺热叶焦,耗伤阴液是形成虚热型肺痿主要病机,陆渊雷说:“肺痿类似后世虚嗽、劳嗽”。说明是由于正气虚损,外邪乘虚而入,又误汗、吐、消、利、下,重亡津液所致。其是损于肺阴,累及肾阴,肾阴不  相似文献   

10.
"吐之则死"一词出现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篇第2条:"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现行教材对"吐之则死"的理解是:肺痈出现吐脓血时治疗较困难,甚至导致死亡.笔者认为此解释略显牵强,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答:“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这段经文出自《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全文是:“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  相似文献   

12.
葶苈大枣泻肺汤是仲景用以治疗"肺痈喘不卧"的方剂。近人据"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及"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的记载,认为这是肺脓疡。葶苈大枣泻肺汤药仅苈、枣两味,主药为葶苈子,味辛苦,性寒,辛则善行,苦能降  相似文献   

13.
中医书籍中对鱼腥草的功效,有很多记载。例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鱼腥草散热毒、痈肿、痔疮、脱肛;断痁疾、解硇毒。”缪希雍本草经疏载:“蕺(即鱼腥草之别名)生于下湿之地,味辛气温,能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近年来叶景华、施允成二氏等也报告了以鱼腥草配合其他方药治疗肺逐疡,获得显著疗效。因此,推想本药对肺部一般炎症,可能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决定首先采用,进行临床观察。在近代文献所报告的资料中,大都以鱼腥草配台任其他方药如千金苇茎汤、桔梗、或生鸡  相似文献   

14.
<正>葶苈大枣理肺贴源自《金匮要略》葶苈大枣泻肺汤,原方由葶苈子、大枣二味组成,具有开胸利壅、祛痰定喘之功。原为治疗肺痈初起,痰涎壅肺,未成脓者。《中医原著选读》在本条文后、按语中解释说:"将本条文中肺痈之‘痈'字解释为壅,肺之壅塞不通,而非脓痈‘并'认为肺痈初起与痰饮均有痰涎壅塞于肺,而见证亦很相似"。然小儿急慢性支气管炎,其中包括风寒、风热、痰热、寒痰等,所表现的咳嗽、气喘或气促、发热或不发热、肺部湿啰音、喉间痰鸣音等,其病变机理亦属外邪犯肺或痰涎壅塞肺系而致。笔者受《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启发,将葶苈大枣泻肺汤改变剂型加味变贴、制成两方贴剂并利用假期试治小儿咳嗽,疗效较好,谨择两例介绍如下。1葶苈大枣清肺贴1.1方剂组成葶苈子一次量5 g研末,薄荷一次量2 g研末,冰片一次量1 g,大枣一次量为能将上3味药捣如泥为度,若是干枣,需先浸湿,并将上药同大枣共捣如泥捏为扁圆形药饼4枚,即成葶苈大  相似文献   

15.
葶苈大枣泻肺汤所主治的肺痈病,《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凡两见,一为“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泄肺汤主之”,一为“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对于前者,历代注家均释为风热型肺痈初期,系风热病邪,浊唾涎沫壅塞于肺;而后者所列诸症,又显系伤于风寒,二者自相抵触。因对这两条“肺痈”的病性和发病机理产生疑惑。近年来学术界企图从“痈”、“壅”通假角度解开疑窦,把葶苈大枣泻肺汤所  相似文献   

16.
<正> 肺痈是肺内形成痈肿脓疡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咳嗽、胸痛、咳痰量多、气味腥臭甚至咳吐脓血为特征。重者可危及生命。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经临床以黄豆或鱼腥草验证早期诊断肺痈50例,符合率为100%。早在《寿世保元·肺痈》就有“肺痈,吐脓腥臭,用黄豆一粒,予病人口嚼,不觉豆之气味,是肺痈也”。《张氏医通·肺痈》说:“肺痈初起,疑似未真,以生大豆绞浆饮之,不觉腥味,便是真候。”《红炉点雪·肺痿肺痈》也有“口啖生豆不腥”的记载。故用此方法对肺痈的早期诊断有其特定意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金匮要略·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篇载有一个名叫泽漆汤的方剂,用治咳嗽脉沉之症。其方清用黄芩、泽漆,温用桂枝、生姜,补用人参、甘草,化痰降气用白前、紫苑、半夏,药仅九味,而清温补泻俱备。《金匮要略》于泽漆汤条行文甚简,仅言:“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观上条有“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的叙述,显而易见,泽漆汤条是承前省略了“咳而”两字的。言“脉沉”,以示无表证存在,以方测证,本条的“咳嗽”当是肺虚痰壅所致,治主调和,故把清温补泻汇于一方之中。  相似文献   

18.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本方具有开泄肺气,泻水逐疾的功用,对于一些急性病中出现的邪实气闭、痰涎壅盛的肺家病证,而见症有咳逆上气,气喘迫塞、痰鸣漉漉;或周身浮肿、小便短少;或胸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中论述肺痈的条文有5条,即第一条、第二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等,其对肺痈的成因、病机、分型、预后及治疗作了较系统的概括。 对于肺痈的病因,一般解释均认为因感受风热病邪所致,如原文第二条所指出“寸口脉微(浮)而数,微(浮)则为风,数则为热……风中于卫……热过  相似文献   

20.
麦门冬汤出《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由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六味药组成。原书云:“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其功能滋养肺胃,降逆下气。笔者根据异病同治之原则,将本方用治失音,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例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