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外科显微镜已被用于颈椎手术,特别是经前路治疗颈间盘疾病和稳定性齿突损伤造成的脊髓压迫症。 在治疗颈椎病的一般前路手术,需切除全部间盘并行椎体间植骨,手术复杂,合併症多。而显微手术,只需在间盘前面作一个小口,切除突出部分的间盘,通过外科显微镜的直接光源和放大作用,就可暴露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椎过伸性损伤致急性颈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入此类手术治疗患者21例,17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自体髂骨、钢板内固定术,4例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早期手术患者12例。结果:随访4~26个月,除2例患者术前Frankel分型A型无恢复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3级,随访中未见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颈椎过伸性损伤致急性颈间盘突出的患者,根据影像学表现,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和手术时机,脊髓功能可获得较理想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颈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2002年6~1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并手术治疗颈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为患病组,共取颈间盘标本20个;对照组为同期我院骨科住院并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或脱位患者6例,共取颈间盘标本10个.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内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法直接测定国人颈间盘组织中的MMP-2的含量,并用LUZEX-F图象分析仪将电泳条带的深浅转化为灰度值来表示MMP-2含量的多少.结果:颈椎患病组与对照组间盘中MMP-2的含量比较,患病组间盘中MMP-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类退变的颈间盘中MMP-2含量较未退变的颈间盘明显增高;MMP-2在椎间盘退行性变化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节段和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路手术减压范围及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1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未做钢板内固定;5例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6例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重点介绍了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颈椎融合情况,优良率96%。结论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问植骨融合术可不需钢板内固定,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颈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以及相邻两节段间盘突出患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需行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固定,Windows钢板系统能够为减压节段提供足够的即刻稳定性。手术效果取决于减压彻底性及脊髓本身有无变性。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手术广泛应用颈椎病、颈椎外伤、颈间盘脱出症等多种疾病。但颈椎前路手术比较复杂,易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而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则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身心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终板切除与否对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终板-钛网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在正常人C4~C7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模拟颈椎(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手术,建立颈椎前路减压、终板保留与不保留两种手术模型。利用Ansys9.0软件的建模功能建立12mm直径钛网(无垫片)、颈椎前路钢板以及螺钉模型,分别加载到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模型上,建立终板保留与不保留钛网植骨前路钢板固定手术两种模型。对模型施加80N预载荷及1.8Nm力矩,使其产生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运动,选取终板-钛网界面上下各7个接触点,分别记录各个点的von Mises应力及应变,比较终板保留与不保留对终板-钛网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在各种工况下,保留终板钛网植骨C4下终板-钛网界面和C6上终板-钛网界面7个接触点的应力大于不保留终板钛网植骨C4下终板-钛网界面和C6上终板-钛网界面相应接触点的应力。应变情况正好相反,不保留终板钛网植骨C4下终板-钛网界面和C6上终板-钛网界面7个接触点的应变大于保留终板钛网植骨C4下终板-钛网界面和C6上终板-钛网界面相应接触点的应变。结论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手术中,保留终板钛网植骨能够降低终板-钛网界面的应变,降低钛网下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应用平行分散压力式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极重型脊髓型颈间盘突出症8例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此法比常规手术方法用于极重型脊髓型颈间盘突出症上所致治疗效果的不同,分析了其原因。探讨了颈髓突然减压后果加重的成因,可能与直接损伤、减压后水肿、颈髓位移震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及其防治办法.方法 对实施颈椎前路融合术的12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可能导致颈椎前路融合术后临近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原因.结果 随访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10年,平均7.8年.3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重,其中7例患者再次手术.结论 ...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并探讨颈椎前路零切迹+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合并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外伤性颈椎滑脱合并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摄X线片观察颈椎复位效果及内固定稳定情况,分别在术后复查颈椎X片,6个月时观察颈椎复位情况、颈椎活动及内固定稳定情况,并以JOA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16.2±2.5)分明显高于手术前JOA评分(7.8±2.1)分,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零切迹+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为前后路联合短节段固定,固定可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合并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8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疗效评定优良率为56%.本文着重讨论了与发病有关的因素,认为前路颈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仍为广泛采用、有效的手术方式,主张切除范围不少于3个节立,对合并有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要考虑行后路颈椎椎板切开减压术.  相似文献   

11.
对8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6%。本文着重讨论了与发病有关的因素,认为前路颈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仍为广泛采用、有效的手术方式,主张切除范围不少于3个节段,对合并有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要考虑行后路颈椎椎板切开减压术。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2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并脊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宇 《广西医学》2006,28(7):1077-1078
我科自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对22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早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并应用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46例经过2~18个月、平均8.2月的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2~16周,平均12.6周,融合率100%;MRI检查无脊髓变形、受压表现,脊髓功能检查,除3例不理想外。所有病例植骨疗效满意。结论:适应症选择正确,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植骨、钢板系统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外伤的治疗。颈椎前路手术适用于2个颈椎间盘,3个椎体。动力性和限制性颈椎前路内固定材料在临床治疗疗效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颈椎保留终板与去除终板状态下不同位点生物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评价颈椎终板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将骨密度无差异的42例人体新鲜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终板组24例,去除终板组18例),对每一终板平面上22个特定的测试点进行压缩实验,直径2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mm/s的速度垂直于终板平面下压2mm,由所得的力-位移曲线计算出最大压缩力及刚度,采用t检验、析因分析及SNK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上、下终板保留终板组与去除终板组之间的最大压缩力及刚度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颈椎后部是保留终板组颈椎上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外侧区是颈椎下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去除终板组颈椎后部是上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后外侧是下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结论颈椎终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手术或改进椎间植入物设计时应考虑到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据《中华外科杂志》1999年10月37卷第10期报道 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颈椎病和颈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因素很多。一般而言,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脊髓压迫越重,术后的效果越差。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邑晓东等通过对114例手术患者术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BAK植入椎体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应用颈前路减压BAK植入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随访观察其早期固定及后期融合效果。结果:16例患者都能早期恢复活动,术后3-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手术无并发症,无BAK移位。结论:BAK植入椎体间融合在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中有良好的早期固定,后期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颈椎保留终板与去除终板状态下不同位点生物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评价颈椎终板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骨密度无差异的42例人体新鲜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终板组24例,去除终板组18例),对每一终板平面上22个特定的测试点进行压缩实验,直径2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mm/s的速度垂直于终板平面下压2mm,由所得的力-位移曲线计算出最大压缩力及刚度,采用t检验、析因分析及SNK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椎上、下终板保留终板组与去除终板组之间的最大压缩力及刚度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颈椎后部是保留终板组颈椎上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外侧区是颈椎下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去除终板组颈椎后部是上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后外侧是下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结论 颈椎终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手术或改进椎间植入物设计时应考虑到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Orion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系统与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按手术方法分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R)组(42例)和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A)组(39例),术后对2组患者融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手术固定中颈椎病术后、颈椎间盘突出术后各2例不融合,颈椎骨折脱位术后1例不融合.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中颈椎病术后、颈椎间盘突出术后各4例不融合,颈椎骨折脱位术后2例不融合.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中锁定不牢、螺钉拔出、螺钉进入椎间隙和钢板偏斜等并发症较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低.结论 Orion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固定效果较AO钢板固定系统好,且操作更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前路手术疗效.方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42例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加钛板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改善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42例获得随访间6~42个月,术后3~6个月复查骨性融合率100%,按Odom分类系统评估:(1)优秀14例,良好23例,满意5例,优良率8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