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2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椎过伸性损伤致急性颈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入此类手术治疗患者21例,17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自体髂骨、钢板内固定术,4例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早期手术患者12例。结果:随访4~26个月,除2例患者术前Frankel分型A型无恢复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3级,随访中未见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颈椎过伸性损伤致急性颈间盘突出的患者,根据影像学表现,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和手术时机,脊髓功能可获得较理想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以及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方法:对32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并椎间植骨融合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访平均26个月。结果:疗效优24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可靠,发病间隙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进行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和病程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将我院近 10年来收治的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创伤性急性颈间盘突出症 2 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12月共收治颈椎、颈髓损伤 156例 ,有完整影像学资料 ,临床诊断为颈间盘突出症 2 0例。男 18例 ,女2例 ;年龄 2 7~ 68岁 ,平均 4 2岁。颈椎屈曲损伤 3例 ,过伸损伤 17例。临床表现为颈髓中央型损伤 7例 ,其他类型不完全损伤 10例 ,完全性颈髓损伤 2例 ,一侧上肢神经根损伤 1例。X线片 :颈 6横突骨折 1例 ,颈 5、6、7棘突骨折 3例 ,颈 6椎体前脱位 2例 ,颈椎退行性变 11例。CT检查 12例 ,M…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并应用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46例经过2~18个月、平均8.2月的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2~16周,平均12.6周,融合率100%;MRI检查无脊髓变形、受压表现,脊髓功能检查,除3例不理想外。所有病例植骨疗效满意。结论:适应症选择正确,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植骨、钢板系统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外伤的治疗。颈椎前路手术适用于2个颈椎间盘,3个椎体。动力性和限制性颈椎前路内固定材料在临床治疗疗效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8.
颈间盘突出前入路手术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间盘突出前入路手术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颈椎间盘突出前入路单开门髓核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瑞芬太尼组,Ⅱ组为芬太尼组,Ⅲ组为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麻醉,不加中枢性镇痛药。结果:Ⅰ组与Ⅱ组患者的疼痛及痛反应引起的血压变化与Ⅲ组比较,Ⅲ组收缩压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Ⅰ组与Ⅱ组患者的疼痛及痛反应引起的心率增快与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Ⅰ组中有1例心率减慢,但与与Ⅱ、Ⅲ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Ⅰ组与Ⅱ组、Ⅲ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呼吸抑制。VRS评分Ⅰ、Ⅱ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Ⅲ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局麻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颈椎间盘突出前入路手术安全、镇痛效果好、可控性强、又能保持循环的稳定、减少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颈椎保留终板与去除终板状态下不同位点生物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评价颈椎终板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将骨密度无差异的42例人体新鲜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终板组24例,去除终板组18例),对每一终板平面上22个特定的测试点进行压缩实验,直径2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mm/s的速度垂直于终板平面下压2mm,由所得的力-位移曲线计算出最大压缩力及刚度,采用t检验、析因分析及SNK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上、下终板保留终板组与去除终板组之间的最大压缩力及刚度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颈椎后部是保留终板组颈椎上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外侧区是颈椎下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去除终板组颈椎后部是上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后外侧是下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结论颈椎终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手术或改进椎间植入物设计时应考虑到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颈椎保留终板与去除终板状态下不同位点生物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评价颈椎终板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骨密度无差异的42例人体新鲜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终板组24例,去除终板组18例),对每一终板平面上22个特定的测试点进行压缩实验,直径2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mm/s的速度垂直于终板平面下压2mm,由所得的力-位移曲线计算出最大压缩力及刚度,采用t检验、析因分析及SNK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椎上、下终板保留终板组与去除终板组之间的最大压缩力及刚度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颈椎后部是保留终板组颈椎上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外侧区是颈椎下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去除终板组颈椎后部是上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后外侧是下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结论 颈椎终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手术或改进椎间植入物设计时应考虑到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CIoward经颈前路术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前路术式切除椎间盘、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固定。结果:10例中根型颈椎病2例,安全痊愈。脊髓型术后症状全部得到改善。结论:前路手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好,减压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病程长,受累节段多的疗效差。因此,早期手术是保证术后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经前路切除腰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7例,102例随访2~24年,疗效优良者占96.1%。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症状反复复发,发作间期可以大部或完全缓解,说明患者脊柱不稳定对椎间盘突出有确切的因果关系。某些患者并有下腰椎先天畸形,椎间盘易退变和老年性间盘退变,后路手术切除间盘和较多腰椎后部结构之后等都与腰椎不稳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有关。前路手术既可稳定脊柱又可以解除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术后疗效,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颈前路手术患者35例(随访33例),平均随访18月。35例患者中15例行多节段颈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接骨板内固定术;20例行椎体次全切除,长条植骨颈前路接骨板内固定术。获得随访患者予JOA评分,比较术后JOA评分改善情况及手术前后的颈椎MR,比较其脊髓矢状径以评价术后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失访2例,33例患者得到最终随访。33例术前JOA评分2~14分,平均8.88±0.64分,术后最终随访时8~16分,平均14.1±0.39分,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优良13例(40%),好转21例(64%),无效1例(3%),加重1例(3%)。术后改善率10%~93%,平均61%。术前脊髓矢状径为3.3~8.1 mm(5.2±1.1mm),术后脊髓矢状径为7.4~13.4 mm(9.7±1.7mm),P〈0.01。结论:颈前路手术效果明显,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前路手术疗效.方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42例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加钛板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改善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42例获得随访间6~42个月,术后3~6个月复查骨性融合率100%,按Odom分类系统评估:(1)优秀14例,良好23例,满意5例,优良率88.1... 相似文献
16.
自1988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行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颈椎管狭窄45例,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38例,女7例,年龄48岁~74岁,平均55岁。病史5天~1年,平均6个月。1.1瘫痪程度:重度瘫痪(不能起床)7例,中度瘫痪(下地需扶拐)8例,轻度瘫瘓(下地不需扶拐)30例。1.2瘫痪发生原因:外伤5例,无明显原因缓慢发病40例。1.3临床表现:本组病人都有四肢麻木,客观检查有痛觉减退或消失区,小便频,大便干。临床检查都有Hoffman征( ),双膝反射亢进,有髌阵挛,踝阵挛,有22例Babinski征( )。1.4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检查都显示有3个节段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颈前路减压,切除或漂浮骨化组织,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方法:29例后纵韧化症,连续型19例,混合型7例,阶段型3例,经颈前路环锯加微型钻方法切除骨化后纵韧带(21例)或使骨化韧带漂浮(8例),年龄48-69岁,平均54岁,随访3-5年半,平均3年8个月,结果:术前JOA评分2-11分,平均5.76分。术后2周平均9.60分,术后1年平均13.32分;漂浮法组改善率达72.26%;切除组改善率达75.68%,平均改善率达74.68%,结论:颈前路手术可切除或漂浮骨化组织,达到减压、植骨稳定的目的,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总结82例病人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优良率95.1%,结论:前路手术损伤小,出血少,可完全切除了病灶,稳定了颈椎,扩大了椎管,对于合并椎管狭窄亦应先行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节段和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路手术减压范围及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1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未做钢板内固定;5例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6例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重点介绍了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颈椎融合情况,优良率96%。结论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问植骨融合术可不需钢板内固定,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颈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以及相邻两节段间盘突出患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需行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固定,Windows钢板系统能够为减压节段提供足够的即刻稳定性。手术效果取决于减压彻底性及脊髓本身有无变性。 相似文献
20.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颈部不适,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患侧肢体麻木无力,下肢痉挛性瘫痪,对于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经前路手术已成为治疗椎间盘突出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可直接切除脊髓椎管前方的挤压物,彻底减压,因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故合理、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