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开展国家863计划“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等多项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名优中成药特点,从拆方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提取分离方法、效应物质基础的确认、效应物质基础的成分分离解析及确定、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效应物质体内过程的构成变化及其作用靶点、复方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以及重组现代化复方中药的系统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当前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药复方历经2000余年的临床应用,已证明其构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对阐明复方有效成分及其作用原理,赋予传统医药以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复方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的复杂性,以及有效成分对机体作用的协同性,使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十分困难。针对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有许多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近些年又发展了多种新理论和新方法,如天然组合化学库、血清有效成分论等理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多靶点筛选与组合化学技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技术、分子生物色谱与生物芯片技术等。本文综述了这些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方法中药研究与开发应按照中医药固有特征进行发掘、提高、创新。目前多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新药开发 ,总结临床应用经验 ,发现新的或独特功效 ,研究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 ,开发一、二类新药 ;二是整理提高 ,包括已有中成药的二次开发 ,以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效物质是揭示中药作用本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基础和核心,而中药及其复方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使其药效物质基础不明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瓶颈之一.近年来,随着各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众多学科包括分析化学、中药药物化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不断引入中药研究.多学科的交叉整合实现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良性互动,加速了中药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该文通过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的探讨和总结,对多学科交叉整合的研究模式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中药及其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辨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的研究思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肖林  马世堂  狄留庆  陈志鹏  刘陶世 《中草药》2018,49(22):5229-5234
中药及其复方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多样,药理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综述并归纳了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的思路及进展,指出应建立多学科交叉、多维立体筛选和评价的研究模式,以期为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中医药作用机制和配伍规律,以及构建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成旭东  贾晓斌  封亮  蒋俊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3):4174-4180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准确有效地识别原方有效物质基础是二次开发中最首要的难题,同时也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该文在目前已有的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药复方多成分、复杂作用需要综合多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协同研究的思路,提出基于体内外相结合的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物质基础研究思路,认为物质基础研究需要分为识别、筛选、验证3个环节,每个环节设计相应的体内、外的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最终筛选正确可靠的复方物质基础。该思路为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以及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系统虚拟药理学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聚集药效物质基础,对该复方作用效应在分子网络层面上进行探析。方法:选择了16个血小板聚集相关靶点,构建该组方化学成分分子数据库,探讨数据库分子与血小板聚集靶点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该组方与16个血小板聚集靶点均有一定的潜在协同效应;并应用药理学实验对部分数据进行了验证。结论:本实验从分子层次上阐释了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聚集系统药效物质基础,为该组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寻找血小板聚集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处方是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中成药二次开发的基础。对处方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其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目前,尚未有关于中成药二次开发中处方基础研究的方法与体系的系统论述。该文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组方研究技术体系,以中药“组分结构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提出“处方分析、物质基础筛选、物质基础解析以及物质基础优化与验证”4步处方研究技术体系,系统分析了中药组方饮片、组分、成分3个层次上符合整体药效的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并引入了组方优化、重构的理念。该技术体系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新的技术与方法探寻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组方物质基础、处方重构研究思路,为中药复方二次开发以及产业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作用途径复杂等特点,中药及其复方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对疾病的治疗有着极大的优势,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中药研究存在着极大的挑战。网络药理学成为了中药走向现代化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其是在系统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下,衍生出的以药物多成分,多靶点为切入点研究中药治疗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学科。符合中医药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模式。目前,关于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应用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包括中药单药,药对和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进行中药研究的方法和应用分类、网络药理学与其它技术结合的应用等。但由于数据更新较快,新数据库的出现、算法的类别以及工具的使用较多使得网络药理学发展速度太快,人们忽略了对数据库、工具及算法的更新及各数据库间的优势进行比较,本文对网络药理学近3年的数据库,工具及算法进行了总结比较、并通过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药理机制、新药的研发、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复方的组方规律等方面阐述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方面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通常包含五种导向策略,即临床导向、药理导向、安全导向、质量标准导向和工艺导向。同时,临床上中成药“老药新用”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多。本文仅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安宫牛黄丸的二次开发和应用为例,从药理导向、安全导向、扩大适应症等角度出发,对名优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的有效性、安全性等相关的药效学与作用机制研究、扩大适应症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其他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近年来中国药监管理和审评部门对中药创新药物的认识和审批要求的变化,结合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归纳并提出中药创新药物发现的5种途径:中药有效成分及其创新药物的发现、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及其复方制剂的发现、基于经典名方的创新药物的发现、基于临床有效方剂的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基于名优中成药的创新药物发现,并对以上途径的研究思路进行详细阐述;对中药创新药物的药学研究,包括生产工艺、化学成分、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稳定性等研究内容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多效中药定向药效成分研究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一药多效是中药的普遍现象,然而中药在针对具体病症的复方中,并非是该中药的全部成分表达药效,而是部分成分显示出有效性,即定向功效成分。针对中药定向物质基础是什么及如何发挥作用的科学问题,提出辨识多效中药定向药效成分的研究策略。该策略基于"方剂配伍"与"不同病症"或"多效"这两个前提,结合代谢组学与药物解析等关键技术,采用体内逆向分析和拆分配伍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中药在针对不同病证的不同方剂中,所显示出的定向功效成分,再进行药效验证。以山西道地药材黄芪为研究实例进行说明,以期构建多效中药定向功效成分研究的方法体系,研究结果将从分子水平阐释方剂的配伍规律,为基于药效的中药质量控制指明方向,为中成药生产和临床用药选择适宜的原料提供依据,为组分中药创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屠鹏飞  姜勇  郭晓宇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23-3428
该文根据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对中药创新药物审批要求的不断提升,在分析基于中医药理论和天然产物资源的创新药物发现的优势以及当前中药新药研发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基于中药资源的活性化合物发现、中药有效部位及其复方制剂的发现、基于经典名方的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基于名优中成药的创新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有效方剂的新药转化等5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新形势下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和研发思路,并就加快我国中药创新药物的发展提出五点建议,为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药出口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我国中药出口贸易数据的分析,提出我国中药贸易中存在的出口总额低、贸易地集中、品种混乱、中成药所占比例少、传统中药资源物种破坏严重等问题。在指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加紧打造“绿色中药”的出口品牌;发展道地中药名牌,创造世界级驰名商标;垄断经营;国际市场的开拓;尽快从中药资源大国迈向中药科技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概要、超微粉碎相关名称与概念的阐述情况,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外用药的超微粉碎研究进展,并就其研究中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析糖尿病中成药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对糖尿病的致病机理的认识,从处方组成、适应症定位、剂型及剂量等方面对我国现有糖尿病中成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防治糖尿病中成药的开发应发挥中药的优势,重点应放在防止慢性并发症方面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药超微粉碎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概要、超微粉碎相关名称与概念的阐述情况,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外用药的超微分碎研究进展,并就其研究中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医对糖尿病的致病机理的认识,从处方组成、适应症定位、剂型及剂量等方面对我国现有糖尿病中成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防治糖尿病中成药的开发应发挥中药的优势,重点应放在防止慢性并发症方面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合理使用中药及处方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份门诊中草药、中成药电子处方共96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包括不合理处方数398张,占抽查总处方的4.15%,其中中成药占2.41%,中草药占1.74%。主要表现为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有特殊要求未标识或注明、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等方面。结论:加强医师中医中药知识的培训,以规范开中药处方,提升药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